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芬
(廣西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6)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summer”意象的修辭及其漢譯
王延芬
(廣西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6)
意象是詩歌的精華,是詩之靈魂,而通過修辭手段塑造的意象才更引人入勝。“summer”作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常見的意象,通過比喻或擬人等修辭手段,得到了充分而廣泛的應(yīng)用。文章探究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意象的修辭構(gòu)成方式,對比考察10個譯者對這些修辭的翻譯策略,認(rèn)為可以采用三種策略:直譯法、直譯加修飾、意譯法。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夏天”意象;修辭;漢譯
詩歌需要意境的打造才能引人入勝,而意境則離不開意象的塑造。中國古代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窺意象而運斤?!彼J(rèn)為作者的主觀感情是寄托或滲透在意象中的。陳望道(2011:2)也認(rèn)為修辭主要為傳情達(dá)意,修辭是為使傳情達(dá)意能夠恰當(dāng)表現(xiàn)而調(diào)整或變換語辭的一種努力。謝世堅(2013:163)在莎劇修辭的認(rèn)知與研究中則認(rèn)為:“修辭是一種交流思想的方式,它不僅僅是語言的裝飾,更反映了語言背后的思想,良好的思想和優(yōu)美的言辭密不可分?!鄙勘葋?54首十四行詩精美絕倫、多姿多彩的意象烘托了主題,其中“summer”這一自然意象詞出現(xiàn)了20多次,而大多數(shù)中國人喜愛的“spring”只出現(xiàn)了6次,“autumn”僅僅出現(xiàn)了2次。(梁志堅,陳國華2008:60)“summer”意象則通過明喻、暗喻、擬人等修辭成為十四行詩這至美樂章中永恒律動的音符。
文獻(xiàn)檢索結(jié)果顯示,國內(nèi)有關(guān)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意象的研究最早有白立平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意象的翻譯》(2001),再有洪斌、方漢泉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summer’s(s’)……詞組的翻譯》(2008),梁志堅、陳國華的《夏天?春天?——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及其漢譯的重新認(rèn)識》(2008),但是關(guān)于這一意象的修辭還鮮有研究,僅限于“summer”意象的賞析,抑或是探討不同譯本對“summer”的翻譯處理。鑒于此,本文全面考察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意象,重點探究其修辭構(gòu)成方式,考察前人對此意象的翻譯策略,并提出本文的觀點。
(一)明喻:“summer”作喻體構(gòu)成的明喻
陳望道(2011)認(rèn)為,明喻是用另外事物來比擬文中事物的譬喻。常用“好像”“仿佛”“若”“像”之類的喻詞來聯(lián)結(jié)本體和喻體。比喻就是打比方,把一個事物比作另外一個事物。英語的明喻和漢語的明喻基本相同,它的基本格式也是甲(本體)像(喻詞)乙(喻體)?!皊ummer”意象構(gòu)成的明喻是指“summer”在一個句子或段落中充當(dāng)喻體,進(jìn)而構(gòu)成明喻的修辭。以下列出了一個“summer”作喻體構(gòu)成的明喻修辭(十四行詩中僅有此例是關(guān)于“summer”明喻的修辭)。
⑴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Sonnet 18, Line1-2)
在膾炙人口的第18首詩歌中,詩人為形容對方的美,打了一個比方說,“我能否把你比作夏季的一天?你可是更加可愛,更加溫婉”,此處,詩人歌頌的對象“你”是本體,“compare”則是喻詞,“summer”是喻體“夏季的一天”,通過上下文可知,英國夏季的一天是美好的。
summer作喻體構(gòu)成的明喻結(jié)構(gòu)清晰,詩人通過運用明喻這一修辭,為詩歌平添了幾分遐想的空間,更加符合詩歌意境之美的特點。
(二)隱喻
漢語中的暗喻又叫隱喻,是比喻的一種。隱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一般來說要用“是”“作”“為”“成了”等表示判斷或關(guān)系的詞充當(dāng)比喻詞來加以聯(lián)結(jié)。(李亞丹,李定坤;2004:126)它的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是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而且英漢隱喻在形式上也是不同的,突出在語體篇章、題旨情境的宏觀概念下,并且從整體上研究隱喻思維體系,概念結(jié)構(gòu)以及與其他學(xué)科的交叉性。隱喻的構(gòu)成以“A is B”為基本模式。在這個基本模式下它靈活多變,除常見的判斷、修飾、平行式外,幾乎所有實詞、短語、段落甚至語篇都可形成隱喻。本體和喻體的順序也可以顛倒。整個十四行詩中有10處隱喻。
1.“summer所屬格”構(gòu)成的隱喻
英語中的名詞所有格是指在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后加’s,表示所有關(guān)系,或是主謂、同位關(guān)系,也可以表示其他意義。如the earth’s surface;Jim’s rooms等,這樣的所屬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清晰明確,然而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名詞所屬關(guān)系卻表現(xiàn)出了其他意義,兩個看起來毫無關(guān)系的名詞構(gòu)成的所有格結(jié)構(gòu),實則是一種超常結(jié)合的隱喻。在十四行詩中也常見“summer”的所屬格結(jié)構(gòu)構(gòu)成的隱喻。
⑵Beauty o’ersnowed and bareness everywhere.
