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地方稅主體稅種選擇研究
——基于省際稅負影響因素的角度

2016-03-20 03:39程巖石澤龍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稅種消費稅稅負

程巖,石澤龍

(1.西南交通大學,四川成都610400;2.重慶大學,重慶400030)

一、引 言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從體制上相對固定了中央與地方間的財稅分配關系,形成了由營業(yè)稅、行為稅、財產稅構成的地方稅制。隨著“營改增”推進,地方稅主體稅種缺失問題凸顯,地方稅體系將名存實亡,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收入將大幅減少。

完善分稅制、重構地方稅體系等改革任務被提上政府決策的重要議事日程,黨的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告及《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均對此作出了重要論述。如何通過重構地方稅體系,完善各稅種在央地間及各級地方政府間的分配,改變地方財權與事權不匹配狀況,確保地方財政可持續(xù)增長,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地方稅體系構建,關鍵是主體稅種的選擇,故對其的研究就顯得必要且迫切。本文通過對現行研究梳理,得出地方稅主體稅種的選擇需適應我國區(qū)域實際;進而從稅負影響因素的視角,采用全國31個省、市、區(qū)的面板數據,運用固定效應模型對地方稅主體稅種選擇問題進行研究,發(fā)現主體稅種的選擇需與稅制結構、產業(yè)結構、人口結構、收入分配結構、貿易結構等相適應,因而提出主體稅種建設須分兩步:近期,以消費地原則對增值稅分享進行改革,作為主體稅種;遠期,對消費稅進行改革,設立零售環(huán)節(jié)消費稅與房地產稅作為主體稅種。

二、文獻綜述及理論假設

(一)文獻綜述

地方稅主體稅種選擇問題,已成為業(yè)界研究的焦點。諸多學者從不同視角出發(fā)提出了重構地方稅體系的建議。第一種建議從稅制改革視角,提出長遠來看,房地產稅可作為地方稅主體稅種,近期可以選擇將消費稅移至零售環(huán)節(jié)征收,充作地方稅主體稅種(高培勇,2014)。第二種建議又分三種情形:(1)從地方政府財政財力狀況及各稅種特點視角,提出依然實施增值稅共享制度,在此大框架下,可以選擇將消費稅打造成央地共享稅(楊志勇,2013)。(2)站在稅種屬性視角,提出將個人所得稅與房產稅作為地方稅,增值稅分享方法徹底改變?yōu)榘聪M地分配(郭慶旺、呂冰洋,2013;呂冰洋、蔡紅英,崔茂權,2015)。(3)通過對各稅種及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狀況進行分析,提出重點打造資源稅與不動產稅(賈康,2011)。第三種建議,從央地財政預算的角度,提出要重視房地產稅,建立地方流轉稅及地方所得稅(吳俊培,2012)。第四種建議,在分析稅種特點基礎上,提出在零售環(huán)節(jié)征收零售稅,將其與個人所得稅、房產稅一起作為地方政府收入(郭慶旺、呂冰洋,2013)。

上述建議表明,地方稅主體稅種選擇需要從稅制改革整體出發(fā),結合稅種特點、央地財政預算、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狀況來確定。從稅制改革出發(fā)就要正視經濟結構調整、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的現狀;稅種特點就要考慮到稅種屬性及“間接稅為主、直接稅為輔”的稅制結構;央地財政預算就涉及到我國現行財政分配關系;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狀況就涉及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因此,地方稅主體稅種選擇就需要考察經濟發(fā)展水平、稅制結構、產業(yè)結構、所有制結構、人口結構、收入分配結構、貿易結構等因素對稅收收入的影響,找出主要影響因素,以確定合適的主體稅種。[1]

這種分析,主要通過考察以上因素對稅負的影響實現的,故下文就從分析稅負的影響因素入手。

(二)假設提出

申嫦娥(2006)認為稅負的差異在于等量的GDP所納稅款不同,而納稅額不同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因為,

