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義 倪傳斌
(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南京 210097)
Whether和If語義句法差研究
張智義 倪傳斌
(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南京 210097)
既往的whether、if比較研究,無論是從whether、if的wh語義特征出發(fā),還是從whether、if句法結構差異出發(fā),都沒有很好解決whether、if的句法語義差,特別是whether、if在句法分布上的差異。鑒于此, 在區(qū)別whether表語義可選擇及if表語義無選擇的差異基礎上,兩者在引導條件句和正反疑問句時的結構和分布差異被重新梳理。特別是在引導正反疑問句時,whether的DP屬性由于句法匹配、句法屬性管轄等原因,使其能夠在較多的句式結構中出現(xiàn);而if的連詞屬性及引導結構的附加語成分屬性極大限制了它的句法分布。
whether和if; 命題真值; 句法語義差; 句法分布
英語中,whether和if同屬形式語法所界定的標句成分(Complementizer),都可以引導條件狀語從句,如例1和例2所示。兩個詞也都可以引導包含正反疑問意味的賓語從句,如例3、例4所示。
1.Bill wouldn’t ask Mary out if she had been seeing Bill.
2.Bill wouldn’t ask Mary out whether she had been seeing Bill or not.
3.Bill asked Mary if she had been seeing John.
4.Bill asked Mary whether she had been seeing John.
在上述四個例子中,whether和if存在語義和句法關聯(lián)。但是whether和if在句法結構上有差別。如在引導條件狀語從句時,whether結構中必須包含or not,否則結構難以成立。對于引導正反疑問句,if在句法分布上受到的限制更多。既往針對whether、if展開的研究不多。國外主要包括Edmonds(1985)和Frits(1991)對whether和if語義句法差異的系統(tǒng)分析;國內主要包括宋京生(2005)和王晨、劉偉(2014)等對whether和if接正反疑問結構結合形式句法進行的分析。本研究擬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結合句法語義進一步討論whether和if結構引導條件句和正反疑問句時的句法語義差。
在生成句法經典的原則參數(shù)理論時期,Barriers等著作設定wh移位是為了滿足自身的wh特征(Chomsky, 1986:76-211)。依據Chomsky這一設定,Edmonds(1985)在形式句法特征上對whether和if差異進行了分析。同生成句法在句法特征上非正即負的傳統(tǒng)界定方法不同,Edmonds設定whether具備[P,+wh]特征,if具備[P,0wh]特征。P即命題特征,whether和if都具備命題特征,因此whether和if都可以用于引導條件狀語從句,提示條件狀語從句中的命題。whether在詞形上具備wh語素,因此在wh特征上可以被界定為+wh,語義特征和語素形態(tài)相符。if詞形上不具備wh語素,但其在句法語義上又同whether類似,都可引導表示正反疑問賓語從句,因此在wh值設定上并不構成-wh,Edmonds將其設定為0wh。在Edmonds研究基礎上,F(xiàn)rits(1991)進一步認為具備[P,+wh]特征的whether必須得到合理管轄;具備[P,0wh]特征的if拒絕合理管轄。另外wh特征值可以發(fā)生改變,在whether…or結構中,whether的wh特征變?yōu)?wh;在強疑問動詞之后if的wh特征會變?yōu)?wh。本研究認為,Edmonds和Frits對whether、if句法語義特征值進行設定的基本思路沒有問題,在解釋條件句中whether必須后續(xù)or以及whether和if都可引導正反疑問賓語從句方面具有解釋力,但其無法解決if不能引導正反疑問主語從句和動詞不定式問題,按照if拒絕合理管轄的設定,if反可以引導主語從句和不定式。另外,在同一語言框架內,相同詞設定不同特征值參數(shù),有違原則參數(shù)理論內核。
國內whether和if的研究主要圍繞兩者在句法結構上的差異進行。宋京生的研究結合早期現(xiàn)代英語whether可以位于一般疑問句首的結構特征,判定whether在C層次的層級高于if,即whether位于C層次的標示語位置,而if是C的核心成分。這樣whether之后應該有一個φ特征作為C的核心成分。又依據Stowell(1981:145-147)作為C核心的if是抗格標句詞設定,if在格標記位置都會受到限制。但是賓語從句中的if也處于格標記位置卻無礙,抗格標句詞的界定難以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解釋。
王晨和劉偉結合空語類原則、PRO定理分析whether和if的分布差異。他們的研究首先認可Borer(1989)關于whether在[Spec C]位置,if在C位置的差異設定。但王等的研究主要結合空語類PRO對whether、if的句法分布差異進行分析。他們認為在if引導的正反疑問從句中存在空算子whether,在例5中if之前包含空算子whether,whether受到主句動詞wondered的合理管轄。
5.I wondered(whether) if I should go.