Then,were not summer’s distillation.
A liquid prisoner pent in walls of glass(Sonnet5,line8-10)
此例,名詞詞組“summer’s distillation”構(gòu)成了該句中的隱喻。該句中隱喻的本體和喻體都是由summer來表現(xiàn),實則夏天在這里被隱喻化了,把summer這個抽象概念比喻為可以提煉香精的具體物質(zhì)。多數(shù)譯者譯為“夏天的花精尚未提煉”。顯然,通過名詞distillation的修飾,把“summer”比喻成物,具體來說比喻成“精華”。
⑶Such seems your beauty still.Three winters cold
Have from the forest shook three summer’s pride (Sonnet 104,Line 3-4)
“summer’s pride”構(gòu)成了該句中的隱喻,“pride”是抽象名詞,根據(jù)上下文此行的意思應(yīng)該是指嚴(yán)冬吹落了夏天生機(jī)盎然的景象,在這里summer構(gòu)成的名詞所有格結(jié)構(gòu)暗指友人美麗的容顏,是隱喻的喻體。此處,詩人用大自然的四季變化做隱喻,感嘆時間使他的愛友變老。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三個嚴(yán)冬寒飚吹落了林中三度夏季的盛容”。
綜上所述,“summer所屬格”構(gòu)成的隱喻形式奇特,不同于漢語暗喻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而是通過所屬關(guān)系體現(xiàn),這種所屬關(guān)系構(gòu)成的隱喻,多通過summer’s后名詞的修飾,把summer這個抽象概念比喻成一個具體事物或人物,因此在十四行詩中所出現(xiàn)的summer隱喻多是本體和喻體的一種超常結(jié)合,沒有明顯的喻詞,只有把握了隱喻修辭在此的特殊性,才能從整體的題旨情境來理解詩人通過隱喻所表達(dá)的感情,才能更好地譯出原作的意境。
2.“動詞+summer”構(gòu)成的隱喻
“summer”意象和動詞構(gòu)成的隱喻,是指summer和動詞在句子中分別作隱喻的喻體和喻詞。
(4)Then let not winter’s ragged hand deface.
Intheethysummererethoubedistilled.(Sonnet6,line2)
此處,“動詞+summer”構(gòu)成的隱喻,通過動詞“deface”來體現(xiàn),summer作喻體,暗指那些充滿希望的事物或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這兩行詩的大意是:“你還沒提煉出香精,那你就別讓嚴(yán)冬的粗手來抹掉你臉上的盛夏。”詩人的寓意是要勇敢地抵御黑暗和殘酷,積極面對,在這里的“你”被擬物化了,被比擬成“大自然”。
“summer”意象和動詞在句子中分別作隱喻的喻體和喻詞,更加生動地表現(xiàn)“summer”意象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和蘊(yùn)含的主題。
3.“形容詞+summer”構(gòu)成的隱喻
“形容詞+summer”構(gòu)成的隱喻,主要通過形容詞的修飾來體現(xiàn),summer便賦予了這個形容詞的特征。
⑸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Sonnet18, Line 9)
斗轉(zhuǎn)星移,四季更替,可是在莎翁筆下的詩行中,夏天卻是永久不會凋枯的。在此例中,用形容詞“eternal”來修飾summer,顯然把summer比作永恒的事物。本體和喻體實則都是summer,在詩人心中美麗溫和的夏天是永恒的,表現(xiàn)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summer”意象和形容詞所組成的定語在句子中構(gòu)成隱喻,用形容詞做定語來修飾夏天這一意象,賦予了summer不具有的特征,summer因此被隱喻化了,做喻體。也充分印證了莎士比亞對語言修辭的靈活運用。
4.“名詞所有格+summer”構(gòu)成的隱喻
所謂“名詞所有格+summer”構(gòu)成的隱喻是指,一個名詞后跟summer所組成的所屬格在整個句子中組成隱喻的修辭。
