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克穎(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
宣紙制造工藝技術改造
陸克穎
(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中國宣紙,傳承千年,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國書畫宗師,大量的書畫名跡和古籍善本保存至今,成為祖國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令人贊不絕口。從研究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概述文房四寶,宣紙源流,宣紙與中國書畫結下的千年不解之緣。利用徽州地區(qū)的宣紙制作技藝以及畫譜文獻等方面的資料,從中梳理出宣紙的歷史衍進,宣紙書畫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的確,獨特風格的中國書畫藝術只有依托“千年不朽”的宣紙工藝特色,才能顯示出東方文明感人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宣紙;制作工藝;中國書畫;藝術魅力
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宣紙,是我們祖先在造紙工藝中創(chuàng)造的一朵璀璨的藝苑奇葩。長期以來為世人贊頌的“文房四寶”——宣紙、徽墨、糊筆、端硯,以及成千上萬種精美絕倫的文房用品,都是這些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
1.1硯臺
中國文房瑰寶中,以硯的歷史為最早。在五、六千年前,即有所謂“研磨器”,《西京雜記》所謂:“漢制天子,以玉為硯,取其不冰”[1]。這是硯的最早記錄。
1.2毛筆
筆,從出土文物看,說明在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商代,已有用筆書寫的痕跡;甲骨文中也出現(xiàn)了相當多的“聿”字(即“筆”字)。真正“以竹為管,以兔毛為毫”的筆,在秦將蒙恬手中出現(xiàn)。兩漢墓葬出土筆,大體與秦筆相似。
1.3墨
說到墨,漢時就有田真制墨之說。魏明帝時,武都太守韋誕(字仲將)之墨,人稱“仲將之墨,一點如漆”[2]。此后,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稱徽州,徽墨之名漸次形成。
1.4宣紙
宣紙產(chǎn)于安徽涇縣,堪稱“文房之首”。宣紙至少在唐時就有號為“麥光、白華、冰翼、凝霜”等珍品。《舊唐書》載,唐天寶二年(743),陜郡太守韋堅 建廣運潭,聚江淮商船數(shù)百艘,其中宣州運輸船就載“紙和筆”等物作為貢品[3]。唐代著名畫家韓滉的《五牛圖》、《文苑圖》,是用此類純白、細膩、均勻的宣紙所作。成書于唐大中元年(847)的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有“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的記載。
宣紙起源于唐初期,史料提及的宣紙是泛指唐時宣州一帶所產(chǎn)紙品。真正的發(fā)祥地是涇縣,當時作為“貢品”進入朝廷,“宣紙”就此得名。在涇縣這片富繞美麗土地上,山嵐環(huán)抱,泉水流淌,獨特的自然山泉和林木資源是制造宣紙的“靈丹妙藥”。宣紙的原料取自縣內(nèi)區(qū)域的沙田稻草和檀皮纖維混合拎磨、浸泡,配比當?shù)厣饺?,嚴格按照傳統(tǒng)“九蒸九曬”工藝流程,生產(chǎn)過程中對水質和自然環(huán)境,材料加工工藝十分講究。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纖維在泡、洗、煮、曬、漂白后按照生產(chǎn)品種將料漿混合配比入池,再經(jīng)竹簾人工撈紙、貼掛曬紙、剪切出不同規(guī)格的成品紙。從原料加工到成品宣紙需經(jīng)百道工序,耗時幾年。主要產(chǎn)品可分為生宣、半熟宣、熟宣,棉料、凈皮、特凈三個大類,受墨滋潤,規(guī)格齊全。如今,神奇的宣紙制作古老技藝已被列入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著名的“紅星”牌宣紙就出自這里,聲振國內(nèi)外。
造紙是我國古代對世界文明四大貢獻之一。特別是號稱“紙中之王”的宣紙,因具有細薄、緊密、均勻、潔白、堅韌、耐久的特點[4]。從它誕生時起,就像一對“兄弟”;紙和書畫緊密結合在一起,彼此一往情深。
3.1由簡到紙
東漢桓帝時(147-167)曾有“古者無紙,故用簡,今諸用簡者宜以黃紙代之”的命令[5]。即下令要政府機關不再使用簡,而要使用紙了。西晉人陳壽所撰《三國志》也是紙本。但這些紙為何處所產(chǎn),以及用何原料制成,我不得而知。東晉書法家王羲之(321-379)曾一次把浙江會稽郡庫的存紙九萬張全部送給政治家謝安(320-385)。近年來又在甘肅敦煌、新疆發(fā)掘了魏、晉、隋、唐時代的寫經(jīng)紙,都足以說明我國造紙業(yè)的確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據(jù)《初學記》載:東晉經(jīng)學家“范寧(339-401)令屬官曰:土紙不可以作文書,皆令用藤角紙”。這種“藤角”即藤紙,亦即唐時李肇《國史補》中所說的“越之剡藤箋也”。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有詩贊曰:“宣毫利若風,剡紙光如月”。這“光如月”之“剡紙”即浙江的藤紙。
