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蕾
?
歷史上的戎
□宋蕾
戎,曾經(jīng)是我國西北方的一支強大的族群。《爾雅·釋地》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睂τ谌?,學術(shù)界有多種不同的認識。一種觀點認為,“戎”源于商周間的鬼方、獯鬻,周末的獫狁,后來成為狄和匈奴。第二種觀點是認為“戎”源于羌族。還有的學者認為,“戎”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而是中國西北古代各族的通稱,亦稱“西戎”,同“東夷”、“北狄”、“南蠻”并舉。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戎”是西周、春秋時期單獨存在且非常強大的一個重要民族,因為在甲骨文、鐘鼎文中“戎”與其他諸族并稱的情況時有出現(xiàn)。各種說法不一而足??梢?,兩千多年前的這個曾經(jīng)驍勇的部族引發(fā)了今人多少探究與猜想。
《說文》中,“戎”字從甲從戈,是一個手持兵器的士兵形象,在早期的青銅器銘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戎”字。殷周時有鬼戎、西戎等;春秋時,戎分為七種:己氏之戎、北戎、允姓之戎、伊洛之戎、犬戎、驪戎、戎蠻等;秦國西北有狄獂之戎、義渠之戎、大荔之戎等;戰(zhàn)國時,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山戎,各分居山谷。戎族眾多部落似乎并不統(tǒng)一,其生活方式也與中原人迥異?!蹲髠鳌废骞哪暧涊d:姜戎子駒支說:“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p>
一
戎族各部落的鼎盛時期大約在西周至春秋早期。在有關(guān)這一時期的歷史文獻和典籍中,多次出現(xiàn)關(guān)于戎的記載,最著名的就是西周和戎之間的決戰(zhàn)。在公元前的一千多年里,西周多次對戎作戰(zhàn),其中最有名的一場戰(zhàn)爭,也是導(dǎo)致西周終結(jié)的那場戰(zhàn)爭,就是發(fā)生在周和戎之間。
西周到了第十三個王——周幽王時氣數(shù)已盡。這個昏庸無度的周幽王,為博得褒姒千金一笑,不顧眾臣反對,居然點燃了為防御戎而修建的二十幾座烽火臺。各地諸侯看見狼煙四起,便匆匆趕來救援,哪里料到這正是“烽火戲諸侯”的游戲。褒姒看到慌忙趕來的眾諸侯被戲弄的窘態(tài)不禁失笑,沒想到這一笑付出的代價卻是一個王朝的終結(jié)。周幽王為了立褒姒為后,廢掉了原王后。被廢王后的父親申侯就偷偷地與犬戎聯(lián)合,于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71年),一起攻打周幽王,這時當他再點起烽火時已無人前來救援了。犬戎殺掉了周幽王,虜走褒姒,周室被迫東遷。
春秋戰(zhàn)國之時,戎對北方的秦、齊、魯、燕也時常侵擾。歷史文獻關(guān)于山戎與燕齊聯(lián)軍之戰(zhàn)再次將戎推到歷史前臺。
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載:“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zhuǎn)移?!鄙饺?,即北戎,從西東遷,其勢力范圍一直延伸到燕山南麓。山戎部族在春秋時期非常強大,經(jīng)常入侵燕國,成為當時引起“病燕”的一大邊患。戎在鼎盛時期還曾經(jīng)“越燕而伐齊”。《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是后(指平王東遷)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齊,齊釐公與戰(zhàn)于齊郊。”犬戎(亦稱西戎)迫使西周東遷后大概僅過了六十五年,山戎(戎的一支)越過燕國攻打齊國,而齊國可謂春秋各國中兵力較為強大的諸侯國。由此可見,山戎當時人強馬壯,敢于長途跋涉以襲遠。然而,這么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部族如何漸漸湮沒于歷史的長河中呢?這也許與一個成語——“老馬識途”有關(guān)。