⑹For fear of which,hear this,thou age unbred;
Ere you were born was beauty’s summer dead.(Sonnet 104,Line 13-14)
在莎詩第104篇第4行,“beauty’s summer”意思是“美的夏天”,實則指美就是夏天,夏天就是美。是一個很典型的隱喻,沒有喻詞,beauty’ssummer既作本體也作喻體。詩人歌頌他愛友的美質(zhì)將留在他詩中而得到永生。
通過例證可知,“名詞所有格+summer”構(gòu)成的隱喻,這個名詞對summer起解釋說明作用,且這個名詞有summer這一意象的特征。
(三)借喻:summer單詞構(gòu)成的借喻
在借喻的修辭中,沒有本體和喻詞,只有喻體。陳望道認(rèn)為比隱喻更進(jìn)一層的,那便是借喻。
⑺Without all ornament,itself and true,
Making no summer of another’s green.(Sonnet68, Line10-11)
第68首十四行詩,詩人意在斥責(zé)世人涂脂抹粉,是虛偽的美容,要突出古代真正、自然、絕無矯飾的美。第10行詩人說“沒有半點裝飾,只有真我和本色,不利用別人的蔥綠來建造夏季”,很顯然,summer一詞被賦予了“真美”的意思,是美的化身。
借喻類是指summer在句子中充當(dāng)喻體,構(gòu)成借喻的修辭。單詞構(gòu)成的借喻是指單一的summer意象詞在句子中作為借喻的喻體,詩人要將所描述的人物或事物用與之相類似的事物代替。
(四)擬人:人稱代詞和動詞構(gòu)成的擬人
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的一種修辭。英語中擬人是指把物(包括物體、思想、動物和抽象概念)擬作人,使其具有人的特征這樣的修辭手段。它可以通過形容詞、名詞或動詞表現(xiàn)出來。
⑻For never-resting Time leads summer on
To hideous winter and confounds him there,(Sonnet5, Line 5)
此處,本體是時間time,喻詞是動詞lead,喻體是summer。把夏天比作一個人,殘酷的時間可以把它帶到夏天,然后把它傾覆,像傾覆人一樣把美好的夏天摧毀。因此,把夏天擬人化,更能使讀者感受到時間的無情和殘忍。
十四行詩中“summer”的擬人,從人稱代詞上可以直觀地表現(xiàn)。另外,動詞則間接把“summer”的人格化一面表現(xiàn)出來。
白立平(2001:125)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意象的翻譯》一文中,分析了幾個譯本中對其翻譯的處理方法,總結(jié)出了四種譯法:直接翻譯、添加修飾語、改動、不譯。
洪斌、方漢泉(2008:76)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s(s’)……詞組的翻譯》一文中,從措辭、創(chuàng)失、傳情三個方面對梁實秋、屠岸、梁宗岱的譯本中summer意象詞組的翻譯進(jìn)行了探究并總結(jié)。
梁志堅、陳國華(2008:60)則認(rèn)為這個詞的最好譯法是直譯為“夏”或者漢語中夏天的變體詞并添加一定的修飾語,以此來彌補(bǔ)僅僅一個“夏”字帶來的單調(diào)無力感,更重要的是避免造成十四行詩內(nèi)涵意義及主題的損耗。他們認(rèn)為僅僅一個“夏”字不足以傳達(dá)出莎翁在詩中所想要表達(dá)的意境或者聯(lián)想意義,可以適當(dāng)增加一些修飾語來處理,借以準(zhǔn)確地表達(dá)原詩中的各種基本意義和延伸意義。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譯者眾多,考慮到譯者各自不同的風(fēng)格,以及各個譯本在當(dāng)前社會的認(rèn)可程度,本文中所選譯本包括梁實秋(以下簡稱“梁譯”)、梁宗岱(以下簡稱“岱譯”)、辜正坤(以下簡稱“辜譯”)、屠岸(以下簡稱“屠譯”)、曹明倫(以下簡稱“曹譯”)、孫梁(以下簡稱“孫譯”)、楊熙齡(以下簡稱“楊譯”)、蔡元鑫(以下簡稱“蔡譯”)、高?。ㄒ韵潞喎Q“高譯”)、孫大雨(以下簡稱“雨譯”)。通過對這些譯文中summer意象的不同翻譯進(jìn)行分析,筆者探究出summer的明喻、隱喻和借喻這三種修辭下的翻譯策略,可概括為:明喻和借喻修辭一般采用直譯法,而隱喻修辭多用意譯或直譯加修飾法。