6.(Whether) If I should go has not been decided yet.
例6中,主語從句之前的空算子whether則得不到合理管轄。因此賓語從句可以含if,主語從句不行。這一分析思路有兩個問題。首先,在表達正反疑問意義時,if和whether具有相同語義功能,而只將whether設定為疑問算子,在語義句法上的學理依據不足。另外在既存疑問算子的基礎上,再設定一個相同意義隱性疑問算子,違背生成句法經濟原則(Chomsky, 2004:46-49)。其次,如果認為主語從句if前隱性疑問算子whether不能得到合理管轄,在“Whether I should go has not been decided yet.”中作為顯性算子的whether也會得不到合理管轄,句子本應不合法但事實合法。
另外,他們的研究在闡釋if不能接續(xù)不定式結構時,認為if在C的核心語位置管轄PRO,但PRO不受管轄;而whether在C標示語位置不管轄PRO,因此whether可以后續(xù)不定式結構。但依據經典管轄理論,主管成分應是中心語,受管成分應是補語,且主管成分統(tǒng)制(c-command)受管,主管和受管應在同一個XP中(Chomsky, 1981:245)。由于if、whether存在于CP中,而PRO存在于TP中,因此兩者不應存在管轄關系。
綜上所述,既往對whether和if語義句法差異并未形成完整認識,本研究擬將whether和if引導條件句中和正反疑問時的情形分開來,以分析兩者語義句法差。
分析條件句中whether和if的語義句法差相對簡單,仍以上文1、2句為例,在這兩個條件句中,if和whether存在語義差。If在古英語時期的形態(tài)是ǐif, ǐef;在中古英語時期的形態(tài)是yif, yef(Elly, 2014:367)。英文if一詞語義在語言沿革中,表示假設的“如果”意義并未改變。這一意義可以界定為一種可能的推測情態(tài)(epistemic modality of possibility),即言說事件可能發(fā)生或命題可能為真。以1為例,在she had been seeing Bill前添加if,其表達語義為事件可能發(fā)生,以此事件可能性為前提可以做出對Bill wouldn’t ask Mary out行為發(fā)生的推測。
以上分析表明引導條件狀語從句的if和whether存在語義差。If引導條件狀語從句,設定后續(xù)從句命題真值的可能性為前提,從而推導主句命題真值的可能性。Whether本身不能設定前提,后續(xù)or not設定從句命題為一切可能,進而推導主句命題確定性。從詞源義出發(fā),結合語義推導分析兩詞語義差,比前期研究中設定whether和if都具P特征,或者單從形式出發(fā),設定whether…or結構中whether變?yōu)?wh特征更能體現(xiàn)兩詞在引導條件句時的語義差異。
兩詞存在的語義差可通過結構描寫體現(xiàn),兩句的樹形結構圖分別為圖1和圖2(為簡便起見,只描寫條件從句部分,并且whether和if在樹形圖中的位置,參照前期有定論的whether在[SPEC C]位置,if在C位置):
圖1 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結構示意圖
圖2 whether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結構示意圖
兩個樹形結構圖顯示在if引導的條件句中,if作為C核心語成分統(tǒng)制整個條件從句結構。而在whether引導條件句中,whether作為C的標示語成分,只能成分統(tǒng)制she had been seeing Bill這部分結構,而or not作為相對獨立附加語進入句式結構,不受制于whether。
(一)whether、if引導正反疑問的語義差異
從語義來源看,whether本身就包含“which of two”之意,可以提示正反疑問,因此無需贅言。而從語義變遷看,if原初語義是對命題真值的假定,而其正反疑問的生成則在假定義之后(Elly, 2014)。本研究認為,if正反疑問意義是語用推導的結果。If其言說義為對命題真值的假定,既然是假定,隱含義就包含真值的負面。比如,“if he comes”言說義為“如果他來”,其隱含“他也可能不來”之意。這一隱含意義并不因特定的語境發(fā)生改變或消除,因此屬于一般會話含義(束定芳, 2013:165)。這正是if正反疑問的語義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whether和if間的語義變化不可逆。If語義可向whether轉換,雖然if原來只假定正反義中一個真值,但if假定的邏輯語義決定其可生成二選一的會話含義;whether語義不可向if轉換,whether本身表達二選一意義,無法減成只假定一個邏輯真值。這可進一步解釋為什么條件句中不能單用whether,在正反疑問結構中既可用if,也可用whether。
(二)whether、if引導正反疑問的句法結構差異
結合COCA(Corpus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和TheLongmanGrammarofSpokenandWrittenEnglish可以發(fā)現(xiàn),在引導正反疑問句時,if在句法分布上受到很大限制。除了能夠引導賓語從句(實際為附加語從句,下文將做具體分析)以外,if不能引導其他類型的從句。而whether則可引導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等不同類型從句,還可以接續(xù)不定式或引導相關結構出現(xiàn)在介詞之后。
這種差異歸因于whether和if在句法結構和句法屬性上的差異。從結構看whether在C的標示語位置,if在C的中心語位置。Whether在結構上位于C的標示語位置,其主要的句法證據在于:首先,whether在古英語中的含義是“which of two”。試比較:
7. Which of two would you choose?
8. Whether had you rather lead mine eyes or eye your master’s heels?
例7中which of two原本位于動詞choose之后,受動詞choose的管轄,為滿足C成分的邊緣特征,移位到現(xiàn)在位置。而從歷史語料看,在伊麗莎白時代的英語中存在由顯性疑問詞引導的一般疑問句,見例8。
這一歷史語料進一步表明,在英語演進歷程中whether確實存在等同于which of two的用法。只不過在句法演進過程中,whether的實際語義指稱逐漸消失,成為表達對語義正反進行選擇的疑問詞。在這一句例中存在兩種可能的選擇,可以將這一句子改為,“had you rather lead mine eyes or eye your master’s heels,(yes or no)which of two?”,將句末的which of two移位至句首,并用whether替代which of two,就得到了例8的句式。
以上表明,whether在句法上是一個和wh成分類似的句法成分。首先,這一成分源于句內,為了滿足C成分的邊緣特征而移位至C的標示語位置。
9.I wondered if I should go.
If則不同,在例句9中,從句本來應是一個一般疑問結構即“Should I go”,就這個一般疑問結構而言,if并不是一個句內成分,而是一個通過執(zhí)行合并操作進入推導,占據C的核心位置的句外成分。由于if占據了C的核心位置,提示一般疑問語力特征,should就只需留在原位。
綜上從句法結構看,whether屬于句內成分,whether結構由移位而來;if屬于句外成分,if結構由合并而來。兩者結構特征的差異仍由whether和if的深層語義差異決定。兩者的句法差異如圖所示:
圖3 whether引導正反疑問句結構示意圖
圖4 if引導正反疑問句結構示意圖
(三)whether、if引導正反疑問的句法屬性差異
上文分析了whether、if正反疑問的句法結構差異,但是單純的結構差異還不能完全解釋whether、if在句法分布上的差異。下文將進一步結合兩者句法屬性差異進行分析。在分析之前,不妨先分析英語另一常見C成分that。that存在的主賓語不對稱現(xiàn)象能夠幫助理解whether、if正反問句的句法屬性差異。
10.That he is still single is known to everyone in the class.
11.Everyone in the class knows he is still single.
在例句10、11中對于主語從句,位于C核心語位置的that不能省略;而對于賓語從句,位于C核心語位置的that可省略。分析這一差異,不難發(fā)現(xiàn):主語從句中that作為一個CP成分核心語引導限定性從句(finite),但是既往研究并未關注that的DP屬性。在例10中,is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本來是一個無解特征,這一無解特征必須由一個有解的DP來賦值(Chomsky, 2005:321)。在經典的生成句法理論中,TP和位于TP外標示語位置的DP形成一種互助關系,TP負責DP的格特征,DP負責TP的一致特征。給TP賦值的任務不能由全部的主語從句來完成,必須落實到一個實體的DP成分上。在that引導的主語從句中that就是這個DP。而對于賓語從句,從句由that引導,that在從句中也是一個DP,做VP的補語。由于賓語從句中無需進行一致特征核查,因此that可以省略。
12.What you have don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e.
在例句12中也可做類似分析,what在主語從句中是一個句內成分,為了滿足C成分的邊緣特征而移位到C的外標示語位置。同時what又是一個DP成分,其負責核查主句T成分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特征。
前文分析已經明確whether是一個類似于“which of two”的疑問詞,除了不能接受句內V成分的管轄,其具備wh成分的結構特征,是一個由基礎位置移位而來的句內成分。更重要的是whether在句法類別上和wh一樣,也是一個DP成分。以下例為例:
13.Whether I should go has not been decided yet.
