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對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的思考

2016-04-04 18:08游慶橋
中國美術館 2016年5期
關鍵詞:藏品普查美術館

□ 游慶橋

對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的思考

□ 游慶橋

自2013年12月31日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時點始,普查工作有序進行,并即將步入驗收匯總階段。隨著普查工作的不斷深入,有關部門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這項工作也引發(fā)了普查工作者們對美術館事業(yè)發(fā)展有關問題的思考。

一、普查工作情況

2013年11月11日,文化部印發(fā)了《關于開展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的通知》(文藝函[2013]1609號),決定于2013年至2016年在全國開展美術館藏品普查。筆者現就普查工作情況做如下介紹:

(一)普查背景

根據全國文化業(yè)界統(tǒng)計資料、普查抽樣調查以及參加普查單位情況調查數據,我們對美術館行業(yè)現狀情況可以作如下歸納:

1.發(fā)展呈繁榮之勢

截至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標準時點(2013年12月31日)時,全國共有符合本次普查條件的各級各類國有美術館(包括擁有美術藏品的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教育機構,以下簡稱美術館)328家,藏品總計557643件。美術館數量分別是2012年(265家)的1.24倍、2011年(168家)的1.95倍、1986年(12家)的27.33倍。藏品數量比2012年(336923件)增長65.55%,比2011年(220429件)增長了152.98%。

2.發(fā)展具有不平衡特點

從區(qū)域分布看,擁有美術館最多的是江蘇省(34家),其次為江西?。?0家)、浙江省(29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29家)。其他省份(包括直轄市)美術館分布情況為:北京市3家、天津市2家、河北省2家、山西省17家、內蒙古自治區(qū)11家、遼寧省7家、吉林省6家、黑龍江省5家、上海市14家、安徽省9家、福建省4家、山東省18家、河南省4家、湖北省11家、湖南省13家、廣東省21家、廣西壯族自治區(qū)3家、重慶市10家、四川省15家、貴州省1家、云南省2家、陜西省5家、甘肅省19家、寧夏回族自治區(qū)4家。海南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qū)目前尚未有美術館。

擁有美術藏品最多的省份是北京市(126236件),其次是廣東省(92325件)和湖北?。?2387件)。藏品數量最少的省份是貴州省(175件),其次是云南省(620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927件)。

3.藏品管理薄弱

這主要體現在三點:一是藏品登記著錄不完善。在本次參加普查的328家美術館中,僅有49%的美術館同時對藏品建立了紙質檔案和數字檔案,甚至還有47家美術館的18905件藏品尚未建立紙質檔案,占全國美術館總量的14.33%,二是藏品登記著錄缺乏統(tǒng)一標準。目前登記著錄的標準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參照文物系統(tǒng)相關標準,另一種是根據自身工作經驗制定標準。截止普查工作前,美術館行業(yè)尚未有適用于美術藏品特點的統(tǒng)一標準規(guī)范,不利于信息資源共享和科學管理。三是藏品管理專業(yè)人員匱乏。在本次參加普查的328家美術館中,共有藏品管理專業(yè)人員829人,平均每館僅2.5人,有些美術館甚至沒有專職藏品管理人員。

上述現狀是此次普查應正視的客觀基礎和前提條件。

(二)普查政策

1.實施“十二五”期間美術收藏工程的要求。2013年1月14日,文化部印發(fā)《“十二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綱要》(文公共發(fā)〔2013〕3號),明確將“開展國家美術藏品的普查和檔案及數據庫建設”作為國家美術收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2.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要求。2012年10月1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通知》(國發(fā)〔2012〕54號),將各級各類國有單位所收藏保管的國有可移動文物均納入普查范圍。2013年7月18日,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fā)《關于積極做好文化系統(tǒng)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美術館收藏登記的藏品均屬于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普查對象。

(三)普查部署

為了做好普查工作,文化部于2013年8月25日批準了《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方案》。2013年11月11日,文化部印發(fā)了《關于開展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的通知》,對普查工作做出了總體部署。

1.普查目標

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的基本目標是:通過普查,全面掌握我國境內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的國有美術館藏品數量分布、本體特征、人文信息和保存情況;總體評價國有美術館藏品現狀,為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實現目標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編制發(fā)布國家美術收藏作品目錄,二是建立國家美術藏品基本數據庫和國家美術收藏數據應用服務系統(tǒng)。

