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生命禮儀中的性別
——以《禮記》為解讀文本

2016-03-16 05:39杜少茹王小健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
關(guān)鍵詞:禮記男子

杜少茹,王小健

(大連大學 人文學部,遼寧 大連 116622)

生命禮儀中的性別
——以《禮記》為解讀文本

杜少茹,王小健

(大連大學 人文學部,遼寧 大連 116622)

生命禮儀,是指人從出生到死亡一生中僅與個人相關(guān)的禮儀。文章通過對《禮記》所記載的兩性關(guān)于誕生禮、成年禮、婚姻、喪葬四大人生禮儀的差異對比,分析先秦社會文化中所蘊含的社會性別觀念以及儒家對兩性關(guān)系的解讀。出生禮、成年禮更重視的是男性在家庭外的作用,婚禮重視的是女性在家庭內(nèi)的角色和作用,而喪葬之禮中的性別安排,以近乎男女比較的方式直觀展現(xiàn)了男外女內(nèi)性別觀念和性別想象。

《禮記》;性別;誕生禮;冠笄之禮;婚禮;喪葬禮

生命禮儀,即人從出生到死亡一生中僅與個人相關(guān)的禮儀。古人十分重視生命禮儀,因為它是一個人在社會上以何種方式何種身份存在的一種象征,也是社會文化對于個人的塑造和規(guī)范。本文通過對《禮記》所記載的兩性關(guān)于誕生禮、成年禮、婚姻、喪葬四大人生禮儀的差異對比,分析先秦社會文化中所蘊含的社會性別觀念以及儒家對兩性關(guān)系的解讀。

一、誕生禮——社會性別的開始

誕生禮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包括祭祀高禖和射禮儀式,以求子為起點,確切地說是祈求生男孩?!抖Y記·月令》:“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盵1](P425)所謂高禖,就是管理結(jié)婚生子的神。仲春之月,天子率領(lǐng)懷孕的妃嬪前往郊外,以大牢之禮祭祀生育之神,并給這些妃嬪帶上弓袋,授予弓箭。其目的是祈求所生的孩子是男孩。鄭注引《王居明堂禮》曰:“帶以弓韣,禮之禖下,其子必得天材。”[1](P425)這場高禖祭祀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祈求妃嬪能夠生下男孩。雖然這個儀式是針對天子而言,卻代表了當時社會文化對于男孩的期待。

在接下來的接子慶祝環(huán)節(jié)中,為男孩舉行射禮是一個重要內(nèi)容?!抖Y記·內(nèi)則》:“子生,男子設(shè)弧于門左,女子設(shè)帨于門右?!盵1](P761)孩子生下來,如果是男孩,就在門的左邊掛上弓箭,如果是女孩,就在門的右邊掛上佩巾。弧是弓箭,是男子從武的象征;帨是用來擦拭去污漬灰塵的佩巾,是女子示人的象征?;?、帨作為一個性別符號,代表了社會文化對男女性別角色的定位。接子儀式一般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舉行,“三日始負子,男射女否”。[1](P761)到了第三天才能把孩子抱出來,如果是男孩就行射禮,如果是女孩就不用?!抖Y記·射義》有云:“故男子生,?;∨钍噶?,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飯食之謂也?!盵1](P1447)孫希旦注曰:“人莫不飯食,其初生也,先射天地四方,而后飯食,以示為人者必能治天地四方之事,而后可以飯食也。然則其所以責之者重矣?!盵1](P1447)意思是說,生了男孩后,一定要在門口掛著桑木弓和六根用蓬草做的箭,用來射向天地四方。天地四方是男子有所作為的廣闊空間。所以男子必先有志于天地四方,然后才敢享用谷物飯食。由此可見,舉行射禮時,將箭矢射向天地四方是對男孩的一種期望,希望他將來能夠在天地四方這個廣闊的空間里有大的作為。而對于成年男子來說,射箭是人生的一項重要技能,天子就是以射禮所表現(xiàn)出來的品德技能作為選拔官員的標準,弓箭因此成為象征男性能力的一個性別符號。“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盵1](P1440)

