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藏地喇嘛,成長為一名受人敬重的堪布。愛鳥的使命感,促使他創(chuàng)辦起了年保玉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協(xié)會。
他每年九個多月在外行走,人們尊稱他為“觀鳥喇嘛”。其實,他更像是一個保衛(wèi)家鄉(xiāng)的使者。
扎西桑俄每次從外面觀鳥回來,總是喜歡靜靜地在照相機上,翻看自己一路拍攝到的各種鳥類照片。他孩童般地沉浸在鳥的世界中,數(shù)小時地埋頭一個姿勢。他說,每到此時,都是他最開心的時刻,也是靈魂最靜謐的時刻。
今年46歲的扎西桑俄是青海果洛州白玉寺中的一位堪布(相當于藏學博士)。2010年,在全國各地衛(wèi)視熱播過的一部兩集電視紀錄片《鳥語者》,講的就是扎西桑俄的故事?!吨袊鴩业乩怼冯s志對他的報道,讓更多人認識了這位鳥癡喇嘛以及他筆下以寫實技法繪制出的近400種鳥類。在扎西桑俄的繪本中,許多鳥兒為青藏高原獨有,是人們很難見到的品種,其中稀有珍稀的“藏鹀”,正是通過他的攝影畫面和畫筆才廣為世人所知。
愛 鳥
扎西,在藏語中是“吉祥”之意,扎西桑俄,就是“好吉祥啊”的意思。
1970年,扎西桑俄出生在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白玉鄉(xiāng)年保玉則的一個牧場。當時,他家的帳篷就搭建在山一側的鄂木措尕瑪湖邊上。每日清晨,平靜的湖面就會聚集蕩漾著眾多的水鳥和鷗類。扎西桑俄回憶說,其中赤麻鴨和黑頸鶴優(yōu)雅降臨水面的那一瞬,是最讓他醉心的,“我從小就喜歡長時間站在湖邊看鳥,幾乎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沒有什么比各種鳥兒瞬息萬變的姿態(tài)更讓我開心的了?!?/p>
在扎西桑俄的記憶中,藏區(qū)的孩子小時候是不學習的,任務就是玩耍,從玩耍中認知感悟自然,從自然中學習和獲得生命與生活的含義。
“藏族孩子和漢族孩子不同,漢族的孩子五六歲就認得很多東西,而藏族的孩子13歲還是一個純粹貪玩的孩子。”扎西桑俄說,“漢族孩子很小就會說出大人般的話語,但藏族孩子不能這樣,15歲以下是不能說大人話的,更不能給別人出主意啊什么,否則會被大人責罵,因為孩子就是孩子,必須保持心靈純凈,一塵不染?!?/p>
那么,藏族孩子都玩什么呢?扎西桑俄告訴記者,孩子們和鳥兒玩兒,和狗兒牛羊等動物玩兒。他自己從小就特別喜歡鳥兒,一直努力成為它們的好朋友。
扎西桑俄和許多人講述過自己小時候和赤麻鴨一家的故事。
有一對赤麻鴨夫妻對扎西桑俄熟悉得就像家庭中的一員?!俺嗦轼啺謰尫醭隽耸畮字恍▲?,我天天去看望它們一家。一天,我故意把小鴨們裝進懷里,裝作要走,鴨爸鴨媽就急了,圍著我嘎嘎地叫,不讓走。我一只只掏出小鴨,但故意留一只在懷里,夫妻倆好像識數(shù),仍舊嘎嘎嘎地不放過我,直到我交出最后一只?!?/p>
在藏傳佛教世界看來,萬物皆有靈,你對萬物好,萬物就會對你好。
扎西桑俄曾經(jīng)常去探望兩只剛剛出生不久的小金雕,雖說他和金雕爸媽已認識多年,但小金雕卻不認識這位突然出現(xiàn)的黑臉大漢,每每防御性地沖他張牙舞爪?!拔覒蛑o它們,用手指輕按它倆的小腦袋,讓它們‘跪下。沒多久,兩個小家伙就和我混熟了,后來只要我一出現(xiàn),它倆就會主動‘跪下。有一次小雕爸媽外出覓食,天空中盤旋著一只飛隼,兩個小家伙就跑來藏到我的身邊,尋求庇護?!?/p>
扎西桑俄坦言,他的孩提時代幾乎沒有離開過各種鳥類,是在與不同鳥類的交往中,學會了尊重和仁愛。然而,如今讓他頗感唏噓的是,在今天的藏區(qū),吃、住、用都越來越豐富,人們的生活樂趣反而越來越少了?!拔野謰屔宋覀?個孩子,但我從沒聽他們說過辛苦,養(yǎng)不起你們的話。相反,我姐姐只有兩個孩子,卻經(jīng)常聽她抱怨養(yǎng)不起他們……我有一個弟弟和妹妹都上過大學,但我總感覺他們悶悶不樂,這是為什么?”