(一)“summer”明喻的翻譯:直譯或直譯加修飾語
就如何翻譯summer的明喻修辭,以第18首的前兩行詩為例,筆者在此考察了10個譯本,這10位譯者梁宗岱、屠岸、梁實秋、辜正坤、曹明倫、孫梁、高健、蔡元鑫、孫大雨、楊熙齡采取了以下不同的處理方式:
⑴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Sonnet 18, Line 1,2)
岱譯:我怎么能夠把你來比作夏天?/你不獨比它可愛也比它溫婉。
屠譯:我能否把你比作夏季的一天,/你可是更加可愛,更加溫婉。
梁譯:我可能把你和夏天相比擬?/你比夏天更可愛更溫和。
辜譯:或許我可用夏日將你作比方,/但你比夏日更可愛也更溫良。
曹譯:我是否可以把你比喻成夏天?/雖然你比夏天更可愛更溫和。
梁宗岱(1983:9)、屠岸(2012:37)、梁實秋(2001:43)、辜正坤(1998:162)、曹明倫(1996:26)此五位譯者都把summer直接譯成“夏天或夏日”,把友人比作夏天,且比夏天更美麗。這種直譯法基于中國讀者對英國文化知識背景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基于上下文,就可以理解到在此夏天顯然不像中國人眼里的酷暑,也符合原語文化。
然而,孫梁(1987:45)、高健(見黃杲忻,1999:287)、蔡元鑫(見黃杲忻,1999:288)、楊熙齡(1980:18)、孫大雨(黃杲忻,1999:276—298)這5位譯者則都用直譯加修飾詞的方法來翻譯summer,譯文如下。
梁譯:能否把你比作夏日璀璨?/你卻比炎夏更可愛溫存。
高譯:我啊多想把你比作明朗夏天!/但是你比夏天更加溫柔嬌艷。
蔡譯:我怎么可以將你比作明媚夏季的白晝?
孫譯:我可要將你比作初夏的清輝?/你卻煥耀得更可愛,也更溫婉。
楊譯:我可否把你比擬作美麗的夏天?/你比夏天更可愛,也更加溫善。
筆者認(rèn)為,英語明喻是“甲(本體)像(喻詞)乙(喻體)”結(jié)構(gòu),就是要把一個事物譬喻成另一物,通過另外一個物體說明本體。因此,筆者認(rèn)為直譯為“夏天”,既符合明喻修辭的邏輯,也能直接表達(dá)詩人的本意。至于對summer加以修飾,筆者認(rèn)為也是可取的,把“You”比作一個夏天就能給人帶來無限遐想,如果翻譯成“夏季的白晝”“初夏的清輝”,可以給讀者一個更清晰、更富詩意的印象,特別是基于不同文化認(rèn)知差異的情況下,即東西方對summer的認(rèn)識,直譯再加修飾詞可以更明確地向讀者傳達(dá)詩人的本意。
(二)“summer”所屬格構(gòu)成的隱喻的翻譯:意譯
就十四行詩“summer所屬格構(gòu)成的隱喻”的翻譯,在此以第12首第14行、第98首第7行為例和第104首第4行為例,考察梁宗岱、屠岸、梁實秋、曹明倫、楊熙齡、辜正坤這六者的譯文。
⑵And summer’s green all girded up in sheaves
Borne on the bier with white and bristly beard(Sonnet12,Line 14)
岱譯:夏天的青翠一束束的就縛,/帶著堅挺的白須被舁上殮床。
屠譯:夏季的蔥綠都扎做一捆捆收成,/載在柩車上,帶著穗頭象白胡子。
梁譯:夏季的綠苗都緊緊捆扎成束,/帶著白硬芒須被抬了去埋葬。
曹譯:當(dāng)夏日青苗被捆成一束一束,/挺著灰白的須芒被裝上柩車。
楊譯:我看著夏日綠油油的禾麥捆成束,/象尸體堆積,垂著一穗穗的白須。
辜譯:一度青翠的夏苗現(xiàn)在被捆打成束,/載上靈車,連同白色堅脆的麥芒。
原詩summer’s green,屠岸(2012:25)譯為“夏季的蔥綠”,梁宗岱(1983:6)譯為“夏天的青翠”,然而這樣的直譯讀起來平淡無奇,也不順口,比較模糊。
而梁實秋(2001:35)則把它譯為“夏天的綠苗”,楊熙齡(1980:12)譯為“夏日綠油油的禾麥”,曹明倫(1996: 19)譯為“夏日青苗”,辜正坤(1998:156)譯為“青翠的夏苗”。這四位譯者都把原詩中以抽象喻具體的修辭翻譯得恰到好處,運用了意譯的翻譯策略,這是基于隱喻修辭表情達(dá)意的多樣性,也更加直接展示夏季綠苗被捆好送去脫粒的場景,不易使讀者產(chǎn)生誤解。
⑶Yet nor the lays of birds,nor the sweet smell
Of different flow’rs in odor and in hue.