相較于男子,人們對女子并沒有志在四方的大期許,只要能夠安守本分,做好家內(nèi)事務即可,因此只是通過設(shè)帨來宣示性別,暗示女子以后的責任就在于家庭內(nèi)部的各種事務。

誕生禮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不僅僅是在慶祝一個自然生命的誕生,而是要借此表達社會對這個有自然性別的生命的角色期待。“因為,每個人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處在一個文化傳統(tǒng)之中。從這時起,他(或她)就開始接受這一‘前賦文化’,這就是人的‘社會化’的開始?!盵2]性別角色的社會化從生命的孕育和誕生之時就開始了。

二、冠笄之禮——成年之于性別的意義

成年禮是男女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分水嶺,這種成熟既是生理的、心理的,也是社會的、文化的,意味著此后,他(或她)無論在思想或是行動上都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男子和女子的成年禮儀分別為冠禮和笄禮,二者之間無論是儀式或是文化內(nèi)涵都有較大的不同。

1.男子冠禮的意義和目的。所謂冠禮,是指男子在成年儀式上束發(fā)、加冠服,通過加冠儀式,告訴青年人成年的社會倫理責任。《儀禮·士冠禮》完整地記載了貴族男子冠禮的儀式過程,《禮記·冠義》則是對冠禮社會意義的解釋。古人對冠禮十分重視,將其視為禮的開始。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后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后禮義立。故冠而后服備,服備而后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曰:‘冠者,禮之始也?!枪使耪呤ネ踔毓??!盵1](P1411)(《禮記·冠義》)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有禮義。禮義的開始在于端正儀容、整飭面部表情、理順言談辭令,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明確君臣的名分,密切父子的親情,協(xié)調(diào)長幼的關(guān)系,只有遵循了君臣、父子、長幼之道,禮義才算最終建立。而只有舉行加冠典禮,三加冠服后,容體才能正、顏色才能齊、辭令才能順,所以說冠禮是禮義的開始,古代圣王因而非常重視冠禮。“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盵1](P1412)古時候行冠禮之前,要通過蓍草莖占卜來決定行禮的日期,來決定為冠者加冠的貴賓,這是為了表示對加冠之事的敬重。冠禮的意義在于賦予男子社會成人的行為標準:儀容端正、表情嚴肅、言談和順,進而做到遵循君臣、父子、長幼之道。這是社會對于成年男子的要求,冠禮的儀式無時無刻不充斥著這些內(nèi)容。

冠禮還賦予了貴族男子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權(quán)力,這一點通過“三加彌尊”[1](P1412)的象征意義體現(xiàn)出來。舉行加冠禮時,一共要加三次冠,并且配合冠式有相應的冠服。初加緇布冠,次加皮弁,三加爵弁,與之相對應的冠服分別是禮服、軍服、祭服,一冠比一冠高級、尊貴。三加彌尊的意義,正如楊寬先生所說:“初次加冠,無非表示授予貴族‘治人’的特權(quán);再次加皮弁,無非表示從此有服兵役的義務,有參與保護貴族權(quán)利的責任;三次加爵弁,無非表示從此有在宗廟中參與祭祀的權(quán)利。”[3](P786)

冠禮還確定了男子家族繼承人的身份。冠禮舉行的地點在祖廟,其中嫡子在阼階接受加冠,《禮記·冠義》有云:“故冠于阼,以著代也。”[1](P1412)阼階代表的是主人之位,嫡子在阼階加冠,表明他以后將以繼承人的身份替代父親成為一家之主,同時他將作為家庭的代言人與外界進行交往。嫡子冠于祖廟,是為了讓祖先見證自己后代的成年。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在祖廟阼階加冠的殊榮,鄭玄注:“庶子冠于房戶外,不代父也。”西周社會實行宗法制,只有嫡長子才是家族合法的繼承人,庶子是沒有繼承權(quán)的。