2.普查意義

一是加強了美術館業(yè)務建設。

本次普查實現對藏品標準化登錄,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藏品管理體系,提升藏品專業(yè)化管理水平,確保藏品安全。

二是促進了美術館信息化建設。

本次普查在數據的采集、傳輸、審核、管理、應用各環(huán)節(jié)都充分應用了信息技術,有利于提升藏品管理信息化水平,推進美術館信息化建設的廣度和深度。

三是更好地發(fā)揮美術館藏品資源的作用。

本次普查將建設不同層級的藏品數據庫,通過數據將其應用于業(yè)務工作、行政決策、公共服務等領域,這將更好地發(fā)揮藏品作用。

3.普查原則

(1)統(tǒng)籌規(guī)劃

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由文化部統(tǒng)籌規(guī)劃。文化部負責制定、發(fā)布普查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辦公室、各?。ㄗ灾螀^(qū)、直轄市)文化廳(局)和各普查單位按照普查方案的要求,各司其職、分級負責,以做好普查工作。

(2)統(tǒng)一標準

普查實施標準化管理。文化部統(tǒng)一制訂普查使用的信息登錄標準、操作技術規(guī)范和項目管理制度。

(3)統(tǒng)一平臺

普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行“統(tǒng)一平臺、直接登錄、一次入庫、分級管理”的原則,開發(fā)統(tǒng)一的藏品普查信息登錄系統(tǒng)平臺,各普查單位采集藏品信息后,均在統(tǒng)一平臺上填報、上傳,普查數據一次入庫;各級普查工作機構按照不同權限和隸屬關系在平臺上對已登錄信息逐級進行審核。

(4)以館為單元

各美術館(含經省級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參加普查的外系統(tǒng)美術館和其他美術機構,下同)為普查工作的基本單元。普查工作的組織、普查隊伍的設立,藏品信息的采集、登錄、匯總,普查檔案的建立和藏品目錄的編制等,均以美術館為單元組織開展。各美術館館長作為本單位普查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藏品普查工作負總責。

(5)控制質量

為保證普查數據的真實、準確和完整,各級普查工作機構將對普查的全過程實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建立館內自查、省級審查、國家復查的三級數據質量監(jiān)管體系。

(6)交互共享

本次普查與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同步開展,普查工作交互銜接,普查成果雙向共享。在數據采集過程中,實行“同步采集,同步報送”,各美術館按照美術館藏品普查和可移動文物普查的相關要求,同步采集藏品信息,并使用專用軟件工具將普查數據上傳普查信息平臺,同時抄報至屬地可移動文物普查機構。普查工作結束后,由國家文物局可移動文物普查辦公室匯總可移動文物普查通過其他途徑收集的美術藏品信息,統(tǒng)一轉送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辦公室,實現可移動文物普查與美術館藏品普查的數據共享。

4.普查范圍

普查范圍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參加普查單位的范圍,二是普查對象的范圍。參加普查單位的范圍包括基本范圍和拓展范圍兩個層次。

普查的基本范圍是:我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qū))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的各級各類國有美術館(含書畫名家紀念館、藝術館)。屬于上述范圍的國有美術館必須按照普查通知和普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參加普查,按時、如實、完整地填報普查資料。

普查的拓展范圍指:文化系統(tǒng)內的收藏美術作品的美術創(chuàng)作機構、研究機構和文化系統(tǒng)外的各類國有美術機構,自愿申請并報所在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批準,可納入普查范圍。

普查對象范圍是:凡參加普查的美術機構,在普查標準時點時所收藏并登記入賬的藏品,均為本次普查的對象。普查時點是2013年12 月31日。

5.普查內容

本次普查以藏品為對象,普查工作的內容主要是收集登記藏品的文字信息和影像信息。

根據普查工作標準,文字信息內容包括:藏品名稱、類別、作者、創(chuàng)作年代、質地等31個基本信息指標。美術館應以件(套)為單位,對藏品逐件登錄,每件藏品填寫一份《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登記表》,做到不重不漏。