為了分析方便,設三大產業(yè)增加值分別為Y1、Y2、Y3(GDP=Y1+Y2+Y3)其占GDP的比重分別為y1、y2、y3(y1+y2+y3=1)。在我國現行稅收體系中,增值稅、營業(yè)稅主要分別對第二、三產業(yè)征稅,而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主要納稅人是第二、三產業(yè)的法人企業(yè)和工薪階層。設增值稅率、營業(yè)稅率、企業(yè)所得稅率和個人所得稅率分別為R1、R2、R3、R4,記第二、三產業(yè)利潤水平分別為P2、P3,第二、三產業(yè)工資水平分別為W2、W3,進出口凈額占GDP的比重為E,實際征收率為R,則:

從上述公式可知,稅負變化主要受經濟發(fā)展水平、產業(yè)結構、產業(yè)利潤、行業(yè)工資水平、稅收征管水平、稅制結構、稅收政策和進出口規(guī)模八大因素影響。由于我國較長時期實行利于外資的優(yōu)惠政策,導致不同所有制結構地區(qū),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差異明顯。所以探討稅負地區(qū)差異的原因時,應加入所有制結構因素。此外,由于第二、三產業(yè)的利潤數據難以取得,故忽略了該因素的影響。同時,我國對第一產業(yè)實行稅收優(yōu)惠政策,其生產者的稅負較低,因此需要加入人口結構因素。[2]

根據以上分析,再參考張倫俊、陸建華(2001)、付廣軍(2005)及郭?。?006)等的理論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2][3]

1.經濟總量。稅負與經濟發(fā)展水平正相關,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為人均GDP。因此,

假設1: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稅收負擔與人均GDP正相關。

2.產業(yè)結構。在我國第二、三產業(yè)貢獻了大部分稅收,因此第二、三產業(yè)比重的提高會增加稅收負擔。

假設2: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稅收負擔與第二、三產業(yè)的比重正相關。

3.所有制結構。在大舉吸引外資背景下,我國政府實行了外向傾斜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相較外資企業(yè),內資企業(yè)稅負較重。因此,地區(qū)外資利用率的提高會降低稅收負擔。

假設3: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稅收負擔與外資利用率負相關。

4.稅制結構。分稅制改革以來,增值稅成為了我國第一大稅種。因此,增值稅提高會導致稅收負擔增加。

假設4: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稅收負擔與增值稅占比正相關。

5.人口結構。相對于城市,現行稅收政策對農村地區(qū)實行稅收優(yōu)惠減免。因此一個地區(qū)城市化水平越高,稅收負擔越重,而城市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就是城市化率(在此以城市人口占總人口之比衡量)。因此,城市化率的提高會增加稅收負擔。

假設5: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稅收負擔與城市化率正相關。

6.收入分配。作為GDP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勞動者報酬與納稅能力正相關,而納稅能力與稅收負擔正相關。因此,勞動者報酬的提高會增加稅收負擔。

假設6: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稅收負擔與勞動者報酬正相關。

7.貿易結構。出口退稅成為提高本國商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導致相較出口,內銷商品稅負更重。因此,內銷比重提高會增加稅收負擔。

假設7: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稅收負擔與內銷比重正相關。

8.稅收征管水平。稅收征管水平可用人均稅收貢獻率來衡量,其決定稅收入庫規(guī)模。一般情況,稅收征管效率與人均稅收貢獻率成正比。

假設8: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稅收負擔與人均稅收貢獻率正相關。

三、數據來源與變量選取

(一)數據來源

受統計資料限制和統計口徑調整影響,模型釆用的面板數據范圍為2005—2013年9年間的分省數據。在橫截面選取上,出于政策差異及數據缺失等原因,港澳臺不列入本模型統計范圍,我們最終獲取了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qū)2005—2013年的面板數據。本文的實證分析采用Eviews6.0統計軟件進行。

本文所使用的統計數字取自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其中,為了得到可比的人均GDP并把出口總額處理成人民幣計價,出口總額數據先用各年平均匯價處理成人民幣計價,然后計算得到相應變量;人均GDP數據為現價數據,也經過消費者物價指數處理成1978年計價的數據序列。

為了便于研究,本文按照經濟技術、發(fā)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結合的原則,將我國分為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區(qū)域,其中東部包括:京、津、遼、冀、魯、蘇、滬、浙、閩、粵、瓊11個沿海省、市;中部包括:黑、吉、晉、皖、贛、豫、鄂、湘8個省;西部包括:川、渝、云、貴、桂、藏、陜、青、甘、寧、新、蒙12個省、市、區(qū)。