冠禮賦予男子走向社會,獲得社會交往的權(quán)利。冠禮三加儀式之后要為冠者取字,字作為成年人的一個標志,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用來彼此稱呼的?!抖Y記·冠義》:“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見于母,母拜之,見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與為禮焉。”[1](P1413)冠者在加冠以后,貴賓就鄭重的為他擬定一個表字,以后在社會交往中就稱他的表字,這是對待成年人的道理。取字以后,冠者以成年人的身份去見母親,母親要答拜;與兄弟相見,兄弟也要答拜,這是在以成年人的禮儀對待他。拜見家人之后就要去拜見國君和鄉(xiāng)大夫鄉(xiāng)先生,行使自己社會交往的權(quán)利。《禮記·冠義》曰:“玄冠、玄端,奠摯于君,遂以摯見于鄉(xiāng)大夫、鄉(xiāng)先生,以成人見也。”[1](P1413)這是整個冠禮的尾聲也是重中之重。玄冠、玄端、爵韠是周代男子的正式禮服,摯是先秦社會人際交往所持的禮物。穿著正式禮服奠摯見于君見于鄉(xiāng)大夫鄉(xiāng)先生,是他首次行使社會交往的權(quán)力。

舉行冠禮的根本意義在于提醒受冠者今后“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1](P1414)即提醒受冠者,從此以后將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zhuǎn)變?yōu)檎娇缛肷鐣某赡耆?,要求他在對待父親時要行子之禮,對兄要行弟之禮,對君上要行臣之禮,對長者要行少者之禮。只有能踐行孝、悌、忠、順的德行,才能扮演各種合格的社會角色。

2.女子行笄禮的社會意義。女子成年要盤發(fā)插笄,因此稱女子的成年禮為笄禮。

女子舉行笄禮是有前提條件的,《禮記·曲禮》曰:“女子許嫁,笄而字。”[1](P49)許嫁就是訂婚,女子在十五歲許嫁后行笄禮并取字。漢代經(jīng)學大師鄭玄對此作過詳細的注解:“許嫁,已受納徵之禮也。笄女之禮,猶冠男也,使主婦女賓執(zhí)其禮?!盵4](P109)一般情況下笄禮在女子定親以后舉行,其意義與男子的冠禮是相同的,都代表成年,由家中的主婦為其著笄,邀請女賓以醴禮之。如果女子年過十五仍未許嫁,那該怎么辦呢?禮對此也有解決之道:“女雖未許嫁,年二十而笄,禮之,婦人執(zhí)其禮。燕則鬈首?!盵1](P1126)女子如果年滿二十仍然沒有許嫁,也要為她舉行笄禮,并以成人的禮儀對待她,但是為她著笄的就不是主婦了,而是家中其他婦人(有可能是父妾),也沒有女賓參加,儀式相較于許嫁而笄要簡單的多,平常在家燕居,也要去笄鬈首,回復少女的打扮。其用意是將許嫁而笄與年二十而笄作以明確的區(qū)分,年二十而笄無論是儀式還是意義都要低于許嫁而笄,這說明女子成年的意義在于出嫁,出嫁而為人妻母才是女子成年的社會意義。

男子和女子在舉行成年禮之后,男子從此走向社會,開始參與政治和社會交往活動,女子則開始為進入夫家做準備,《禮記·昏義》:“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于公宮,祖廟既毀,教于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祭之,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婦順也”。[1](P1421)女子在婚前三個月要接受女師關(guān)于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教育,在學成之后,要祭告祖先,用魚作為祭牲,用水產(chǎn)的蘋菜藻菜做菜羹,這些陰性的食品來行祭,是為了表明婦女該有的柔順品行已經(jīng)學成。

三、婚禮——婚姻之于性別的意義

婚姻,作為關(guān)系到人類繁衍的一個重要文化現(xiàn)象,是最能體現(xiàn)社會文化和性別觀念的社會活動?!抖Y記》中專門對婚姻的社會意義進行解釋的《昏義》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先秦儒家對于婚姻中夫妻雙方的規(guī)范和要求。

