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軍
摘要:眾所周知,2005年起,江蘇高中階段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轉變就是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版本的學科教材。這樣的做法,一方面是給老師、學生教材選擇的自由權,另一方面,也是改變傳統(tǒng)教學以教材為綱的觀念,將教材視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真正實現(xiàn)新課改所倡導的“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新理念。教材編寫,主體上一定不可能脫離高中學科學習的基本要求,但在欄目設置方面,不同版本就會有一定的差異。這就使得不同版本教材體現(xiàn)出教材編寫者不同的目的。筆者試著以高中歷史教材中的一個版本中的特色欄目設計,來談談此類欄目設置對學生學科能力培養(yǎng)的影響。正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敗”,世間各處皆如此,教材編寫也不例外。
關鍵詞:史學爭鳴;歷史教材;學生能力;小論文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1-0281-02
人民版歷史必修教材(版本:2007年6月第3版)的師生互動欄目很多,一般都比較新穎獨特。其中有一類欄目,稱為“史學爭鳴”,可以說是人民版歷史必修教材師生互動欄目的閃光點。筆者想就人民版的該欄目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薄之見。
人民版歷史教科書必修I至III“史學爭鳴”欄目共選用政治、經(jīng)濟、文化領域的學術爭議16處:歷史必修I教材中共有8個,分別在第10頁、第38頁、第50頁、第100頁、第105頁、第111頁、第133頁和第140頁。必修II教材中共有5個,分別在第16頁、第57頁、第84頁、第126頁和第144頁。必修III教材中共有3個,分別在第9頁、第45頁和第146頁。從總體上看,有幾個方面的特點:
“史學爭鳴”欄目一般較為簡短,一般只包括具有分歧的主要觀點及簡單敘述。敘述的方式也較為靈活多樣,有對爭鳴雙方觀點的陳述,例如有關秦朝設郡的數(shù)目的史學界不同看法的描述,也有如有關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的選擇性回答:“你贊同哪一種看法?”也有結合教材提供的各種材料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的敘述。總體而言,這些“史學爭鳴”立足于突出對爭議問題的關注,同時也強調教材知識點與學生學習收獲之間的互動性,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關注教材的重難點,更希望學生能在課后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
但該欄目在設置方面還是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的,如作為教材正文的補充部分,與正文的銜接略顯脫節(jié);在名稱設置方面也不夠細致,有些地方叫“史學爭鳴”,也有稱“史家爭鳴”的,相互之間并無本質區(qū)別。
所謂“史學爭鳴”,就字面上理解,應該是指在史學界尚未有定論,值得進一步交流和探討的史學觀點。而將其作為師生互動欄目,筆者認為應該有三方面的價值。
一、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
16個“史學爭鳴”欄目,都是史學界研究的前沿成果。如必修I第10頁于秦朝設郡數(shù)目的最新史學研究動態(tài)的介紹、必修II第16頁關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究竟什么時期最早出現(xiàn)的討論、必修II第126頁俄羅斯專家對于勃列日涅夫的評價、必修II第144頁關于經(jīng)濟全球化的派別之爭,必修III第9頁關于儒家學說的最新評價等。這一組“史學爭鳴”欄目,主要在于介紹史學界在某一專題研究上的困惑和疑慮,雖然沒有設計討論問題,只限于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和介紹,但這可以使學生了解到史學界的新觀點,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歷史的興趣,養(yǎng)成關注史學前沿動態(tài)的習慣,最終必然會拓寬學生學習歷史的視野。
二、利于學生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
在對“史學爭鳴”欄目中的具體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時,就必然會出現(xiàn)一定的爭論場面。就史學界而言,之所以能夠形成兩種不同觀點長期共存,說明同一歷史事件的兩種相對立的觀點在邏輯上都可以站得住腳。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也能夠列舉出不同的史實來支撐我們的觀點,這樣的訓練能夠促進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這一類設計中比較好的是必修I第50頁關于辛亥革命究竟是失敗還是成功的爭論、第100頁關于羅馬法影響最大的是其內在精神還是外在的法律技術的爭論、第140頁關于冷戰(zhàn)的主要責任者是蘇聯(lián)還是美國的爭論和必修II第84頁關于兩次工業(yè)革命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哪個占主導地位的爭論等。相比較而言,有些爭論的設計就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如必修I第38頁關于日本的失敗是由于美國的原子彈還是中國全民抗戰(zhàn)的爭論。無論是從歷史史實的分析,還是從內外因邏輯關系方面來思考,兩個觀點很難形成有效的思想摩擦和碰撞。第105頁關于英國究竟應該是共和制還是君主立憲制更可行的爭論也是一個假爭論??赡軐W界在政體理論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學生對這些知識不甚了解,同時,根據(jù)歷史唯物主義觀來看,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都被英國實踐檢驗過了,根本沒有爭論的余地。還有,歷史必修II第57頁關于中國傳統(tǒng)婚姻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爭論,缺乏必要的歷史史實作支撐,而且缺乏爭論的角度,屬于發(fā)散性思維,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幫助學生學會評價歷史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注重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要加強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而“史學爭鳴”欄目在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能力方面特別是評價史實的能力方面有巨大的優(yōu)勢。在此試舉一例,僅供參考。歷史必修I第50頁的“史學爭鳴”欄目:“有人認為辛亥革命因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而失敗,有人則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從君主到民主社會轉型的成功開始。你贊同哪種看法?”