根據普查工作標準,本次普查可通過數碼相機拍攝或掃描儀掃描等方式采集影像信息。普查收集的單個藏品影像文件,數據量不小于5MB。

6.普查機構

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的工作機構分為國家、省和美術館三層角色。

(1)國家普查工作機構

文化部成立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統(tǒng)籌協(xié)調普查的全面工作,領導小組秘書處設在文化部藝術司。

成立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辦公室(以下除引用規(guī)范條文外,均簡稱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辦)設在中國美術館。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辦在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普查工作的日常組織和具體協(xié)調。具體職責是:編寫普查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研制普查標準;建設普查信息平臺并研發(fā)相關軟件系統(tǒng);培訓普查人員;開展普查宣傳;組織信息采集登錄;監(jiān)審數據質量,抽查、匯總普查數據;建立國家美術藏品基本數據庫和國家美術收藏數據應用服務系統(tǒng);編制發(fā)布國家美術收藏作品目錄等。

(2)省級普查工作機構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文化廳(局)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qū)的美術館藏品普查。具體職責是:按照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的統(tǒng)一部署,結合本地區(qū)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相關安排和本地區(qū)實際,制定、發(fā)布本地區(qū)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實施方案,組建本地區(qū)美術館藏品普查的工作機構,確定專職聯絡人員;組織本地區(qū)的各美術館開展藏品信息的采集、登錄工作;負責本地區(qū)各美術館的普查數據復核和普查資料匯總工作;負責本地區(qū)普查培訓和普查宣傳工作。

(3)美術館

各美術館要按照要求參加普查。其具體職責是:組建本單位普查隊伍,確定專職普查員和數據審核員;完成本單位的數據采集、審核和報送工作;編制、建立本單位藏品目錄和藏品普查檔案。

7.普查步驟

普查工作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2013年3月至12月為普查工作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是制定標準規(guī)范,研究部署信息系統(tǒng)建設,啟動普查試點工作。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為普查信息采集階段,主要任務是以美術館為基本單元,開展數據采集、審核和報送,同步開展普查人員培訓、信息系統(tǒng)建設、宣傳等工作。

2016年1月至12月為普查驗收匯總階段,主要任務是進行普查資料的整理、匯總、驗收、數據庫建設和公布普查成果。

(四)普查進展

自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在文化部普查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各級文化部門、各參加普查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主要開展了如下層面的工作:

1.準備工作全面完成

一是普查調研。普查人員通過書面調研和實地考察的形式,對全國美術機構、美術藏品、人才隊伍、基礎設施、業(yè)務工作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摸底,并形成了詳細的調研報告,為科學地制訂普查工作的實施方案和起草各類普查工作文件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是起草文件。國家先后組織起草并印發(fā)了《文化部關于開展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的通知》(文藝函〔2013〕1609號)、《文化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的意見》(辦藝發(fā)〔2014〕23號)、《關于調整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進度等有關事宜的通知》(藝美函〔2015〕46號)等普查指導性文件,明確了普查工作的目標、原則、范圍、內容、方法步驟以及技術路線等,為普查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是組建機構。為加強對普查工作的領導,文化部成立了由文化部部長擔任組長、主管副部長擔任副組長、相關業(yè)務司局參與的普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秘書處設在文化部藝術司,普查工作辦公室設在中國美術館,負責普查日常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各地各級文化部門和參加普查單位相應地成立了普查工作機構。

四是編制標準。有關部門組織美術、文博、信息化、標準化等各方面專家起草了《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標準》和《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規(guī)程》,并經文化部頒布實施。

五是研發(fā)系統(tǒng)。有關部門組織專家編制了《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信息系統(tǒng)建設方案》,并根據這個方案先后研發(fā)了藏品信息采集軟件、普查工作運行管理系統(tǒng)和普查數據管理系統(tǒng);建立了普查門戶網站;建設了國家級普查數據中心。形成了聯通全國美術館和文化文物部門,以及支撐藏品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審核、交換、應用等普查工作流程的信息系統(tǒng)架構。實現了信息技術應用的全覆蓋。

六是培訓人員。有關部門先后組織開展了五期普查工作人員培訓和一期普查項目管理人員培訓,并與部分省份聯合舉辦了有關普查人員培訓,累計培訓學員六百多人,為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數據采集取得重要成果