主句T成分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特征是個無解特征,必須依賴具有DP屬性的whether負責核查,否則推導崩潰。而if不同,其在句法結構上是一個外部成分,不具備DP屬性,不能負責主句T成分無解φ特征的核查。因此if不能出現(xiàn)在主語從句中。兩者的差異體現(xiàn)為:
圖5 whether引導正反疑問主語從句能實現(xiàn)一致特征核查示意圖
圖6 if引導正反疑問主語從句不能實現(xiàn)一致特征核查示意圖
事實上,“既往轉換生成語法研究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話題就是標句詞成分C既可以是一個名詞成分(nominal),也可以是一個介詞成分(adpositional)”(Gallego, et al,2012:51)。比如,后續(xù)限定性成分的that就是一個名詞性成分;而后續(xù)DP+非限定性成分的for就是一個介詞系成分,for是一個前介詞,在某些語言中還可能是后介詞。標句成分界定以來在類型上不斷得到豐富和完善。Rizzi(1997:234-245)認為,標句成分既包含Chomsky(1993:39-52)提出的指向句外的語力成分(Force),也包含指向句內的限定成分(Finite)。標句成分也可以有選擇的包含話題(Topic)和焦點(Focus)。此后,Cinque(1999:135)又認為語力成分還應包括提示言語行為、評注性的副詞成分,如honestly、fortunately、evidently等;限定成分還應包括某些語言中的情態(tài)附加語。Liliane(1997:127-138)也指出because等附加語成分也是C成分。所以,C成分已經不再僅局限于原來的名詞成分和介詞系成分,還包括了副詞成分和連詞成分。
結合上文分析,C成分已經從最初的只由名詞和介詞充當拓展為副詞和連詞也可充當。因此本研究對于whether名詞C成分和if連詞C成分的界定具備學理依據。
賓語從句情況有所不同。V既可以后續(xù)一個DP成分做補語構成真正的賓語從句,也可以后續(xù)一個連詞引導的結構做附加語構成附加語從句。從嚴格意義上說,連詞if引導的正反疑問句,實質上是一個附加語從句。兩者的結構差異如圖所示。
圖7 whether和if引導正反疑問賓語從句或附加語從句情況示意圖
值得一提的是,Elly(2015:23-35)近期研究發(fā)現(xiàn),在英語口語中,how作為wh疑問詞,在提示方式、程度疑問之外,有和whether相同用法。如:
14.How would she like to go to the park?
該例對很多本族語使用者來說,相當于一個正反疑問句,等同于“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park?”。又有:
15.How she would like to go to the park remains unknown to us.
16.I don’t know how she would like to go to the park.
Elly的研究表明,how在英語口語中有和whether相同的句法屬性和句法分布。how是一個句內wh成分,不受動詞管轄,移位至C外標示語位置。How具備這一語義時,也是一個名詞性DP成分,在15例中,進而實現(xiàn)對動詞remain一致特征的核查。
在區(qū)別whether和if句法屬性的基礎上,探討whether、if其他句法分布差異相對比較容易。在同位語從句中,如:
17.You have yet to answer my question whether I can count on your vote.
其中,作為主句中DP的同位成分也應是DP成分才能完成同構要求。盡管過去生成語法研究對句法屬性匹配強調不多,但仍然可以套用管轄理論。question是一個DP中心語,whether引導的CP是DP的補語。按照中心語管轄補語的原則,DP中心語也要求一個DP同其形成同構關系。Whether是一個DP滿足這一要求;if是一個adjunct不滿足這一要求。
在表語從句中,如:
18.My main problem right now is whether I should ask for another loan.
作為同主句中DP的對等成分,表語DP也應該是一個具備DP屬性的成分才能實現(xiàn)對等。主語和表語對等的要求使DP“problem”須有一個同質DP成分做表語。Whether作為DP成分滿足這一要求;if不滿足。
在介賓結構中,如:
19.She was curious about whether I was wearing one.
介詞about之后必須由一個具備DP屬性的成分充當介詞的補語成分。If的連詞屬性不能滿足這一要求。
最后來討論不定式結構,如:
20.I don’t know whether to see my doctor today.
