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唐代以后傣族“白衣”“百夷”“擺夷”等族稱的由來

2016-03-16 00:10李偉良
紅河學(xué)院學(xué)報(bào)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彝語白衣先民

李偉良

(云南大學(xué)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昆明 650000)

論唐代以后傣族“白衣”“百夷”“擺夷”等族稱的由來

李偉良

(云南大學(xué)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昆明 650000)

唐代以后形成的“白衣”“白夷”“百夷”“僰夷”“擺夷”等是傣族先民的族稱,許多學(xué)者認(rèn)為因其穿著白色衣服而稱為“白衣”,后世再沿稱異寫為“白夷”“百夷”“擺夷”等。文章對這些族稱的由來提出了新的觀點(diǎn),認(rèn)為其來源于彝族先民對傣族先民的民族稱謂,這些族稱在漢語中只有字音的關(guān)系,沒有字義的內(nèi)涵。文章從彝語的角度分析了這些族稱的共同涵義,其意為“河中捕魚民族”,同時(shí)從歷史文獻(xiàn)學(xué)方面作了論證。

傣族族稱;白衣;百夷;擺夷

傣族是一個(gè)古老的跨境民族,在我國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西南部和東南部。傣族現(xiàn)在的族稱是“傣”,自稱也是“傣”,對于傣族的這一自稱,歷史文獻(xiàn)中一般記錄為“歹”,但記載甚少,多以他稱記之。歷朝歷代,從先秦到民國,史籍上都用不同的族稱來記錄這一民族的先民。唐以前,傣族先民的族稱錯(cuò)綜復(fù)雜,不同地方的傣族先民被記載為不同的族群,且多加以“蠻”的詞綴。唐以后,傣族先民的族稱逐漸趨于一致,唐宋稱白衣,元稱白衣、白夷,明稱百夷、僰夷、伯夷,清代民國稱擺夷、擺衣等。

一 傣族歷史上之族稱

傣族是一個(gè)歷史悠久的民族,自先秦以來便活躍于祖國西南大地,建立過許多地方政權(quán),如保山一帶的滇越、德宏一帶的勐卯國、西雙版納一帶的景隴金殿國(又稱泐國)等。滇越又名乘象國,是漢文史志上記載最早的傣族先民政權(quán),《史記·大宛列傳》載:“昆明之屬無君長,善寇盜,輒殺略漢使,終莫得通。然聞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國,名曰滇越?!本半]金殿國也是傣族歷史上十分重要的政權(quán),《泐史》對此便有記載。在歷史上,傣族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族稱(多系他稱),但自稱是“傣”,“傣”字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稱呼我國這一民族才新造的字,“傣族”一名是新中國成立后才有的。

歷史上,對傣族先民的稱呼,多見于史籍。唐及其以前,有“滇越”“撣”“僚”“鳩僚”“金齒蠻”“銀齒蠻”“繡腳蠻”“繡面蠻”“黑齒”“雕題”“茫蠻”等族稱。如唐朝樊綽的《蠻書》記載:“黑齒蠻、金齒蠻、銀齒蠻、繡腳蠻、繡面蠻,并在永昌、開南,雜類種也。”“茫蠻部落,并是開南雜種也……樓居,無城郭?!碧埔院螅邪滓?、白夷、百夷、僰夷、擺夷、擺衣等稱謂,前期亦兼稱僚、金齒等,但最終趨于向“Bai-Yi”一音統(tǒng)一。

“白衣”一詞在唐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新唐書·南蠻傳》記載:“開成、會(huì)昌間,再至大中時(shí),李琢為安南經(jīng)略使,苛墨自私,以斗鹽易一牛。夷人不堪,結(jié)南詔將段酋遷陷安南都護(hù)府,號(hào)白衣沒命軍?!闭f明唐代已有“白衣”的稱謂。宋代沿稱白衣,趙汝適《諸蕃志》載:“交趾,古交州,東南薄海接占城,西通白衣蠻,北抵欽州。”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二載:“(安南國)其國東西皆大海,東有小江過海至欽、廉,西有陸路通白衣蠻,南抵占城,北抵邕管。”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載:“邕州南江之外者,羅殿、自杞等以國名,羅孔、特磨、白衣、九道等以道名?!?/p>

