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育
摘 要:沈從文的小說《丈夫》中以丈夫進城看望在妓船上謀生的妻子這兩日里的見聞、言行,以及心理變化為主線,講述了鄉(xiāng)下人在城市這一新環(huán)境中對自我身份缺失的體認,在城市生活現(xiàn)狀的激發(fā)下喚起對于尊嚴與責任的尋回的歷程,探討城鄉(xiāng)在對峙與融合中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沖擊與變化。
關鍵詞:沈從文 《丈夫》 城市與鄉(xiāng)村
鄉(xiāng)村與城市是沈從文小說中時常涉及的兩個區(qū)域,也是凝聚著他關于城鄉(xiāng)之間諸多思考的一個命題。小說《丈夫》中以丈夫進城看望在妓船上謀生的妻子這兩日里的見聞、言行,以及心理變化為主線,講述了鄉(xiāng)下人在城市這一新環(huán)境中對自我身份缺失的體認,在城市生活現(xiàn)狀的激發(fā)下喚起對于尊嚴與責任的尋回的歷程,探討城鄉(xiāng)在對峙與融合中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沖擊與變化。
一、城鄉(xiāng)對峙中的身份缺失與尋回
小說主人公丈夫作為具有鄉(xiāng)村思想特質的個體,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視為鄉(xiāng)村的代表。丈夫進城這一行為雖是出于主動,但從他在城中兩日的言行及心理的多變,透露出其中存在的某種對峙和隨之而來的身份體認。起初,他剛到船上時便小心而規(guī)矩地“把一雙布鞋放到艙外護板上”①,而后見到妻子相貌著裝的改變和滿是城市里人的神氣派頭而“感到極大的驚訝,有點手足無措”②,妻子原本是與他有著同為鄉(xiāng)村人的身份和氣質,如今他見到妻子這種突然間的城市化在他原本怯懦的心上又添了幾分距離感,雖無抗拒,也不欣然;當妻子開始問到是否收到寄回家的錢及家鄉(xiāng)圈養(yǎng)的豬時,他才開始在這陌生之地感受到自己作為主人身份的猶存;緊接著當他的煙管被妻子奪了去換成哈德門香煙時,他又一次驚訝,但這次只是暫時的一瞬,更多的是新奇之感;晚上船上來客人,他強烈地感受到這窄小的空間不屬于自己,怯生生地躲到后艙,面對這種排斥,他首先想到的是回轉鄉(xiāng)下,用主動的背離試圖重新投入鄉(xiāng)村那能夠真正體現(xiàn)他作為主人身份的溫暖之地,這種逃避與背離思想根深蒂固,近乎本能,頻頻升起,在短短的兩天中便萌生三次;起更之時,客人仍然未走,妻子抽空到后艙塞給他冰糖吃,因這被惦記與小小的照顧,他內心得到了和解,獨自平和地睡覺,滿懷著無奈的他又是那么容易滿足。這是丈夫進城第一天的心路。貧窮使得鄉(xiāng)下人在城市面前的姿態(tài)從一開始就是卑微的,迫于生計,將妻子送至城中謀生在黃莊成了極其平常的事。如今親臨其中他才隱隱感覺到這利益獲得所付出的代價。
丈夫第二天在城中的心理變化相比第一天則更為波折,也更加凸顯出他與城中人事對峙之強烈。妻子與大娘等人上岸燒香,留他獨守空船,水保來巡時與其交談,丈夫無意中用了“我們”一詞之后,才想起與“有身份的城里人”③講話不該如此用詞,從他的怯意中可知,在其潛意識中已自覺地將自己與水保等城里人區(qū)分開來。燒柴火做飯是作為農村人的拿手技能,然而在這里他卻因生不了濕柴火而產生羞辱感,饑餓隨同等待的憤怒以及對水保所產生的嫉妒使他失去了內心的和平。其間使他再一次獲感自身身份的是與水保述說鄉(xiāng)下生活情形的時候,他興奮地答話,自個說起水碾子與豬,說到板栗時更是“笑了,近于提到自己兒子模樣”④,又說給水保許多鄉(xiāng)下的趣聞。只要談起鄉(xiāng)間他熟悉的事物和擅長的事情,丈夫便心情愉悅滔滔不絕,他似乎由此而尋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不至于被陌生的城市所淹沒。晚飯后拉胡琴的熱鬧場面使得丈夫“心上開了花”⑤,但這種快樂很快又被船上來的兩個醉客剝奪了。當醉客離去后,他仍抱著能夠與妻子獨處說點家常私話的愿望,最終又被巡官打破了。在一整晚的鬧騰中,丈夫一次次地被奪去了與妻子共度的權利。
二、城鄉(xiāng)融合帶來的價值觀更新
盡管丈夫從一開始進城就顯得格格不入,但他也在不經意間做出要與城市相融合的嘗試。他在行動上盡可能地小心謹慎,為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禮節(jié)上犯錯,以便更好地立足于這方陌生的土地;好奇心也驅使他愿意去親近城里的新事物,如妻子將他的煙管換成哈德門香煙后,他很快便接受了,飯后也仍舊抽起來;察言觀色地與水保談話后,覺得能與尊貴人物交往便愉快地唱起山歌……城市里仍有他向往與渴望的事物,在這些細小事情上他獲得了滿足,同時也給他的內心帶來了強烈的沖擊。
