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世界史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民族和文化等各項認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高校應在學科體系方面加強世界史教學和思想政治理論相結合,加強世界史專業(yè)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群體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效融入世界史教學和學術活動。
【關鍵詞】 世界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融入路徑
當前我國的發(fā)展,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期,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導致世界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沖擊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政治和情感的各項認同度,促使他們齊心協力,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獻計獻策。當前的世界實力是不斷發(fā)展的結果,因此,要想認清當前世界,就必須建立在了解歷史的基礎上。本文中主要分析了世界史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充分發(fā)揮世界史的教書育人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一、學習世界史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在當前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加強思想領導的重要作用,建設完善的意識形態(tài),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我國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在2015 年 1月19日,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在該項文件中指出,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高校擔負著輸送人才和理論支持的重要任務,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至關重要。實際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我國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興起了許多的國際問題和思想理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受各種外來文化和思想的沖擊,對學生們的價值追求造成許多不良影響,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阻礙。導致大學生盲目追求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的理解越來越弱。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加強民族教育和國家情感教育非常重要。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知識傳播的主體是高校教師,他們擔負著提升大學生的理論、政治和民族各項認同感的重要任務。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的安國情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歷史的意義在于保存民族記憶、促進文化認同和維護善惡平衡,維護公平和公正等重要作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回顧歷史,能夠幫助人們提升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民族的進取心和自尊心。全面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高校中的歷史教師,需要具備高度的教育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觀察等各項能力,幫助他們認真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在國際上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研究和解決所有的中國問題上,都有需要從世界的角度作為出發(fā)點,這樣一來,就必須要學習世界史。世界史教師在傳授世界史相關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仰和精神以及道德情操,提升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樣一來就能夠確保搞笑的思想宣傳工作的順利進行,及時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由此可見世界史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和途徑
1、學科體系方面要加強世界史的教學和思想政治理論相結合
通過學習世界史的理論、觀點、方法借鑒和交流融合,將世界史和思想政治理論相融合,提高學生將學習到的思想政治理論運用到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的相關能力。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的人才隊伍,這些人才要同時具備思想政治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各項知識技能,同時還要具有跨學科素養(yǎng)研究能力。世界史的授課教師,要加強對馬克思理論的學習和掌握,從歷史學角度出發(fā),深入剖析憲政民主、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想,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西方社會的各項理論和思潮。同時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從歷史的角度,為學生深入講解各項問題,在大歷史和全球史的前提下,通過樹立正確的科學發(fā)展觀為學生講授思想政治的深刻意義。
2、加強世界史專業(yè)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群體之間的交流和融合
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師來說,科學研究的主要意義,在于校內外所有教師的溝通和交流,不僅僅是世界是教師,還同時包括各學科的教師,摒棄過去的教書匠思想,從整體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水平,同時還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世界是教師在做好第一堂課的基礎上,還可以加強與政治思想理論教師的交流和溝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第一課堂的基礎上,構建世界史第二課堂。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學校可以組織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研討會和論壇,以及學術講座等活動,專門邀請和聘請世界史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和學術討論。此外可以通過讀書會、辯論會等形式來提升學生學習世界史的興趣。全面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綜合水平。
3、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引進世界史的教學和學術活動
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各方面綜合素質,培養(yǎng)他們的各方面能力綜合成長,特別是對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都有重要的培養(yǎng)意義。高校中,教世界史的教師們要積極參與到建設校園文化之中,以學術為本,在校園多開展一些世界史的公開課、選修課和讀書會等活動,同時還可以開展世界是學術講座,或者是通過圖書館來普及世界是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世界史的學術性、知識性和思想性,提高學生們學習世界史的興趣。此外,將世界史通過相關學術教學活動,來向同學們展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建設校園文化,正確樹立學生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塑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全面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世界史的各項能力,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同時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的體現。通過學習世界史,大學生能夠發(fā)散思維掌握更多知識,用歷史來沉淀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對世界的認識,和知識的掌握能力,對于學習我國歷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5(1).
[2] 高希中.“書名竹帛”:歷史承載民族記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5).
[3] 蘇幾.今人該怎樣研讀世界史[N].中國青年報[J].2015(2).
[4] 朱衛(wèi)斌.大歷史與中國高校世界史教學[J].歷史教學,2012(2).
【作者簡介】
萬瑪草(1989-)女,藏族,甘肅合作市人,學歷:本科,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專業(yè):世界史,研究方向:美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