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涵+雷宗興+張序正+牟林+江煜
摘 要:基于濟南市商河縣的實地調查,借助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并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從而得出土地流轉背景下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研究結果表明,流轉前后農戶人均總收入的顯著影響因素不同,農戶收入的構成要素對其總收入的影響也有變化。據(jù)此認為,政府應針對影響農民收入的顯著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提高農民收入。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農民收入;方差分析;結構方程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7-0013-05
引言
目前,我國土地流轉的發(fā)展處于起步階段,眾多學者都曾對農村土地流轉問題、農民收入影響因素問題進行研究。本文將對此作以綜述,以期對土地流轉研究現(xiàn)狀及未來研究方向有更深入了解。李東(2013)借助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陳東?。?013)分別分析了家庭經營收入與工資性收入各自的影響因素;馮楠(2014)利用C-D 生產函數(shù)模型及Solow余值法測算土地流轉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程龍(2011)通過調查走訪,分析土地流轉前后農民家庭收入和支出情況及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李中(2013)運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s計量經濟模型研究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民收入的關系。上述研究雖然各自分析了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及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民收入的影響路徑和大小,但是并沒有將農村土地流轉與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聯(lián)系起來進行研究;而本文創(chuàng)造性地將農村土地流轉作為研究背景,研究這一背景下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將農村土地流轉作為研究背景,會使得結論更具有實用性、普遍性。
一、數(shù)據(jù)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shù)據(jù)來源
通過對預調查問卷的信度效度分析,重新設計信度和效度更優(yōu)的正式調查問卷,并進行隨機發(fā)放,主要發(fā)放對象為山東省商河縣沙河鄉(xiāng)鄒馬村、張鐵匠村、大呂村、習家、郭家、北徐、周李、大胡、郭徐等村部分農戶。正式問卷發(fā)放階段共回收有效問卷188份,其中參與流轉的為57戶,未參與流轉的為131戶。
(二)研究方法
樣本的選擇通過重點調查和隨機抽樣相結合,采用文獻法、文案調研法、問卷調查法、深層訪談法的調查方法進行調研。
二、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一)基于方差分析對參與流轉者人均總收入影響因素的分析
1.流轉前后均顯著的因素。分析可知,對于家庭人口情況、務農人數(shù)、務工人數(shù)、是否滿意當前糧食價格等因素,在土地流轉前后,人均總收入的F統(tǒng)計量的顯著性均小于0.05,故認為以上因素在土地流轉前后對人均總收入具有顯著影響。
人口是影響生產力的重要因素,這一點在農村更為突出。經過調研發(fā)現(xiàn)該地每人會分得一定土地,人口不但影響了勞動力,而且影響其他生產要素的多少,家庭勞動力的剩余給外出務工提供了可能。所以無論在流轉前還是流轉后,勞動力一直是影響農民收入的顯著因素,與人均收入基本呈正相關。
一個農戶務農人口的增加,會引起務工人口的減少。當前中國農民務工收入遠遠高于務農收入,并且大多數(shù)務農人口在流轉后依然在當?shù)貏辙r。所以務農人口無論對流轉前還是流轉后收入都具有顯著性影響,與年人均收入基本呈負相關,這也導致了大量農村勞動力的外流,政府應將務農與務工收入比保持在合適的區(qū)間,避免發(fā)生“務工致富”“務農致貧”等狀況。
