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羲
我決定等到深夜才開始寫這篇文章,不僅因為深夜時分天地萬物都歸于寂靜,更多的緣由在于,對于人生、記憶這些形而上的生命特質,莫若歷史、時空所予以的見證顯得更為清晰、直觀、長久。而許久以來,對于那些與逝水流年并存的東西,包括那些能夠為后世留下點什么的人們,我總是充滿了無限敬意,懷著這樣的情緒,很自然的,在一種平靜的狀態(tài)下,我走近了知名詩人、作家童德彥。
睿智,是透過他的目光和言語,我們所感知的第一印象,沒有凌厲的話鋒,只有樸素的言語,與他的對話,話題并不限于文學藝術,有時是“此”,有時是“彼”,這種無所拘束的暢談,讓人清晰地捕捉到了他身心當中潛藏著的穿透風雨之后的沉靜,以及置身于藝術生命中所顯現(xiàn)出的磅礴高昂的激情。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曾經在《岳陽樓記》中發(fā)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言,古人的喟嘆猶鳴在耳,這當是一種光耀千古的大境界,而事實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往往都能實現(xiàn)人生的超越。
一生坎坷,曾遭人誣陷,雖經平反,人生三大悲劇,少年喪父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他的精神幾度崩潰,令他振作的是書伴,發(fā)憤的是筆朋,它倆激勵他向命運搏斗,向書山學海進軍,要把失去的年華奪回來,造就了他的傳奇人生!
且讓我們將心靈沉靜下來,用那把言語的鑰匙插入人生的匙孔,在那棵茁壯成長于童德彥心靈沃野的藝術常青樹下,記憶的大門正徐徐打開……
撥動生命的親恩之弦
鄉(xiāng)情如草早抽芽,分別時長已著花。
甸甸沉沉成果實,夜闌入夢又回家。
——童德彥·《思鄉(xiāng)曲》
我們常說當生命降臨時總是擁有第一聲啼哭而非歡笑,倘若用佛言來詮注,那人生其實就是一個注定要經歷苦難的歷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和風細雨,往往能讓人在成長與成熟的過程里尋得智慧。
1935年11月9日的寒冬時節(jié),一聲清脆的啼哭聲穿透了冬日的寂靜,在湖北蘄春縣大別山支脈米家山下的一戶書香門第之家,童德彥張開了清澈的眸子,第一眼,他看到的正是母親慈愛的笑臉……
蘄春縣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以北,隸屬黃岡市,是著名的“教授縣”,以人才輩出著稱。而這米家山又因宋代大書畫家米芾來此居住而得名。這里景色秀麗、風光旖旎、四季如春。每年,滿山的杜鵑、桃李爭妍怒放,松柏爭榮,山腳是延綿的小山,童德彥的家就住在那山清水秀的群山環(huán)抱之中。
童德彥的祖父是清末秀才,在世代書香門第的熏陶之下,他的父親也是個才子,不但詩詞歌賦毛筆字都寫得好,而且14歲便到了漢口,參加了賀龍紅軍,隨著部隊參與了廣州起義,轉戰(zhàn)廣東、廣西,并在戰(zhàn)場上和徐向前結拜成兄弟。只是后來,因在某次戰(zhàn)斗中身受重傷,父親回鄉(xiāng)養(yǎng)傷,才開始重操祖業(yè)教書,并娶了出身于官宦之家、知書識禮的母親為妻。
外祖父在民國初年晉升為當陽縣長,赴任前夜,因喜慶而飲了汾酒三杯,吐血不止而亡,此后,母親家道中落,作為家中的長女,全家十幾口人的家務重擔全落到母親肩上。