對于這樣一個問題的應答,是對學生如何評價歷史事件能力的考察。該題并沒有唯一標準答案,它更看重學生對此類問題解答過程中的歷史思維能力的深淺和邏輯體系的完整與否。如,學生可以選擇贊同辛亥革命失敗了這一觀點,理由如下: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沒有完成這個任務。這次革命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土地制度,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也沒有趕走外國侵略者,廢除不平等條約,革命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并未改變。而且,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篡奪,清朝皇室繼續(xù)保留。這些都說明辛亥革命失敗了。
當然,學生同樣可以選擇認為辛亥革命取得了勝利,理由如下: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個漫長過程,各個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孫中山所領導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共和國。辛亥革命的結果是,清王朝的統(tǒng)治被推翻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建立了,兩千多年的專制統(tǒng)治結束了。與此同時,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舊俗惡習,社會風氣發(fā)生巨大變化,有助于社會生活近代化的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發(fā)展。因此,辛亥革命不僅完成了提出的任務,而且有深遠的積極影響。所以說辛亥革命勝利了。
作為“史學爭鳴”,重在“爭鳴”,學生的觀點也可以認為辛亥革命既有它勝利的地方,又有它失敗的地方。理由是:辛亥革命從推翻清王朝,結束君主專制,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等方面看取得一定的勝利,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但從革命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終失敗了。因此,在這樣的欄目下,教師不用太在意學生所持有的觀點,而應該注重考察學生在回答相關理由時的內容是否完整、準確、有針對性,注重分析學生回答問題背后的邏輯體系是否嚴密,論據(jù)與論點之間能否建立直接的相關關系等等。當然,不管學生支持哪一種觀點,都需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積極調用相關史實,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評價歷史事件,一定要結合特定的時代背景和階級屬性,另外還要學會辯證地全面地看待歷史問題。
提及此處,不得不說到這樣的欄目與江蘇省新高考改革趨勢的呼應。新高考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歷史學科教學中體現(xiàn)的則是對學生歷史學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再是簡單的史實灌輸現(xiàn)象。因此,這樣的欄目設置,體現(xiàn)了對這一理念的呼應。2011年起,江蘇省高考歷史學科做出了一大創(chuàng)新,增設歷史小論文,而且之后逐步增加其分值比重。
從近幾年的小論文題目來看,與“史學爭鳴”欄目非常相似。2011年江蘇省高考歷史第22題要求根據(jù)所列舉材料談談對學者“除了舊生產(chǎn)方式逐步解體所產(chǎn)生的苦難之外,還應當有新生產(chǎn)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機和朝氣。如果忠于歷史唯物主義,就不能不承認:歷史的主題應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這一觀點的看法,要求觀點理解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其后歷年的歷史小論文基本類似,如2015年6月份的小論文,也是根據(jù)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大機器生產(chǎn)的非人性”這一觀點,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與2011年一模一樣?;A教育中,評價對教與學的影響至關重要。在高中階段,高考就是極其重要的指揮棒。江蘇省歷史高考小論文的設置,大多列舉不同的史學觀點,讓學生談談對相關論斷的理解,小論文的評分標準按照學生歷史史實稱述的完整與否、歷史思維及邏輯能力的強弱與否等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人教版歷史教材“史學爭鳴”欄目與之不謀而合,不正說明現(xiàn)今高中歷史教學的走向是以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提升為重要標準的嗎?!
總而言之,“史學爭鳴”欄目的設置符合新高考的要求,還是很值得研究的。因為新課程改革考察內容的選擇,以課程標準的模塊“學習要點”為依據(jù),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具體表述,而是重視“新材料”、“新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運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因四種版本教材在內容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客觀上就要求學生能夠獨立地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觀點提出不同看法。因此,學會歷史學科思維方法要比單純史實記憶重要得多。而在這一方面,“史學爭鳴”互動欄目要比其他欄目走得更遠一些。雖然其中還有一些需要繼續(xù)改進和完善的內容,但就其目的和意圖來看,對于促使學生形成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和掌握科學的歷史主觀題答題方法還是很有效果的,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