截至2016年7月31日,全國參加普查單位的328家已有246家開展了信息采集工作,占參加普查單位的75%。已在線報送館藏美術作品數據233018條,另有適用其他類型標準登錄的非美術作品藏品數據8195條,入庫數據總計241213條,涉及實際藏品數量271961件,上傳圖片485099幅,數據總量5.1T,完成了階段性的預定任務,“國家美術藏品基本數據庫”初具規(guī)模。

(五)下一步工作

按照普查工作的總體部署及文化部藝術司2015年12月28日印發(fā)的《關于調整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進度等有關事宜的通知》(藝美函[2015]46號),結合實際情況,下階段工作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持續(xù)推進信息采集

一是繼續(xù)督促、推進尚未完成信息采集、報送任務的參加普查單位加快進度,保證按時、按質量完成任務(藏品數量在10000件/套以下的2016年上半年完成信息采集任務;10000—50000件/套以下的2016年下半年完成信息采集任務,50000件/套以下的2017年完成信息采集任務)。

二是針對中西部地區(qū)部分基礎條件較差的參加普查單位,嘗試通過組建直屬普查隊實施“一對一”的對口幫扶,幫助其完成普查任務(委托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3家單位對現在自愿報名、無能力開展信息采集工作的11家美術館進行幫扶)。

三是協(xié)調已經完成普查任務的美術館對2014年以后入藏的藏品繼續(xù)按照普查標準開展動態(tài)登錄。

2.認真做好數據審核

一是依據普查工作規(guī)程的要求,指導各地普查工作機構對本地區(qū)普查信息數據進行審核驗收,并上報結果。

二是組織遴選、培訓國家級審核專家,對各地普查信息數據進行復核,保障普查數據質量和工作實效。

3.有序開展驗收匯總

一是組織編制《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檔案管理規(guī)范》《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影像數據存儲管理規(guī)范》《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名錄編制規(guī)范》《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數據管理辦法》《美術館藏品登錄管理辦法》等,為普查驗收匯總階段相關工作提供規(guī)范支撐。

二是分類別、分地區(qū)編制并公布國家美術藏品目錄,建立完善藏品檔案。

三是建立完善數據備份與維護機制,確保普查數據安全。

四是組織第三方評估(審計)機構對普查工作成效進行評估(包含對經費使用情況的審計),并編寫普查評估報告。

五是開展普查工作總結。

(六)關注問題

在普查過程中,應注重如下問題:

1.嚴格執(zhí)行標準

作為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中約束藏品信息登記著錄質量的指導文件,《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標準》由《藏品登記著錄規(guī)范》《藏品分類、定名、計件規(guī)范》《藏品編碼規(guī)范》《藏品影像信息采集規(guī)范》4個部分組成?!度珖佬g館藏品普查工作規(guī)程》由《數據采集》《數據審核》《數據存儲》3個部分組成,對普查工作流程進行了明確的約束。在實踐中,任何標準的制訂都是一個協(xié)商一致的過程,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實際情況不同,任何標準都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此次制定的標準在普查執(zhí)行過程中也一定會有不一致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作為協(xié)商一致的結果,標準一旦應用,只能執(zhí)行,否則會產生工作紊亂、數據不統(tǒng)一的后果。

2.掌握信息技術

為了適應信息時代藏品登錄工作的新特點以及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質量,本次普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架了全方位的普查信息系統(tǒng),實現了“統(tǒng)一平臺、直接登錄、一次入庫、分級管理”??梢哉f,本次普查工作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藏品信息化的過程。所以在普查過程中,一是要有信息技術應用思維,二是要準確掌握信息采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要求。

3.做好信息采集工作

信息采集是本次普查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藏品信息采集的內容主要包括文字信息和影像信息,在信息采集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普查標準的要求,完整、準確的采集信息。

《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標準》規(guī)定采集的藏品文字信息為31個指標項,其中有關藏品本體的指標項22個,即藏品編碼、藏品登記號、藏品名稱、原名、收藏單位、入藏日期、來源、創(chuàng)作年代、質地、形態(tài)形制、主題、題識和印鑒、實際數量、尺寸、完殘程度、完殘狀況、保存狀態(tài)和藏品著作權歸屬。有關藏品影像的信息項4個,即藏品影像文件名、拍攝角度、規(guī)格和制作人。有關數據管理的信息項4個即錄入人、錄入日期、審核人、審核日期。另有藏品信息附注類項目1個,即備注。

