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冰 李其杰 鐘輝東 黎開宇
【摘要】 目的 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采取不同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對比療效。方法 120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60例。治療組患者采用改良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進行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的遠期生存率為8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術后再出血、顱內感染、切口發(fā)生病變、癲癇等主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改良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進行重型顱腦外傷治療的患者存活率遠遠高于采用常規(guī)方式進行治療的患者, 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 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不同手術方式;臨床效果;比較
顱腦外傷是患者由于受到暴力等作用產(chǎn)生的腦部損傷, 常見于工傷、意外交通事故及火器操作等[1]。一般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有以下幾點:昏迷時間一般>12 h;患者沒有意識或多次出現(xiàn)昏迷癥狀;患者的呼吸、體溫、脈搏等生理特征存在不正常變化;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現(xiàn)陽性體征;常伴隨著顱腦骨折、腦干損傷及顱內出血等。各種癥狀均對患者造成嚴重的身體、心理問題, 治療方式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重大的影響[2]。因此作者對不同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進行相關比較, 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20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60例。治療組中男49例, 女11例, 年齡18~64歲, 平均年齡(38.6±18.38)歲;對照組中男44例, 女16例, 年齡19~62歲, 平均年齡(37.3±17.9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進行治療, 即取額顳馬蹄形切口或者顳定切口, 將骨瓣取出12 cm×15 cm, 其次將硬膜腔擴大, 減張縫合。
治療組患者采用改良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進行治療:①手術的切口:顴弓上耳屏前做1個1 cm的開口, 在耳廓上方向后延伸至頂骨旁線后正中線約2~3 cm處, 隨后沿正中線向前到額部發(fā)髻下;②骨瓣:運用游離骨瓣或帶顳肌骨瓣, 頂部骨瓣旁開2~3 cm矢狀竇, 去除蝶骨嵴及整個鱗部和顳骨, 清除干凈硬膜外的血腫;③切開硬腦膜:取硬腦膜馬蹄形切口, 將硬腦膜瓣翻向頂枕部;④清除腦內的血腫及壞死的腦組織;⑤關顱:縫合硬腦膜。
1. 3 療效評定標準 評定標準主要依據(jù)Bond和Jennetl提出的五級分法[3], 主要分為Ⅰ~Ⅴ級。Ⅰ級:死亡;Ⅱ級:患者長期昏迷, 處于植物生存狀態(tài), 大腦處于強直狀態(tài);Ⅲ級:患者處于重度殘疾狀態(tài), 一般的生活起居均需要他人照顧;Ⅳ級:患者處于重度殘疾狀態(tài), 一般的生活可以進行自理;Ⅴ級:患者狀態(tài)良好, 雖有輕微的缺陷, 但生活能夠自理。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的遠期生存率為8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術后再出血、顱內感染、切口發(fā)生病變、癲癇等主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由于其引發(fā)病癥的多樣性, 患者昏迷時間長等原因, 易引起多種并發(fā)癥, 一旦引起將加大手術的治療難度。以往醫(yī)院常采用常規(guī)的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 這種方法死亡率高, 在長時間的觀察下患者的治療不一定起效, 且并發(fā)癥也較多。因而逐漸形成了改良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 該方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包括:①可以將患者進行手術的各個部位充分的暴露出來, 便于手術操作;②打開的患者的骨窗面積適中, 縮短了手術醫(yī)師手術時間, 同時起到充分的減壓作用, 減輕患者承受的手術痛苦;③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對患者腦組織起到了保護作用, 術后患者腦脊液引流液比較通暢。
本次研究將兩組運用不同手術方法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由結果可知, 治療組的遠期生存率為8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術后再出血、顱內感染、切口發(fā)生病變、癲癇等主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毛桂康[4]2012年報道的相關研究的結果類似, 具有佐證意義。由此提示, 改良后的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不僅能提高患者的遠期生存率, 還可以有效的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
綜上所述, 采用改良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進行重型顱腦外傷治療的患者存活率遠遠高于采用常規(guī)方式進行治療的患者, 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 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左健.不同術式治療重型顱腦外傷臨床療效對比分析.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 6(20):70-71.
[2] 馬俊杰, 馬康, 崔中華.改良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外傷32例臨床療效分析.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3, 3(13):189-190.
[3] Endemann DH, Schiffrin E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J Am Soc Nephrol, 2004, 15(8):1983-1992.
[4] 毛桂康.改良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外傷療效分析.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2, 18(7):939-941.
[收稿日期: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