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亞芹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中,要強調愉悅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追求愉悅性;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注重愉悅性;精心設計導入,體現(xiàn)愉悅性;注重直觀教學,凸顯愉悅性;組織體驗教學,強調愉悅性;重視輔導環(huán)節(jié),具有愉悅性。
【關鍵詞】小學 美術教學 愉悅性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11-02
小學美術課程,是小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是學校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強調愉悅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發(fā)情感,表達個性和創(chuàng)意,增強自信心,養(yǎng)成健康人格。”美術課的愉悅教學,就是要從美術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充分挖掘教材,通過學生喜愛的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學生在愉悅中學習知識,發(fā)展技能,提升素養(yǎng)。為了實施愉悅教學,在美術教學中需要做到:
一、更新教學理念,追求愉悅性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認為美術課就是畫畫課,教學的重點放在知識技能的傳授上,把“畫得像不像,畫法對不對”當作評價的唯一標準,把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當做小學美術教育的主要任務。學生感到美術學習單調、枯燥。
小學美術教學,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教學中要強調愉悅性。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認識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獨特魅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
二、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注重愉悅性
美術課程追求愉悅性,強調學生美術學習活動的愉悅,讓學生能夠真正發(fā)揮個性、大膽想象,自由表達。實現(xiàn)愉悅教學的基礎是創(chuàng)設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還要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人格魄力。教師精煉幽默的語言,熱情大方的舉止,會感染每一名學生。教師在教學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氣氛,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其學習信心,鍛煉其學習意志,養(yǎng)成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精心設計導入,體現(xiàn)愉悅性
教學是一門藝術。美術教學是感悟藝術的藝術。成功的一節(jié)課,從開始就應引人入勝,讓學生很快集中精力并對新課產(chǎn)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例如:蘇教版小學美術第七冊《民間剪紙》,教師課前在教室的門、窗、墻上貼幾幅剪紙作品,課堂上讓學生總結出剪紙的各種藝術形式,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同時,也體會到剪紙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能積極主動學習剪紙。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游戲的特點,教師可利用游戲導入新課。如教學第五冊《動物面具》,教師在課前準備一些動物面具。上課時,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動物頭像,請幾位學生到前面給這些面具頭像化妝,化妝時不讓其他學生看到,讓其他同學猜一猜。然后把化妝好的面具一個一個戴好,讓臺下同學猜各是什么動物。這個游戲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情緒高漲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小學生比較喜歡猜謎,可以用猜謎語來導入新課。如第四冊《動物朋友》,教師上課初出示兩則謎語:“尾巴短,耳朵長,紅眼睛,白衣裳,三片嘴唇膽子小,青菜蘿卜吃得香。”“叫貓不是貓,眼被黑圈包,竹葉是糧食,珍貴又稀少?!弊寣W生在猜謎語中,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四、注重直觀教學,凸顯愉悅性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實物、模型、圖片、視頻等,進行直觀教學。如教蘇教版小學美術第四冊《畫畫蝦與蟹》,教師課前準備好蝦與蟹,并放在大玻璃容器中。上課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讓學生通過實物實實在在感知它們的特點,學生學得也輕松快樂。再例如在教學第四冊《畫感覺》時,課前準備一個大箱子,箱子中準備各種各樣的物體(如硬梆梆的、軟綿綿的、熱乎乎的、尖尖的等),課堂上讓學生去觸摸,并說出這些感覺,教師再引導學生用點、線、面去表現(xiàn)這些感覺。讓學生在充分直觀感覺基礎上投入到學習之中。
五、組織體驗教學,強調愉悅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睂嵺`是認知的基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體驗,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等,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在體驗中增長知識,在體驗中愉悅身心。
組織體驗性教學,就是在感知覺體驗美術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體驗,逐步獲得對美術的感悟和認知。再通過實踐體驗,檢驗感知覺的認識,校正和提升認知思維,再進一步獲得創(chuàng)造與成功的愉悅體驗。如教學《童年的手印》,教師引導學生揉、搓、捏、摔、拍、印,通過觸覺和視覺體驗,體驗到泥土的可塑性;通過鼻子對泥土的嗅覺體驗,聞到了泥土的清香氣味;通過玩泥游戲--拍壓泥板--發(fā)現(xiàn)印痕--壓印手印--即興表達體驗泥板的變化、美感和趣味。這樣,通過觀察、體驗、構思、描繪、塑造、設計和制作等美術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融人社會、關受生命的情感態(tài)度與行為習慣,逐漸形成他們的環(huán)境意識、社會意識和生命意識。
六、重視輔導環(huán)節(jié),具有愉悅性
美術課一般情況下要求教師在15—20分鐘之內作少而精的講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鐘是學生作業(yè)。所以,輔導在美術課堂中所占的時間最多,教師需付出一定的精力。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和諧教學氛圍,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注重直觀教學,組織體驗教學,在教學中強調愉悅性,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讓每一名學生都能自由抒發(fā)情感,盡情地表達個性和創(chuàng)意,增強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