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有進
歷史地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蔣有進
教材中的歷史地圖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歷史地圖完全可以成為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認為歷史地圖的作用不過是“輔助性的工具”,那是低估了歷史地圖的作用。本文概括了歷史地圖在中學歷史教育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供大家參考。
現代的歷史專著和一般歷史教學用書,都或多或少具備著各種不同題材的歷史地圖。這種采取地圖形式來解釋歷史事件的方法,不僅有助于讀者對原書相關論述文字內容的理解,而且還可以取得代替文字或輔助文字內容,收到更概括和更形象地闡明主題的效果。
歷史地圖反映人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發(fā)生的一定的事態(tài)空間分布的情況。它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地點,地理環(huán)境及其空間聯系提供了鮮明的概念。例如,從兩千年前的《史記·貨殖傳》上看到的“江南卑濕,丈夫旱夭”,和“楚越之地,地廣人稀”的長江中下游流域的情況,早已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大大地改觀了,但相反,近代黃河流域中游所出現的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的不斷加深,也使自然狀態(tài)大異于昔。
它幫助讀者從上述各種繁雜的總和中理解歷史概念和歷史規(guī)律。例如,人教版《中國古代史》講到隋代開通的大運河,只用了60多個字說明這條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縣,南至江都,把黃河、長江和淮河連接起來,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僅有這些簡要的說明,還不能使學生獨得較具體的空間縮影。但加上“隋朝大運河”圖,便使學生容易形成以大運河為主干的古代水運系統(tǒng)這一空間概念,并對當時的江都之所以成為隋唐時期最重要的出???,也就不難理解了。
每一幅歷史地圖,都是為特定的教學目的服務。教科書上的歷史地圖,其內容,應是取決于歷史教學大綱所提出的要求。以人教版《中國古代史》課本為例,所有歷史地圖按性質分類,主要有下列幾種類型。
1.政區(qū)或政治形勢圖,如:《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遼、北宋、西夏形勢》等圖。
2.國內外戰(zhàn)爭圖。如:《秦末農民戰(zhàn)爭形勢》,《雅薩克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等圖。
3.交通路線圖:如:《張騫出使西域》,《元朝的漕運圖》等。
4.經濟發(fā)展圖:如:《關中水利圖》
在上述的名類歷史地圖中,本文選取政區(qū),戰(zhàn)爭,交通各一圖,作為分析運用的實例。
首先是《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圖。這是一幅具有復雜內容的構圖。它是以兩個最重要的都護府為主題的政治區(qū)域圖。
其次是《張騫出使西域》圖。原是交通路線示意圖性質,但這幅地圖是以開辟新的通道為專題的,使用這類圖,要注意從再現當時的地理環(huán)境來突出先輩開辟通道時同自然和人事進行艱苦斗爭的歷程,它再現了同這一歷史事件有關的政治軍事形勢和民族分布特點,因而,應使學生能從各方面的聯系理解這條至今仍起作用的交通大道,其開辟,對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運用這類地圖,要同現代自然地圖較多的結合。充分發(fā)揮現代地圖學所具備的立體感,可以使兩千年前先輩跨山越嶺,并且長期戰(zhàn)斗于流沙、風暴、干熱和嚴寒的環(huán)境中的歷史形象得以再現。
第三是戰(zhàn)爭形勢圖。在中學歷史課本上是大量的,人教版《中國古代史》的歷史地圖中,國內外的戰(zhàn)爭形勢圖占大多數。戰(zhàn)爭形勢圖表明的是戰(zhàn)斗雙方爭奪的地域和戰(zhàn)爭的動態(tài)。如果運用這類地圖,可運用多種方法,如:在講授掛職圖上利用輔助的指示符號“箭頭”和其它各種形象性的符號,以表明戰(zhàn)爭的狀態(tài),或利用黑板邊講邊畫,還有個別有電化設備的中學,利用多媒體來演示地圖,其目的都是在幫助學生領會課本的歷史地圖所表現的戰(zhàn)爭動態(tài)。
歷史地圖無疑是中學歷史教材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一向都很重視歷史地圖的演示方法,這一點是肯定的。但由于對歷史地圖只偏重于作為直觀教具使用,往往忽略了考慮如何培養(yǎng)學牛閱讀和分析地圖的能力。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認為至少要注意下述兩個方面:
1.要使學生學會掌掘閱讀歷史地圖的一般方法,并具備認識和判斷歷史事態(tài)發(fā)展的空間分布特點的能力 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讀圖的方法。要使學生對教科書上的地圖,象對教科書上的文字一樣讀得懂。同時,并須培養(yǎng)他們能夠判斷圖上所反映的歷史事態(tài)發(fā)展的空間分布特點。歷史地圖的特點是顯示歷史事件的發(fā)展動態(tài)。因此,首先要求學生要注意弄清每一幅地圖所顯示的空間發(fā)展的年代,例如;《倭寇侵擾我國沿海地區(qū)形勢》圖其所表示雖包括自元末至明的一個較長時期,而主要則是在明代的中、后期之間,尤其是16世紀的50一60年代。
其次,還有關于識別地圖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有用雁行字列屈曲字列表示山脈的存在的走向。用虛實兩種不同線條以區(qū)別古今的海岸線位置等等。還有,學會從地物符號認清地名所在的正確位置是必要的,例如,古洛陽城原是在流入黃河的洛水之陽,而不是貼近黃河的南岸。
2.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學習歷史地圖,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學科的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本文開首便說過,歷史地圖是以現代地圖學為基礎的,要真正懂得歷史地圖的地理結構,必須有地理的基礎知識。這就是說,學生在學習歷史課之前,已經有了一些可以同歷史學習相聯系的地理基礎知識(包括閱讀簡明的現代地圖的知識)。
總之,如果教師在運用歷史地圖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來學習歷史地圖,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在歷史課中有一些內容比較簡單的地圖,不一定需要關于地貌,氣候等自然地理的基礎知識,但有一些內容比較復雜的是“圖”,如上文所說的《張騫出使西域》圖,卻得具備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礎知識,才有可能再造兩千多年前的“西域”這個地理概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同學科的知識綜合運用,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當學生將地理知識用于理解歷史課的問題上,這種運用已經不是重復過去所學的機械記憶。而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同時開始學習不同學科的綜合運用,以擴大或加深對事物的記憶和理解。這種做法,對發(fā)展學生的智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肯定是有幫助的。
四川省蓬安縣周口中學 63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