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杰
(廣州大學 人文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6)
?
類型學視野的現(xiàn)代漢語名詞補足語結構考察
郭杰
(廣州大學 人文學院, 廣東 廣州510006)
分析了語言類型學相關研究成果,以此為基礎考察現(xiàn)代漢語名詞補足語的結構,具體研究了現(xiàn)代漢語名詞補足語中攜補名詞與攜補動詞的配對現(xiàn)象,現(xiàn)代漢語的編碼情況,現(xiàn)代漢語名詞補足語小句的標句詞等問題。
補足語; 攜補名詞; 攜補動詞; 雙向編碼; 單向編碼
美國語言學家格林伯格(J. H. Greenberg)在20世紀60年代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語言研究范式,即“功能-類型主義”(functional-typological perspective)。這種視角下的語言研究具有三個基本原則:①采用博采式(in-width)研究方法,在跨語言對比的基礎上探究人類語言的共性,依托大數據統(tǒng)計來歸并語言的類型;②高度關注不同語言現(xiàn)象之間的相關性,打破離散式研究,尋求人類語言的蘊含共性(implicational universals);③對語言共性的解釋傾向于訴諸語言結構之外的因素,具有鮮明的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特色。這一研究范式被Givón、Haiman、Comrie、Hopper和Thompson等學者進一步發(fā)揚光大,如今已成為與生成語法相抗衡的一股語言研究潮流[1]。筆者對相關問題的分析將采用上述“功能-類型主義”視角,以跨語言對比和功能主義解釋為理論立足點。
在人類自然語言的句法編碼中,普遍存在如下結構:
(1) [美娜進軍好萊塢]的希望破滅了。
(2) She introduced a suggestion[that the committee should meet every week].
上述例句是典型的復雜句,均由兩個小句通過句法整合形成。例(1)中,小句“美娜進軍好萊塢”嵌入到另一小句“希望破滅了”中,并降級為后一小句的主論元“希望”的修飾性成分;例(2)中,小句“the committee should meet every week”同樣嵌入到另一小句“she introduced a suggestion”中,并降級為后一小句的賓論元“suggestion”的補足性成分。在語義組織上,兩個例子中加中括號的小句整體上都對其所依附的另一小句的相應論元進行解釋和說明。
在歐美語法學界,中括號內的小句通常被定性為“補足語小句”,其句法功能是進一步補充所依附的中心名詞(“希望”,“suggestion”),例句中的劃線部分則被稱之為“名詞補足語結構”[2]。值得注意的是,名詞補足語結構跟關系化結構在句法形態(tài)上較為相似,但本質并不相同。比如“[進軍好萊塢]的美娜徹底失敗了”,在這個關系化結構中“進軍好萊塢”是一個非完整小句,其主論元被提取到后一小句“徹底失敗了”中做主語。而例(1)中的“美娜進軍好萊塢”是一個完整小句,沒有被提取任何成分,它整體上嵌入到后一小句“希望破滅了”的主論元左側。在傳統(tǒng)的漢語語法研究中,名詞補足語結構通常被視為一種特殊的偏正結構,小句“美娜進軍好萊塢”則被稱之為“同一性定語”。如黃伯榮(2011)指出:“在限制性定語里,有一種是表同一性的。例如:①(為誰服務)的問題是一個原則問題。②講解員解說著(黃土高原變成肥沃良田)的遠景。同一性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同一關系,所指內容一致?!盵3]可見,前輩學者早已認識到這類結構的特殊性,并進一步揭示出嵌入小句跟中心語名詞的同指現(xiàn)象。但相關研究大多止步于此,其他方面或視角的深入分析還較為少見。
綜上所述,對這類結構的研究,國內外語法學界有兩種不同的研究策略:一是將其置于定中結構的框架來分析,二是將其納入補足語結構的體系去探討。研究策略不同,本無絕對的優(yōu)劣之分,但需要認識到的是:“補足語策略”跟“定語策略”相比,前者具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即它可以進一步把“名詞補足語”跟“動詞補足語”結合起來進行處理,最終發(fā)掘出很多重要的在定語策略下無法揭示的句法現(xiàn)象。而且,補足語策略還可以進一步跟小句整合(clause integration)理論聯(lián)系起來[4],將上述補足語結構納入去句話(desententialization)分析框架,從而跟連動、兼語等其他復雜結構統(tǒng)一起來進行研究[5]。
