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洪碩++王淑芹++李玉紅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現代科技水平也較以往有了極大的提高。這樣的市場因素與社會因素存在,激發(fā)了我國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fā)展,也使得我國的網絡營銷市場得以形成與推廣。特別是農產品的銷售商通過網絡市場這一新型的營銷模式來實現農產品的銷售,這一想法得到市場與社會大眾的高度認可,在幫助農產品拓展銷售渠道的同時,也為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營銷模式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在本文中,筆者將會借助于對網絡營銷內容的介紹,來對我國農產品營銷活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進而根據市場需求、互聯網自身的特征以及電子商務的發(fā)展等因素的影響來推動農產品網絡營銷活動的新時期,新發(fā)展。
關鍵詞:網絡營銷;互聯網技術;農產品;創(chuàng)新發(fā)展
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fā)展,2015年地中國政府報告中將“互聯網+”這一新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已然成為了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報告顯示,互聯網+開展實際中,會推動著互聯網本身、數據計算能力與制造活動多方面的全新發(fā)展。所以,借助于對互聯網+的利用,能夠有效地幫助農產品產業(yè)完成新一輪的產業(yè)建設促使農產品的銷售活動得以取得更大的經濟利潤,完成對發(fā)展建設戰(zhàn)略的報告。
一、中國農產品產業(yè)發(fā)展現狀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業(yè)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yè)活動的開展成效將會直接決定我國的社會穩(wěn)定程度與國際競爭力的表現。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農產品銷售活動本身的開展,也應做到不斷變化與發(fā)展,即,加強過往傳統(tǒng)模式單一性、阻礙性的認識,在降低銷售成本的同時,提高銷售業(yè)績,進而更好地適應這樣的銷售需求。在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活動中,農產品首先應當建立其品牌形象,其次,構建穩(wěn)定的銷售渠道,加強與客戶之間的交流溝通,以客戶的需求作為銷售活動、生產活動的開展前提,促使企業(yè)與農民能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得到更多的經濟利潤。在這個過程中,還應充分地認識到網絡營銷作為一種新型的銷售模式是能夠切實提高農產品銷售業(yè)績的。雖然,目前,其在我國的發(fā)展規(guī)模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但是只要能夠做到研究結合實踐,也就能夠更快地實現農產品供銷一體化,突出產業(yè)鏈條的建設優(yōu)越性來。并且,中國網絡購物市場本身也保持著較快的發(fā)展速度而逐步提高著自身的市場影響力,其主要表現在網購銷售額的逐年增長,與網購用戶人數的不斷增加,其增長速度快且銷售利潤十分可觀。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網購這一新型生活方式的認識正在以一種較快地速度轉變著,而農產品通過這樣的網絡銷售活動是能夠幫助自身得到更好發(fā)展的,其市場領域勢必會受此影響而得以有效拓展。
二、農產品實施網絡營銷必然性
農產品在以往的銷售活動中,一直以來都是采用的傳統(tǒng)銷售模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市場的需求變化所帶來的影響,農產品的傳統(tǒng)銷售活動本身的開展也就面臨著來自于市場競爭體制所帶來的活力削弱。所以,加強對網絡營銷活動的重視,借助于互聯網的優(yōu)勢,來讓其為銷售活動提供幫助,促使網絡營銷能夠成為農產品銷售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通過對這一銷售方式的使用,讓農產品銷售的范圍得以有效拓展,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地降低產品銷售成本,促使企業(yè)在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前提下,能夠做到與客戶的廣泛交流,使得這樣的銷售活動能夠成為農產品銷售市場的積極影響因素。具體來說,影響新型農產品營銷模式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
1.農產品供需矛盾的日益激烈
就目前我國的農產品銷售活動來說,其受銷售渠道的阻礙因素影響,使得供需矛盾顯得較為突出,這也就為網絡營銷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發(fā)展契機。特別是,隨著我國農業(yè)生產總值的逐年穩(wěn)步提升,這樣的供需矛盾有了更好地產品資源得以彌補。無論是單純地糧食需求還是對各類食物原材料的需求,都有著較大的缺口,這樣的矛盾存在,使得農產品網絡銷售有著極為廣闊的市場。可是在實際情況中,雖然,這一缺口切實存在著,但是,農產品的實際銷售情況還是有著大量的滯銷,影響到了農民經濟效益,也不利于農業(yè)的產業(yè)化發(fā)展,集約化經營。造成這樣現象產生的原因,可以說是信息流通的不暢,使得農產品信息難以做到及時地傳播。因此,網絡營銷活動本身的信息傳播能力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保障,也是緩解這一供需矛盾的有效舉措。
2.農產品網絡營銷環(huán)境良好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其影響地不僅僅是社會大眾的生活習慣,更多地也是在對社會大眾的生活思維進行轉變。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超過了8億的網民,其中,以和農村地區(qū)的人數增長最為迅猛,同時,在對網民結構進行探究的時候,可以發(fā)現,無論是從年齡層面來說,還是網民分布數量來看,我國已然進入了網上購物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特別是,移動電子客戶端與網上銷售平臺自身的不斷發(fā)展,使得我國的網上銷售活動能夠更加方便地被運用起來,農民本身也能使用這樣有利因素來推動農產品的網上銷售,在降低銷售成本的同時,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生產經營利潤。再者,物流行業(yè)的內部改革,為農產品的運輸與配送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即冷凍鏈條的有效建立,使得農產品可以在較短時間地配送到客戶身邊,且其新鮮程度也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當然,我國的物流配送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與發(fā)達國家之間還有著一定差距,對網絡營銷活動的開展水平也還需進一步地提高,但是,就銷售前景來說,我國處于高速上升時期,只要能夠采取有效地方式方法,想要拉近這樣的差距還是極有可能的。