Could make me any summer's story tell(Sonnet 98, Line 7)
岱譯:可是無論小鳥的歌唱或萬紫千紅、芬芳四溢的一簇簇鮮花,都不能使我訴說夏天的故事。
屠譯:可是,無論是鳥兒的歌謠,或是那異彩奪目、奇香撲鼻的繁花,都不能使我講任何夏天的故事。
梁譯:但是鳥囀和各種色香的花所發(fā)散出來的芳香氣味,都不能令我說開心的話。
曹譯:這是百花之芳菲與斑斕錦簇,都不能讓我講述夏天的故事。
楊譯:但不論是鳥兒的歌吟還是簇簇鮮花,花兒的千百種香味和色彩都佳這些呵,都不能使我講起夏天的故事。
辜譯:然而不管是百花斗彩的撲鼻奇香,也不管是悅耳醉人的鶯歌燕語,都不能使我采摘下怒放的花兒或講述關(guān)于夏天的任何故事。
在此,以第98首詩第7行為例,梁實秋(2001:139)不同于其他四位譯者對此處summer隱喻的不同處理方式,梁完全意譯為“開心的話”,而屠岸(2012:197)、梁宗岱(1983:43)、曹明倫(1996:136)、楊熙齡(1980:98)、辜正坤(1998:242)則完全直譯為“夏天的故事”。筆者認(rèn)為此處應(yīng)該采用意譯的處理方法,結(jié)合上下文詩人所要表達(dá)的意義,即詩人與友人分別,春天的一切都不能打動他了,在此把summer’story翻譯為“開心的話”更能反襯出詩人的悲傷心情,也更能表達(dá)此處summer隱喻的深層意思。筆者認(rèn)為,在此處譯者大膽舍棄原來意象,改譯為“開心的話”更符合上下文,從共同認(rèn)可的程度上來說,無論是英語國家的讀者還是操漢語者都很容易明白“開心的話”,比譯成夏天的故事更易接受。
⑷Three winters cold have from the forests shook summers’pride(Sonnet104,Line 4)
岱譯:三個嚴(yán)冬搖掉/三個蒼翠的夏天的樹葉和光鮮。屠譯:三個冷冬天/把三個炎夏從林子里吹落、搖光了。梁譯:三個嚴(yán)冬寒飚,/吹落了三度夏季的盛容。曹譯:嚴(yán)冬三度從森林搖落盛夏風(fēng)采。
楊譯:雖然三個寒冷冬天,搖落了樹林子里三個夏天的美顏。
辜譯:三冬之寒已從疏林搖落三夏之妖嬈。
屠岸(2012:107)把summers’pride譯為“炎夏”,既不符合該詩所賦予的美感,也不符合英國夏季舒適宜人的事實。梁宗岱(1983:46)則把“pride”這樣的一個抽象名詞譯為“樹葉和光鮮”,把樹葉這個具體名詞和“光鮮”這個抽象名詞并置,在形式和意義上顯然都不恰當(dāng)。相比之下,梁實秋(2001:145)先生意譯的“夏季的盛容”能較好地詮釋出“summer’s pride”這一意象。在此,筆者認(rèn)為意譯的策略更適合隱喻的翻譯。
綜上所述,筆者認(rèn)為就summer隱喻的翻譯,意譯法更可取,隱喻本身是一種較含蓄地把一個事物名稱或?qū)傩再x予另一事物的辭格,其含義不能照字面解釋,因此在翻譯summer意象的隱喻應(yīng)以意譯策略為主,這樣才能反映出隱喻的本質(zhì)特征,使其同明喻區(qū)別開來,也能夠經(jīng)得起推敲。
(三)summer借喻的翻譯:直譯
單詞構(gòu)成的借喻是指單一的summer意象詞在句子中作為借喻的喻體,詩人要將所描述的人物或事物用與之相類似的事物代替。在此以第68首詩第11行主要考察屠岸、梁實秋和梁宗岱對summer借喻的翻譯。
⑸Without all ornament,itself and true,
Making no summer of another’s green.(Sonnet68, Line10-11)
岱譯:不用別人的青翠做他的夏天不掠取舊脂粉裝飾他的鮮花。
屠譯:不利用別人的蔥綠來建造夏季,不搶占古董來做他美貌的新裝。
梁譯:無須別人的青翠做他的夏天,不用舊人的美美裝點他的鮮花。
曹譯:不用他人的翠綠來營造夏天,不掠陳舊之美來裝扮其鮮美。
楊譯:不拿別人的蔥綠裝扮自己的夏天,不盜竊舊的美來做新的衣衫。
辜譯:不借他人之綠鋪陳夏色,不掠舊美使華服如新。
第68首十四行詩,詩人意在斥責(zé)世人涂脂抹粉,更要突出古代真正、自然、絕無矯飾的美。屠岸(2012: 137)、梁實秋(2001:103)、梁宗岱(1983:68)和曹明倫(1996:97)楊熙齡(1980:68)都把“summer”直譯,另外,其他譯者(孫梁、蔡元鑫、孫大雨和高?。╆P(guān)于此詩中summer的翻譯也都無一例外地采用直譯,在此不一一列舉,通過上下文可以理解summer一詞被賦予了“真美”的意思,是美的化身。在此,把與美相類似的事物“夏天”代替,直譯更能向讀者呈現(xiàn)借喻的喻體。
(四)summer擬人修辭的翻譯:直譯
在此,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5首第5行和第97首11行為例,筆者考察了屠岸、梁宗岱對summer擬人修辭的翻譯。
⑹For never-resting Time leads summer on