13歲那年,扎西桑俄被家人送往離家30多公里的白玉寺。他至今記得,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開始誦經(jīng)學習,太陽一出來就不用學了,可以隨心所欲地玩耍,直到太陽落山才又開始做功課。
扎西桑俄認為,學習只是潛能的一種激發(fā),玩耍才是真正的生命感悟。他之所以多年來習慣于游走,與這種感悟不無關系。“我16歲時才第一次感到了學習的壓力,19歲被派往四川的查理寺去研習其他教派的知識,一待又是三年多,直到十幾年后考取到格西學位,才又欣喜地回到兒時的狀態(tài)?!?/p>
扎西桑俄自言,人生仿佛轉(zhuǎn)了一圈又回到原點,現(xiàn)在的他又重新從藏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佛教信仰中尋找答案。他問自己:堅持走了這么遠的動力究竟是愛好還是信仰?或許之前是我個人愛鳥的興趣使然,但如果我能活到70歲,那時支持我的一定是信仰的力量。
如今的扎西桑俄已經(jīng)成為一名精通佛學經(jīng)典的堪布,更成為一名游歷四方、致力于保護鳥類的知名環(huán)保人士。
畫 鳥
談到畫鳥,健談的扎西桑俄有說不完的話。
從未學過繪畫的扎西桑俄第一次接觸繪畫是在1985年。那年,果洛州久治縣白玉寺開工重建,寺里從阿壩州請來兩名畫師。15歲的扎西桑俄隨同幾個小喇嘛被派去幫工,幫著為畫師磨五彩石頭做顏料。
那時的扎西桑俄進寺不足兩年,還是一個小喇嘛,他早晚跟著上師讀書誦經(jīng),白天就去幫畫家磨各種彩石,甚至還磨過純金粉?!耙粋€多月后,那兩個畫師任務完成要走了,臨別時,他們送給我們幾個小喇嘛每人一支毛筆作為答謝。”
正是這支毛筆,開啟了扎西桑俄之后不學自通的繪畫之路。
“因為我最鐘愛和熟悉赤麻鴨,所以我畫的第一幅畫就是赤麻鴨,雖說現(xiàn)在看來當時畫得并不是太好。”扎西桑俄說,“到目前為止,我也只會畫各種各樣的鳥,其他的畫不好,也許這就叫術業(yè)有專攻吧?!?/p>
從沒任何繪畫基礎,怎么就能把鳥兒畫得如此栩栩如生?扎西桑俄坦誠:起初他自己也覺得吃驚,以為自己是個天才,但后來逐漸認識到這來源于一種熱愛和喜歡。
“無論做任何事情,喜歡是最重要的。在藏區(qū)我觀察過393種鳥,我把它們?nèi)慨嬤^四次以上。如果你愛鳥,你就會全神貫注地觀察它們,每一片羽毛的樣子都不會忘記。繪畫的功夫不在手上,而是在心里?!痹魃6碚f。
為了更多地觀察鳥類,扎西桑俄走遍了阿里、林芝、墨脫等整個藏區(qū),以及四川、云南的藏區(qū)。在他筆下,惟妙惟肖地繪制出了藏區(qū)可見的400余種鳥兒,還寫下了百余萬字的鳥類故事。
隨著條件的改善,扎西桑俄開始畫影并舉,一手堅持繪畫,一手操持相機和攝像機,記錄藏區(qū)的鳥類生存現(xiàn)狀。2009年,由扎西桑俄與另一位僧人獨立拍攝制作的紀錄短片《我的高山兀鷲》,榮獲2012年壹基金公益映像節(jié)公益故事獎。
扎西桑俄在感言中說:“這是我們一直想說的故事,離開故鄉(xiāng)的祖母屋還能不能回來?高山兀鷲是不是真的要走向滅亡?所以我們拿起DV,用自己的影像語言,來尋找我們的答案?!?/p>
