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敏
摘 要:目前,許多學生都對大學語文課提不起興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提高學識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講求課堂藝術,提高教學效率,注重服飾品位,提升自身魅力,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2-11
“我們不是不喜歡語文,而是不喜歡語文課。”學生們這樣說。身為語文教師,誰不感到汗顏?如何提高語文教師自身魅力的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思索。
一、提高學識修養(yǎng)
由于擴招等原因,相對來說,醫(yī)學高職高專的學生錄取分數不高,學習能力較低,語文能力參差不齊。而社會需求對醫(yī)學生要求相對來說較高,這表現為不僅要有較高的醫(yī)術水平,同時也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教育以專才教育為中心,重專業(yè)、輕人文,從而造成醫(yī)學生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缺失的弊端。醫(yī)學教育作為培養(yǎng)醫(yī)學人才的基礎和重要途徑,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醫(yī)學理論知識、培養(yǎng)其基本技能,更應該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使他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大學語文作為一門課程,與醫(yī)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息息相關。
作為一名大學語文教師,應該十分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用自己的儀表、言行去感染、熏陶學生,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如果一名教師能在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提高對音樂、繪畫等的藝術欣賞能力,那么,他就能在教學中向學生推薦一本好書,放一首鋼琴曲,為學生朗誦一首詩,出示一幅油畫。傅雷、貝多芬、普希金、達·芬奇就這樣走進學生的心里,天天耳濡目染于優(yōu)秀作品,像從一種清幽境界呼吸一陣清風,來接受它們的好影響,使學生不知不覺培養(yǎng)起對美的愛好,并且“培養(yǎng)起融美于心靈的習慣”。(柏拉圖《文藝對話集》)美是永恒的,一位好的語文教師對于美的追求,能喚起無數學生對美的向往。如一位教師在教《哥白尼》和《祖沖之》等一組傳記文章時,在課堂上補充介紹了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旨在讓學生了解“普通人”與“偉人”的關系。一連幾天她掛出貝多芬的肖像,然后讀了羅曼·羅蘭《貝多芬傳》中對貝多芬肖像描寫的一段話,讓學生從充滿詩意的話語中進一步感受肖像所透出的憤怒、渴望,決不向命運屈服的情緒。隨后又播放《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并在黑板上寫下了大大的“力”字。旋律、肖像、回憶,把學生帶入了一種高昂、激越的情境。他們似乎看到偉大音樂家在與命運搏斗,把美和希望帶給人們的情景。
二、講求課堂藝術
現今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許多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如教師教學中的一些舊觀念、舊手段、舊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因如此,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嚴重挫傷,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也受到嚴重壓制。而在改革傳統(tǒng)課堂、更新教學方法的過程中,一些學校和教師又盲目地追求課堂形式的創(chuàng)新,忽視了培養(yǎng)目標,這樣不利于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忽視教育藝術是不全面的。比如,一邊在上課,一邊窗外操場上有球賽,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沒有教學藝術就很難做到?!鄙頌檎Z文老師,就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手中多儲備一些教學方法,方法多了,就能靈活選用。在確定每一種教法時,要持“三性”:具有思維性,顯示獨特性,富有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生動、自如、富有創(chuàng)造活力、具有課堂藝術魅力的教學風格。在課堂上,一個講究教學藝術的老師,從表面上看,他是那樣輕松自如,談笑風生,指揮若定,仿佛一切都是信手拈來;其實不然,這“輕松”,這“活”,都是來自心中的“底”,而這“底”就是課前的精心設計。這一顰一笑、舉手投足,全在他的設計之中。作為一個教師,要要求自己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課堂教學,每一課都要有不同尋常的突破。
三、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的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當今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教師能主動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以輔助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巨大變革,對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熟練地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和信息技術,采用精講的方法,精選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精華和要點。教學實踐證明,面面俱到地教一篇課文,教師全講了,學生未必能夠掌握;而集中精力,突破一點,使學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反而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
除此之外,還要精練。所謂精練,是指通過較少練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練絕不是單純的數量上的少練,精練要保證質量,而且要提高質量,使精選的練習具有代表性,能夠以一當十,以少勝多。也就是說,當練則練,不當練的不練,可練可不練的不練。
四、注重服飾品位
現代社會是一個注重儀容的文明社會,從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審美水平、文化修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整潔大方的儀表,不僅能展示自己的個性魅力,更能體現對別人的一種禮貌。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職業(yè)特點,就讓它與其他行業(yè)的服飾要求迥然不同。教師雖然沒有固定的職業(yè)套裝,但在著裝方面卻有著許多強制性的規(guī)定,這是由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的。首先,教師具有很強的示范意識,教師教書育人,需要言傳身教,讓學生接受知識;其次,教師具有較高的審美意義,一個儀態(tài)優(yōu)雅的教師讓人賞心悅目,更受學生的喜愛,教學工作的開展更順利;最后,教師具有教育意義,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言行舉止與衣著打扮會對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教師的形象,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簡而言之,教師的著裝要簡約而又端莊、知性而又有品味,走中庸路線,既不出格,不標新立異,不追潮流,又不落俗套。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就是一個人教養(yǎng)、品味、地位的真實寫照。要做到端莊,就得做到穿著美觀優(yōu)雅而又莊重,切忌短、漏、透。衣著打扮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取悅別人,使別人更愿意親近自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型、膚色、臉型、發(fā)型等,因此每個人適合的著裝也就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服裝風格。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是長流水。因此,語文教師自身魅力的提高,也決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它不僅適用于知識的學習,更適用于知識傳播方法的探求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營造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做一個有魅力的、贏得學生喜愛的語文教師!
參考文獻:
[1]葛 茜.關于在醫(yī)學生中開展醫(yī)學人文教育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1, (25):28-29.
[2]郭小平,張文蘭.從教師心理探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高原期”現象[J].中國電化教育,2011, (9):95-99.
[3]郝志峰.高校教師禮儀素質淺析 [J]. 呂梁學院學報,2012,2(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