婚姻的目的在于“繼后世,事宗廟”,這是對夫妻二人最基本的要求?!抖Y記·昏義》有云:“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盵1](P1416)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父系宗族的聯(lián)合,夫婦二人既要祭祀祖先,又承擔著為父系宗族繁衍子嗣的重任。為了表示對婚姻的重視,婚禮需要經(jīng)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一系列復雜而鄭重的儀式,在這些流程中宗廟作為一個關(guān)鍵地點,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向祖先報備家中子女將要婚配,宗族將會由此延續(xù)下去;另一方面在于警示男子和女子,婚姻是關(guān)乎宗族的大事,夫妻雙方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能做出危害婚姻的舉動。

婚姻要求女子在夫妻關(guān)系上要做到“男帥女從”。從親迎儀式來看,“父親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1](P1417)在迎娶那天,男方的父親親自向兒子敬酒,吩咐他去迎娶新娘,這樣表示丈夫在夫妻關(guān)系中要處于主動地位并起到主導作用。在迎親時男子“出乎大門而先,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由此始也”。[1](P709)從出女家大門開始,男子在前引導女子,女子走在后面跟隨丈夫,這是男帥女從夫婦之義的直觀展現(xiàn)。在先秦儒家觀念里,男子代表陽剛和智慧,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形象,女子則代表了柔弱,是需要依附于男子的,因此《禮記·郊特牲》曰:“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盵1](P709)

婚姻還要求女子做到守“信”?!抖Y記·郊特牲》曰:“信,婦德也。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1](P707)對于女子來講,“信”即婦德,就是對丈夫忠誠,一旦嫁做人婦,就要做到終身不改,夫死不嫁。這種禮法規(guī)定是為了保證宗法制度的順利實施和父系宗族的延續(xù)而對婦女提出的要求。

婚禮作為禮的根本,“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1](P1418)婚禮使男女間有了分限,從而使夫妻間有了道義,夫妻間有了道義,才能保證父子間的親情,父子間有了親情,君臣間才能各安其位。由此可見,婚姻絕不是兩個人的事情,是有關(guān)宗族乃至國家的大事,這就必然要求男女在婚后都要擔負起相應的家庭責任。

婚姻要求女子在婆媳關(guān)系中要“明婦順”?;槎Y第二天有“成婦禮”的儀式:

“夙興,婦沐浴以俟見。質(zhì)明,贊見婦與舅姑,婦執(zhí)笲、棗、栗、段脩以見。贊醴婦,婦祭脯、醢,祭醴,成婦禮也。舅姑入室,婦以特豚饋,明婦順也。厥明,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以著代也。”[1](P1419)(《禮記·昏義》)

成婦禮是在婚禮的第二天,新婦一大早拜見舅姑,并呈上棗、栗和肉干以表達孝順之意;第二天舅姑以“一獻之禮”饗新婦,并且將主婦之位讓于新婦。成婦禮的目的就在于強調(diào)“婦順”,所謂婦順,就是要順從公婆,與夫家其他女眷和諧相處,并且履行對丈夫的義務,料理絲麻布帛之事,保管家中儲備的財物。只有做到這些,才算是合格的媳婦和妻子。只有媳婦具備了婦順的品德,家庭內(nèi)部才會關(guān)系融洽,管理有方,這個家庭才會長久。

《禮記·昏義》最后以天子和后分治內(nèi)外、家理國治的例子來說明夫婦之道的重要性,即天子和后各有分工,天子管理國家大事,負責教化臣民,后妃則教化婦女的美德;二者各有所司,天子掌管外部的治理,后妃掌管內(nèi)部的職責。只有如此,才能國泰民安,這也將婦德、婦順上升到了國家治理的高度。

四、喪葬禮中所蘊含的社會性別觀念

《禮記》中有大量關(guān)于喪葬禮的記載,這些記載大多集中在《雜記》《喪大記》中,喪葬禮也是體現(xiàn)社會性別觀念的重要儀式場所。對于死者而言,死后招魂、昭穆祔祭、為死者所服喪服皆因男女而有別;對于生者而言,參加喪葬儀式時,所處的位置也包含了性別想象。