扎西桑俄從天生的愛鳥者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保護鳥類的征程。在紀錄短片《我的高山兀鷲》中,扎西桑俄解說道:以前人們都不吃死牦牛,就直接丟在野外,成為高山兀鷲的食物。但近年來,城里人為了做牛肉干,開始收購死牦牛肉,而且價錢逐年攀升,導致高山兀鷲們越來越找不到食物了。
扎西桑俄曾長時間觀察高山兀鷲的生存現(xiàn)狀:它們每天飛出去很遠,四五個小時才返回。以前肚子鼓鼓地回來喂養(yǎng)小兀鷲,現(xiàn)在回來肚子還是癟癟的,只能喂小雛鷲一點兒口水。
多年前,扎西桑俄曾腰系繩索吊至陡峭的巖洞中考察過十幾個兀鷲窩,每個巢里都有蛋,但后來巢穴里的蛋逐年減少。因為食物緊缺,長時間餓肚子的高山兀鷲不得不自行“計劃生育”。
為此扎西桑俄等志愿者開始收購一些死牦牛,在每年高山兀鷲做窩之時,他們用繩子拖著死去的牲畜去投喂高山兀鷲。但由于高山兀鷲不夠兇猛,食物大多被烏鴉、狐貍等食肉動物掠食?!半S著牦牛肉價的飛漲,單靠我們志愿者買牦牛肉運進山里喂食高山兀鷲,顯然感覺杯水車薪?!痹魃6頍o奈地說。
據(jù)扎西桑俄常年觀察,高山兀鷲雖以腐肉和尸體為食,但其本身卻不殺生,它們性情溫和,是藏文化中一種神秘且神圣的鳥類。隨著藏族天葬的逐漸消失,以及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使,目前青藏高原上的禿鷲因食物鏈的斷缺,數(shù)量正呈現(xiàn)急速減少之勢,甚至有瀕臨滅絕的危險。
扎西桑俄不無傷感地告訴人們:沒有高山兀鷲的天空是寂寞的……
敬 鳥
27歲那年,扎西桑俄經(jīng)過嚴格的考試,成為白玉寺的一位堪布,之后他在白玉寺做了四年老師。由于愛鳥心切,他向寺院提出了申請,從此成為一名四處游走的游方僧,把觀鳥當做一種修行。
認識扎西桑俄的僧人都愛打趣說,有些人是菩薩的轉(zhuǎn)世,有些人是活佛的轉(zhuǎn)世,而扎西桑俄則是麻雀的轉(zhuǎn)世。
2006年,扎西桑俄在白玉寺附近發(fā)現(xiàn)了一只從未見過的藏鹀,他通過攝影畫面和畫筆,向人們展現(xiàn)出這只稀有罕見的鳥兒,即刻引發(fā)了鳥類界的極大關注。后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白玉鄉(xiāng)是藏鹀的主要分布地。
藏鹀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被列為稀有物種,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鳥類,僅分布在青藏高原中東部和四川省的白云縣一帶。除了從郵票和扎西桑俄畫中欣賞這種鳥兒,迄今很少有人親眼見過。2013年,扎西桑俄手繪的藏鹀被刊登在中國權威的《動物學雜志》的封面上。
在“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資助下,當?shù)卣畬⒛君垳蟿潪椴佧c保護區(qū),并通過向牧民支付補償?shù)姆绞?,說服他們在藏鹀繁殖季節(jié)讓出草場,以利其繁殖。在此期間,扎西桑俄出版了《藏鹀觀察記錄》,并成功試驗出了7種保護藏鹀的方法,填補了藏鹀保護和研究的空白。
