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迎春
隨著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激勵性評價成為一種重要的評價手段,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激勵性評價是一種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機,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提高自身素質的價值判斷活動。卡耐基也曾說過:“使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贊美和鼓勵?!蓖ㄟ^十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刻地體會到激勵性評價的重要性,體會到賞識教育的重要性,體會到表揚和鼓勵的重要性。
實際上,采用批評、責備、訓斥、命令等令學生反感、收效甚微的教育方法,只會使學生喪失自信,變得自卑、膽怯。而表揚和鼓勵卻能讓一個孩子重新?lián)碛嘘柟獍愕男θ荨?/p>
寧夏銀川一中副校長張劍云在衡水中學2015年9月19日《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的報告中明確提出高考備考原則之一即激勵性評價原則。高三學生面臨高考,壓力較大。在一次次的模擬考試中,隨著分數的變化,學生的情緒波動也會很大。老師的鼓勵顯得尤為重要。張校長開玩笑說:許多學生是老師拍著肩膀拍進大學的。張校長在此強調了教師對學生的贊美和激勵的重要性。
我班一學生,父母離異,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一味地寵愛,這孩子早早就戀上了電腦游戲,上課睡覺、玩手機,作業(yè)幾乎不交,早自習遲到,課間上廁所(出去抽煙)。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一開始找他談話還有點作用,漸漸地無論哪個老師找他談話,他都愛答不理的。請家長,爺爺奶奶也管不了。有一個星期,連著兩個早自習他都要上廁所,他回到教室后,我請他到教室外面,他立馬梗著脖子,不高興地說:“廁所都不讓人上?!蔽倚χ鴮λf:“可以上廁所啊!”他一愣,我接著說:“老師只是擔心你的身體不適,腸胃有沒有問題,你看你有時上課中間也要上廁所。一個正常的人……”他聽了以后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真的沒問題,我健康得很?!?“那就好,”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讀書吧!”“老師,謝謝你!”他破天荒地和老師道謝,看著他走進教室的背影,我的眼睛有些濕潤,這是一個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那幾天我的語文課上,他不再睡覺。
當然,這樣的孩子一次是教育不好的。過了幾天,他在課堂上又開始睡覺,只是不提上廁所的事了。這樣的情況有幾次后,我想說教是不管用的,我得想了個辦法。有次課堂上我趁其他同學讀書時,悄悄走到他的座位邊,輕輕地敲敲桌子提醒他。他趕忙翻課本,讀課文。我裝作若無其事地翻翻他的其他課本,然后驚訝地說:“你的字真漂亮!”他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 “小學時練過字的。” “是嗎?以后幫我在黑板上抄作業(yè),可以嗎?”也許是我的態(tài)度比較誠懇,他答應了。第二天晚自習我就安排他上黑板抄一則材料作文題,在其他學生詫異的目光中(在同學的心中,他應該是無人問津的),他一開始不敢上講臺,我對他點點頭示意他沒關系,并給他足夠的時間考慮,他終于來到黑板并抄完了材料,他抄寫得很認真。為了獎勵他,我偶爾給他點小零食,他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這樣再和他說教就好多了,他也樂意接受了,電腦游戲很少玩了。甚至后來有一次他和我提到理想,他問:“長大后想當醫(yī)生,可以嗎?”我鼓勵了一番,他激動地說:“當醫(yī)生以前對我來說只是夢想,現(xiàn)在我會努力的?!边@孩子以后的變化較之前的行為,可謂天壤之別。
這個孩子的成功轉變進一步地說明了賞識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中激勵性評價的可取性。當然,不是所有的學生對應該一味的表揚和鼓勵。對那些本來就優(yōu)秀的同學,或容易驕傲的同學表揚要謹慎有所克制。 對缺乏自信心的同學,一旦發(fā)現(xiàn)了他的閃光點,要充分肯定,大力表揚,以鼓足他上進的信心和勇氣,才能喚起學生內心的回應。
當然,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運用以上的方法,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使用激勵性評價原則,應該把握好分寸,因人而異,公正無私,切合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和真實情況,才能促進不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讓思維之花在閱讀中綻放
——利用閱讀訓練學生的思維
江蘇徐州市銅山區(qū)棠張中學 海莉副題引題題一題二
眾所周知,閱讀構成了語文的全部,特別從高考來看,語文閱讀能力決定了語文成績。從這一意義上講,語文課堂應該是思維的課堂。
思維的寬度