從上述所引的史料中可以知道,“白衣”是唐宋時(shí)期云南東南部一帶少數(shù)民族的族名,就是指傣族,有人認(rèn)為也包括一部分壯族。

到了元代,白衣之名使用更加普遍了?!对贰な雷姹炯o(jì)》載:“至元十五年四月,云南行省招降臨安白衣、和泥分地城寨一百九所?!敝褡鍖W(xué)家、傣族史專家江應(yīng)樑曾說:“大概元代史料中對紅河區(qū)域的傣族通稱‘白衣',其他地區(qū)傣族,便多稱為‘白夷'或‘金齒白夷'”。[1]29唐宋的白衣指的是滇東南紅河流域一帶的傣族先民,到了元代,不僅對紅河流域的傣族稱為白衣,對西部的傣族也稱作白衣了,但多寫作白夷或金齒白夷,白夷是白衣演變而來的。

明代稱傣族為百夷、僰夷或伯夷,如錢古訓(xùn)、李思聰所撰的《百夷傳》,記錄了明代云南傣族的風(fēng)俗概況。錢古訓(xùn)《百夷傳》開篇云:“百夷,在云南西南數(shù)千里,其地方萬里。景東在其東,西天古剌在其西,八百媳婦在其南,吐番在其北,東南則車?yán)?,西南則緬國,東北則哀牢(今之金齒衛(wèi)也);西北則西番、回紇。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剌、哈剌、緬人、結(jié)些、吟杜、弩人、蒲蠻、阿昌等名,故曰百夷?!保?]33-42由于這段記載,對于“百夷”一詞,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是指眾多的夷人,包括傣族但并非專指傣族;有的學(xué)者如胡紹華先生認(rèn)為百夷從多指到專指傣族有一個(gè)演變過程;但江應(yīng)樑先生則認(rèn)為百夷專指傣族,不包括其他民族,他在校注《百夷傳》說:“元、明所稱之‘百夷',非泛稱而系專稱,專稱云南境內(nèi)之傣族,亦兼及今緬甸境內(nèi)之撣族,泰國北部之泰族?!保?]34周致中《異域志》中將傣族族稱記作“伯夷”。明代文獻(xiàn)中,僰夷、伯夷和百夷三者的含義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指今傣族先民,如《萬歷云南通志》說:“僰夷在黑水之外,即今所謂百夷也。僰、百聲相近,蓋音訛也?!狈絿そ淌谝舱f:“其實(shí)白、百、伯同音,并沒有分別,用百字不會(huì)是取意的?!保?]56

清代和民國多作“擺夷”,也偶沿稱白夷和僰夷,此外亦有“擺彝”“擺衣”“擺依”“把依”等異寫。清道光《云南通志》載:“旱擺夷,山居,性勤,男子衣及膝,女高髻帕首,綴以五色線,裳亦然。開化府及普洱府有之?!笨滴酢赌习仓葜尽份d:“擺彝,近水為居,冬入水浴?;蚱崞潺X,或漆其身?!笨滴酢缎缕娇h志》載:“擺衣(夷),性懦氣柔,畏寒喜浴。”康熙《廣西府志》載:“白彝,性柔直……俗呼擺衣?!泵駠鴷r(shí)期姚荷生所撰《水?dāng)[夷風(fēng)土記》中仍稱傣族為擺夷。

此外,明清文獻(xiàn)中也偶有因其自稱記為“歹”的。如明代《景泰云南圖經(jīng)志書》記馬龍他郎甸時(shí)載:“百夷之種類不一,而居本甸者曰歹摩,即大百夷也?!钡拦狻镀斩尽肪硎d:“九龍江有夷人一種,計(jì)四五百戶,名曰歹緬,譯言普洱人也?!笔分局械摹按跄Α薄按蹙挕倍紤?yīng)屬傣族自稱。

二 唐以后“白衣”“百夷”“擺夷”等族稱的由來

(一)前人的幾種觀點(diǎn)述評(píng)

(傣族)“其人自稱之為‘歹'(Dai),漢人通稱之為擺夷,不知何所本?!保?]3清代稱傣族為擺夷,因?yàn)椤安恢嗡尽?,對唐以后逐漸形成的“白衣、白夷、百夷、僰夷、擺夷”等傣族族稱的由來,許多學(xué)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diǎn)。