(二)變量選取

本文所用到的變量及相關含義如表1所示。[2][3]

表1 研究指標說明

四、實證分析

(一)模型設定

根據相關的文獻綜述及本文的變量設定,我們建立如下面板模型:

其中,yit為稅收負擔的第i個個體第t期的觀測值,xkit為第k個自變量在第i個個體第t期的觀測值,β0代表截距項,βi(i=1,2,…,8)均為待估計的自變量的參數,ξi和τt分別為個體效應和時間效應,ε為隨機擾動項,下標t表示時期。

(二)實證檢驗

1.變量描述性統計

表2是對本文所使用的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2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東部y 9 9 0 . 0 8 9 3 0 7 0 . 0 3 6 7 6 1 0 . 1 7 7 4 9 4 0 . 0 3 8 7 8 3 X 1 9 9 4 . 4 0 7 4 3 1 2 . 0 3 2 7 0 1 9 . 5 1 6 1 4 8 1 . 0 9 3 2 0 3 X 2 9 9 1 . 1 1 6 1 6 5 0 . 7 0 3 3 6 8 3 . 5 7 5 6 3 1 0 . 5 6 5 4 1 2 X 3 9 9 0 . 0 3 7 3 5 1 0 . 0 2 8 8 3 0 0 . 1 5 9 4 7 5 0 . 0 0 3 4 3 1 X 4 9 9 0 . 0 4 0 2 4 5 0 . 0 1 4 9 1 9 0 . 0 9 9 1 5 5 0 . 0 2 1 9 5 8 X 5 9 9 0 . 6 2 8 8 4 2 0 . 1 4 8 7 4 0 0 . 8 9 6 0 6 6 0 . 3 7 6 8 7 9 X 6 9 9 0 . 4 4 6 4 3 1 0 . 0 5 7 5 9 9 0 . 5 5 6 2 3 2 0 . 3 1 4 4 3 0 X 7 9 9 0 . 3 5 1 6 7 2 0 . 0 3 7 8 3 0 0 . 4 4 8 0 6 8 0 . 2 9 4 0 8 7 X 8 9 9 0 . 4 4 4 1 4 5 0 . 3 6 4 8 8 6 1 . 6 0 8 6 2 7 0 . 0 5 5 6 7 6中部y 7 2 0 . 0 5 5 3 7 1 0 . 0 1 3 1 7 9 0 . 0 8 9 7 6 5 0 . 0 3 4 1 9 8 X 1 7 2 2 . 2 4 5 9 9 7 0 . 9 1 4 2 1 1 4 . 6 0 8 7 6 7 0 . 8 6 2 1 4 1 X 2 7 2 0 . 7 4 1 9 5 3 0 . 1 4 0 3 9 9 1 . 1 0 3 4 6 5 0 . 4 9 7 0 5 3 X 3 7 2 0 . 0 1 3 3 8 3 0 . 0 1 0 0 2 2 0 . 0 5 0 8 8 5 0 . 0 0 0 9 1 2 X 4 7 2 0 . 0 3 1 1 9 7 0 . 0 1 4 9 5 5 0 . 0 8 1 3 9 7 0 . 0 1 6 3 0 9 X 5 7 2 0 . 4 6 0 3 8 3 0 . 0 6 6 4 6 7 0 . 5 7 3 9 2 4 0 . 3 0 6 5 0 3 X 6 7 2 0 . 4 4 2 3 0 0 0 . 0 4 9 4 2 9 0 . 5 3 1 8 7 9 0 . 3 3 8 8 5 1 X 7 7 2 0 . 3 6 5 8 7 2 0 . 0 4 3 5 3 3 0 . 4 5 7 3 9 9 0 . 2 9 6 3 4 9 X 8 7 2 0 . 1 3 0 2 0 6 0 . 0 7 2 2 0 9 0 . 3 0 3 7 7 6 0 . 0 3 7 8 0 6西部y 1 0 8 0 . 0 6 7 1 8 5 0 . 0 1 6 5 1 5 0 . 1 0 3 8 3 1 0 . 0 3 0 4 3 7 X 1 1 0 8 2 . 0 7 1 9 1 3 1 . 1 4 8 0 4 7 6 . 5 6 2 0 3 3 0 . 5 3 2 3 2 3 X 2 1 0 8 0 . 9 0 5 3 9 7 0 . 3 1 0 0 3 7 2 . 1 6 0 5 7 9 0 . 5 5 3 9 2 9 X 3 1 0 8 0 . 0 0 7 8 1 9 0 . 0 0 7 0 3 2 0 . 0 3 9 9 8 4 0 . 0 0 0 0 0 0 X 4 1 0 8 0 . 0 3 9 9 2 5 0 . 0 1 4 4 1 0 0 . 0 7 8 1 1 8 0 . 0 1 6 1 2 0 X 5 1 0 8 0 . 4 0 0 8 2 8 0 . 0 9 1 1 3 0 0 . 5 8 6 8 6 9 0 . 2 0 7 1 4 3 X 6 1 0 8 0 . 4 9 4 7 0 4 0 . 0 6 1 3 8 6 0 . 6 4 2 6 8 3 0 . 3 4 2 7 4 6 X 7 1 0 8 0 . 3 1 8 0 3 7 0 . 0 4 6 3 7 3 0 . 4 1 6 8 3 0 0 . 2 2 7 1 8 9 X 8 1 0 8 0 . 1 4 6 7 9 9 0 . 0 9 8 3 4 1 0 . 4 7 1 3 8 5 0 . 0 2 8 6 7 7