《考試說明》中要求:鑒賞評價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由于文本樣式不同也有不同的特點,所以抓住不同的體裁加以分析鑒賞。高考主要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對于散文要扣住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比如劉翠嬋的《故鄉(xiāng)草》 要分析本文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那就應該從散文形散角度,抓住散文寫了哪幾方面內容:有故鄉(xiāng)的草、故鄉(xiāng)的村莊、故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從這三方面加以思考作者描寫時流露的情感 :對故鄉(xiāng)草的歌頌和贊美,對和故鄉(xiāng)草一樣質樸的父老鄉(xiāng)親的悲憫,對正在消逝的村莊的慨嘆。進而分析出文本的主旨對簡單而樸素、綿長而清貧的故鄉(xiāng)生活的眷念,這樣就比較全面。而小說呢,當然要抓住小說的四要素即: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以周海亮的小說《剃頭》為例,要分析小說在文末寫到了“看電視”,有哪些作用?就應該從人物上來分析,通過看電視這一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底層人物在傳統(tǒng)佳節(jié)中不能回家的不滿、無奈和渴盼與親人團聚的心情,使人物性格更豐滿、個性更鮮明。從環(huán)境上來分析,小說把除夕本應有的團聚和熱鬧的場景與現(xiàn)實中農民工經濟窘迫身在異鄉(xiāng)的冷清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從情節(jié)上分析,破舊黑白電視暗示了打工者貧窮的現(xiàn)狀,使自己給自己“剃頭”的行為顯得更合情合理,從電視看不清任何影像到顯出影像再到向趙忠祥揮揮手,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從主旨上分析,表達了對底層農民工的同情。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閱讀文本時,就有明確的閱讀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真正走進文本,感悟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和豐富的思想情感。學生避免了理解過程中的片面化,角度單一化,思考問題更全面。
思維的深度
《考試說明中》要求高中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義,以及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討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學生要深入的思考文本。
由物及人。在閱讀李娟的《留白之美》,文本中講到,中國水墨畫講究留白、 蘇州園林的建筑 處處講究留白、婚姻里也要留白、讀書也要有留白、最后作者指出:“花未全開月未圓,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边@樣文本就形成了由藝術、生活的“留白之美”引申到人生的“留白之美”,層層深入。
由實到虛。文本閱讀中我們在思考問題是,要由人想到人的精神、人性,或價值取向、生活態(tài)度。2009年江蘇高考《侯銀匠》小說的主描寫了侯銀匠這一人物,描寫女兒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關系中深刻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人情美、人性美 。2010年高考張笑天《上善若水》更是在文章的前部分直接用三個問句:“這是指水嗎?是褒揚都江堰嗎?還是借水喻人,弘揚一種文化精神? ”點明了文章由由水到都江堰到人再到文化精神,有事倒序的思路,表達出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追懷,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問題的憂思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由他人到自己。愛默生如是說:“要讓書成為自己的注解,而不要做一顆繞書本旋轉的衛(wèi)星,不要做思想的鸚鵡?!蔽膶W理論上也講文本閱讀有三論,文本論、作者論、讀者論,這給我們提供了閱讀的思路,在分析文本時要有自己的獨體驗和思考。在李琬的《舊書》結尾處作者有寫到,“ 我們大概無法最終拯救二手書店的命運。但如果它們能夠存活下來,我愿意在每一個炎炎夏日的傍晚走進那爿昏黑的舊書店”。文本中明顯 表達出對舊書前景的擔憂及最終消失的無奈。自然呼吁人們對以舊書為代表的積淀歷史的事物的關注。這一層次的理解必然已經不僅僅在于作者的思考,更在于我們讀者自己的感悟。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閱讀文本時就有自己的思維層次,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內容。
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之我見
廣東清遠市佛岡縣湯塘鎮(zhèn)圍鎮(zhèn)小學 馮小紅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谡Z交際是人們交流思想,傳播信息,表達情感的重要形式。要教會學生熟練運用母語進行交際,最為基礎的則是說話。同時,學生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是一個由內化到外化的過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交際的范圍越來越廣,口語顯得越來越重要?,F(xiàn)代社會要求每個人都要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我們的教學不再是聽話,說話,而是綜合起來的“口語交際”。這不是提法而是觀念上的更新。我們要貫徹“大綱”的精神,把握住低年級這個訓練口語的最佳時期,努力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只要學生有了興趣就能推動學習的直接動力。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形象,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飛上太空》這課時,將太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課件,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飛船、地球、平原、高山、島嶼、海洋、長江、黃河、長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學生尤如身臨其境,就能準確說出課文中每一句話所寫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讓學生想象,如果你坐上飛船,在太空中會看到什么,學生閉眼,邊聽音樂邊想象,讓學生暢所欲言。
