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巍
(九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論形象設計中的解構風格
李巍
(九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摘要:形象設計中的解構風格,是對傳統(tǒng)的叛逆,呈現(xiàn)多學科理念的融合,在實踐中已大大超出原有的理論框架。對時裝傳統(tǒng)意義的解構、對傳統(tǒng)化妝意義的解構、對傳統(tǒng)造型材料的解構以及對造型中圖形的解構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嘗試性探索。
關鍵詞:解構;形象設計;風格
形象設計是一門新興學科,本世紀初被全國十大財經報刊預測為中國“入世”后的“金領”職業(yè)之一??梢娦蜗笤O計發(fā)展之迅猛。而理論研究滯后于發(fā)展實踐,是新興學科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形象設計也不例外。目前對于形象設計的理論研究還處在剛剛起步不久的階段,很多方面還是一片未曾開墾的處女地,有待我們去開拓。本論題就是形象設計理論研究的前沿課題之一。
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各門學科的研究方法可以相互借鑒。這種滲透與融合,推動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形象設計就是其中的一個新興學科。形象設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它的理論體系是在相關學科的交叉點上建立起來的,除了從自己的種科學—美術設計那里繼承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外,還從那些相關學科中得到啟發(fā),借鑒觀念,消化方法,來推動自身的發(fā)展。因此,在形象設計學科發(fā)展的過程中,很多本來不是設計領域的文化思潮,對形象設計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解構風格就是其中之一。
一、解構風格對形象設計的影響
解構風格又稱為“解構主義”或“解構方法”。追根溯源,解構主義是以對結構主義的反撥而出現(xiàn)于20世紀后期整個文化領域的?!敖鈽?Deconstruction)”是相對于“結構(Structure)”而言的,是對于結構的解除和肢解,然后修復和重構,即:打破現(xiàn)有的舊秩序然后再創(chuàng)造新的秩序,打破舊結構重新組成新結構的過程。解構分為兩個階段:顛倒和改變。解構的策略是通過“分延”( difference意義的不定)。“播撒”(dissemination本文的裂縫),“蹤跡”(trace始源的遺失)和“替補”(supplernent根本的空缺)來實現(xiàn)的,是一種思維換型的方法論。
1967年,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 Jacques Derrida)發(fā)表《聲音與現(xiàn)象》、《書寫與差異》、《文字語言學》三部著作,對索緒爾的結構主義理論發(fā)起進攻,并在1967年發(fā)表的《論語法學》一書中確立了解構主義的理論。之后便作為一種批評類型被用于對一切研究領域里的方法問題的全面探討。1978年,法國學者朱迪絲·威廉遜( Judith Williamson )在她的名著《對廣告的解碼:廣告中的觀念形態(tài)及意義》一書中,運用解構方法分析廣告的意義,這是將解構主義理論運用于平面設計理論分析的最初嘗試。法國社會學教授博德里亞( Jean Baudrillard)是后現(xiàn)代主義最著名的理論家,也曾運用解構方法探求廣告與消費文化對當代社會的影響。1990年,法國學者彼得·多默(Peter Dormer)出版了《現(xiàn)代設計的意義》一書,對設計的概念及意義等進行解構主義的討論,解構主義顯示出巨大的聲勢,并形成著名理論家相互呼應的解構主義思潮。解構主義在70年代聲勢大振時傳入美國,并被“耶魯四人幫”(哈特曼、布魯姆、米勒、保爾·德·曼)發(fā)揚為一種獨特的文學解構思潮。70年代中期以后,解構主義批評方法在英美批評界引起了非常強烈的爭論,有褒之者,也有貶之者。解構批評方法以其標新立異、不因陳說的姿態(tài)震撼了西方思想文化界。解構主義在 20世紀下半葉風糜整個歐美。到80年代,這一反傳統(tǒng)、反形而上學的激進方法論已普遍滲透到當代文學批判和學術思維中,形象設計也不例外。