從表2可以看到,東中西部三個地區(qū)差異較大,區(qū)域稅負y,第二、三產業(yè)結構比率X2,增值稅占比X4,人均稅收貢獻X8呈現出東、西、中部依次遞減態(tài)勢,人均GDPX1、外資利用率X3、城市化率X5呈現出東、中、西部依次遞減態(tài)勢,勞動者報酬比率X6呈現出西、東、中部依次遞減態(tài)勢,內銷比重X7呈現出中、東、西部依次遞減態(tài)勢,

2.實證結果分析

為得出最合理的估計方程,我們首先需對模型進行混合OLS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及隨機效應模型的判斷。為確定本文中設定的計量模型應釆用何種面板數據模型形式,筆者運用EViewse6.O軟件對模型進行較為常用的兩種面板數據模型設定檢驗——似然比檢驗(如表3)和Hausman檢驗(如表4)。

表3 似然比檢驗結果

表4 Hausman檢驗結果

表3、表4表明方程應當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由于模型的面板數據橫截面數大于時期數,為消除面板數據個體之間存在的異方差,采用Cross-section weights方法對截面加權估計,回歸結果見表5(由于篇幅限制,未列示個體各自的截距項)。

表5 模型估計結果

實證結果表明,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均達到了0.98以上,F值在0.0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模型具有很強的解釋力,能夠解釋以上因素對區(qū)域稅負的影響。各回歸參數的t檢驗結果,均在0.01或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即各解釋變量在其他解釋變量不變時,分別對被解釋變量有顯著影響。對各解釋變量的統計推斷和經濟意義的分析如下:

(1)從全國回歸模型來看,人均GDP(X1)不是區(qū)域稅負(y)差異的顯著性影響因素,而在東中西部分區(qū)域模型中,人均GDP(X1)對區(qū)域稅負(y)有顯著性影響,但呈現出負相關的影響,這與我國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相適應,間接稅主要是對商品和勞務進行征稅,由于邊際消費遞減,間接稅具有一定的累退性,從而導致人均GDP(X1)與區(qū)域稅負y存在反向變化。

(2)在全國、東部、西部模型中,第二、三產業(yè)結構比X2均對區(qū)域稅負y有顯著影響,但在中部地區(qū)卻呈現出不顯著的特點,這可能與中部以工業(yè)為主的經濟結構相關,也驗證了第三產業(yè)對區(qū)域稅負有正向影響。