To hideous winter and confounds him there,(Sonnet5, Line 5)
岱譯:永不停歇的時間引領(lǐng)夏天向前,來到可怕的冬天,就地將他摧毀。
屠譯:永不歇腳的時間把夏天帶到了可拍的冬天,就隨手把他傾覆。
梁譯:永無休止的時間引導(dǎo)著夏季到可怕的冬天,就在那里把他毀傷。
曹譯:因為永不停歇的時光總會把夏天引到可怕的冬季并把它毀在那里;
辜譯:因為那周流不息的時光將夏季帶到可憎的冬季里摧殘。
楊譯:因為那時光老人他永不肯停步,他把夏帶進(jìn)冬,又在那兒使他侵覆。
此處,這六位譯者都把summer直譯為夏天或夏季,因為在這里summer的擬人修辭是通過動詞“l(fā)ead”和人稱代詞“him”體現(xiàn)出來的,動詞“l(fā)ead”把夏天帶到了冬天,實際上把夏天比擬成了一個具體的有生命的物體,緊接著要把夏天傾覆,用“him”指代夏天,所以就summer擬人修辭的翻譯應(yīng)采用直譯。
⑺For summer and his pleasure wait on thee
And,thou away,the very birds are mute;
Or if they sing,’tis with so dull a cheer(Sonnet97, Line11-13)
岱譯:因為夏天和它的歡娛把你款待,你不在小鳥也停止了歌唱。
屠譯:夏天和夏天的歡娛樂都在伺候你,你不在這里,連鳥兒都不愛吟唱。
梁譯:因為夏日和它的歡樂只屬于你,你一走,鳥兒也不愿再展歌喉。
曹譯:因夏天及其歡娛總把你侍奉,你一離去連小鳥也不再啁。
楊譯:因為夏天和它的幸福始終等待著你,你不在,便是小鳥也把嘴閉起。
辜譯:夏天和夏天之樂都聽你支配,你一旦離去,練習(xí)小鳥也緘口不言。
在第97首詩中,寫詩人不在愛友身邊的痛苦,把夏天比作了曾經(jīng)相處的歡愉,把夏天擬人化了。可以看到,這六位譯者統(tǒng)統(tǒng)直譯,無論是屠岸(2012:195)直譯的“夏天和夏天的歡娛”,還是梁宗岱(1983:43)直譯為“夏天和它的歡樂”,歡樂也好,幸福也好,都體現(xiàn)了擬人的修辭,因為此處summer的擬人修辭也是通過人稱代詞“his”和動詞“wait”體現(xiàn)的,所以“summer”意象的翻譯直譯即可。
綜上所述,就莎士比亞十四行詩summer擬人的修辭應(yīng)多以直譯為主,因為summer擬人修辭多通過人稱代詞和動詞體現(xiàn)出來,因此summer的翻譯多為直譯。
本文選取常見的自然意象“summer”,也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重要意象之一。作為研究對象,考察“summer”在十四行詩中的修辭,發(fā)現(xiàn)這一意象主要是通過明喻、隱喻、借喻和擬人修辭表現(xiàn)出來的,共14例,其中隱喻修辭使用多達(dá)10處。通過探究其修辭的構(gòu)成方式,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summer”意象在原詩中的情感或意境,也更好地領(lǐng)略莎士比亞語言藝術(shù)的魅力。筆者對比分析了前人關(guān)于“summer”意象的不同翻譯方法,總結(jié)并發(fā)現(xiàn)了關(guān)于“summer”意象在十四行詩中的翻譯,既要考慮到修辭格在文中的恰當(dāng)轉(zhuǎn)換,也要考慮英漢文化差異。這是因為一方面它直接反映了持不同語言的民族的認(rèn)知和文化差異,另一方面是自然意象詞的研究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間的理解和其翻譯有實際意義。究竟采用哪個翻譯方法,應(yīng)視具體語境及自然意象詞在中英兩種文化中的具體內(nèi)涵而定,這要求譯者和十四行詩的漢譯讀者具備充分的原語和譯語的文化背景。通過對不同譯本的分析,本文把“summer”意象的翻譯歸結(jié)為三種情況,即直譯法、直譯加修飾和意譯法。此三種譯法能較好地保留修辭在原詩不同語境上所達(dá)到的效果。
[1]白立平.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意象的翻譯[J].深圳大學(xué)學(xué)報,2001(9):122-127.
[2]陳望道.修辭學(xué)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
[3]辜正坤.中譯經(jīng)典文庫:西方文化精粹:英漢對照[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8.
[4]洪斌,方漢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s…”詞組的翻譯[J].華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8(2):76-81.