《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標準》對于采集藏品影像信息明確規(guī)定應符合畫面清晰,影調層次豐富,反差適中;色彩統(tǒng)一,還原準確;畫面完整、整潔,無幾何變形等多項技術要求。提交給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數據中心的單個數字化藏品影像文件要求采用JPEG格式,分辨率應達到300PPI,數據量不小于5MB。為了考慮美術館自身妥善管理、長期使用藏品影像信息的需要以及充分發(fā)揮普查成果的效益,普查工作標準同時要求美術館在藏品影像資料采集過程中,宜選擇所用的設備按照最大尺寸、無壓縮文件格式進行拍攝或掃描,以便積累高質量影像資源。在信息采集過程中,要準確理解信息指標項和要求,確保數據質量。

4.加強人才培養(yǎng)

本次普查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專業(yè)人員:一是美術業(yè)務人員,二是信息技術人員。《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規(guī)程》對于普查員、數據審核員、審核專家、數據管理員的專業(yè)背景、工作經歷均有明確規(guī)定,并要求所有普查人員應參加普查機構組織的專業(yè)培訓,取得專門的普查資格證書,確保每一名普查工作人員都能準確地掌握普查工作的技術和規(guī)范。

5.確保數據安全

美術館藏品普查的成果表現形式是數據資源,所以數據安全是普查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藏品數據存在著采集成本高、復制成本低的特性。不論在采集過程中,還是在采集之后,都應加強數據資源的儲存和安全管理。為此,在普查過程中要認真執(zhí)行普查規(guī)程,嚴格做好數據備份,執(zhí)行數據存儲的技術標準,制定和完善數據管理制度,加強對數據管理人員的管理。

6.注重數據應用

普查成果的應用是藏品普查工作的重要目標。所以本次普查始終堅持邊普查邊應用的原則,并立足于信息時代技術發(fā)展的機遇,從四個方面積極探討了普查數據的應用:第一,研發(fā)普查成果應用系統(tǒng),構建數據共享平臺;第二,2014年,有關單位通過成功申報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正在建設中國數字美術館,策劃推出《20世紀中國美術》等11個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虛擬化美術展覽;第三,正在組織編制“普查成果應用規(guī)劃”,對普查數據應用提出總體思路;第四,正在策劃委托開展“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數據利用研究與推廣項目”,引導將普查成果應用于政府行政管理、美術研究創(chuàng)作、公共文化服務、數字文化建設、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文化傳播交流等領域。

7.建立長效機制

由于美術館的收藏直接面向現當代美術創(chuàng)作,藏品征集速度遠遠高于一般博物館,如何在階段性普查工作的基礎上,建立美術藏品長效動態(tài)登錄機制,始終保證藏品數據的全面、完整、準確,是十分現實的問題。文化部藝術司在2015年12月28日印發(fā)的《關于調整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進度等有關事宜的通知》(藝美函[2015]46號)已經明確提出:“為確保國家美術收藏基本數據庫的實效性、完整性,凡已經完成原定信息采集、報送任務的美術館,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繼續(xù)對2014年1月1日以后入藏的美術作品進行動態(tài)登錄,登錄的信息內容和工作流程仍按照普查要求進行?!迸c此同時,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辦于2015年在普查標準的基礎上向文化部科技司申報了《美術館藏品登記著錄規(guī)范》《美術館藏品二維影像采集規(guī)范》《美術館藏品檔案規(guī)范》《美術館藏品三維影像采集規(guī)范》四項行業(yè)標準,并獲得立項。2016年初,經文化部普查領導小組批準,普查辦還組織開展了《美術館藏品登錄管理辦法》的編制工作,通過上述標準、制度的編制和頒布施行,將逐步建立文化行政部門對美術館藏品長效登錄管理機制,確保國家美術收藏基本數據庫的持續(xù)更新,實現對國有文化財產的動態(tài)管理、科學管理。

二、對有關問題的思考

隨著普查工作的深入和普查成果應用的實踐,筆者對有關美術館事業(yè)發(fā)展和科學管理問題探討思考如下:

(一)美術館定位

在本次普查前,有關博物館與美術館的關聯問題尚未有清晰的共識。從1683年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藝術與考古博物館(The Ashmolean Museum of Art & Archaeology)成立算起,現代博物館已經走過了330年的發(fā)展歷程,可見,最初的博物館就是以美術和考古作為基礎。三百多年來,美術一直是博物館收藏和展示的重要內容。

1946年版的《國際博物館章程》將博物館定義為:向公眾開放的美術、工藝、科學、歷史以及考古學藏品的機構。從這個定義不難看出美術館是博物館的類型之一。1980年,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成立了美術館委員會,作為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下屬的國際專門委員會之一,美術館作為國際博協(xié)大家庭成員的身份更加明確。

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于2007年公布的《章程》對博物館予以了最新定義,即博物館是為社會及其發(fā)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它為教育、研究、欣賞之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示人類及人類環(huán)境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

我國自2015年3月開始實施的《博物館條例》第二條將博物館定義為: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的見證物,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

從上述國際、國內的博物館定義看,博物館具有以下5個方面的業(yè)務功能:

1.收集功能:博物館的教育和研究是以收藏或者說是以藏品為基礎進行的,許多博物館學者認為藏品是博物館的第一重要功能。著名博物館學家曾昭橘曾在其《博物館》一書中指出:保存有價值的物品是博物館的第一功用。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依據其固定目標收集材料,以科學方法保存使其歷久不壞,以供其現在及往后之用。

2.保護功能:《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博物館職業(yè)道德(2004版)》指出:博物館承擔著征集、保護和推廣其藏品的責任,是其對安全保護自然、文化和科學遺產的貢獻。博物館藏品是重要的公共遺產,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國際法的保護。

3.研究功能:1956年5月,全國博物館工作會議提出了“三性二務理論”,認為博物館的基本性質是科學研究機關、文化教育機關和物質與精神文化遺存以及自然標本的收藏所。這一理論將科學研究作為博物館的最重要職能。學術研究工作是美術館業(yè)務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開展收藏、陳列等各項業(yè)務活動的基本前提。學術研究工作與收藏、展示之間具有連動、互動關系,學術研究可以帶動美術館的收藏和展示。研究水平的高低決定一個美術館整體水平和藝術質量的高低。

4.展示功能:《關于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最有效方法的建議》指出:博物館應通過清晰的陳列形式、系統(tǒng)地布置簡介說明或標簽、出版觀眾所需之此類說明的導游書或手冊、組織適合各類觀眾聽講的定期導游參觀等,使藏品易于為各類人所欣賞。

5.傳播功能:《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博物館職業(yè)道德(2004版)》指出:博物館負有重要責任,加強其教育職能,吸引更廣泛的來自社區(qū)、當地或服務群體的觀眾。

從上述業(yè)務功能來看,美術館具有同樣的功能,不難看出美術館是博物館類型之一。當然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有其自身的特性,美術館作為造型藝術博物館,較之其他類型的博物館,承擔了不可替代的社會職能:

一是繁榮美術文化。美術館通過展覽向公眾傳達一種藝術標準和價值取向。表面上看來,美術館是藝術品創(chuàng)作的終結者,只是被動地展示藝術家完成的作品,實際上美術館能夠通過展覽對藝術創(chuàng)作發(fā)揮潛移默化的,甚至是公開、直接的導向作用。正如一位博物館學者所說:藏品若被利用好,便不再是靜止的對象,而能成為可以引起“化學變化”的“酵母”,它們對觀賞者潛移默化的影響巨大,對藝術生命有再造之功,會催生新的藝術品的誕生。當新的藝術珍品也成為藏品時,便構成了一個美妙的“生態(tài)循環(huán)”過程。正是在這個“生態(tài)循環(huán)”過程中,美術館不斷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傳遞美,讓美學精神在美術館中發(fā)揚光大。

二是加強藝術教育。美國博物館協(xié)會在1906年成立時發(fā)布的宣言是“博物館應成為民眾的大學”。美術館凝聚了藝術的精華,述說著美術發(fā)展的歷程,將美術館納入藝術教育體系符合博物館學觀點,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對于建設學習型社會,形成終身審美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二)藏品價值