解構風格對于形象設計的突出影響始于20世紀末,興于21世紀初,至今盛行不衰。第60屆法蘭克福的INTESTOFF博覽會上推出了1989~1990年冬令女裝的五種款式:溫莎城堡式、獵裝式、松身式、革新式、未來式。其中未來式是體現(xiàn)向往未來情調的一種女裝,其設計和裁制在相當程度上受到60年代現(xiàn)代派藝術和結構主義建筑理念的啟迪,解構主義法大行其道,成為形象設計的新潮。1997年春夏,亞歷山大.麥奎恩發(fā)表了一系列日本靈異少女的造型作品。他使用東方傳統(tǒng)織錦面料,頸部是夸張的喇叭口領子,發(fā)型是改造過的日本發(fā)式。最怪異的是頭上的別針,舍去了別針的功能,只強調裝飾作用?;瘖y也不再為了美化,那藍色的眼珠,與其說是一種化妝手法,倒不如說是一種新的概念。 2000年,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紀梵希發(fā)表了一個震驚世界的造型作品:模特人頭被一個巨大的人造花球包住,與合體的連衣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將反常態(tài)演繹到極致,吸引了無數追崇時尚的人的眼球。2001年,在倫敦的時裝周上,英國設計師丁·馬斯科芮發(fā)布的裸體裝徹底解構了服裝的意義。他用彩繪手法和皮帶在模特身上勾勒出服裝的結構和輪廓,大膽打破了服裝傳統(tǒng)的遮體觀念,更多的是裝載著人的思想和觀念,蘊涵著當代人類的文化精神。這類作品越來越多,已逐漸形成形象設計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1]。
二、解構風格在形象設計實踐中的表現(xiàn)
解構風格在形象設計的實踐中,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前衛(wèi)的造型,通常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對時裝傳統(tǒng)意義的解構
時裝解構的特點是完全背離服裝為人所穿的概念,完全從設計一件獨立的藝術品的角度去設計,將傳統(tǒng)的服裝開片重新切割組合,或對某些部位進行非常規(guī)的改造。解構的服裝反常規(guī)、反對稱、反完整,超脫時裝原有的一切程序和秩序,在形狀、色彩、比例的處理上極度自由。有的地方故做殘損狀、缺落狀、不了了之狀,給人以恰如其份的缺陷美之感。一群才氣橫溢的服裝設計師們在自己的設計王國里從事著解構的造型設計。意大利著名服裝設計師阿卡迪斯以“墮落”為創(chuàng)作主題,把領帶與領結下移為腰帶,或讓女式襯衫與西裝外套左右兼容于一體,拼貼了衣服,也拼貼了性別。他的設計經典之作“熱氣球”,告別了傳統(tǒng)緊身胸衣的年代。
英國著名服裝設計師馬詹·柏瓊斯基則更是將他的展示T臺變成了鴕鳥飼養(yǎng)場,設計者注重的是設計所帶來的無限快感,穿著者則在游戲中體會穿衣新概念。
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以日本獨特的文化背景為底蘊,向傳統(tǒng)的西方觀念挑戰(zhàn)。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推出題為《一塊布》的作品。整套服裝像一塊披在肩上的毯子,只有極少的開剪銜接,沒有一處省道。對傳統(tǒng)的在不同位置收省來塑造女性曲線的觀念是一次有力的挑戰(zhàn)。他的最成功之作《我要褶皺》( Pleats Please),褶皺服裝平放的時候,就像件雕塑品,呈現(xiàn)出立體幾何圖案;穿在身上時,又符合身體曲線和運動的韻律。這種與西方成衣傳統(tǒng)截然相反的設計,以結構簡潔以及與人體的完美結合征服了許多女性[2]。這一系列令人拍案叫絕的解構設計,徹底打破了服裝結構的傳統(tǒng)概念,逆反思維的設計潮流,一時間成為世界時裝的主題之一。
(二)對傳統(tǒng)化妝意義的解構
解構風在化妝造型領域也愈演愈烈,成為一種新的時尚。人們不再去考慮符不符合三庭五眼,完全忽略面部結構隨意將其肢解。如裂開的嘴唇,延伸到嘴角的眼線,覆蓋面部的長發(fā)等等?;瘖y師們將面部作為一個元素,用線條和色彩傳遞著某種情緒。
(三)對傳統(tǒng)造型材料的解構
在解構的造型設計中,材料的解構是必然會出現(xiàn)的。首先是時裝傳統(tǒng)面料的更新。胡塞因·查拉揚是英國新生代的設計師之一,2000年春夏,他發(fā)布了一組立體構成的服裝。這是對服裝解構試驗性的作品,硬質材料完全不按傳統(tǒng)上衣的分割法裁片,略帶隨意性地組合在一起,與軟質材料的下裙形成強烈的反差。
著名服裝設計師亞歷山大·麥奎恩推出的由塑料材質制作的時裝,裁片之間用釘子作連接,代替了傳統(tǒng)的針線縫合,很容易地被人們以游戲的方式認可。