戰(zhàn)亂年代的愛情與生活,都被流離失所的困苦所挾裹,童德彥尚未來到人世之前,父母上無片瓦遮頭,下無立錐之地,常借祠堂古廟棲身,生活來源全靠父親教學。而為了蓋一幢真正屬于自己的土坯布瓦房子,父親勞累得吐血,母親紡紗織布熬紅了雙眼,熬腫了雙腳,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因為生病無錢診治而夭折,雖然房屋后來靠鄉(xiāng)親們幫建而起,但它所付的代價卻是用他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的生命換來的。這時他正四歲,他的另一個哥哥攆他繞著新房子玩,被石頭絆倒,鼻子碰傷,流血不止,經急救才挽回了生命,從此遇寒熱干燥或碰撞就出鼻血,成了終生的固疾。
上古傳說中,鳳凰涅磐,是一種殘酷的美,也是一種希望的美。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當我們心生不滿、頹唐墮落時,那些迷茫困惑中的人們其實也是需要烈火、需要涅磐的,只是當我們回過頭來直面過往的人生記憶時,我們卻常常只看到了涅磐重生后的絢麗而忘卻了涅磐中的痛苦,實際上,與幸福相比,痛苦潛在的力量反而更為震撼人心。
1930年,徐向前曾經來到大王寨下的童家畈祠堂私塾,力邀童德彥的父親重新跟他歸隊去干革命,考慮到他舊傷未愈,又有肺病纏身,徐向前才未帶他走。
從此之后的生活,清苦、貧窮困擾他一家。父親一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家務事完全依靠母親,在那個亂世的時代,雖然父親早年參加革命,然而這種身份卻并沒有給家里帶來多少“好運”,唯一給予童德彥的,是富有熱愛文藝的天賦,而這天賦的獲得,更多的與胎教有關,家庭的熏陶無疑成了開啟童德彥通往文學圣殿的第一把鑰匙。
尚在母親腹中之時,父親正帶著30多個大齡學生,有的結婚生了孩子,有的是來補課,白天在蒙童館上學,晚上來父親處讀書。父親以經館為家,晨讀午講,教四書五經,教數學歷史,講民族英雄。而那些瑯瑯書聲似乎伴著腹中的童德彥成長。待他咿呀學語,父母便開始教他唐詩。直到今天,童德彥還記得,母親教他的第一首詩,便是唐人金昌緒寫的《閨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父母的愛,深沉如海。在童德彥心里,父母對待子女,總是嚴多于愛。記得有一年,父親買回字片,指點上面的一字一畫或一詞一畫教他看圖識字,稍后教他背誦唐詩古文,此外,父親還用他寫的影本教他學寫毛筆字,稍后,又給他上四書五經,讓他和同學一起聽講《史記》和《綱鑒》,并指點他破題作文和寫詩。只要寫得好,父親的評語是“妙筆生花”,若寫得不好,父親的評語便成了“一落千丈,不用心之人,可恨可恨!”還得挨一頓屁股板子!那時的理念是: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墮;黃金不打教不成;棒頭出孝子!調皮的童德彥是在嚴格的家教下,父母恩威并舉,用棍棒造就成材的。
朗朗的讀書聲仿佛依舊回響在耳邊,在那簡陋的鄉(xiāng)村私塾,童德彥手握毛筆,懂得了文字書寫最簡單的點、線、撇、捺。這是他與文學藝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又似乎是藝術對他的第一次心靈召喚,那纏繞于字里行間的情感、濃淡相宜的古今筆墨,讓率性的童德彥,因為書香門第的家學熏陶,而在自己未知的人生里,勾勒出了一個新的世界。
20世紀30-40年代,對于所有中國人而言,那是一個特殊的符號:“抗日”、“內戰(zhàn)”、“解放”,這三個鐫刻于歷史長河中的詞語,次第出現(xiàn)在童德彥的生命里。兒時的回憶,模糊而又清晰,因為躲避日本人,父母親曾帶著他和兄妹匍匐于山野密林;解放軍橫掃大江南北之時,他跳級完成學業(yè),并借了張文憑考上初中;天安門前升起五星紅旗的那一刻,14歲的童德彥,在震天的喧囂鑼鼓和如海洋般磅礴的祥和喜慶中,隱隱看到了一輪新生的太陽冉冉升起。那時,父親寫的一首民歌《五更鼓》正在全縣廣泛傳唱,他暗暗立志,長大一定要當個詩人、作家。
如咽如泣的歲月苦楚
生似行舟遇逆風,仍懷壯志賽鯤鵬。
春心到老猶如火,只恨殘軀不返童。
——童德彥·《感懷》