(3)在全國模型中,外資投資比X3對區(qū)域稅負y的影響驗證了假設3,但在分區(qū)域模型中,這一影響并不顯著。增值稅占比X4在全國模型中驗證了假設4,但在東部這一影響不顯著,而中西部呈現相反的影響,這一表現可能與中西部存在較多的增值稅優(yōu)惠相關。城市化率X5在全國、東部地區(qū)呈現出對區(qū)域稅負y的負向影響,而在中西部地區(qū)表現為正向影響,這主要與東部地區(qū)較高的城市化率,而中西部地區(qū)城市化率較低有關,而現行較低的公共服務提供能力無法匹配較高的城市化水平,導致其對稅收產生了負向影響,而中西部的表現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稅負的提升。

(4)勞動者報酬比率X6在全國模型中影響較顯著,而在分區(qū)域模型中影響不顯著,這與我國收入分配不合理存在著密切關系,勞動力在社會生產中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從而無法在稅負上呈現正相關影響。

(5)內銷比重X7在全國模型中驗證了假設7,但在東部這一影響不顯著,而中西部呈現相反的影響,這一表現可能與東部出口依賴性較大,中西部存在較多的稅收優(yōu)惠相關,這也表明我國內需嚴重不足。

(6)人均稅收貢獻X8不論在全國還是區(qū)域中均呈現出正向影響,驗證了假設,這表明稅收征管水平的提升對稅負水平有顯著影響。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現行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二三產業(yè)發(fā)展不平衡的產業(yè)結構、城市化水平不均衡的人口結構、勞動力收入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內需不足的貿易結構對我國區(qū)域稅負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結論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地方稅體系的建設需與現行稅制結構、產業(yè)結構、人口結構、收入分配結構、貿易結構相結合。

現行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在短期內還無法改變,決定了地方稅主體稅種還須以間接稅為主;[4]二產業(yè)占優(yōu),三產業(yè)還存在較大發(fā)展空間的產業(yè)結構表明我國地方稅稅種的選擇短期內須覆蓋二產業(yè)的生產、加工和三產業(yè)的服務、消費;較低的公共服務水平無法適應較高城市化率,說明我國城市化發(fā)展還有較大空間,預示地方稅主體稅種在遠期應體現城市化進程的收益;勞動力收入不合理,一方面預示著直接稅在短期無法成為主體稅種,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在遠期其能為地方稅收提供強大支持;內需不足預示著擴大內需還有較大的空間,因此,地方稅主體稅種的選擇上必須考慮需求導致的消費因素。

(二)政策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再結合國內外研究,我們提出地方稅主體稅種選擇應分步驟進行,即:在近期,以消費地分配原則對增值稅分享進行改革,作為地方主體稅種;在遠期,對消費稅進行改革,設立零售環(huán)節(jié)消費稅與房地產稅作為地方主體稅種。[5]

1.近期:以消費地分配原則對增值稅分享進行改革,作為地方主體稅種

一般來說,大規(guī)模開征新稅受到的制約因素較多,也易引發(fā)社會各界強烈抵制,因此,本文提出在近期地方稅的主體稅種在現有稅種中去選擇。

表6 2005—2013年地方財政主要稅收收入所占比重[6]

表6反映了地方政府稅收收入來源及結構,在稅收收入中,營業(yè)稅、增值稅、所得稅收入占比較高,約占省級政府稅收收入的70%左右,營業(yè)稅收入占比最大。營業(yè)稅是地方政府稅收收入的主體稅種,但隨著“營改增”推進,地方政府將面臨主體稅種缺失問題。除營業(yè)稅之外,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所占比重較大,因此,主體稅種將從這兩個中進行選擇。

其中,企業(yè)所得稅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稅,各地征收上來的企業(yè)所得稅在央地之間采用6:4分成。如將企業(yè)所得稅劃為地方稅,收入由地方獨享,地方財政無疑會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營改增”給地方帶來的收入損失。但問題是,企業(yè)所得稅的稅基是資本,而資本是流動性最強的要素,將企業(yè)所得稅劃作地方稅,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過稅收競爭,變相壓低本地區(qū)的稅負以吸引資本流入,進而影響我國經濟的健康發(fā)展。①因此,就決定地方稅主體稅種只能是增值稅。而增值稅是以商品勞務流轉額為稅基,其分配有兩種方式:一是按照生產地原則分配,二是按照消費地原則分配。生產地原則將增值稅歸屬于商品生產銷售地,消費地原則是將增值稅歸屬于商品的消費地。在商品銷售地與消費地不一致時,兩種方式下地方政府獲得的增值稅是不同的。并且,這兩種分配方式對地方政府的激勵也不同。按照生產地原則分配增值稅將激勵地方政府促進本地的生產,擴大投資,增加本地商品及服務的增加值。按照消費地原則分配增值稅則會促進地方政府采取措施來提高本地的消費能力,以獲取較多的增值稅。②