3.2宣紙初露鋒芒
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造紙技術的不斷進步,紙的質量不斷提高,到唐代,一種得之不易的“宣紙”終于開始嶄露頭角。這里從以下方面情況考察,可以從中得知其梗概。
3.3紙中至寶“澄心堂紙”
南唐先主李昇的堂號是“澄心堂”,并將閱文、奏章、書紙收藏于此。后主李煜非常喜愛此處,澄心堂紙因此得名。戰(zhàn)國時代的書畫家一般是用絹寫字作畫的。后漢雖已發(fā)明紙,但到了唐代畫家才注意用紙作畫。如故宮博物院今藏的唐代著名畫家韓滉:(723-787)的設色《五牛圖》和《文苑圖》等,就是畫在一種具有“純白、均勻、細密”等特點的唐紙上的。這種紙,也許正是當時的張彥遠所稱之“宣紙”。宋代著名書法家蔡襄亦盛贊:“李主澄心堂(紙)為第一,其為出江南池、歙二郡,今世不復精品。蜀箋不堪久,其余皆非佳物也”。北宋中晚期,中國畫壇上出現(xiàn)了一位光芒四射的畫家李公麟,注重寫生,博彩眾長,發(fā)展了晉代畫家顧愷之和唐代畫家吳道子的技法。精于白描,造型準確,運筆如行云流水,神態(tài)自若。而他的《五馬圖》施淡墨微染,線描的勾勒。明清時期徽州地區(qū)已經(jīng)形成了大規(guī)模的造紙中心。據(jù)明代屠隆的《紙墨筆硯箋》載:“宋紙,有澄心堂紙極佳”。實際上,當時除了南唐部分遺物外,徽州仍在沿襲傳統(tǒng),繼續(xù)研制。同時,由于造紙地區(qū)的不斷擴大,花色品種也在不斷增多。
郭沫若先生曾說過:“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開了宣紙,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得天獨厚,傳統(tǒng)工藝,是宣紙的根基,是成就中國書畫藝術的先決條件。神奇的宣紙,孕育出東方書畫藝術;宣紙質地細綿潔白與書畫墨趣色澤二妙匯流,其意境神韻,完美地揭示出東方造物的博大精深,終其源頭就是借紙暢情,抒發(fā)對生活的熱愛,讓穿越千年的宣紙這一古老傳統(tǒng)工藝寶庫的璀璨明珠,一朵在藝術表現(xiàn)上別開生面的藝苑奇葩—中國書畫,情緣永駐,釋放出東方藝術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1]蘇易筑.紙和筆[M].南京: 中正書局,1925.
[2]蘇易筑.紙和筆[M].南京: 中正書局,1925.
[3]鄭振鐸.文物參考.中國繪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M].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54.
[4](宋)楊萬里.誠齋詩話.歷史詩話集[M].北京: 中華書局,1983.
[5](唐)張彥遠.俞劍華注釋.歷代名畫記[M].上海: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
(責任編輯:吳 芳)
中圖分類號:S219.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89
文章編號:1672–7304(2016)01–0193–02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文人畫傳統(tǒng)資源在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傳承與應用研究”(SK2015A461)。
作者簡介:陸克穎(1958-),男,安徽合肥人,講師,研究方向:繪畫藝術、裝潢設計。
The pap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improvement
LU Ke-ying
(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011)
Abstract:From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oint of view to outline 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the origin of rice paper, rice paper and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ode Millennium bond. The Huizhou area of Xuan paper making skills and Huapu literature of information, from combs the historical Yan Xuan paper, rice paper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terdependence, common development. Indeed, the unique style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only relying on "Millennium immortal" rice paper craft characteristics, to show the artistic charm of Oriental civilization and moving.
Keywords:Rice paper; production process; Chinese painting; artistic ch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