三宅一生這位面料魔法師,更是使用任何可能或不可能的材料來作為面料,從香蕉片纖維到最新的人造纖維,從粗糙的漁網到細膩的日本宣紙,沒有任何禁忌,卻營造出各種肌理效果。再加上大色塊的拼接.使他的設計醒目而與眾不同。
同時,在面部化妝上,設計師們也逆反傳統(tǒng),大膽運用材質,在解構的嘗試中賦予作品新的魅力,用花瓣取代傳統(tǒng)的睫毛就是個很好的作品。
(四)對造型中圖形的解構
造型設計中的圖形解構,是解構藝術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圖形解構重組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是不可低估的,它利用形態(tài)和色彩,直接傳達設計者的構思。把安格爾的名作《泉》繪制在帶皺的滌綸面料長裙上,隨著肢體的運動,衣服出現(xiàn)了動態(tài)的圖形。穿著者的面部用模糊虛化的手法處理,模糊了時空,形成穿越時空的古典與現(xiàn)代的完美組合。
解構在化妝造型中的體現(xiàn),很大部分是以圖形的解構出現(xiàn)的。將幾何體圖案拼貼在妝面上,將版畫式的大塊對比色涂滿面部,近些年來成為眾多化妝師的最愛,極富視覺沖擊力。
由于圖形的解構,人體彩繪也日益風糜。從小到大,從局部到整體,剔除了衣服和飾物,完全從自身的美感出發(fā),強調自我,人的身體得到了徹底的自由解放,成為解構潮流中的一種新流行、新文化。
三、結束語
解構風格只是諸多影響形象設計的文化思潮之一,其他如結構主義、符號學、信息科學、綠色設計、抽象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等等,都以不同的視角影響著形象設計。可以肯定,在設計中不同文化思潮的融會貫通,是當前形象設計發(fā)展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 吳福輝.海派:文化流動性與社會、人[A]//方明倫,李倫新,丁錫滿,編.海派文化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動力和活力: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16-20.
[2] 胡根喜.海派時尚[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6.
[編校:楊琴]
The Theory of Deconstruction of Image Design Style
LI Wei
(Jiu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XuzhouJiangsu221000)
Abstract:The deconstruction style of image design rebels the tradition, and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However, in practice it has already exceeded the origin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in the four aspects of deconstruction including fashion traditional sense, traditional cosmetic sense, traditional molding materials and graphics in the modeling.
Key words:deconstruction; image design; style
收稿日期:2016-03-31
作者簡介:李巍(1969- ) 男,江蘇徐州人,講師,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高職高專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江蘇省文化廳文化科研課題“宿遷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開發(fā)研究”(編號:2015YB34)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J5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654(2016)02-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