在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國內供求矛盾由以供給不足為主轉為以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為主的背景下,我們的稅制目標應該“由以增加財政收入和促進經濟發(fā)展為主轉向以緩解經濟和社會各種矛盾為主,如國民分配關系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善環(huán)境質量等?!雹郯凑障M地原則分配,即各地消費額占整體消費額比例分配,可以避免各地政府間過度競爭導致的產業(yè)趨同、增長粗放的狀況。同時,還會促使各地政府努力刺激本地消費,增加國內有效需求,推動我國經濟的良性發(fā)展。此外,采用這種模式,還能縮小地區(qū)間的經濟差距,彌補區(qū)域間的財力不平等。[7]

分享改革應在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wěn)定的情況下,通過央地分享比例的合理適度調整,進而引導各地產業(yè)結構調整,推動其產業(yè)的轉型升級,從而增強地方財政“造血”能力。

2.遠期:對消費稅進行改革,設立零售環(huán)節(jié)消費稅與房地產稅作為地方主體稅種

現行的營業(yè)稅及短期目標中的增值稅都屬于間接稅,是對商品勞務流轉額征稅,可以享受經濟發(fā)展帶來稅收收入增長的益處,但如果經濟波動,以間接稅為主體稅種的地方稅就會受較大影響。因此,我們須以直接稅作為主體稅種,以避免經濟波動對地方稅收入的的影響?,F行研究表明作為財產稅系的房地產稅有潛力成為主體稅種,而且隨著城鎮(zhèn)化水平的提高,房地產稅的收入也將會隨之上升,且其是對存量資產征稅,以其作為主體稅種,可以保障地方稅收的相對穩(wěn)定。[8]同時,內需不足、消費結構不合理的消費現狀,也需要通過稅收政策進行引導,現行消費稅無法完成此任務,因此就需要對其進行改革,以適應引導消費、擴大內需的需要。[9]

因此,構建直接稅和間接稅雙主體的地方稅主體稅種,既能避免經濟波動影響,也能分享經濟發(fā)展的益處。

(1)對消費稅進行改革,設立零售環(huán)節(jié)消費稅作為地方主體稅種

現行消費稅選擇了十三類商品征收,主要是在商品生產環(huán)節(jié)征稅。生產環(huán)節(jié)銷售的商品用于生產,銷售方是生產企業(yè),購買該商品的是下游企業(yè),銷售規(guī)模取決于投資需求。由于企業(yè)的行為易受地方政府影響,因而對生產環(huán)節(jié)商品征稅易造成稅負的地區(qū)轉移,造成地區(qū)之間的惡性稅收競爭。這既影響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的平衡和協調,也影響國家經濟健康發(fā)展。[10]

作為商品銷售的另一環(huán)節(jié)——消費環(huán)節(jié),銷售的商品用于消費,銷售方是零售商,購買該商品的是消費者,銷售規(guī)模取決于消費需求。在現實背景下,地方政府影響的主要是企業(yè)而非個人。因此,如果將對消費環(huán)節(jié)商品的稅收歸為地方稅,既可滿足地方政府財力需求,又可緩解將流動性稅基作為地方稅而產生的地區(qū)間的惡性稅收競爭問題。[11]

現行對銷售環(huán)節(jié)征稅的增值稅,是對增值額進行征稅,易受到地方政府的影響,產生惡性稅收競爭問題。故無法起到上述作用。

因此,現行有效的做法是對消費稅進行“擴圍、調率、下移、價內改價外”改革,使消費稅形成兩部分——一般消費稅和零售環(huán)節(jié)消費稅,其中一般消費稅屬于中央稅,零售環(huán)節(jié)消費稅屬于地方稅主體稅種。[12][13]