歐美語法學界對名詞補足語結構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而且視角頗為獨特,尤其是語言類型學的研究最為深入。比如Noonan(2007)揭示出很多語言的名詞補足語結構跟相應的動詞補足語結構之間具有一種配對關系[6]。雖然歐美語言學家對該問題的研究主要著眼于印歐語系的語言,但這種配對現(xiàn)象具有跨語言的普遍共性,所以下面用兩個漢語例句來做一下說明。
(3) 莉莉想[星期天去大夫山騎單車]。
(4) [星期天去大夫山騎單車]的想法很快被打消了。
Noonan(2007)指出,在很多人類語言中攜帶補足語小句的中心名詞(簡稱為“攜補名詞”),通常會有一個攜帶補足語小句的動詞(簡稱為“攜補動詞”)與其配對。如例(3)中的動詞“想”和例(4)中的名詞“想法”。這是一種“雙向編碼”的自然語言組織策略,即描述相應意義的詞匯在這些語言里被雙向編碼為名詞和動詞。比如上述例句中的“想”與“想法”的語義內涵相同,但詞性分屬名詞和動詞,且它們都可以攜帶補足語小句(“星期天去大夫山騎單車”)。這樣的配對現(xiàn)象在英語中也很常見,比如“suggestion”與“suggest”,“decision”與“decide”等。
從跨語言的視角來看,雖然不少人類語言采取的是雙向編碼的組織策略,但也有的語言采取的是“單向編碼”。在這類語言中,攜補名詞或動詞并沒有與之配對的動詞或名詞形式,即描述相應意義的詞匯在這些語言里全部被單向編碼為名詞或動詞。比如在愛爾蘭語中,“súil”(希望)、“fhios”(知道)、“aifeála”(后悔)、“amhras”(懷疑)都被編碼為名詞,并沒有與之匹配的動詞形式。
類型學的相關研究還進一步發(fā)現(xiàn),在雙向編碼的情況下,攜補名詞與相應的攜補動詞所攜帶的補足語小句之間,通常具有嚴整的句法一致性。比如例(3)攜補動詞“想”和例(4)攜補名詞“想法”攜帶的補足語小句“星期天去大夫山騎單車”完全一致。英語中也不乏這種一致性的實例,比如:
(5) Andrea believes[that Max is the King of Greenland].
Andrea’s belief[that Max is the King of Greenland] annoyed Sally.
(6) Walt is able[to chew gum and tie his shoes at the same time].
Walt’s ability[to chew gum and tie his shoes at the same time] impressed everyone.
(7) Queen Zelda commanded[that Zeke be shot].
Queen Zelda’s command[that Zeke be shot] drew cries of protest.
上述3對例句,例(5)中的補足語小句均為直陳語氣形式,例(6)中的均為不定式形式,例(7)中的則均為虛擬語氣形式。
在語言類型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初步考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對補足語結構進行句法編碼時,雙向策略和單向策略均被采用,且二者都沒有絕對的優(yōu)勢。
1. 雙向編碼
決定(N)/決定(V);希望(N)/希望(V);渴望(N)/渴望(V)
打算(N)/打算(V);建議(N)/建議(V);決定(N)/決定(V)
規(guī)定(N)/規(guī)定(V);通知(N)/通知(V);命令(N)/命令(V)
猜測(N)/猜測(V);要求(N)/要求(V);聲明(N)/聲明(V)
禁令/禁止;證據/證明;想法/想;看法/看;能力/能夠;信念/相信
上述實例中的名詞都有一個意義等同或基本等同的動詞與其配對,且二者均可以攜帶補足語小句。比如:
(8) [上課不能遲到]的規(guī)定人人皆知。
學校規(guī)定[上課不能遲到]。
(9) [把字寫工整]的能力人人都有。
小李能夠[把字寫工整]。
這種雙向編碼的策略,現(xiàn)代漢語大量采用。而且與很多語言不同的是,這些成對的攜補名詞和攜補動詞是以兼類詞的形式存在的,這是現(xiàn)代漢語的類型學特征。這種格局的形成,語言的經濟屬性是其背后的根本誘因。因為相對于兩個詞形不同的攜補名詞和攜補動詞而言,兼類的形式可以減少使用該語言人群的記憶負擔,從而提高語言交際的效率。
2. 單向編碼
消息/(?);主意/(?);事實/(?);事情/(?)
命運/(?);情況/(?);難題/(?);狀態(tài)/(?)