[5]黃杲忻.讀一篇譯詩評論有感[M]//從柔巴依到坎特伯雷——英語詩漢譯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李亞丹,李定坤,編.漢英辭格對比研究簡編[C].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
[7]梁志堅,陳國華.夏天·春天——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summer及其漢譯的重新認(rèn)識[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8(7).
[8]孫粱.英美名詩一百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7.
[9]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M].曹明倫,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10]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M].辜正坤,譯.北京:譯林出版社,1998.
[11]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上、下冊[M].梁實秋,譯.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12]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M].屠岸,譯.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2.
[13]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M].屠岸,譯.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14]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M].梁宗岱,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3.
[15]謝世堅.莎劇修辭的認(rèn)知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3(2):162-165.
Rhetoric of the Image of“Summer”in Shakespeare’s Sonnets and Its Translation
Wang Yanfen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6,China)
Image is the essence of poetry and the soul of poetry.However the image will be more fascinating by the shape of rhetoric.As the common image,summer is widely used in Shakespeare’s sonnets through the figures of speech such as simile,metaphor and personifi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of rhetoric formation of the image of“summer”in Shakespeare’s sonnets,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10 translators towards the rhetoric,and propose three translation strategies:literal translation;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rhetoric;free translation.
Shakespeare;sonnets;the image of“summer”;rhetoric;Chinese translation
H31
A
1001-7070(2016)01-0074-06
(責(zé)任編輯:彭志雄)
2015-11-07
王延芬(1990—),女,河北沙河市人,廣西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