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
央視在今年“五一”節(jié)前后播出的“大國工匠”、“十一”期間播出的“大國工匠·為國鑄劍”兩組系列報道,立場是國家的、政治的、民族的;精髓是敬業(yè)的、奉獻的、技術(shù)的。我們可不可以從市場角度解讀這兩組報道呢?
答案是肯定的。央視對這17位大國工匠的報道雖有強大的主流敘事力量,但從其中若有還無的只言片語中,我們還是能捕捉到相關(guān)信息。
先看這些大國工匠的市場價值。
胡雙錢,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數(shù)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人稱:航空“手藝人”,報道中說,曾有企業(yè)開出3倍工資誘他跳槽。
高鳳林,就職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央視報道他的標題是:火箭“心臟”焊接人。報道中披露,曾有企業(yè)給他開出幾倍工資,外加兩套北京住房。
顧秋亮,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fā)部鉗工。他剛到開發(fā)部上班時,原實驗室就要他回去,許諾工資多一倍。
李世峰,中航工業(yè)西安飛機制造公司鈑金工,央視稱他是“用榔頭和飛機對話的人”,上海一家汽車生產(chǎn)企業(yè)曾以4倍高薪聘他,他曾動心。
方文墨,打磨“飛鯊”零件的80后,中航工業(yè)沈飛公司14廠高級技師。幾年前,一民企給他開出48萬元年薪,當時他工資只有幾千元。
洪海濤,導彈點火“把關(guān)人”,中國航天科工六院359廠車工。2009年,深圳一家公司給他開出20萬的年薪,是他當時工資的三四倍。
有趣的是,央視在報道洪海濤時,提到了他的師傅劉孝義。曾有一架英國飛機發(fā)生故障,停在內(nèi)蒙古,很多專家沒有修好。劉孝義去了,手到病除。英國機場給他發(fā)函,以5倍于他當時的工資請他到英國工作。
這些國寶級工匠現(xiàn)在的收入如何?似乎應(yīng)該很高。但兩組共17集系列報道對此未著一言,但我們從報道中一些飄忽的語言中,還是捕捉到了蛛絲馬跡。如在報道鞏鵬時有這么一句,他“收入不高,干活很累”。
央視報道胡雙錢時,提到他2014年才從住了十幾年的30平方米老房子搬出,貸款在上海寶山區(qū)買了一間70平方米新房?!稏|方早報》刊文評論:精湛技術(shù)給老胡帶來的是一摞摞獎狀證書,不是讓人艷羨的收入。
再從企業(yè)留人角度看。某集對撈紙大師,中國宣紙股份公司撈紙工周東紅的報道,其中有這么一句話:招了10個徒弟,有一半走了。
另一集的報道題目是“指尖打造導彈精確制導”,介紹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特級技師鞏鵬,其中有句話稱:他身邊離職跳槽的有不少。
寧允展,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高級技師。記者采訪時,問他6歲的女兒,你長大后愿意干你爸爸的工作嗎?孩子稚氣地回答:不愿意!
好在,方文墨的女兒站在飛機翅膀上喊:爸爸太偉大了,我好喜歡爸爸呀,我長大也要造飛機;好在,方文墨從彌留時的父親那里感到:我選擇的這條路是對的;好在,方文墨現(xiàn)在每月能得到5000元專家補貼。
但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