置身城里妻子工作的氛圍中,有一種反省之力在丈夫心中發(fā)酵長大,促使他有所悔悟。水保讓他轉告妻子老七說:“晚上不要接客,我要來?!雹奁鸪跽煞虿o太在意這句話,而后經過尋思才意識到這話威脅到其作為丈夫的身份,由此產生的憤怒已深深占據(jù)了他的心頭,這可以說是他娶妻以來真正感受到在丈夫身份上的屈辱。他愿意和妻子講和,實際上更深層的是同自己講和,倘若說丈夫因妻子陪客而忽略了他而賭氣,不妨再次回溯到最初的謀生動機上,那也是為了養(yǎng)家丈夫主動送妻子到城里來的,妻子面對客人與丈夫更多的是為難。意識到這一點,丈夫開始理解她,也意味著自我反省的深入。
然而,兩天來未能滿足的欲望以及身份的缺失感全然化作了悲憤,而悲憤在這個鄉(xiāng)下人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仍舊是沉默。第三天一早他便決定回鄉(xiāng)。妻子為難之下,將前一晚賺來的陪客錢連同大娘的那一份全都塞給丈夫,而正是這一舉動,再次觸碰到丈夫心中的軟肋。他把票子撒下,終于忍不住在眾人面前哭起來。這一哭夾著復雜的情感,既有迫于生計的無奈、身份缺失的卑微及對這兩日來的遭遇的發(fā)泄,又有因虧欠妻子而帶來的愧疚感。這種虧欠在黃莊大概是不為人們發(fā)覺和意識到的,甚至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常常與其所能帶來的利益聯(lián)結在一起。在第一天夜幕降臨燈火初上時,他感覺到“如今與妻接近,與家庭卻離得很遠,淡淡的寂寞襲上了身”⑦,于是便想到要回鄉(xiāng)下。在丈夫的這番寂寞中,妻子與家庭似乎是被截然分開的,在他的觀念里,家庭是他所熟悉的那片自給自足又能發(fā)揮其主人身份的小天地,妻子在家里是處于附屬地位的,而如今置身城中的妻子則從這種附屬地位轉變?yōu)橛歇毩⒆灾鳈?,變得“大方自由”了。這是城市帶給這些婦人在人格與精神上的一片曙光,驅散鄉(xiāng)村里附著在其身上的陰霾。此外,丈夫也曾因為找不著小鐮刀而對妻子生氣,他對與他生計相關的事物都倍加珍愛,尤其是那些農具和家畜。而這一場大哭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丈夫的反省和覺醒。當城市里的現(xiàn)實生存法則沖撞在鄉(xiāng)下人質樸而又蒙昧的心上時,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重重訝異和企盼適應的無力感,還有對其責任感與尊嚴的喚回和重拾。
三、善惡評判中的城鄉(xiāng)二元化
在沈從文的小說中,鄉(xiāng)村常常被表現(xiàn)為淳樸真善,而城市則總是被披上一層“霾”,這足以反襯出鄉(xiāng)村人事的善良純美。但事實上,城中人和鄉(xiāng)下人的區(qū)別不在于本性的善惡上,而是區(qū)域環(huán)境使然,即使是一個純樸的鄉(xiāng)下人在面臨激烈的生存競爭時,也會慢慢地被“毀”掉,就如那些在城市小河妓船上做生意的年輕女子一樣,她們后來學會的那些惡德“只有城市里才需要”⑧。在作者看來,城市是催生惡德之地,所以在他的小說中始終流露出對回歸鄉(xiāng)村的召喚?!墩煞颉分蟹驄D二人最終回轉鄉(xiāng)下;《蕭蕭》中主人公蕭蕭那成為城中女學生的夢,也被她最終幸免于沉潭或發(fā)賣且在鄉(xiāng)村里得到善待而終不得實現(xiàn)。沈從文美贊鄉(xiāng)村純樸之風的篤定之情,使得他對這些在城中“做生意”而沾染上惡德的女子抱著惋惜而同情的態(tài)度,他也觀察到“仍然不缺少在任何情形下還依然會好好的保留著那鄉(xiāng)村純樸氣質的婦人”⑨,這也就言明了他深信來自鄉(xiāng)村的原始純良天性是不可磨滅的,并非每一個從鄉(xiāng)下來城市的人都會被毀掉。
作者對于鄉(xiāng)村的感情傾向是顯而易見的,但這種對于原始純良天性的召喚,倘若僅將鄉(xiāng)村這一地理空間區(qū)域作為其唯一的可棲留地,則必然走向城鄉(xiāng)的二元對立,狹隘在某種程度上也將隨之而至。正如上文所解讀的,城鄉(xiāng)間也存在融合互補的可能,城市新興的思想在某種意義上能夠為鄉(xiāng)村的腐舊注入新風。城市與鄉(xiāng)村的差異固然存在,但這不應該成為界定美丑善惡的準繩。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沈從文:《丈夫》,《沈從文全集》(第9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頁,第48頁,第53頁,第54頁,第60頁,第56頁,第49頁,第48頁,第48頁。
參考文獻:
[1]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8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2] 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