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野樹(2009年一線教師研修班學員,童蓓蓓好友)
不一樣的史懷哲
——童蓓蓓的一堂課
文_野樹(2009年一線教師研修班學員,童蓓蓓好友)
小朋友陸續(xù)進了教室,十分鐘后新一課就開始了。
小狐先檢查同學們的文具和筆記本是否齊備,幫助忘帶東西的小朋友補全裝備。接著,她在白板上寫下“非洲——史懷哲”,然后讓小朋友們記錄問題:
1.非洲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2.故事記錄了史懷哲童年哪幾件事?
3.他為什么愿意用一生來幫助非洲獲得改變?
小狐叫起一位同學,請他來復述所記錄的問題。
復述完畢后,揚聲器里傳出一個臺灣腔調(diào)濃郁的男聲,開始講述史懷哲的童年故事。
其實,中國人對史懷哲是非常陌生的,除了在高二時讀過他的《敬畏生命》外,幾乎一無所知。我們一般會形容他“拋下哲學、神學、醫(yī)學三個博士頭銜而到非洲行醫(yī)”,卻很難意識到,他是為了幫助非洲獲得改變而努力得到這些學位。我們會記得他全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會記得他是演奏巴赫的管風琴頂級大師,卻不會想起他奮斗的目標和動力是永恒的上帝。在傾聽史懷哲童年故事的過程中,同學們用看小伙伴的眼光來看這位“偉人”,時空距離在瞬息間就被打破,他們還聽到了一句閃閃發(fā)光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
“嗯,獅比獸更為有福?!币晃恍∨笥褌兛隙ǖ攸c點頭。
在大家的笑聲中,小狐發(fā)下《史懷哲自傳》的節(jié)選。小朋友們開始研究史懷哲是如何幫助非洲獲得改變的——當然,首先要改變自己。
上午課程結束,在午餐時我和同伴迫不及待地向小狐提問。
說起學生成績,小狐牛×地說:我們不應試,不負責。隨后她就笑了,說:“學業(yè)上不提高幾乎是不可能的,跟健康飲食和鍛煉身體一個道理啊。常常閱讀經(jīng)典,思考真問題,操練文字和語言,怎么可能不提高呢?”
說起其選擇課堂分析文本的標準。她說:關鍵是文本要經(jīng)得起細看;而且文本要有兒童趣味;文本涉及話題要有價值;文本不能太長……
聽著小狐的描述,羨慕著她們能夠獨立自由地去開發(fā)教材,教自己認同的、用自己想用的材料教。同時,我也很佩服他們面對教材困境,試圖用自己的勇氣、智慧、窮覓狂搜、精挑趣選,努力編排出有趣有料有種的兒童教材,構建出迷人課堂。
不過,在我看來,這樣的課堂環(huán)節(jié)還過于封閉,都是事先設計好的,而且是堅定不移進行的。教師用自設問題限制了有價值議題的自由產(chǎn)生,教師確立的精彩議題和活動應該盡量以備選形式出現(xiàn)。
比如我看完文本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當?shù)厝藶楹伟咽窇颜芸闯晌kU人物?假如我是學生,這個問題不在教師觀照預設范圍之內(nèi),又沒有自由提出的專門環(huán)節(jié)安排,便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疑惑。因此,可能一些相當有價值的問題在課堂上無法展開并交流。
當然,在初步階段,以教師為主導設計出極具價值的問題和活動,并以之作為課堂內(nèi)容的核心和軸心,基于策略和效率考慮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錯的選擇。再假以時日,當學生的自我真正蘇醒過來,則可以在更自由的形式中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挑戰(zhàn)自已,瘋長自己。那個時候我覺得課堂會更優(yōu)秀,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