1.死后招魂

病人在病危的時候,首先根據(jù)性別選擇身邊服侍的人。所謂“男子不死于婦人之手,婦人不死于男子之手”。[1](P1130)鄭玄對此解釋曰:“君子重終,為其相褻?!盵1](P1130)這是指為死亡之人換衣洗澡的人,其性別應該與死者一致,這是性禁忌的一種體現(xiàn),女人為死去的男子換衣和男人為死去的女子換衣是對死者的褻瀆,因此,也是遵循男女有別之禮的表現(xiàn)。

人死后還要為其舉行招魂儀式,并由平日里服侍的近臣來招魂。招魂和書寫在棺柩銘上的文字是一樣的格式,如果死者是男子就稱呼他的名,是女子就稱呼她的姓和排行,如果不知其姓,就稱其氏。這是因為古代女子的名只有丈夫和父母等親近之人才能知道,在與他人交往時一般都只稱字或者是排行,所以在招魂時不能直接喊她的名字,這也是性禁忌的一種體現(xiàn)。

2.昭穆祔祭

死者下葬后,依據(jù)昭穆制要舉行祔祭。所謂昭穆制,就是指死者的神主入廟時要隔輩相祔,即父親要祔祭于曾祖父,兒子要祔祭于祖父。婦女死后,她的神主要祔于她的丈夫所祔祭的祖先的配偶即祖姑,如果那個祖輩的配偶尚在,那么這個婦女也要依照昭穆原則祔于高祖的配偶。妾祔于祖父之妾,如祖父無妾,也應該按照昭穆原則祔于高祖之妾。如果女子未出嫁死亡,則要祔于去世的祖母之后。昭穆制是一種將身份性別地位綜合考慮的祔祭制度,男子祔于祖父,表示男子對祖先的繼承,而將妻子祔于丈夫所祔之配偶則是表示女子出嫁從夫,與丈夫尊卑一體,無論丈夫處于哪種社會地位和家族輩分,妻子也隨之享有相同的待遇。

3.為母所服與為父所服

喪服制度是我國古代劃分親屬關(guān)系的制度,其依據(jù)如《禮記·大傳》所云:“服術(shù)有六:一曰親親,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長幼,六曰從服?!盵1](P912)此制度從血統(tǒng)、尊君、名義、出入、長幼、從服的角度將親屬關(guān)系外化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等十級,涵蓋了社會認可的一個父系家族的所有親屬。通過對它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對于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喪服的輕重之別。

在為父母服喪時為父服斬衰,為母服齊衰?!抖Y記·喪服四制》曰:“其恩厚者,其服重,故為父斬衰三年,以恩制者也?!盵1](P1469)為父親服三年斬衰的重喪,是因為他對自己恩情深厚。而為母親降服齊衰三年則是因為:“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以一治之也?!盵1](P1470)這段話表明為母親服喪與為父親服喪的心情是相同的,但是因為家無二尊,母親低于父親,為了體現(xiàn)父親的至尊,只能為母親服齊衰。如果母親去世父親還尚在,那么為母親只能服齊衰一年,來顯示家無二尊的道理。若母被出,應何服?《禮記·喪服小記》曰:“為父后者,為出母無服。”這是因為母親一旦被出,就不在與父親相配,與宗族斷絕了關(guān)系,子作為父親的繼承人,與父親是一體的,所以不能為出母服喪。這種對于父親,喪服只有斬衰一等,對于母親則要依據(jù)父親的情況來定喪服的制度,體現(xiàn)了宗法制度下男主女從、男尊女卑的權(quán)力關(guān)系。

4.生者之位的性別想象

參加喪葬儀式時,男女的面位依據(jù)性別有嚴格的規(guī)定??偟膩碚f,無論是在室內(nèi)還是在堂上或墓地,男子都在東位,女子皆在西位。男女的東西面位表示家庭地位的不同。東方,作為主人之位,象征男子一家之主的地位;女子在西方,位于客位,有從主之意。男女東西面位是宗法制度下男主女從觀念的直觀展現(xiàn)。