過去,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于土地,土地的多少決定了收入的多少。但是在當代,農民收入差距主要來自務工。經過土地流轉,務工人員并不會因此返鄉(xiāng)務農,而是繼續(xù)務工。務工人數(shù)這一因素無論對流轉前還是流轉后都具有顯著性影響,與人均總收入基本呈正相關。政府可以對務工人員進行無償務工培訓,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
糧價是農民收入的重要影響因素,糧價過高會影響人民生活,糧價過低會導致農民入不敷出。土地流轉前農民是糧價的提供者,土地流轉后農民成為了糧價的接受者。所以糧價對農民年收入具有顯著影響。政府應借助“剪刀差”在保證糧價基本穩(wěn)定的前提下提高農民收入。
2.流轉前后均不顯著的因素。分析可知,對于戶主婚姻狀況、戶主年齡、戶主是否為村組干部、戶主是否為共產黨員、勞動力狀況、人均土地面積、土地質量等因素,在土地流轉前后,人均總收入的F統(tǒng)計量的顯著性均大于0.05,故認為以上因素在土地流轉前后對人均總收入均無顯著影響。
3.其他因素。分析可知,戶主受教育程度在土地流轉前對人均總收入有顯著影響,流轉后無顯著影響;是否了解土地政策在土地流轉前對人均總收入無顯著影響,流轉后有顯著影響。
由此可見,知識經濟在當?shù)剞r村中并未得到廣泛推廣,現(xiàn)代型耕作方式尚未完全滲入到農村基層,現(xiàn)代農業(yè)還需大力普及。并且,土地政策的及時了解可以幫助農民在土地流轉后積極與企業(yè)交涉以維護自身權益,進而利用土地政策獲得更高收益。
(二)未參與流轉者人均收入影響因素分析
正式調查對未參與土地流轉者調查了15項影響因素,并利用SPSS17.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得出這些因素是否對農民人均總收入具有顯著影響。分析可知,其中戶主年齡、戶主是否為共產黨員、勞動力情況、務農人數(shù)、務工人數(shù)、是否了解國家土地相關政策、對糧食價格滿意與否、人均土地面積、土地質量、灌溉條件對人均總收入具有顯著影響,而戶主性別、戶主婚姻狀況、戶主受教育程度、戶主是否為村組干部、家庭人口情況對人均總收入影響并不顯著。
三、農民收入構成因素的實證研究
(一)基于SEM對參與流轉者人均總收入構成因素的分析
模型構建結果(見圖1)。
據(jù)此可知:
1.流轉前人均種植收入對流轉前因素路徑正向相關。農村土地流轉之前,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家庭經營,因此家庭主要勞動力將致力于種植農作物以賺取收入。
2.流轉前人均養(yǎng)殖收入、外出務工收入、本地務工收入、補貼收入對流轉因素反向相關。其中尤以流轉前人均外出務工收入對流轉前因素的反向影響最為顯著,流轉前人均養(yǎng)殖收入對流轉前因素的反向影響最不顯著。
3.流轉前人均外出務工收入誤差變量最大,因此其分布最不均勻,隨機性較大;流轉前人均養(yǎng)殖收入方差最小,因此分布最均勻,隨機性較小。
4.流轉前因素對流轉前人均總收入路徑反向相關,因此其影響程度很顯著。
5.流轉前人均總收入對流轉后人均總收入路徑正向相關,因此其影響程度較顯著。流轉后人均總收入的組成因素雖然發(fā)生一定變化,但是家庭勞動力狀況與社會發(fā)展狀況并沒有發(fā)生太大變化,因此流轉后人均總收入必然受流轉前人均總收入較大影響。
6.流轉后人均種植收入、養(yǎng)殖收入、外出務工收入、本地務工收入、補貼收入、流轉收入對流轉后因素路徑正向相關。其中流轉后人均流轉收入回歸系數(shù)最大,對流轉后因素影響最大;流轉后人均養(yǎng)殖收入回歸系數(shù)最小,對流轉后因素影響最小。其中流轉后人均流轉收入作為農民一項新的收入來源,其他收入作為傳統(tǒng)收入方式的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化,但其變動并不會太大。
7.流轉后人均流轉收入誤差變量對其影響方差最大,最不均衡,隨機性較大;流轉后人均養(yǎng)殖收入方差最小,最均衡,隨機性較小。
8.流轉后因素對流轉后人均總收入具有正向顯著性。流轉后人均總收入受流轉后因素中的流轉后人均種植收入、養(yǎng)殖收入、外出務工收入、本地務工收入、補貼收入、流轉收入影響,因此其必然受到這六項收入的影響。
(二)基于SEM對未參與流轉者人均總收入構成因素的分析
模型構建結果(見圖2)。
據(jù)此可知:
1.人均種植收入、養(yǎng)殖收入、補貼收入對務農收入路徑正向相關。其中人均養(yǎng)殖收入系數(shù)值最大,影響最顯著。未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戶其務農收入仍來源于原始的種植、養(yǎng)殖與補貼,而其中養(yǎng)殖的收入較高,因此對其務農收入影響較大。
2.人均外出務工收入、人均本地務工收入對務工收入路徑正向相關,人均外出務工收入系數(shù)值較大,影響顯著。務工收入主要來源于外出務工和本地務工,而其中尤以外出務工掙錢最多,因此其對務工收入影響最大。