(2)整合建立房地產稅,作為地方稅主體稅種

從表6我們可看出與房地產開發(fā)、銷售、保有等階段相關的契稅、房產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這五種稅收收入總額占地方稅收收入總額的比重由2005年的12.5%逐年上升,達到2013年的22.72%。因此,將此五種稅進行整合成房地產稅能作為地方主體稅種。[14]

地方稅主體稅種要求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稅收持續(xù)增長潛力較大;二是稅基具有非流動性的特點;三是能體現稅收受益原則;四是便于地方政府征管。房地產作為不動產,具有后三個特點。此外,伴隨我國城鎮(zhèn)化水平提高,房地產業(yè)隨之發(fā)展,房地產稅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因此,房地產稅可以在遠期作為地方稅的主體稅種。

而房地產稅改革主要應從“啟動立法,搭建房地產稅的基本框架,逐步降低房地產交易環(huán)節(jié)稅負,完善配套改革”進行,以適應經濟發(fā)展需要。[15]

六、小 結

地方稅主體稅種選擇關系到我國地方稅體系建設,需要從稅制改革的整體出發(fā),結合稅種特點、央地財政預算、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狀況來確定。在此思路的指引下,本文基于省際稅負影響因素角度,通過實證分析發(fā)現地方稅主體稅種選擇需要與我國現行稅制結構、產業(yè)結構、人口結構、收入分配結構、貿易結構相適應。進而提出地方稅主體稅種選擇應分步驟,在近期,以消費地分配原則對增值稅分享進行改革,作為主體稅種;在遠期,對消費稅進行改革,設立零售環(huán)節(jié)消費稅與房地產稅作為主體稅種。

注釋:

① 朱青.完善我國地方稅體系的構想[J].財貿經濟,2014(5).

② 石子印.中國地方稅:配置機理與體系重構[J].財貿研究,2015(1).

③ 呂冰洋.零售稅的開征與分稅制的改革[J].財貿經濟,2013(10).

[1]朱青.完善我國地方稅體系的構想[J].財貿經濟,2014(5):5-13.

[2]林穎.我國區(qū)域間稅負差異原因的實證分析[J].稅務研究,2009(8):54-58.

[3]申嫦娥.中國地區(qū)間稅收負擔差異原因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06(11):39-42.

[4]呂冰洋,蔡紅英,崔茂權.實現消費地原則的增值稅改革:政府間財政關系的破解之策[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6):3-9.

[5]賈康,梁季.我國地方稅體系的現實選擇:一個總體架構[J].改革,2014(7):57-65.

[6]楊志安,郭矜.完善地方稅體系 培育地方性主體稅種[J].稅務研究,2014(4):8-13.

[7]郭慶旺,呂冰洋.地方稅系建設論綱:兼論零售稅的開征[J].稅務研究,2013(11):9-14.

[8]吳俊培.中國地方政府預算改革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8.

[9]高培勇.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稅制改革“路線圖”[J].稅務研究,2014(1):3-4.

[10]林穎,歐陽升.零售消費稅:我國現行地方主體稅種的理性選擇[J].稅務研究,2014(12):51-54.

[11]呂冰洋.零售稅的開征與分稅制的改革[J].財貿經濟,2013(10):17-26.

[12]長春市地方稅務局國際稅收研究會課題組.完善我國地方稅體系的前提、原則及具體設想[J].國際稅收,2014(10):66-69.

[1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地方稅務局課題組.完善消費稅成為地方稅主體稅種的思考[J].國際稅收,2014(10):74-76.

[14]楊志勇.中國地方稅系的構建與完善問題探討[J].涉外稅務,2013(6):14-18.

[15]儲德銀,游玥,張多多.基于房地產稅視角的地方稅體系構建研究[J].稅收經濟研究,2014(4):32-39.

猜你喜歡
稅種消費稅稅負
治理視角下我國地方稅主體稅種的構建
LCO也征消費稅?
“營改增”條件下建筑企業(yè)如何降低稅負
房地產企業(yè)稅務籌劃對策及相關問題研究
稅制結構發(fā)展、分類與描述
交通運輸類快遞業(yè)營改增稅負比較及對策
中國適度稅負水平的估計
企業(yè)稅負、就業(yè)稅盾與就業(yè)激勵
變壓器油、導熱油等產品可免征消費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