又如在讓學生說《春天》時,我就先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去觀察春天,觀察后再自己說,學生們有的說:“春天來了,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民正在忙著春種?!庇械恼f:“春天桃花、梅花都開了,到處都是一片花的海洋!”有的說:“地里的泥巴兒都松軟了?!边€有的發(fā)出了“?。〈禾靵砹?,到處都是春的氣息”的感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二、營造學習氛圍,提供口語交際材料。
“口語交際”訓練應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僅僅靠教材中的口語交際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材料十分必要。學生在生活化的場景中自主參與,教師不再作為主導者出現(xiàn),而是共同的學習者。此時,學生的思維因為跳出了教的語言引導的范圍而更加活躍,從而實現(xiàn)語言的豐富性和創(chuàng)造性。
為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詩歌《雨點》:‘雨點落在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雨點落進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點落在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點落在樹葉上,在葉面上跳舞;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躍。雨點還會落到哪里?你能按照上文的樣子再編一段嗎?試一試,想出來后同桌互相交流?!?/p>
孩子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有的說:“雨點落到屋檐上,在屋檐上唱歌;”有的說:“雨點落到花朵上,在花朵上做操;”有的說:“雨點落到我的頭上,在給我按摩;”等等。學生讀著自己編出來的詩歌,喜悅心情無以言表。
教師提供一定的材料,學生按興趣組成“臨時劇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嘗試把課本片段、童話故事、生活情景等搬上“舞臺”?!把輪T”精心準備的過程、演出和同學們的評議過程都是學生的語言積累、體驗與提高的過程。
三、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環(huán)境、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口語訓練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而教學時間卻極為有限。因此口語訓練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應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活動性的環(huán)境,充分利用學生相互間的合作交流,達到拓寬訓練面,增加訓練量的目的。如教學課文《烏鴉喝水》可引導學生想想說說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會發(fā)生什么難事,最后能順利喝到水嗎?以激發(fā)學生探求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達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努力創(chuàng)設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教師要把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引進課堂,為學生口語交際創(chuàng)設情境。如設計“小馬過河”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模擬“小馬”和“過河”進行“問路與指路”的對話;創(chuàng)設借鉛筆情境讓學生學習“借物”的對話等等,再讓學生以分組表演的形式相互評議。學生在交際的情境中,不但想說敢說,還說得津津有味,激發(fā)了口語交際的興趣。
口語交際是雙向的,甚至多項互動的活動。要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舉,我們要長期培養(yǎng),要善于鉆研教材,分析教材,認真?zhèn)湔n,從平時每一節(jié)課開始,從點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學生的表率;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讓學生有條件和機會。只要教師在課堂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不斷鼓勵學生大膽講、大膽練,教給其方法,適當指導,學生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