拜賓之位是男堂上女堂下。大斂小斂之后,主人和主婦拜賓之位就轉(zhuǎn)為主人在堂下拜男賓,主婦在堂上拜女賓。據(jù)《禮記·喪大記》記載:“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君拜寄公、國賓,大夫士拜卿大夫于位,于士旁三拜。夫人亦拜寄公夫人于堂上,大夫內(nèi)子、士妻特拜,命婦汜拜眾賓于堂上?!盵1](P1142)堂上堂下的規(guī)定表示了男女活動范圍的不同,男子行禮自堂及門,是家庭外的象征;女子行禮則位于堂上,是家庭內(nèi)的象征?!抖Y記·喪大記》有云:“女子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盵1](P1145)鄭玄注:“婦人所有事自堂及房,男子所有事自堂及門,非其事處而哭,猶野哭也?!盵1](P1145)女子在不屬于自己的活動范圍內(nèi)不能哭泣,有避嫌之意。堂作為區(qū)隔內(nèi)外的空間符號,表達的是男外女內(nèi)的性別觀念,也是對男女有別觀念的進一步深化。

總之,男女禮位既有內(nèi)外主從之別,又有避嫌之意。所以男子和女子拜賓之時即使有替代之處,也需明禮避嫌?!抖Y記·喪大記》曰:“其無女主,則男主拜女賓于寢門內(nèi);其無男主,則女主拜男賓于阼階下?!盵1](P1145)在喪禮拜賓時,如果沒有主婦,就由男主人在寢門內(nèi)向女賓代拜;如果沒有男主人,就由女主人在東階下向男賓代拜。即使代為行禮,也要避開當事人應在之位,不能完全的取而代之,除了避嫌之外還說明男子和女子家內(nèi)外分工極其明確,即使在特殊情況下也要時刻別于正主的禮儀,這是為了進一步強調(diào)男女有別的觀念。

綜上所述,出生禮、成年禮、婚禮、喪葬之禮這些生命禮儀以約定成俗的方式賦予男子和女子不同的性別含義,使他們從出生到死亡一直生活在社會為其規(guī)劃好的性別角色中,承擔著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出生禮、成年禮更重視的是男性在家庭外的作用;婚禮重視的是女性在家庭內(nèi)的角色和作用;喪葬之禮中的性別安排,以近乎男女比較的方式直觀展現(xiàn)了男外女內(nèi)的性別觀念和性別想象。

[1]孫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15.

[2]肖發(fā)榮.“男女有別”觀念探源[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2013,(4).

[3]楊寬.西周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鄭玄注.儀禮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張 慶

Gender in Life Rituals——Based on “The Book of Rites”

DU Shao-ru,WANG Xiao-jian

(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The life ritual refers to the rituals that individuals experience since birth to death. By analyzing the records in “The Book of Rit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rituals for man and woman including birth rite,puberty rite,marriage ceremony,and funeral ritual is compared,from which the gender rela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s interpreted. The social gender concept implicated in pre-Qin social culture and Confucian ideas are reflected. The birth rite and puberty rite highlight the male’s role outside family while the marriage ceremony stresses the female’s family role. The funeral ritual shows comparatively the male and female roles in and out home.

“The Book of Rites”;gender;the birth rite;puberty rite;marriage ceremony;funeral ritual

2016-09-11

杜少茹(1992-),女,山西永濟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先秦史與性別研究; 王小健(1970-),女,遼寧大連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先秦史、婦女史研究。

1004—5856(2016)12—0116—05

K224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12.027

猜你喜歡
禮記男子
SOUNDS OF THE VILLAGE
梁潮印存·本己類編
《禮記·祭統(tǒng)》孝道觀的神圣意蘊
男子發(fā)尋人啟事引糾紛
半途而廢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級分
從男子力保衛(wèi)戰(zhàn)開始
文明
西夏文草書《禮記》異文一則
年輕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