3.務農收入對務工收入具有正向顯著影響。對農戶而言,青壯年大多進程務工,老人留守在家務農,若家里務農收入較好,外出務工人員就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工作中,從而提高收入。由于務工人員多惦記家中情況,如果家中務農情況良好,可以促進其務工積極性。
4.務農收入和務工收入與人均總收入正向相關,其中務工收入系數(shù)值較大,影響顯著。因為務工收入比在家務農的收入多,因此務工收入對人均總收入的影響加大。由調查可知,農民務工收入遠遠高于務農收入,所以務工收入對人均總收入的影響比務農收入更大。
政策建議
通過對于土地流轉背景下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的分析,并結合國家最新頒布的如《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fā)展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等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從分析可以知道農村勞動力人口仍是農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當大力宣傳優(yōu)生優(yōu)育政策,堅持讓農民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生育、撫養(yǎng)孩子;大力鼓勵青壯年進城務工以提高家庭生活質量,增加家庭收入;保障在外務工民工家庭老人、妻子、子女生活質量與基本權利,讓其無后顧之憂。
第二,當?shù)卣畱e極開辦農村培訓班。由分析可知,當今學歷教育在農村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起的作用并不顯著,同時《意見》中指出,鼓勵開展新型職業(yè)農民教育培訓,制定專門規(guī)劃和政策,壯大新型職業(yè)農民隊伍。因此,應當加大開辦農村培訓班力度。培訓班一方面應保障農村教育質量,培養(yǎng)新一代青年發(fā)展農村現(xiàn)代化經濟;另一方面應當組織對種糧大戶、流轉大戶、流轉中介機構管理者、農業(yè)社會化服務人員的種糧專業(yè)培訓,以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增加農業(yè)產出,解放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
第三,政府應創(chuàng)新土地流轉形式。分析可知,國家現(xiàn)階段實行的土地流轉政策能夠大力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應創(chuàng)新土地的流轉形式,鼓勵承包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以及入股的方式承包土地,從而使土地流轉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農戶收入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第四,據(jù)結構方程分析可知,農民將土地(下轉82頁)(上接16頁)流轉后,其養(yǎng)殖、務工等經營活動將不再對其收入產生負面作用,而種植經營仍對其收入產生正面作用。因此,對于未參與流轉的農戶,應大力鼓勵其參與土地流轉,從而解放農村勞動力,使農民無論進行何種經營,都能產生正面的效果,而不再參與多種經營,卻徒勞無功。對于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戶,應當引導農民正確選擇經營內容,以期獲得更大收入。
參考文獻:
[1] ?李東.五常市農民收入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 ?陳東俊.廣西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 ?馮楠,周昭雄.滁州市土地流轉對農民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8):121-123.
[4] ?程龍.土地流轉與農民收入之關系——以湖南省寧鄉(xiāng)縣關山村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1,(8):90-94.
[5] ?李中.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民收入——基于湖南邵陽市跟蹤調研數(shù)據(jù)的研究[J].經濟地理,2013,(5):145-149.
[責任編輯 ?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