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琴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51-02
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教師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關鍵。
一、何謂“名師”
在學生中具有“權威”的教師乃為名師?!皺嗤睆暮味鴣恚俊皺嗤眮碜杂诮處熥陨淼娜烁聍攘?。
原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指出:“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么,這個教師的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永遠留下痕跡。”實踐證明,教師的威信對教育效果影響很大,有威信的教師講課時,學生認真的聽,愿意接受他的指導。教師的威信越高,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就會越大、越深刻。
魯迅之所以懷念他的老師——藤野先生,就是因為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學識淵博,具有嚴謹?shù)闹螌W精神。電視劇《大宅門》中的白景琦氣走了七位老師,不能說這七位老師知識不淵博,但他們沒有調動起白景琦的學習積極性,反而使他處處與老師做對。當?shù)诎宋焕蠋焷砗?,二人經過幾次較量,白景琦對老師佩服的五體投地,老師的權威在白景琦身上產生了作用,他不但努力學習老師傳授的知識,還學習老師的做人。白景琦之所以能服老師,是因為這位老師不但有淵博的知識,還具有教育的機智和人格的感召力,這些都是教師良好的自身素質。
二、“怎樣做名師”
(一)“人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要贏得學生的愛戴和尊敬,就要有精深淵博的學術知識,教師知識越淵博,學生在接受知識時付出的勞動,花費的時間也就越少。如在教學生識字時,“辯”與“辨”經常用錯,如果教師懂得“六書”知識,告訴學生這是形聲字,“辯論”須用語言,所以形旁是“言”,“分辨”“辨析”有分開、分析之意,所以形旁是“刀”,學生就會很容易記住。
2.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是一部“百科全書”
將各科知識溶入語文教學中,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的重點,理解課文的難點。如在學習《死海不死》文章前,布置學生回家做一個實驗:用杯子盛半杯清水,把一個雞蛋放入水中,然后往杯子里逐漸加鹽,隨著鹽的不斷增加,觀察雞蛋在水中有何變化,實驗完畢要求寫一篇觀察日記。講課過程中,對于“海水咸度高,浮力就大”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比老師講千遍萬遍要好得多。通過學生親自實驗,既解決了文章的難點,記住了“不死”的含義,又增長了物理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一箭多雕何樂而不為呢?
(二)“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睂崿F(xiàn)學生“樂學”關鍵是教師的“趣教”。
1.導中設趣
興趣是入門的向導,一堂課的成敗,關鍵是看學生是否有興趣。因此,從導入新課就應該抓住學生的興趣。在學習修改病句時,關于詞語的恰當運用,導入時運用了一則小幽默:一個數(shù)學成績從小學就一直很差的學生,有一天突然問老師:“我現(xiàn)在才知道,我數(shù)學成績一直很差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一直弄不懂六除三等于幾?”老師回答:“等于三。”學生大笑說:“六除三等于三除以六等于零點五?!?/p>
這一幽默引起了學生興趣,自然的引到了怎樣恰當運用詞語上,使枯燥無味的語法課有了輕松活潑的氣氛。
2.教中激趣
輕松愉快的起步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要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應把情感引入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習興趣。
設計研究性的問題:如在學習《故鄉(xiāng)》對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分析時,提出“灰中的碗是否是閏土埋的”這一問題,學生有很大興趣,各執(zhí)己見。學生通過討論,非常深刻的把握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3.練中生趣
“練”是根據(jù)所學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應用,是掌握和鞏固內容的繼續(xù)和深化。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題和實踐題,采取豐富多樣而又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踴躍參與,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增無衰,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學習完《中國石拱橋》后,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介紹的內容,自制趙州橋的模型,上交作品,評出優(yōu)秀,根據(jù)操作過程寫一篇說明文。這樣的作業(yè)學生興趣很大,既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又鞏固了課本所學知識,更使要寫的作文有話可說,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三)“行為化春雨,潤物細無聲”
教師的人格、言行等,作為重要的教育影響或教育手段,在塑造青少年的靈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響難以比擬的,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也代替不了的。作為教師,以實際行為向學生展示由思想轉化為行動的客觀過程,就是無聲勝有聲的教育。
當教師走進教室看到課桌排列不齊時,伸手去整理一下,這時學生會很自覺的去整理齊,下次不用老師動手,只要瞅一眼,學生便會自己動手整理;當老師看到地上有紙花彎腰去撿時,學生都會低頭看自己腳下是否有紙花,這樣學生就會養(yǎng)成見到地下有紙花就彎腰撿起的習慣。加里寧對教師的為人師表作了形象的比喻:“教師仿佛蹲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百雙精明的眼睛,在不斷的盯視著他?!睔v來教育家都非常重視教師本人的品質和教師榜樣作用,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以身作則”的見解;唐代的韓愈也提出“以身立教”的主張;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能夠為人師表的教師,具有優(yōu)良素質的教師,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受到學生終身的尊重。
總之,素質教育實際上就是能力教育,一個高素質的教師,除了淵博的知識外,更要懂得教育教學規(guī)律,具備教學能力,善于了解學生,能做細致的思想工作,根據(jù)教學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靈活駕馭課堂,組織和指導各種活動,有較強的感召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教師會“活教”,學生才能“活”學,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成為一名真正的“名師”,培養(yǎng)出大批的“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