2007年,扎西桑俄在家鄉(xiāng)成立了年保玉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協(xié)會,其會員大多為區(qū)域內(nèi)的牧民,協(xié)會成員已發(fā)展到近百人。扎西桑俄以實際行動影響著身邊的牧民,履行著從監(jiān)測、救助,到宣傳、給養(yǎng)等一攬子保護措施,國家級保護動物如雪豹、巖羊、藏原羚、胡兀鷲、金雕等得到有效的保護。
2009年,扎西桑俄在第23屆國際保護生物學大會上,做了關于藏鹀保護的演講,得到世界級專家的認可和好評。
扎西桑俄說,“我前半生一直在寺院,當老師或是獨自修行?,F(xiàn)在出來做這些保護的事情,我覺得與修行和佛教都是不矛盾的,修行主要在于心,我也把觀鳥當做一種修行。有時在山上我也在靜坐,我自己非常愿意來做這些事?!?/p>
扎西桑俄動情地告訴記者,協(xié)會成立不久,收到一位98歲高僧托人送來的一封信,信上說:我出生在年保玉則山上,我清楚地記得當時的山是什么樣子。白雪、湖泊、各種花、各種動物,真得很像西方的極樂世界??墒沁@座神山跟我一樣變老了,現(xiàn)在變成了這樣,我很難過。我這一輩子快要結束了,但是我下輩子還是會做人,我先來給下輩子報個名。
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和文化正在發(fā)生著巨變,有些變化讓扎西桑俄常常感到困惑難解,“有時候真的搞不清變化帶來的是好是壞,還將怎樣變化下去?那時沒人會在年保玉則神山的圣湖里洗東西、抓魚、丟垃圾,也沒人會砍樹。但現(xiàn)在,隨著洶涌發(fā)展的旅游業(yè),湖里開始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垃圾,樹木被隨意砍伐,動物被盜獵者捕殺,曾經(jīng)的三百多個湖泊縮減到一百多個。年輕人開始反叛傳統(tǒng),就連民族信仰對他們都變得陌生起來?!?/p>
自1999年起,扎西桑俄每年中的九個月都會在野外度過,他觀鳥、看動物,用手中的相機和畫筆記錄它們。他以佛教的信念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自然。
“我愛鳥,所以要保護它們,保護自然環(huán)境不受人為侵害。自然不只是屬于人類,也屬于各種昆蟲、鳥類、動植物,所有的生命不分大小,都是生而平等的。”扎西桑俄說。
扎西桑俄被僧眾尊稱為“觀鳥喇嘛”。在他家的屋頂上,建房時就預留有一個鳥窩,兩只紅嘴山鴉早早就成為了這里的主人。他說,“在我們藏族諺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悲傷的話只是一年的事,而鳥痛苦的話一生都會痛苦。所以讓鳥兒們快樂是我們?nèi)祟悜M的義務。”
常年游歷于藏區(qū)的扎西桑俄,帶著對生命的敬畏一路徜徉著。他說他會懷揣著對布袋的信仰,心無旁騖地修行下去,至于布袋里到底有沒有糧食,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它。
(本文圖片由年保玉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協(xié)會提供,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