歷史的傷痕總是帶著特定時空的烙印與邏輯,雖然在生活中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觸動心靈的感動,雖然有些依然清晰地記得,有些悄然從記憶中逝去。但在童德彥的記憶里,少年時代的那些往事就猶如這歲月如歌的夢,飄然蕩過了他記憶的心海,回首那純真的年代,許多往事仿佛在不經意間,悄然涌來,而記憶的褶皺也順著無數時間的脈絡正層層延展……
在少年童德彥的心里,考上文科大學是他的終極夢想。那時的他,小小年紀便已文采出眾,七八歲時他就可以寫詩,并在當地小有名氣,寫的詩被很多人傳抄,受到時人的稱贊。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母親因為起早貪黑的勞動和整夜的織布紡紗而過早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及至1951年,一直靠父親借米借糧讀書的童德彥,面對家庭貧苦的無望,最終只得懷著深深的不甘與遺憾,以第四名的成績,考上了讀住都吃公費的湖北農學院。
1951年的秋天,父親給他送行,背著簡單行李的他走在前面,走在后面的父親步履沉重,沒送多遠,不過就只三丶四百米的大凹,父親卻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也許是怕他看見眼淚不吉利,父親只囑咐他幾句就返身朝回走,誰知,剛走幾步,父親便又站住,并回頭來望他,那時的父親,不過才43歲光景,卻己頭發(fā)花白、滿面皺紋,一米七八的身材腰彎背曲,步履蹣跚得如同一個暮年的老人,看著他蒼老的形象,童德彥不禁淚如泉涌……
作為班級里年紀最小的學生,進入農學院的童德彥,身在學校,心卻不在學校。那時的他,依舊想要學習文科,因為不喜歡農學,所以,別人復習功課時,他在看“雜書”,學校考試的時候,他還在看小說……
熱愛文學的夢想,并沒有因為潛藏于童德彥記憶中的苦累和貧困而破滅,在農學院上學期間,他先是把學校圖書館的中外名著都看了個遍,每逢周日,在別人都去玩耍的時候,他就利用休息時間,從市郊寶聚庵來回跑二丶三十華里到武昌民主路的書店去蹭書看。口袋無錢,只得步行,到書店一呆就是一整天。肚子餓了,忍了!腳站酸了,就蹲下來!直到書店打烊,他才拖著又餓又累的身子疲乏地返回學校。
徜徉書海的經歷,讓他成了學校有名的書呆子,那時的他,在時代滾滾前進的大潮中,命運往往只能隨波浮沉,艱難辛苦也好,甜蜜快樂也罷,于童德彥而言,唯有靠自己身上那一種屬于草根階層的頑強,支撐著他,激勵著他。
這一年的冬天,遠在家鄉(xiāng)的父親,因為擔心他受涼,特意請裁縫做件新唐裝式的棉衣郵寄到學校,那時,父親已經再婚,但童德彥知道繼母不會持家,且家中還有四個嗷嗷待哺的小妹妹全靠父親一人教小學的微薄工資度日,寄件衣服已不容易。想著自己那時在學校吃公費,又有點零用錢可買衣服,于是,童德彥便將那衣服給寄了回去,那一刻,他心里暗暗發(fā)誓,一定要早點出來掙錢,要好好照顧自己那身居貧寒卻時時牽掛著他的父親。
1953年6月下旬,童德彥的哥哥發(fā)來電報,說是父親已于6月18日病故。接到電報的那一刻,仿如天塌地陷般的他,哭得天昏地暗。
遠道奔喪,先從漢水坐木船轉長江,而后上岸步行回家,才進家門他便發(fā)現(xiàn),繼母早已帶著她自己的兩個親生女兒離開了。先母留下的兩個胞妹此時正悲傷地坐在門口,渴望著她們的哥哥歸來,那天,她倆用僅有的一只母雞換回的兩升米早就吃完了,如果再見不到童德彥,她們就要餓肚子了。
從妹妹那里得知,父親是當黃泥畈小學校長時參加防汛患重感冒喪生的,當時的醫(yī)療條件太差,兩個大兒子不在身邊,四個小女兒年幼無知,繼母又不愿意照料,只是用竹床抬到街上,而舅父家又怕傳染,于是父親便又被人抬回到鄉(xiāng)下,最終,因為無人照料而被病痛活活折磨死。而父親斷氣后,繼母便立即請人下葬,不到三天,在深夜里帶著她親生的兩個女兒,挑著家里稍值點錢的東西逃走了……