1.“居僰論”。認(rèn)為“僰夷”之名源于傣族的居住環(huán)境,明代李元陽修的《萬歷云南通志》載:“僰夷……性耐暑熱,所居多在卑濕生棘之地,故造字從棘從人。”清代檀萃在《滇海虞志衡·志蠻篇》中亦說:“僰夷,一名擺夷,又名百夷,蓋聲相近而訛也,性耐熱,居卑濕僰下,故從棘從人?!崩钤?、檀萃的解釋認(rèn)為“僰夷”的族稱由傣族的居住環(huán)境得來,而又異寫為擺夷、百夷。歷史上有一個(gè)民族被稱作僰人,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載:“白人,有姓氏。漢武帝開僰道,通西南夷道,今敘州屬縣是也。故中慶、威楚、大理、永昌皆僰人,今轉(zhuǎn)為白人矣?!卑鬃灞环Q為“僰人”,可是并非“性耐熱,居卑濕僰下”的民族,用僰的本意來解釋僰夷一詞,實(shí)在牽強(qiáng)。江應(yīng)樑先生評(píng)論李元陽在《萬歷云南通志》中關(guān)于僰夷的記載是“自作聰明編造的那一段話”[2]19,是“無稽之談,不僅把百夷這個(gè)族名攪亂了,而且還把兩個(gè)不同的族系也搞混了,李京的正確論斷被李元陽的妄談否定了?!保?]117僰夷、百夷、擺夷三者在歷史上出現(xiàn)的順序是百夷、僰夷、擺夷,以僰夷解釋在其先就已有的百夷,顯然是不對的。

2.“百越論”。因傣族屬于百越族系,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白衣”“白夷”“百夷”“擺夷”等族稱是古代“百越”的音轉(zhuǎn)。這種觀點(diǎn)從字面讀音上看似有道理,其實(shí)理據(jù)不足。百越是一個(gè)龐大族系,今壯、侗、黎、水等民族也都屬百越,為何會(huì)將這么大的族系的名稱加在遠(yuǎn)在西南的傣族身上,而其他百越系民族則沒有這樣的稱謂呢?百越族系其他民族如布依族的自稱“布依”、百色壯族的自稱“布越”,都與“百越”音近,但并非是百越的音轉(zhuǎn)。百越是對多種越人合稱,百越的“百”表數(shù)量,而傣族族稱中的“白”“百”“擺”則無數(shù)量之意。

3.“卡派論”。陶云逵先生認(rèn)為,“卡派”是傣族百姓的通稱,是對更大的政治上司或統(tǒng)治階級(jí)而稱,“擺”是 “卡派”的“派”的對音。他說:“我推測擺夷的‘?dāng)['字或許是‘派'(Pai)的對音,乃其族對漢族皇帝及其所派之官吏如總督撫道,自稱為臣民的意思?!保?]448卡派既為普通百姓之意,是對漢族皇帝或上級(jí)官家的稱呼,相當(dāng)于“臣”、“草民”的說法,當(dāng)不可能作為族稱來記載。

4.“做擺論”。“擺夷”或可解釋為“做擺的夷人”。西南少數(shù)民族統(tǒng)稱為西南夷,稱傣族先民是夷人無可厚非,但是若將“擺夷”解釋為“做擺的夷人”,則顯得牽強(qiáng)。田汝康所著的《芒市邊民的擺》(又名《擺夷的擺》),是研究傣族做擺習(xí)俗的專著,但田先生并未解釋擺夷之名來自于其做擺的習(xí)俗。且擺夷之名最初為白衣,白衣分布在滇東南,并不做擺。