從現代博物館學角度而言,收藏并妥善保管藏品是博物館的基本功能。藏品作為人類及其環(huán)境見證物,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相對于博物館、美術館而言,藏品具有基礎性價值。著名博物館學家曾昭橘曾在其《博物館》一書中指出:保存有價值的物品是博物館的第一功用。博物館藏品是博物館一切工作的物質基礎;藏品是源,博物館工作是流;藏品是因,博物館工作是果;藏品是基礎,博物館工作是依托其上的各種活動。美國著名博物館學家喬治·埃里斯·博寇曾在其經典著作《新博物館學手冊》中這樣描述博物館藏品與博物館的關系:“藏品是博物館的基礎,也是這個領域的基礎,沒有藏品,就沒有博物館的一切;換言之,是藏品賦予了博物館存在的價值?!?/p>

二是就藏品自身而言,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價值,信息是其價值的體現。不論是博物館還是美術館藏品,它們作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見證物,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科學信息?,F代博物館學認為:信息量是博物館(美術館)藏品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衡量藏品收藏價值、陳列意義的最重要指標,完整、妥善記錄博物館藏品的信息與保護藏品本體安全有著同樣的重要地位。前蘇聯博物館學家杜克里斯基曾在《博物館的藏品》一文中指出:“藏品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即其信息量, 它賦予藏品的能力是作為一種資料源泉, 將歷史事件、自然現象和文化現象表現出來?!蔽覈┪镳^學者蘇東海先生進一步將藏品信息的價值歸納為實物性和真實性兩個方面,他認為:博物館物是與過去的歷史共同存在的, 是歷史的見證物, 是歷史的一部分,是歷史的物化, 因此它提供的信息具有不可爭辯的說服力和不容置疑的客觀性、真實性。真實性是博物館物的知識價值的核心。

總而言之,對于一件藏品而言,除了其固有的審美和藝術價值外,還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歷史信息、科學信息、文明信息,是凝固的歷史。所以,長期以來,博物館、美術館人始終追求對于藏品信息全面系統(tǒng)地挖掘和詮釋。挖掘、詮釋藏品信息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專業(yè)化的登記著錄始終是最重要的方式、最重要的手段。在現代博物館、美術館三百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藏品登記著錄活動與博物館同步發(fā)展,并經歷了藏品信息載體介質由紙質到電子的演變。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登記著錄活動變得更加便捷,記錄藏品信息的深度和廣度更加拓展,更重要的是,以電子介質為載體的藏品信息具有可分離性、共享性、再生性、關聯性和聚合性等特征,其具體分析如下:

1.可分離性。藏品可以兩種形態(tài)存在,一是實體,二是其蘊含的信息。實體以文物、標本、美術作品、資料等形式存放在博物館中,而信息則是記載體現了藏品的價值內涵,它是可以脫離藏品實體而存在的。藏品信息可以單獨應用,且不會影響藏品實體的獨立存在及其安全。

2.共享性。由于藏品信息具有無限復制、重復使用,加之獨立存在,并同時在每個信息平臺上交流交換,可實現互聯共享,使信息資源應用的范圍最大化、時效最大化。

3.再生性。藏品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損毀無法復原,但藏品信息可以被無限地復制,任意傳輸,即使發(fā)生損壞,在有備份的情況下可以立即復原。

4.關聯性。藏品信息包括了歷史、藝術、科技等多個方面,在應用過程中,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檢索工具可以將多個方面的信息相互關聯,提高學習和研究的工作效率。

5.聚合性。藏品信息資源還可以將不同地域的藏品以一定的特征聚合起來,改變藏品因本體分散保管在各個博物館中很難集中研究和展示的現狀,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廣泛的信息聚合,使得用戶可以方便地檢索和查詢藏品信息,為研究和展示藏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實踐證明,通過有效應用藏品信息資源,可以推動美術館從“實物導向”向“信息導向”的轉變,實現“藏品實物不可再生,但數字化的藏品資源可以無限開發(fā)利用”的新模式、新思路。