動詞不定式也只能由whether來引導,這是因為前文已經論及主句動詞既可后續(xù)whether引導正反問賓語從句,也可后續(xù)if引導正反問附加語從句。但是,按照生成語法的界定,動詞不定式屬于TP成分。將所有動詞后續(xù)不定式的不同情況開列(Adger, 2003:132),有:
21.You expect [for them to do this].非限定性CP結構
22.You believe [him to be nice].例外受格結構
23.They want [PRO to be happy].控制結構
24.The cats saw [her leave].無小品詞不定式結構
25.The dingoes seem[ the dingoes to be nice].提升移位結
26.I know [what to do what].Wh成分不定式
在所有這些結構中,不定式之前要么存在空語類DP,要么存在語跡DP,要么存在顯性DP。這就表明,動詞后續(xù)不定式結構,作為T成分的不定式必須內含DP成分。因此,就不定式結構而言,主句動詞雖然有選擇DP和Adjunct成分的自由,但是不定式必定內含DP,為了使兩者都能夠滿足,只能由具備DP特征的whether來滿足要求。
綜合上述分析,whether引導的從句是一個具備DP屬性的句法成分,if作為連詞連接的是一個具備adjunct屬性的句法成分,出于句法核查、句法管轄原因,whether能夠出現(xiàn)在廣泛的從句結構中,if則只能出現(xiàn)在動詞后續(xù)附加語從句中。
本文在分析既往whether、if句法語義研究不足的基礎上,嘗試將條件句和正反疑問句中的whether、if分開來進行句法語義差異研究。在條件句中,whether的選擇語義使其無法單獨確定前提,在添加or not之后,句式提供正反兩種選擇,相應結論句含確定語義;if只提供一種可能,結論句也只含可能語義。在正反疑問句結構中,if的正反疑問義由語用推導而來,在形式句法層面兩者仍有差異。Whether保留“which of two”,即選擇問句的wh特征,是一個移位而來占據C標示語的句內成分;if仍保留就命題真值設疑的一般疑問特征,是一個實施合并操作占據C核心語位置的句外成分。更重要的是,由于句法核查、句法管轄等原因,whether的DP屬性使其能在廣泛結構中分布;而if的adjunct屬性極大限制了其句法分布。
束定芳.2013.現(xiàn)代語義學[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宋京生.2005.從生成語法看whether和if的區(qū)別[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 (1):85-87.
王晨, 劉偉.2014.空語類原則、PRO原理與whether/if的分布差異[J].現(xiàn)代外語 (3):312-321.
ADGER D.2003.Core Syntax: A Minimalist Approach[M].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RER H.1989.Parametric Syntax[M].Dordrecht: Foris.
CHOMSKY N.1981.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Dordrecht: Foris.
CHOMSKY N.1986.Barriers[M].Cambridge, MA: MIT.
CHOMSKY N.1993.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M].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CHOMSKY N.2004.Beyond Explanatory Adequacy[C]∥ADRIANA B(eds.).Structures and Beyond: 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OMSKY N.2005.On Phases[C]∥OTERO C(eds.).Foundational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Cambridge, MA: MIT Press.
CINQUE G.1999.Adverbs and Functional Heads[M].Oxford: OUP.
EDMONDS J.1985.A Unified Theory of Syntactic Categories[M].Dordrecht: Foris.
Elly V.2014.The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Elly V.2015.The Particle How[C]∥BAYER J, HINTERHOZL R, TROTZKE A(eds.) Discourse-oriented Syntax.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FRITS S.1991.If and Whether: Questions and Conditions[J].Lingua (83):1-41.
GALLEGO A, CHOMSKY N.2012.Phases:Developing the Framework[M].Berlin/Boston: De Gruyter Mouton.
LILIANE H.1997.Elements of Grammar[C]∥LILIANE H (eds.) Element of Grammar.Dordrecht: Kluwer.
RIZZI L.1997.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Left Periphery[C]∥LILIANE H (eds.) Element of Grammar.Dordrecht: Kluwer.
STOWELL T.1981.Origins of Phrase Structure[D].Boston: MIT.
[責任編輯:王俊超]
A Study of the Semantic-syntactic Differences between Whether and If
ZHANG Zhiyi NI Chuanbin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andCultures,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
Previous comparative studies concerningwhetherandif, whe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mantic feature ofWh, 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have not provided a satisfying explanation to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differences, 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 of the syntactic distribution of the two.Based on the semantic differences thatwhetherderiving its form from “which of two”, indicates making choice from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values of the propositional truth, whileifcan not, the structural and distribu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n terms of conditional sentences and alternative question sentences will be focused on.Especially when the two introduce alternative question sentence, the DP feature ofwhether,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syntactic match and feature checking, makes it distribute more widely thanifwhich possesses adjunct feature.
whether and if; propositional syntactic-semantic differences; syntactic distribution
2016-04-11
張智義(1979-),男,安徽黃山人,博士,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生成句法學。倪傳斌(1965-),男,湖北石首人,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機制。
H315.9
A
1672-0962(2016)06-0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