5.“白衣論”。唐宋時(shí)期有一部分傣族先民被稱為“白衣”,“至于為什么稱為白衣,則不得而詳。有可能是因?yàn)樗麄兩泶┌咨路木壒剩灰灿锌赡苁枪糯僭?的音轉(zhuǎn);甚至有可能就是‘?dāng)[夷'的最早譯音所記。”[7]67著名民族學(xué)家方國瑜先生認(rèn)為,“擺夷”二字是“白衣”之別寫,“白衣”一名在唐人、宋人著作中已經(jīng)可見,元明則作百夷,或白夷,清代始寫作擺夷,因?yàn)榇俗迦四信┲弦?,通常都為白色,故稱之為白衣,后乃別寫為百夷、僰夷、擺夷。他曾說道:“白衣的名稱蓋由于服色……南部傣族尚白色服,即被稱為白衣,久之所有的傣族也習(xí)用白衣的名稱了……可見白衣即以服色取名,是他稱而不是自稱?!保?]55-56著名民族史學(xué)家胡紹華先生亦執(zhí)此說,認(rèn)為“‘白衣'是指著白色服飾的傣族”,“元代文獻(xiàn)就根據(jù)傣族服飾這一特點(diǎn),才將其稱為‘白衣'。”[8]19然白衣之名在《新唐書》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關(guān)于元明傣族著白衣而稱為“白衣”的依據(jù),胡紹華先生引了四則歷史文獻(xiàn)說明,元代《招捕總錄》:“以其服飾及所有為種名者?!痹鯋痢肚餄鞠壬笕募ぶ刑糜浭隆罚骸捌淙耍ń瘕X蠻)衣冠裝束,髻發(fā)于頂,裹以絳氈,復(fù)以白疊布盤繞其首。”明代陳文《景泰云南圖經(jīng)志書》:“婦人則綰獨(dú)髻于腦后,以白布裹之,不施脂粉,身窄袖衣白布衫,皂布桶裙,白行纏?!泵鞔端囊酿^記》:“其俗男白衣文身,髻發(fā)髭須,女上白衣,下圍桶裙?!?/p>

以上幾種看法中,前四種皆明顯不合理,惟方國瑜和胡紹華等人的觀點(diǎn)確有可取之處,也最為人們所接受。但筆者認(rèn)為其理由亦不夠充分。

首先,胡紹華先生的引證文獻(xiàn)記載傣族“以白疊布盤繞其首”,“婦人則綰獨(dú)髻于腦后,以白布裹之,不施脂粉,身窄袖衣白布衫,皂布桶裙,白行纏”,“其俗男白衣文身,髻發(fā)髭須,女上白衣,下圍桶裙”,認(rèn)為傣族先民穿著白衣而被稱為“白衣”。實(shí)際上他所引的文獻(xiàn)《秋澗先生大全文集·中堂記事》中也載:“百夷……衣以皂繒,無衿領(lǐng)之制?!闭f明百夷也穿著皂色即黑色的無襟領(lǐng)的衣服。且其他的資料則有許多與此相異的記載,如(元)李京《云南志略》載:“男子文身去髭須鬢眉睫,以赤白土傅面,彩繒束發(fā),衣赤黑衣……婦女去眉睫,不施脂粉,發(fā)分兩髻,衣文錦衣?!边@與胡紹華所引證的材料“其俗男白衣文身,髻發(fā)髭須,女上白衣”、“身窄袖衣白布衫,皂布桶裙,白行纏”明顯是不同的,只有“不施脂粉”相同。又載:“女子紅帕(纏)首?!边@與“以白疊布盤繞其首”、“婦人則綰獨(dú)髻于腦后,以白布裹之”也是完全不同的。傣族先民既穿白色衣服,也穿其他顏色的衣服,便不當(dāng)只以“白衣”作為族稱。

其次,李京在《云南志略·自序》中說:“大德五年春,奉命宣慰烏蠻。比到任,值緬事無成,諸蠻抗命,屢被省檄措辦軍儲(chǔ)事,烏蠻、六詔、金齒、白夷,二年之間奔走幾遍。于是山川地理、土產(chǎn)、風(fēng)俗,頗得其詳。始悟其人記載之失,蓋道聽途說,非身所經(jīng)歷也?!比魪拿褡鍖W(xué)的視角來看,李京是做了田野調(diào)查的,頗得其詳,所得材料的真實(shí)度是相對較高的,并且他也說“始悟其人記載之失,蓋道聽途說,非身所經(jīng)歷也”。這說明元代文獻(xiàn)《招捕總錄》“以其服飾及所有為種名者”的解釋有可能是對唐宋“白衣”的望文生義。從李京的記載來看,元代傣族并不普遍穿著白衣。又如若穿著白衣者稱為“白衣”,傣族雖也穿白衣,但西南著白衣者何止傣族一族?所以,元明時(shí)期的記載與解釋或許是附會(huì)唐宋的“白衣”,望文生義,將傣族先民“白衣”之名理解為穿著白衣的人。