站在父親的墳前,聽到妹妹說,父親過世時不斷念叨著他,“我只擔心細兒,他不安心工作……”那一刻,眼前的那一堆新土,讓他禁不住雙膝跪地,泣不成聲,這種“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疼痛,最終成了童德彥一生的內疚。
有一種深及于心的痛苦每天都在摧殘著童德彥的心,它們看不到、摸不著,但它們攜帶著的那種痛卻又來得如此的直接和深刻?;厥鬃约旱那嗌倌陼r光,當過往的幸福從此不在,當不盡的傷害接踵而來,在那連綿不斷的痛苦里,童德彥所能做的,就是憑著一個少年少有的堅韌與堅強,頑強地在苦難的生活里堅守了下來。
劈荊斬棘時的鏗鏘步伐
飄泊船行千里外,汪洋無際任通航。
人生何處為原籍,贏得春光是故鄉(xiāng)。
——童德彥·《飄泊吟》
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上,生活不是詩,而是一塊粗糙的頑石,它總會用冷酷和現(xiàn)實把人打磨得疼痛萬分,但生活卻也同樣擁有堅實的光彩,雖然人的一生都會遇到無數的不如意、不快樂、不順心,不過,只要人們能在適當的時候將內心的愁怨調節(jié)起來,并把自己對未來的憧憬當成優(yōu)美的休止符,那么,再苦難的生活也會變成了一首美麗和諧的音樂。
從湖北農學院畢業(yè)后,年輕的童德彥便被湖北省農業(yè)廳分配到了鄖陽地區(qū)均縣建設科工作(即現(xiàn)在的十堰市管轄的丹江口市農業(yè)局),當時,縣政府只設“民財建教”四個部門,作為最年輕的大學生,又是學農的,加上他質樸堅韌的性格,所以,帶著邊學習邊工作的心態(tài),童德彥一頭撲到了工作當中。出身好、表現(xiàn)好,年紀輕輕的他就擔任了農改組組長一職。只是那時他的心思并不在仕途,他還是一心想要寫作,想要做一個作家,所以,雖然帥氣的他收獲到了愛慕他的姑娘的情書,不料卻當眾付之一炬,發(fā)誓不當作家不結婚。
在均縣一干便是十年,在縣委機關時,他給領導趕寫材料,常常通宵達旦;下農村開會時,又屢屢至深夜凌晨。年年支援雙搶,晝夜參加割麥插秧,最難忘的是統(tǒng)購統(tǒng)銷時,冬夜寒風刺骨,在區(qū)里開完戰(zhàn)地會,連夜趕幾十里路回農村,十幾個人一道,組織村干部統(tǒng)一行動收購糧食,到1958年大躍進,一天等于二十年,雨天當晴天,黑夜當白天,行動軍事化,住在工棚里,沒日沒夜地煉鋼鐵,修水利,深翻土地,哪有睡眠時間。再到農業(yè)學大寨的年月,他又在武當山搞路線教育,晚上開會,凌晨四點起床吃飯上山修梯田,從山腳摸到半山腰天剛亮,抬石砌壩做梯田……
人生一世,往往滴水見太陽,窺斑知全豹。所以,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總有很多細節(jié)令人難忘。它就如同試劑,可以測出一個人的素質與境界,而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亦都有可以成為自己命運的偏旁部首。
工作在前,個人在后,這是那一代人的真實寫照。雖然平時的工作很忙,干得很出色,年年被評為工作模范;但童德彥手中的那支妙筆卻提起便再也沒有放下過。他用心寫稿,小報、大報上經常能見到他的稿子發(fā)表,被評為《襄陽日報》與《湖北日報》的模范通訊員,他寫的《武漢散記》在《湖北日報》連載,《均縣農民參觀武漢記》一書被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
只是命運卻終非一帆風順。1959年,在均縣六里坪區(qū)任農技站負責人兼六里坪村工作組長的童德彥,因頂撞區(qū)委書記吳某,發(fā)現(xiàn)他與婦聯(lián)主任有不正當關系,吳怕其揭露,采取先下手為強的卑劣手段,污陷他寫反動日記,利用其手中的權力,組織批判斗爭,誣蔑他是反動份子,下放農村勞動,受到非人的待遇,令他痛不欲生。是派來監(jiān)督他的女子愛上了他,使他走出了生活的低谷,重燃生命的火花。出于感激,他倆走到了一起,于1960年結為夫妻。同時,他暗自心中發(fā)誓:“我為熱愛文學失去榮譽;一定要用文學奪回來!”而吳某拿不出確實的證據,不能定案??h里考慮他的才干,出于愛護,將他調到縣委辦公室。