上述例證中,各個名詞并沒有與之配對的意義等同、能攜帶補足語小句的動詞。比如:
(10) 前線傳來了[敵人撤退]的消息。
通訊兵已經(?)[敵人撤退]。
例(10)中攜補名詞“消息”可以攜帶一個補足語小句,但在相應的動詞補足語結構中,現(xiàn)代漢語缺乏與“消息”意義等同的動詞。需要注意的是,像“聲音”“味道”等名詞也可以攜帶一個小句,比如“我聽到了[爸爸收拾行李]的聲音”,“廚房飄來了[媽媽炒菜]的味道”。但這類小句并非補足語小句,它們在語義上跟中心名詞并不等同:爸爸收拾行李≠聲音;媽媽炒菜≠味道。這類小句通常被稱之為“無空位關系小句”(Gapless Relative Clause),與筆者所討論的名詞補足語小句性質不同。
與單向編碼為名詞相比,單向編碼為動詞的比例在現(xiàn)代漢語中要更高一些。比如:
(?)/知道;(?)/認為;(?)/告訴;(?)/打聽;(?)/確定
(?)/發(fā)覺;(?)/同意;(?)/贊成;(?)/宣布;(?)/曉得
(?)/嫌棄;(?)/討厭;(?)/后悔;(?)/強迫;(?)/慫恿
上述例證中,各個動詞并沒有與之配對的意義等同、能攜帶補足語小句的名詞。比如:
(11) 我知道[老王昨天辭職了]。
[老王昨天辭職了]的(?)讓我大吃一驚。
例(11)中攜補動詞“知道”可以攜帶一個補足語小句,但無法在括號內填入一個與“知道”意義等同的現(xiàn)代漢語名詞。
以上我們初步描寫了現(xiàn)代漢語補足語結構的句法編碼情況,至于雙向編碼與單向編碼孰優(yōu)孰劣?各自背后的句法機制是什么?這些問題目前尚未得到圓滿的解決,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從跨語言的視角來看,名詞補足語小句既可以攜帶特定的標句詞,也可以無任何標記。但對于那些攜帶標句詞的語言而言,名詞補足語小句跟相應動詞補足語小句的標句詞通常是相同的,如例(5)、(7)中均為“that”。
在標句詞方面,現(xiàn)代漢語具有顯著的類型學特色。①現(xiàn)代漢語補足語結構具有一個標句成分“的”,但它只出現(xiàn)在名詞補足語小句的末尾,動詞補足語小句則無任何標記;②現(xiàn)代漢語補足語小句標句詞的語音形式與屬格標記、關系化標記完全相同。如下:
(12) 張老師提出了[我們暫時停課]的建議。 (名詞補足語小句標記)
(13) 張老師建議[我們暫時停課]。(動詞補足語小句無標記)
(14) [張老師]的建議是我們暫時停課。(屬格標記)
(15) [張老師提出]的建議是我們暫時停課。 (關系化標記)
三種不同句法標記在語音形式上的等同,會對相關句法結構的編碼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從跨語言的視角來看,補足語結構采用雙向編碼的時候,如果攜補動詞的主語在相應的名詞補足語結構中出現(xiàn)的話,那么它通常要被重新編碼為攜補名詞的屬格形式。比如英語中的例(5)、(6)、(7),即“Andrea believes”“Walt is able”“Queen Zelda commanded”分別被重新編碼為“Andrea’s belief”“Walt’s ability”“Queen Zelda’s command”。這種句法轉化較為自由,且具有較強的跨語言普遍性。但通過筆者的初步考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在這方面具有自身的類型學個性。如:
(16) A:小王希望[近期去北京]。
B:小王的[近期去北京]的希望破滅了。
(17) A:她們決定去夏威夷旅行。
B:她們的[去夏威夷旅行]的決定太草率了。
(18) A:小麗請求[王總明天去休假]。
B:小麗的[王總明天去休假]的請求并沒有被接納。
1. 上述三組成對的例句中,A句由一個攜補動詞建構而成,B句則由A句轉化而來,由一個攜補名詞建構而成。轉化后的三個B句中都有兩個“的”,其中補足語小句右邊的是其標句詞,左邊的則是另一個名詞的屬格標記。同一語音形式的“的”兩次出現(xiàn),且均位于攜補名詞(“希望”“決定”“請求”)的左側,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句子的韻律和諧,會誘發(fā)“刪除語音相同成分”的句法操作。而對于那些屬格標記跟補足語標句詞語音形式不同的語言來說,顯然不存在韻律是否和諧的問題,比如英語(屬格標記為“‘s”,補足語標句詞為“that”)。
2. 在英語等許多語言中,不管動詞攜帶的補足語小句的主語跟主句的主語是否同指,當轉化為相應的名詞補足語結構時,原先的主句主語無一例外都要采用屬格形式。比如上述不同指的例(5)和(7),同指的例(6)。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由于上述語音等同現(xiàn)象會使問題相對復雜一些,可以進一步分為兩種情況。
① 補足語小句與主句的主語同指。如例(16)和(17)。此時B句中的第一個“的”,即屬格標記可以刪除,最終變?yōu)椤靶⊥踅谌ケ本┑南M茰缌恕?“她們去夏威夷旅行的決定太草率了”。屬格標記的刪除會進一步導致句法關系的重新編碼,“小王”和“她們”都由原先的屬格進一步提升為主格。這一句法關系的轉變,還會誘發(fā)一個語義解讀問題,即“小王近期去北京的希望破滅了”中的“希望”是誰的希望?單從這一個句子來看,實際上有兩種解讀,既可以是小王自己希望去北京,也可以是別人希望小王去北京。一般而言,在沒有其他句法線索參考的情況下,漢語母語者會做第一種解讀。也就是說“小王”雖然在句法層面從“事物的所有者”轉化為“行為的發(fā)出者”,但仍暗含屬格的語義屬性。例(17)則不同,當屬格標記刪除時變?yōu)椤八齻內ハ耐穆眯械臎Q定太草率了”,這一句子中“決定”的所有權只能是“她們”。因為動詞“決定”與“希望”語義性質不同,前者攜帶的補足語小句其主語必須跟主句主語同指,因此要么是一個空位,要么是反身代詞“自己”,即“她們i決定[(自己)i+V]”。而“希望”攜帶的補足語小句,其主語的語義所指不受限制。
