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瓊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與策略
邱慧瓊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了很大比重。什么是閱讀教學?新《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適當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則起引導、點撥的作用,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閱讀教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fā)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呢?無疑,對這一問題的解答,首先需要從明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
教學中,教師跟著考試指揮棒走,會考的知識內容就高度重視,系統(tǒng)講解。由于課文閱讀在考試中占的比重很少,教師對閱讀教學重視不夠,缺乏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指導。有些教師甚至不要求學生多閱讀,有的教師即便講解也是一帶而過。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閱讀容易被忽視,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思考和經驗代替了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和思考,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雖然多了,課堂雖然熱鬧了,但學生與文章的對話卻少了。閱讀過程由教師包辦代替,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一直存在著一種誤區(qū),認為只要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讀懂文章就可以了。我們一直把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上,而嚴重忽視了語言的積累,很少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導致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在“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訓練時間分配比例上嚴重失調。很多學生在看完文章后,雖然理解文章內容,但無法很好地用語言表達心中的感受;很多學生理解和分析課文起來頭頭是道,但是寫起作文卻往往無話可說。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言語文字,練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積累,談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與策略。
語文課程的性質、地位決定了必須樹立語文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本的新觀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爸魅恕睕Q定著學習語文的過程是自主學習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在尊重學生本體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行讀書體驗的一種教學活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改革傳統(tǒng)的被動、單向、接受的學習方式,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千方百計調動學生情感參與,讓學生全方位動起來,切實尊重和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張揚學生的個性。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圍繞課題的關鍵詞“借”自主質疑,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學生居然提出了十多個問題:如“為什么借?誰向誰借?借多少?借為什么能成功?怎樣借?……”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分組合作研討,匯報交流;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自由演練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謹慎多疑的曹操、心胸狹窄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
小學生的讀書興趣、讀書習慣等處于漸長階段,尚不成熟。培養(yǎng)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正在成長的小學生而言尤為重要。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明確提出:“學習語文的目標就是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遍喿x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培養(yǎng)學生讀書動筆的習慣。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遇到優(yōu)美的句子或段落,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對積累資料和活躍思想十分有利。其次,培養(yǎng)勤于思考的習慣。邊讀邊思,能夠使自己在閱讀中處于主動地位,讀得自覺,讀得深入,讀出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創(chuàng)新源于質疑,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方式很多,比如老師組織一場故事會或讀書心得交流會、家長每天陪孩子讀書一小時等活動,為孩子做讀書的榜樣,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濃郁的書香氛圍。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充滿書香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然就會感知到讀書的樂趣,認識到讀書的價值意義,從而喜好讀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庇诖?,《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目標中,首次提出了“感悟”這一概念。所謂閱讀中的“感悟”,是指學生憑借對語言和語境的直覺,獲得一定印象和意義的心理過程。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學生個體由于認知經驗的差異、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活動的千差萬別,便有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如教學《白鵝》一課,白鵝見到生客,必然厲聲叫囂,籬笆外有人走過,它也引吭大叫,這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白鵝會說些什么話。充分發(fā)掘課文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你會看到學生閃現出智慧的火花。我們完全不必對孩子們天真的想法做過于苛刻的要求,而應該看到他們在讀書過程中投入主觀感受、展開豐富聯想的良好閱讀品質。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喚起學生頭腦中的想象和聯想,從而對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讓學生在想象中豐富自己的感悟。
總之,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受益終身。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從多個角度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水縣實驗小學)
編輯:李運
責任編輯: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