出于對家鄉(xiāng)的眷戀,積勞成疾的他,是多么希望調回故鄉(xiāng)?。∩砘寄I結核病的他,請假回鄉(xiāng)治病獲準期間,家鄉(xiāng)組織部門同意接受他,原單位卻不放人,而以長期逾假不歸為由,給予開除公職、開除團籍的處分。
遇此不平的待遇,到北京上訪,正逢國慶快到,北京為加強治安保衛(wèi),清理外來人口,童德彥被遣送回丹江口,被拘留十天,押送回鄉(xiāng)生產。他仍不停地堅持上訴。
天理昭彰,善惡必報!四清時,由于合伙貪污,當年誣陷迫害他的區(qū)委書記吳某受到開除留用察看的處分。
1967年秋,童德彥上訪到中共中央辦公廳丶國務院秘書廳聯(lián)合接待室,受到海軍首長澄銀海接見。對方平易近人,細心聽取童德彥申訴,審閱處分童德彥的文件資料,當面作出批示:“因病請假誤假沒有開除的規(guī)定,如因此而受到的處分應予以徹底平反復職?!碑敃r黨政機關實行軍事管制,均縣抓革命促生產指揮部于長江部長是一位軍人,堅持執(zhí)行上級指令,簽字發(fā)文宣布給童德彥徹底平反復職,安排到縣政工組工作,負責編縣簡報和編寫縣廣播站每天播發(fā)稿件。童德彥到任之后,他采寫、編發(fā)的稿件常被省報紙和省電臺采用,深獲好評,不料至反擊右傾翻案風,童德彥被列入右傾翻案,打入牛棚勞動改造達半年之久,最終又宣布維持原處分,發(fā)配回原籍生產。
蘄春離武漢近,童德彥先是找省委,省委又找地委組織部,找鄖陽軍區(qū),時任十堰市武裝部長于長江堅持原則,力排眾議,堅持當時平反復職是對的,并氣憤地說:“難道說當時部隊支左,抓革命促生產所下的文件都是錯的嗎???那不都要收回來作廢!”在省地委的指示下,在鄖陽軍分區(qū)的堅持下,均縣縣委才下通知,讓童德彥在武當山上工作一年,才調回家鄉(xiāng),被安排在縣煙麻公司工作。文革后期,又重翻舊賬,老調重提,對他進行批斗,加之家庭生活糾紛,他憤恨、委屈,對生活毫無眷戀,他一次吞下百多片安眠藥而自殺,經醫(yī)生搶救,灌腸洗胃輸液才脫離危險!你說奇也不奇???童德彥幼時鼻出血沒有死,患霍亂重癥沒有死,從樓上掉下來沒摔死,游泳墮入水中沒有淹死。獨人夜走上百里大山沒被狼吃掉,武斗救人沒被揍死……可謂九死一生,轉危為安,你說奇也不奇?
后來,他被調到物資局,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效益,被評為黃岡地區(qū)先進工作者!調到農業(yè)局,成績也不菲,被評為高級經濟師。噩運常常伴隨著他,1990年,與他相依為命的妻子病故;不過十余年,對他最孝心的小兒子早亡;這無疑是對他的沉重打擊,可他終于挺了過來。
挺如松柏的藝術雄曲
風雷滾滾起狂潮,數遇覆舟命未凋。
此生若不成騷客,枉在人間走一遭。
——童德彥·《感懷》
2015年8月,《楚天都市報》刊發(fā)了一篇題為《湖北爹爹快八十了入省作協(xié),蠻閃!》的文稿,介紹了79歲的童德彥加入湖北省作協(xié),這一年,已近八旬的他仍然筆耕不輟,在含飴弄孫的年紀,繼續(xù)耕耘在文學的田野上……廣東廣播電視臺現(xiàn)代教育頻道《藝朮東方》攝制成《一代知名詩人作家童德彥的世界》的專題片,將他的傳奇人生廣為傳播。
記得清末學者王國維曾經闡述過這樣一番理論:“古之成大事者,必先經歷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北戎聫τ谖膶W藝術的求索過程,這三種狀態(tài),或許亦能表達他沉浮于文學、翱翔于藝術的過程。而回述于王國維先生的那番言語,那“獨上高樓”,當指童德彥的勤奮學習;那“消得人憔悴”,當指童德彥的苦苦求索;而那“驀然回首”,則當是童德彥對人生的大徹大悟矣。