最后,“白衣”最初是指滇東南一帶的傣族,而胡紹華引證的材料中“其人(金齒蠻)衣冠裝束,髻發(fā)于頂,裹以絳氈,復(fù)以白疊布盤繞其首”,指的是傣族先民金齒蠻,分布于滇西南,而不在滇東南。樊綽的《蠻書》對傣族先民服飾的的描述是:“黑齒蠻以漆漆其齒,金齒蠻以金鏤片裹其齒,銀齒蠻以銀。有事出見人,則以此為飾,寢食則去之。以青布為通身袴,又斜披青布條。繡腳蠻則于踝上腓下周匝刻其膚為文彩,衣以緋布,以青色為飾。……茫蠻部落……樓居,無城郭?;蚱猃X,或金齒,皆衣青布短袴露骭,婦人披五色娑羅籠?!狈b所述都是今滇西南的傣族先民,文中并無穿著白衣的記述,當(dāng)然那時(shí)他們尚未有“白衣”之稱。即使元明時(shí)期的傣族先民穿著白衣,但在唐代文獻(xiàn)中尚未有穿著白衣的記載,而“白衣”的族稱卻在唐代就已出現(xiàn)。因而唐時(shí)就出現(xiàn)直到元代仍使用的“白衣”一詞絕非單純地指穿著白色衣服的民族。但是方國瑜先生所說的“擺夷”是“白衣”“白夷”“百夷”“僰夷”別寫看法,筆者是贊同的。

對于傣族白衣、百夷、擺夷等族稱的由來,學(xué)者們各執(zhí)一詞,莫衷一是,也說明這些稱謂在漢文史志記載中意義不明確。我們可以清楚的認(rèn)識(shí)到,“白衣—白夷—百夷—僰夷(伯夷)—擺夷”是不同時(shí)期對同一民族族稱的同音異寫。正如方國瑜教授所說,白、百、伯同音,沒有分別,用百字也不會(huì)取意。因而這幾個(gè)同音稱謂只存在字音關(guān)系,而沒有字義關(guān)聯(lián)?!端膸烊珪偰刻嵋芬嘣疲骸鞍赴僖募唇駭[夷,譯語對音,故無定字?!彼苑治鲞@幾個(gè)同音的族稱由來,還需從民族語言學(xué)方面考察。

(二)筆者的觀點(diǎn):來源于彝族對傣族的稱謂

明代的倪輅《明野史》載:“麓川即古百夷也……今作伯、僰,又俗作擺,皆夷音無正字也?!奔仁且囊?,或可說明傣族的“白衣”“白夷”“百夷”“僰夷”“擺夷”“擺衣”等族稱是其他少數(shù)民族對傣族的稱呼,最初并不是漢人對傣族的稱呼。傣族自唐以后出現(xiàn)的“白衣—白夷—百夷—僰夷(伯夷)—擺夷(擺衣)”等族稱,是同音異寫相沿而來的。

滇南是彝族和傣族共同居住的區(qū)域,民族間的相互雜居交往必然會(huì)形成對他族的稱謂,滇南彝語稱“傣族”為“拜夷婆”[b?_33?i21p?o21],簡稱“拜夷”[b?_33?i21]。筆者認(rèn)為,漢文史志上所記的“白衣—白夷—百夷—僰夷(伯夷)—擺夷(擺衣)”等詞的由來與彝族對傣族的這一稱呼有直接關(guān)系,是對彝語的這一稱謂的漢語譯音。這些族稱在漢語中很難解釋清楚,然而在彝語中的意思是十分明確的。

首先,從該詞的語義來看。傣族“居多近水”,喜愛居住在河谷、平壩等近水之地。住居近水,必然會(huì)發(fā)展?jié)O業(yè),“稻農(nóng)漁業(yè)并旺”,[9]368即使那時(shí)談不上發(fā)展?jié)O業(yè),也喜愛到河中打漁、捕魚,這是傣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之一。彝語“拜夷婆”一詞,“拜”的意思是打、射,或捕魚、打漁;“夷”的意思是水、河流;“婆”是人、族、群體之意?!鞍菀钠拧笨衫斫鉃椤霸谒写驖O的人”或“河中捕魚民族”,這正符合傣族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和生活場景。或者說這一稱謂從彝語的角度來分析,也正體現(xiàn)了傣族居多近水的生活環(huán)境和下河打漁的生活方式。傣族喜住平壩水邊,酷愛捕魚是不爭的事實(shí),正如尹紹亭先生所說:“傣族種植水稻,臨水而居,自然有漁業(yè)之利。池塘養(yǎng)魚,稻田養(yǎng)魚,河流、水田之中可捕魚……就像山地民族酷愛打獵一樣,傣族亦酷愛捕魚?!保?0]239