三、農產品網絡營銷問題分析
因為信息技術與物流鏈的影響存在,在我國網絡營銷這一購物模式正越來越多地被社會大眾認識,其中,以京東、天貓等為代表的電商為網絡營銷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這也就為農產品的銷售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提高機會。但是,從其未來的發(fā)展前景來說,想要讓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得以多樣化、全面化,其需要地是就農產品自身的不足因素來具體思考、具體分析。
1.農產品銷售主體的定位存在偏差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進入到了網絡銷售平臺,但是,就其所占整體的比例來說還是較低的。這是因為,農產品銷售者自身認識與知識水平的不足進而影響到了網絡營銷活動的開展。比如,網絡營銷活動開展需要銷售者能夠基本掌握對計算機的操場技術,這也就使得銷售平臺的發(fā)布與使用需要注重于對互聯網技術、銷售技巧的有效掌握,而這些技術需求對大多數的農產品銷售者來說是一個具有難度的挑戰(zhàn),這樣的困境存在,也就給網絡銷售本身帶來了一系列的制約因素與發(fā)展風險。
2.電商銷售配套環(huán)境有待提升
農產品銷售活動的開展受季節(jié)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產品運輸的配套設施的選擇與使用需要根據產品的特征存在,來做好保鮮工作,即,注重于對冷凍技術的使??墒?,在市場的實際運營中,因為物流技術與市場調節(jié)能力的不足,使得這樣的銷售環(huán)境難以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銷售人才無法到位,銷售針對性有待加強、銷售產品又顯的單一而缺乏競爭力,進而阻礙了農產品的網上營銷活動。雖然,以移動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型購物平臺為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但是,總的來說,農產品網上銷售活動的開展依舊面臨著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新形勢下綠色農產品營銷模式
在2015年的兩會之后,互聯網一時成為了全民熱議的詞匯,想要讓網絡銷售成為農產品提高銷量的重要舉措,需要讓農產品可以更好地適應網絡銷售的特征存在與銷售需求,做到與傳統(tǒng)銷售渠道的有效結合,以此來實現對綠色農產品供應鏈條的建設。
1.綠色農產品營銷
綠色農產品營銷實質上就是農產品綠色生產和綠色經營的長期過程。這一方面,指的是農業(yè)生產活動的無污染生產,降低農產品的在生產互活動中可能面臨的生產污染影響,提高農產品本身的質量;另一方面,指的是銷售活動中受綠色農產品的特征存在,而得以開展的一系列銷售活動,其內容能夠滿足新型的銷售模式,在降低營銷成本的同時,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2.增強綠色認知,加大綠色營銷推廣力度
通過對社會大眾的有效宣傳,使得社會大眾能夠更好地認識綠色農業(yè)。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當采取切實有效的政策來作為引導政策,進而扶持企業(yè)的宣傳工作得以落實到位,同時,也能讓農產品的銷售者更好地去認識綠色農產品、投入到這個生產活動中,在幫助消費者提高消費信心的同時,讓這樣的產品能夠拓寬銷售渠道,實現銷售業(yè)績的有效提高。當然,借助于網絡銷售平臺可以讓傳統(tǒng)銷售活動與網上銷售活動緊密結合,幫助企業(yè)可以占據更多的市場占有率。
3.增強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標準,樹立產品品牌
在對生產基地進行選址建設的時候,應當選擇在污染較低,適合于綠色農產品生產的地區(qū)。并且,在生產過程中,做到對現代農業(yè)的高效利用,嚴格地按照綠色產品的生產需求來做到對生產活動的嚴格把控。同時,也要將這些生產數據運用到銷售渠道中去,以此來提高消費者對其的了解與認可,實現品牌效應的突出作用,讓產品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著更加優(yōu)異地表現。
4.建立新型的價格策略和供應鏈模式
在銷售活動中,針對于價格制定來說,可以使用高價策略以及對差異化定價。因為,綠色農產品自身的生產過程有著較為復雜的程序,其生產成本較高,通過對這些策略的使用可以讓消費者提高對產品的信任,伴以不同產品的包裝與質量可以讓差價策略得以落實到位,進而讓不同的消費者選擇適合其的農產品,促使產品銷量得以提高。
5.對現代化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
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首先,需要地是對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比如,對農村道路與鐵路的建設與維護、對運輸設備的配置以及對存儲設備的升級用戶完善,促使市場需求可以得到更好地滿足。其次,加強對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讓農產品信息得以較快傳遞,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也能做到針對性發(fā)展,特別是,當有假冒產品出現的時候,可以及時發(fā)現、打擊。再者,設立直營的店面,在提高產品銷售業(yè)績的基礎上,降低中間物流費,提高配送效率。當然,伴以互聯網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下單模式供其選擇,與配送方強強結合,形成自身的銷售渠道,形成一個完整的銷售鏈條。
五、總結
針對于農產品自身的營銷特征與銷售表現,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活動需要結合互聯網基礎、電子商務模式以及客戶關系等方面來實現網絡營銷效率的提高、做到在拓寬網銷渠道的同時,降低營銷活動的開展成本,真正意義上地讓農產品成為網絡營銷活動的重要參與者。
參考文獻:
[1]李珊珊,趙玥,孫騰飛.煙臺大櫻桃網絡營銷模式研究[J].農業(yè)網絡信息,2014(10).
[2]張佑林.我國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現狀、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貿,2014(03).
[3]杜飛川,郝磊.我國農產品網絡營銷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