② 補足語小句與主句的主語不同指,如例(18)。此時B句中的屬格標記“的”必須保留。如果刪除變?yōu)椤?小麗王總明天去休假的請求并沒有被接納”,通常情況下是不合法的,除非將“小麗”“王總”理解為并列關系,但這樣違背了這個例子原本的意義。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主句的主語跟補足語小句的主語之間可以形成定中關系的話(例18B中“小麗”與“王總”很難形成定中關系),也會引發(fā)句法結構的再編碼和語義解讀的歧義性。比如:
(19) A:小麗請求[男朋友明天去休假]。
B:小麗的[男朋友明天去休假]的請求并沒有被接納。
例(19)B的一種解讀是“小麗發(fā)出了希望她自己的男朋友去休假的請求”,此時定語“小麗”所依附的中心語是“請求”;另一種解讀是“小麗的男朋友明天去休假的請求是他自己發(fā)出的”,此時定語“小麗”所依附的中心語是“男朋友”,這種情況下屬格標記“的”的語義涵蓋區(qū)域大大縮短。一般情況下,面對這種句子,漢語母語者通常會采取后一種解讀,因為在此線性序列中越靠近“的”的名詞越容易優(yōu)先被識別為定語所依附的中心語。也就是說,雖然“男朋友”和“請求”都有被識別為定語“小麗”的中心語的可能,但由于線性距離的因素,將后者識別為中心語時大腦所付出的認知努力要大得多。
綜上所述,同一語音形式承擔多種句法功能雖然是較為經濟的語言編碼方式,但這種經濟性有時也要付出一定代價或誘發(fā)一系列句法操作。上述語音趨同現(xiàn)象對韻律和諧的破壞,會進一步導致句法層面屬格標記的刪除,這顯示了語音在語言編碼方面的強勢性,但由此也帶來了語義解讀的歧義性。可見,語音、句法和語義之間,錯綜復雜,彼此牽制,值得我們細細去考察。
在功能-類型主義的分析視野下,將動詞補足語結構和名詞補足語結構聯(lián)系起來,統(tǒng)一運用補足語理論加以描寫和分析,與各自獨立研究相比,是一種更為有效的研究策略。況且攜補名詞和攜補動詞之間還具備一種句法配對關系,理應將其納入同一理論體系來集中分析。筆者只是對現(xiàn)代漢語名詞補足語結構進行了初步考察,簡要分析了攜補名詞和攜補動詞的配對情況,至于這種句法配對背后的功能性動因,以及更深入的類型學共性和個性的挖掘,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 COMRIE B.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syntax and morphology[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1-30.
[2] 劉丹青. 語法調查研究手冊[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32.
[3] 黃伯榮,廖序東. 現(xiàn)代漢語[M]. 增訂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66.
[4] 郭杰. 對“小句”概念的重新審視[J].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4):15-19.
[5] 郭杰. 連動結構的跨語言視野分析[J].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2):114-117.
[6] MICHAEL N. Complementation[M]∥Shopen T.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Ⅶ: Complex constructions. 2nd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147-149.
【責任編輯王立坤】
On Noun Complement Constructionin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GuoJie,GuoXiaoy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linguistic typ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noun complement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is studied. The pairing phenomenon of complement-taking noun complement-taking verb in noun complement, the encoding status, and the complementizer of minor sentence of complement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are researched specifically.
complement; complement-taking noun; complement-taking verb; paired encoding; single encoding
2016-03-0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2YJC740026)。
郭杰(1982-),男,山東章丘人,廣州大學講師;廣州大學語言服務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2095-5464(2016)04-0473-05
H 109.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