1995年,從蘄春縣農業(yè)局退休之后,不安分的童德彥南飄到廣東,先后當過高級記者、報社主編、大學教授。他陸續(xù)出版過詩歌集、小說集、散文集和報告文學集,靠著筆耕不輟的精神和涉獵極廣的作品,他獲得了諸多獎項。仍堅持寫作,過著苦行僧似的生活,很多人對他評價說,“能做官的時候不做官,能發(fā)財的時候不發(fā)財,老了本該打打麻將快活的時候,卻玩起寫作”,對于這些不理解,只有童德彥知道,書是他的終生伴侶,他常常抱書而眠,失眠時與這位愛侶傾心暢談,出門與書伴同行,有空即與書伴促膝談心,筆是他的朋友,他倆常握手言歡,隨時隨地記下他的感觸。他把人生分為三個黃金時段:一、青少年是學習成長的黃金時段;二、中壯年是為國家和社會出力的黃金時段;前兩個時段,屬于國家和社會掌控。三、老年則屬于自己所擁有的黃金時段。古往今來,老有所為的事例屢見不鮮,姜子牙、范蠡都是很好的典范;而今政界與學界和商界以及老百姓中的杰出老人,不勝枚舉!他們能做,難道我不能做嗎?用進廢退,是生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釀成老年癡呆,不如作個苦行僧來得充實健康長壽更爽快!所以,對于眾人的疑慮困惑,他的回答永遠是——“我要老有所為”。
古人曾經說過,“木無本則枯,水無源則竭”,古往今來,大凡求藝之人,皆清楚明白藝無止境,而對于童德彥而言,從某種意義上講,要攀登文學高峰,那就意味著他選擇了一條需要艱辛跋涉方才能有所收獲的道路。且不提博覽群書、窮經皓首,那當是必然,事實上,要達至文學的高境,則顯然需要更為深層的文化底蘊和社會經驗作為筆耕的基礎。他的寫作理念是:點點滴滴皆能寫;一人一事可成文。
作為一個有著旺盛精力和豐富閱歷的作家,涉獵體裁極廣的童德彥,無論詩歌、散文、小說、民間故事、報告文學,每一篇都顯露著其獨有的思考和理念。他的故事,傳遞出的是積極的道德秩序和優(yōu)雅的文化價值,他把自己工作和生活過的城鄉(xiāng)故事,都融入到筆端,轉化為文字,不僅有歷史掌故和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同時還有商業(yè)社會里的世間萬象和光怪陸離,尤其是穿插在作品中的一些真人真事,更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生活的現(xiàn)實性和豐富性。
蘄春縣委宣傳部、蘄春縣廣播電視局、蘄春縣電視臺《故鄉(xiāng)是蘄春》欄目制片人童鳴曾經說:“童德彥一生鐘愛書、詩、畫,幾十年筆耕不輟。他的創(chuàng)作類型多樣,包含了詩歌、散文、小說、通訊、報告文學、民間故事等,他的作品多次獲重獎,影響遍及國內外。他的散文深入生活,情感細膩,他常常從獨特的觀察角度出發(fā),又回到大眾情懷引發(fā)共鳴;對社會感恩仁厚,對問題卻較真追究??梢哉f,童德彥的作品既注重文學內涵,也追求社會意義。”
著名作家王維洲老師在給童德彥作品所作的序中寫道:“他的散文富含詩情畫意,選收廣博,文人氣息和百姓氣息相融合,今人和古人相對照,現(xiàn)實和幻境相交匯。這和他出生于書香門第,個人在社會上處境紛繁,而且胸懷大志有緊密的關系。這樣的人加上文學素養(yǎng),寫出好散文,是在意料之中的?!?/p>
廣東著名作家姚中才這樣評價童德彥的作品:“他的筆,猶如一把刀,切割出了這個時代生活的一個剖面,讓我們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讓我們看見了小人物的悲劇人生,從這些故事里,我們看見了人性的卑劣,也綻放出人性的光輝,他的小說不是說教式的小說,而是具有相當的現(xiàn)實性,讓讀者在捧讀之余還有所沉思”。最近,有紅山書局丶孔龍書店丶蕪湖冉冉東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丶喀喇沁旗李玉瑤書店等六家網上書店,將《武當日出童德彥文集》盜版提價在網上銷售,不正說明童德彥作品正在熱銷之中嗎?