其次,從該詞的出現(xiàn)地域來看?!缎绿茣つ闲U傳》記載的“白衣沒命軍”,指的是白衣人組成的敢死隊(duì)。尤中先生在《云南民族史》中說明:“‘白衣'的居住區(qū)域在當(dāng)時(shí)唐朝的安南都護(hù)府(駐今越南河內(nèi))北部與南詔的通海都督轄境連接地帶,即今文山州和紅河州南部?!保?1]186這一帶也是彝族生活繁衍的地區(qū),于是形成了對當(dāng)?shù)氐拇鲎逑让瘛鞍滓隆钡姆Q謂(后世同音異寫為百夷、擺夷等)。傣族在唐時(shí)不僅有“白衣”之稱,也有“金齒”“茫蠻”等稱號(hào),但不同的是“白衣”指的是滇南滇東南一帶的傣族先民,而“金齒”和“茫蠻”分別指滇西南永昌郡和今西雙版納一帶的傣族先民。滇南、滇東南的彝族形成了對傣族“白衣”的稱謂,而這個(gè)稱謂后來也慢慢地用在了屬于同一民族的西雙版納、德宏等西部并不被稱為“白衣”而是被稱為金齒或茫蠻的傣族先民身上,“到了元代……對西部的傣族,也稱為‘白衣'?!保?]28唐宋時(shí)期的‘白衣'指的是云南東南紅河流域一帶的傣族(包括部分壯族先民在內(nèi))先民,到了元代‘白衣'一名已經(jīng)成為傣族先民的通稱了”[5]18,后世沿用和異寫,形成了同音的“白夷”“百夷”“僰夷(伯夷)”“擺夷”等稱謂。這些稱謂即來自于彝族對傣族的稱呼,在漢字上寫法不同,但在彝語中的意義卻都是一樣的。

最后,彝語的“拜夷”不是漢語借詞。有人可能會(huì)以為彝族對傣族“拜夷”的叫法,是彝借漢詞,也就是說先有漢人的“擺夷”之叫法,后才有彝族從漢語中借過來的“拜夷婆”之稱謂。彝族是云南古老的土著民族,在全省也分布最廣,在滇東南由于與傣族等民族雜居,因而彝族有對傣族特定的稱謂當(dāng)不足為奇。每個(gè)民族對傣族的稱謂都不一樣,彝族稱傣族為“拜夷婆”,布朗族稱傣族為“布勤”,佤族稱傣族為“善姆”,哈尼族稱傣族為“阿簇撮”等,也就是說只有彝族稱傣族為“擺夷”,其他民族本有各自的對傣族的稱謂。后來漢族和滇南一些地方的其他少數(shù)民族稱傣族為“擺夷”,應(yīng)是受彝族影響的。

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傣族的人口要少于彝族的人口,甚至到了清初,漢族人口也沒有彝族多。清代毛奇齡《云南蠻司志》記云南民族人口分布時(shí)說:“總計(jì)漢夷則漢三夷七,分計(jì)兩夷,則僰三爨七?!庇纱丝梢姷搅饲宕?,漢族人口也只占到云南總?cè)丝诘娜?,少?shù)民族占了七成。這里的“僰”,或謂指傣族,或謂指白族,且不管它?!办唷敝傅氖橇_羅,即彝族,則占云南總?cè)丝诘?9%,將近一半。彝族在云南有明顯的人口優(yōu)勢,因而彝族的這種稱呼可能影響了漢語,使得漢文史志以彝語對傣族的稱謂“拜夷”[b?_33?i21]記載為“白衣”,后世異寫為“百夷”“白夷”“僰夷”“擺夷”等,而不是以傣族自稱的“傣”音來記錄。抑或是元明清各時(shí)期記錄傣族時(shí),以彝語“拜夷”記錄為“百夷”“白夷”“僰夷”“擺夷”。換句話說,漢文史志中的“擺夷”實(shí)乃漢借彝詞,后來該詞傳播范圍擴(kuò)大,人們尤其是漢人便以之稱呼傣族。正如易謀遠(yuǎn)先生所說:“‘漢借彝詞'和‘彝借漢詞'。前者發(fā)乎中古以前,后者出于中古以后,尤其近現(xiàn)代……漢族后至,故西南的許多地名是先有彝名而后才有漢稱的?!保?2]17地名如是,族名亦可如是。

