葛誠蕓
[摘 要]“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揮出力量或成為真正的教育”。尤其是對于語言教育,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強、工具性明顯的學科,必須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出對待學習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主動認知、思考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英語 生活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6-048
“生活化教育”理念是符合當今社會教育實際情況的理念之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奉行英語教學應該是靈感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最終實現(xiàn)為生活服務的目標。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教學要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教學設計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尊重學生生活經(jīng)驗”,這一要求正是英語生活教學的體現(xiàn)。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對這一教學理念的實踐和一些心得體會。
一、營造語言氛圍,導入語篇話題
在教學中,我適時采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在話題導入中營造自然輕松的交流氛圍。
例如,在學習譯林蘇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Chinese festivals”時,本單元話題是討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首先在課前要求學生搜集一些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信息,包括時間、當?shù)氐娘L俗等各方面的特點。我在教學引入時設計“read and guess”的游戲,先給出幾個單詞,有學生判斷說的是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皉ed-pocket、jumping 、February,看到這三個詞呢?”“我們就能知道是spring festival;“moon-cake、August ”“mid-autumn festival”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按蠹叶蓟卮鸬煤芎?,那接下來你們給幾個詞,讓老師來猜吧?”這時有學生提到在當?shù)赜小癱limbing mountain、eating rice-dumping”……
小學生是很感性的,氣氛的渲染對課堂效果有很大的助力作用,這樣多次訓練下來就會給學生培養(yǎng)英語交流的意識,生活性較強的話題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
二、游戲、兒歌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心智還處在相對幼稚的層面,尤其是對于英語這樣的語言學習,需要經(jīng)常性的大量練習,教師必須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在接觸的初期建立起學習的興趣,為后續(xù)長效機制夯實基礎。鑒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我積極以教材中的游戲、兒歌等為抓手,對學生進行引導。
例如,譯林蘇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A party》一課的學習,我設置了主題為“圣誕節(jié)大狂歡”的聚會。在期間會有音樂時間,所以提前教大家學習“jingle bells ”這首歌曲,學生都看過關于此的動畫片和“鈴兒響叮當”這首歌的中文版,這是非常符合圣誕節(jié)氣氛的,我先教會大家歌詞“dashing though the snow,on a one-horse open sleigh over the filds we go ……”接著,我召集大家一起來玩“rabbit dance”“找到事先藏在教室角落的賀卡”等有關的游戲,告訴學生play the games in a group ……在聚會最后環(huán)節(jié),我還設計配以相應的圣誕老人送禮物的游戲,讓學生間互送禮物表達節(jié)日祝福,其樂融融中,不僅增強英語學習興趣,也消除了對英語的畏難心理。
三、利用角色扮演,語言實踐生活化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計相對應的情景,在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的基礎上,讓其融入其中,給學生以自由發(fā)揮的小天地。教學中,我抓住學生的表演欲望,結合課本實際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在角色扮演中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例如,譯林蘇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drawing in the park》一課,這節(jié)課描述的畫面是Mike 和弟弟Tim在公園里一邊看風景一邊畫畫的場景,文章主要學習的是會用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來詢問對方以了解情況,為了增強教學實踐性,在掌握公園里相關詞匯的學習后,我在第二課時設計分組表演“Let us be friend”:設想自己到公園中散步,碰上同齡的小朋友,大家會聊些什么,互相了解對方后最終成為朋友。學生自行結組進行表演,要求在他們的對話中用到“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at can you do in free-time”“I can play basketball”“I like you very much”……各種之前學過的句型,更多地教會學生使用生活語言。
這樣的活動設計打破傳統(tǒng)課堂沉悶的氣氛,通過情境的渲染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把文本內容更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在活躍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英語語言實踐的生活性。
總之,“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是符合當今實際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實踐、再感知的方式,實現(xiàn)教學任務的同時幫助學生感知生活。教育是一項長久的工作,我們還需不斷深入探究,大膽開展課堂實踐,在合作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英語學習生活化這一教學實踐定將提升英語教學效果。
(特約編輯 左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