當他八十一歲生日在家鄉(xiāng)慶賀時,把他當年遣送回鄉(xiāng)時現(xiàn)已辭世的大隊領導的后代請來喝酒送紅包,表示感恩!談起村領導當時對正處逆境中的他家無微不至的關懷時,感激涕零,泣不成聲,充分表達了他對鄉(xiāng)親們感念之情!
……
華夏大地自古多風流名士,而在那些詠風嘆月的文人雅士中,又尤以隱者最為人所稱道。或大隱隱于市,或小隱隱于山林,且不提悠然見南山之陶淵明,暫不說惟吾德馨的劉禹錫,也不言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頤,單說我們面前的童德彥,從農技干部、公務員、科長到高級記者、主編、教授、詩人、作家,可以說,童德彥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這種走,是毫不投機取巧的走;這些腳印,無不凝聚著汗水與辛勞、彰顯著智慧與膽識。回顧過往的經歷,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他有能力把平凡化為不平凡,把平淡化為氣勢飛揚,而在社會浮躁的今天,他卻永志不渝地靠筆,更是靠著思考的力量,要留一抹珍貴余香,獻給歲月,獻給人生。
如今的童德彥,每天晚上要寫到十一二點,每天早上四五點又要起床動筆,對于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我們滿懷敬意并由衷祝愿,希望這位人民的詩人、作家,能夠在未來的大道上,寫出更多激蕩的浪花。
附·童德彥簡歷:
童德彥,又名冠英,筆名喻明,童懷湯,自強叟,號獨山野人。男,湖北蘄春縣人。1935年生,出身于世代書香門第,大學、高級經濟師。作過農技干部、公務員、科長、辦公室主任、經理、特約記者、高級記者、編輯、編委、主編、教授、副校長。寫出大量詩歌、散文、小說、通訊、報告文學、民間故事等作品,發(fā)表在國內多家報刊,并有作品在臺灣以及國外發(fā)表,還多次獲獎。系縣文聯(lián)委員、作協(xié)理事、老區(qū)兒童智力開發(fā)研究會常務理事、三胞三屬聯(lián)誼會副會長、中國散文學會湖北分會會員、湖北省通俗文學學會理事、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學協(xié)會終身會員、中國國家詩書畫院終身高級研究員和終身常務副院長、《中國報告文學》特約作家。世界華文詩詞學會終身會員和終身名譽會長。華夏文藝出版社終身名譽社長。《中國實力派詩人代表作精選》大賽作品被評為特等獎;并授予中國實力派詩人榮譽稱號。中華詩詞藝術大賽作品被評為金獎,授予德藝雙馨詩學大師榮譽稱號。《當代百家格律詩精選》被評為一等獎,同時授予中國格律詩大師榮譽稱號。建黨90周年詩書畫大賽金獎,授予共和國功勛詩人榮譽稱號,鍍金勛章一枚。當代全球詩文名家作品大賽被評為國學藝術金獎(獎品為鍍金勛章一枚),并授予國學藝術大師榮譽稱號?!?014年度中國藝術金馬獎》、二〇一五年四月《武當日出》在第二屆”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榮獲圖書一等獎丶全球詩書畫大賽金獎獲中國特級著作家稱號、《世界大百科全書>被評為世界文藝終身成就獎金獎、獎品為鍍金勛章和燙金證書,并授予世界文藝大師榮譽稱號。出版過《武漢散記》、《均縣農民參觀武漢記》、《太平詩歌選》、《精英集錦》《童德彥詩選 附:祖先殘槁》《武當日出 童德彥文集》《風雪途中夜 童德彥小說故事集》等書,編輯過《九十九條成功路》、《新世紀周刊》等書刊;其作品被選入《風韻瀛寰》、《四季匆匆》、《挽留秋天》、《青春傷痕》以及《來自第一線的報告》、《新華文摘》《國學經典》等各種書籍。其事跡被收入《蘄春名人錄》、《蘄春文藝人才大典》、《鄂東文藝家辭典》、《中華詩詞家名錄》、《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著作家辭?!贰吨袊鴮嵙ε稍娙舜碜骶x》、《當代百家格律詩精選》、《建黨大典:慶祝建黨九十周年全球詩書畫大賽金榜集》、《國學經典:當代全球詩文書畫名家獲獎作品選》、《世界名人錄》、《世界人物辭?!贰ⅰ妒澜绱蟀倏迫珪?、《世界文藝家辭?!返取?/p>
責任編輯/彭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