綜上所述,傣族“白衣”“百夷”“擺夷”等族稱實(shí)來自于彝族對傣族的稱謂。其在漢語中沒有明確的含義,但在彝語中的意思卻很清晰,即“河中捕魚民族”。

三 小結(jié)

今天“傣族”一名是新中國成立后,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以其自稱“傣”作為族稱的?!鞍滓隆滓摹僖摹獌k夷(伯夷)—擺夷(擺衣)”是唐代到民國時(shí)傣族先民的族稱,但這些族稱并非傣族自稱,在漢語中也無實(shí)義,而是從彝族先民對傣族先民的稱謂中直接音譯而來的,在彝語中的本意是“水中打漁人”或“河中捕魚民族”。因此,從彝語語境中來看,筆者認(rèn)為一些學(xué)者對傣族先民因身穿白色衣服而被稱為“白衣”的解釋并不恰當(dāng)。

[1]江應(yīng)樑.古代文獻(xiàn)中記錄的傣族[J].中國民族,1962(4).

[2]江應(yīng)樑.百夷傳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3]林超民.方國瑜文集:第三輯[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

[4]江應(yīng)樑.擺夷的經(jīng)濟(jì)文化生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5]江應(yīng)樑.傣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

[6]陶云逵.民族研究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7]王文光,李艷峰.云南民族的歷史與文化概要:修訂本[M].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2012.

[8]胡紹華.中國南方民族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9]王海濤.云南佛教史[M].昆明:云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1.

[10]尹紹亭.遠(yuǎn)去的山火——人類學(xué)視野中的刀耕火種[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11]尤中.云南民族史[M].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4.

[12]易謀遠(yuǎn).彝族史要[M].北京:社會(huì)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07.

[責(zé)任編輯 龍倮貴]

The Origination of Dai People's Name“Bai Yi”after the Tang Dynasty

LI Wei-liang
(Research Center of Border Regions and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Southwest China,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0000,China)

“Bai Yi”“Bo Yi”are ancient Dai people's names after the Tang Dynasty,a number of scholars' interpretation is because of the Dai People wear white clothes in the past so that called “BaiYi”. Article putforwards a new view that think these ethnic names are origin of the appellation about Yi to Dai,which only pronunciation,no meaning in Chinese. And analyse their connotation from Yi language whose meaning is“the people who fishing in the river”,furthermore ,have a argu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y philology.

Dai people's name; Bai Yi

C951

A

1008-9128(2016)05-0040-04

10.13963/j.cnki.hhuxb.2016.05.011

2015-05-02

李偉良(1992-),男(彝族),云南紅河人,碩士生,研究方向:中國西南民族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彝語白衣先民
白衣贊歌
納蘇彝語越南語親屬稱謂特征及其文化內(nèi)涵異同研究
訪大涼山懸崖村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彝語研究概述
白衣英雄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方式
奇妙的博物館
將先民們的寶貴財(cái)富留給后代子孫——記浙東千年古鎮(zhèn)崇仁鎮(zhèn)消防安全工作
漢語“不”與彝語“ap”的異同
白衣渡我
定州市| 讷河市| 江孜县| 准格尔旗| 乾安县| 平昌县| 梨树县| 阿克陶县| 栾川县| 林周县| 错那县| 巴马| 兴城市| 雅江县| 长治县| 北安市| 五常市| 乡宁县| 财经| 青海省| 承德县| 呈贡县| 梁山县| 建昌县| 册亨县| 建湖县| 北海市| 惠安县| 昭苏县| 绥芬河市| 花莲县| 安远县| 饶平县| 宁武县| 芜湖市| 筠连县| 桦南县| 武夷山市| 常熟市| 达拉特旗| 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