“老馬識途”的故事發(fā)生在距今兩千六百多年前。公元前679年,齊桓公會盟各諸侯,訂立盟約,要求共同抵御外族。當時齊桓公為中原霸主。北方的燕國時常受到山戎的騷擾,就派使者到齊國求援。公元前663年,齊桓公親率大軍到了燕國,但山戎已退回北方。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lián)合起來追擊,一直打到山戎國(今河北遷安縣燕山一帶),大敗山戎。山戎王密盧逃到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縣到遼寧省朝陽縣一帶)。齊桓公和管仲決定再去征討孤竹國。到了孤竹國附近,只見孤竹國的大將黃花帶著密盧的頭顱來請降,齊桓公相信了黃花,并讓他做向?qū)ьI(lǐng)齊國大軍去追趕孤竹國大王答里呵。直到傍晚,大隊人馬來到黃沙飛舞的“旱?!鄙衬髮ⅫS花早已不見蹤影。齊桓公這才知道自己中了山戎“誘敵深入”之計。又累又渴,齊燕大軍迷失了方向,似乎只能葬身于茫茫沙漠了。齊大將管仲足智多謀,他挑選出幾匹老馬,讓它們領(lǐng)路。沒想到大隊人馬在幾匹老馬的帶領(lǐng)下果然走出了迷谷。由于這個故事,后來就以“老馬識途”來稱贊有經(jīng)驗的人了。
齊桓公伐山戎之事在古文獻中記載很多,《左傳》《管子》也都有記載?!洞呵铩しY梁傳》載,莊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63年):“桓外無諸侯之變,內(nèi)無國事,越千里之險,北伐山戎,為燕辟地?!边@一次,齊國不僅消滅了山戎,還為燕國向北拓展了大約五百多里的土地,燕國一下變成了一個大國,成為齊國的北方屏障。
齊國滅掉了孤竹國后,一部分山戎融入當?shù)孛褡?,一部分加入東胡,戎與胡雜處的過程中,名稱也相混。山戎,這個古代中國北方的一支強大游牧部族,終于在齊國討伐后,逐漸銷聲匿跡,退出了歷史舞臺。
然而在西北,以義渠戎為代表的西戎卻一直是秦的最大邊患。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人用美人計誘殺了義渠王,滅了義渠國,徹底解決了西戎騷擾的問題。
至戰(zhàn)國時,遷居到中原的戎族各部,已漸漸融入華夏民族?!叭帧边@個稱謂已不復(fù)見于史籍,這個北方強悍的部族也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二
關(guān)于戎的文明可以從考古挖掘中了解一二。1985年,在北京延慶縣八達嶺長城以北的軍都山南麓玉皇廟村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的山戎墓地,其后在葫蘆溝和西梁垙等處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山戎的墓地,在墓地的遺址上成立了中國第一座以少數(shù)部族文化命名的遺址類陳列館——山戎文化陳列館,在那里我們可以略微了解一下這個已經(jīng)消失了兩千年的部族。
分布于北京北部和河北北部的山戎族,過著半定居的生活,以牧業(yè)為主,農(nóng)業(yè)為輔,并兼狩獵,大體處于半游牧狀態(tài)。考古發(fā)現(xiàn),遺址大多分布于較高的山坡,還發(fā)現(xiàn)當時人們居住的房屋和儲存食物的窖穴。在玉皇廟墓地,殉葬的牲畜也以狗、馬為最多。古代史書中往往用“戎狄”并稱北方少數(shù)民族,他們或許有某種親緣關(guān)系。在狩獵的過程中,他們也許大多使用狗作為幫手,狗對他們的狩獵生活非常重要。因此,狗作為他們共同的圖騰而被崇拜,古籍中亦有“犬戎”一稱。
出土的隨葬飾品中有精美的虎紋腰帶飾牌,顯示死者生前的地位較高。此外,軍都山一帶的墓地還出土了大量耳環(huán),可見,山戎族人無論男女多佩帶耳環(huán)。墓葬中的男女老幼,頸下和胸前還多佩戴項鏈,有黑白色石珠、綠松石珠和各色瑪瑙珠項鏈。男子身高在一米七八左右,身材高大,佩有短劍。山戎族人的形象在我們眼前不斷清晰起來,他們頭戴耳環(huán),頸掛項鏈,腰系胡帶,身配短劍,十分英武。
迄今為止,北京玉皇廟發(fā)現(xiàn)的墓地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墓葬數(shù)量也最多,因此考古界將分布于軍都山和冀北山地一帶以直刃匕首式青銅短劍為主要特征的文化遺存命名為“玉皇廟文化”。戎,這個曾稱雄中國北方千年的部族,留給我們兩個成語——“千金一笑”和“老馬識途”后,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只有在歷史文獻中偶爾與讀者邂逅。
(作者:北京市北方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郵編10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