按照現代信息學界的觀點:資源只有被使用,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數據共享是信息社會最基本的特點,也是藏品登錄的重要目標。美術館藏品登錄信息作為對藏品實體及其所關聯信息的數字化記載,真實、完整地記錄了藏品這一特殊載體所蘊含的歷史、科學和藝術信息。所以在研究藏品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藏品本身,還要把藏品放在人類知識所能了解的已逝年代文化背景下,去觀察、探討、詮釋藏品賴以產生和存在的環(huán)境狀態(tài),解讀它所承載的歷史文明信息,進而認識社會歷史的真實性及其滄桑變遷,從而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基于這樣的認識,藏品信息除了攜帶研究藏品所應有的信息以外,還可以廣泛復制和遠距離傳輸,將藏品信息最大限度地共享就等于無限地擴大了博物館、美術館的教育、研究和欣賞功能,拓展了其開展社會教育的范圍,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三)信息時代的機遇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應用對藏品登錄的手段和方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傳統(tǒng)意義上的周期性、階段性的藏品普查將進入動態(tài)登錄的全新時代。同時,傳統(tǒng)的博物館、美術館業(yè)務和功能也將得到重塑和再造。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技術可以使美術館達到對藏品的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控和連續(xù)跟蹤管理,從根本上提高美術館對藏品信息采集和整合管理的能力,也將會促進美術館宏觀與微觀的調控能力。

云計算的應用可以為美術館用戶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和軟件服務等不同層次的計算資源應用服務,將會實現美術館藏品信息資源應用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可擴展性的目標。

大數據可以通過挖掘網絡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喜好,開發(fā)出更符合美術館觀眾興趣和習慣的產品與服務。

隨著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理念的興起,有學者提出建設以數字化為基礎,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技術,構建包括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等特征的智慧美術館新概念。目前,關于智慧博物館的試點實踐已在全國多個地方相繼啟動,我們相信智慧美術館的實現不會太遙遠。

在本次普查過程中,許多美術館以此為契機,應用新技術拓展提升業(yè)務功能,探索開創(chuàng)新局面。例如:中國美術館結合普查進一步完善了數字美術館建設方案,豐富網站服務內容,增加互動項目,在文化部組織的網站評估中取得好成績;中華藝術宮在普查工作中引入了RFID標簽系統(tǒng),實現了對藏品的實時動態(tài)管理,有效地保障藏品安全;山東美術館探索將普查數據應用于策展、研究等業(yè)務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廣州藝術博物院結合普查建立了影像管理信息系統(tǒng),推動了藏品資源的有效利用。

信息技術在改變美術館藏品管理和應用的同時,也倒逼了美術館工作流程、管理系統(tǒng)的改變,從而推動美術館的業(yè)務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提升,為美術館事業(yè)發(fā)展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機遇,推動“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大數據戰(zhàn)略在博物館、美術館領域的貫徹落實,近期,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辦公室會同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登記著錄專業(yè)委員會擬組織編寫《智慧博物館(美術館)藍皮書》,從博物館(美術館)藏品數據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智慧博物館(美術館)的基本概念、框架與實踐、智慧博物館(美術館)的技術架構與實現等多個角度對智慧博物館(美術館)進行研究和探討,為建設智慧博物館(美術館)的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引。它促使美術館插上科技翅膀,讓美術館上升為新的形態(tài),成為智慧的、服務的、共享的、自助的、永續(xù)的美術館。

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深化應用以及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完善、人民群眾美術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美術館的事業(yè)迎來了快速發(fā)展的機遇期。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讓我們以此次普查為契機,提升業(yè)務水平,強化科技應用,使美術館的管理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彰顯,從而為公眾文化服務做出新的貢獻。

情系寨鄉(xiāng)——李惠貞捐贈西南少數民族背扇精品展(任予飛攝)

猜你喜歡
藏品普查美術館
鋼·美術館展覽現場
鋼·美術館二層展廳 鋼·美術館一層展廳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蟲發(fā)生
胡春華強調:確保脫貧攻堅普查取得圓滿成功
抱樸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譚禮藏品
去美術館游蕩
美術館
羅妍妍藏品欣賞
成安县| 辽阳县| 永兴县| 中牟县| 温州市| 滦平县| 烟台市| 芒康县| 赣州市| 嵩明县| 洪洞县| 公安县| 兴业县| 玛多县| 定西市| 海淀区| 隆尧县| 定襄县| 靖宇县| 天长市| 辽阳市| 同心县| 宾川县| 年辖:市辖区| 金塔县| 临沧市| 乐平市| 临夏县| 高青县| 宁强县| 乐安县| 类乌齐县| 宁波市| 峨眉山市| 哈尔滨市| 张家界市| 温泉县| 建平县| 林甸县| 承德市|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