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軍
摘 要:隨著新課改推行以來,各領域學者對音樂教材均存在這樣一個觀點,即僅是輔助音樂欣賞課的工具之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應將改革教學方法視作重點。因此,本文將針對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著重探討關于其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以期促進音樂欣賞教學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
關鍵詞:音樂欣賞課;現(xiàn)狀問題;方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131-01
所謂音樂欣賞教學,即通過聆聽及其他輔助手段去體驗、領悟具體音樂作品“美”的教育形式。音樂欣賞教學既能培養(yǎng)和擴大學生的音樂興趣及視野,也能提高學生對音樂感受、體驗及評價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及想象力,進而滿足學生精神生活需求,促進其身心協(xié)調健康地發(fā)展。為此,有必要探討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方式方法。
一、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
1、對教學手段繼承融合的誤解
教改推動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卻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和困境,以音樂教學而言,教師對現(xiàn)代化音樂教學手段的不恰當運用,導致“反客為主”的教學現(xiàn)象比比皆是。特別是在多媒體的頻繁使用,使得教師越來越不重視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更忽略了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優(yōu)勢的傳承,而網絡課件的反復使用,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2、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中參與度低
據(jù)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盡管大部分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極大,早期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然而,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往往能準確記得所學音樂作品相關信息的學生只有少數(shù),大部分學生卻并不記得所學知識。而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參與音樂欣賞課的程度較低,這里的參與并不全指行為,還包括情感和認知方面。
3、教師對音樂教材缺乏深入理解與把握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將教材視作輔助音樂欣賞教學的工具,認為在實際教學中重點是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目前,大部分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既對音樂教材中的含義領會不全面,其教學也多是采取讓學生自行聽音樂的方式,故而,難以有效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二、解決措施
1、基于理解欣賞音樂
眾所周知,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通常以歷史故事或民間傳說等為主題,而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歷史及文學知識基礎,故對其理解音樂作品非常有利。
音樂欣賞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從易逐步提升到難,即首先通過有聲的官能欣賞,然后通過感情體驗,使聽眾與音樂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再通過理性欣賞去聯(lián)想和想象音樂,進而產生理性思維,達到深化無聲審美情感的效果。
2、引導學生體驗音樂
培養(yǎng)興趣是以體驗為基礎。一般來說,興趣是隨著良好的審美體驗而誕生,但同時興趣也是促進審美體驗的關鍵,由于音樂欣賞課涉及許多內容,學生不會對其全部產生興趣,更多時候是以個人喜好開展學習,對學習不同樂曲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基于此,在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妨通過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來刺激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以民歌教學來說,部分學生認為民歌鄉(xiāng)土氣息濃,不喜歡學習此類歌曲,更沒有欣賞的興趣。故而,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學習更專注,可在上課時給出不同的樂譜,比如,可從民歌《十五的月亮》、《沂蒙山》等摘取,讓學生通過視唱所給樂譜,以及對其異同點進行分析對比,使其明確每首民歌的基礎是什么?又經過怎樣的演變加工才成型?這樣一來,便可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進而將自身最真摯的情感投入到討論中,以自身情感去體會音樂作品,切身實際地感悟到音樂的魅力和真正內涵。
3、賞析不同音樂作品
對于賞析音樂而言,一般以具有民族性質的音樂作品為最佳選擇,才能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進而促進學生個性得到全面發(fā)展。因此,在音樂欣賞課上,教師可適當增加優(yōu)秀民族音樂的賞析教學,以便學生能夠了解不同民族的人文風情及特色,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欣賞童話故事的配樂或兒歌等。例如,我國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而二胡這種民間樂器不僅演奏風格非常獨特,將蘊藏于音樂中的深邃意境表達出來,更能淋漓盡致地闡述盲人藝術家那種感慨人間辛酸痛苦的情感,將極富特色的藝術作品呈現(xiàn)給欣賞者。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引入國外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讓學生充分了解交響樂等音樂,最大限度拓寬學生的音樂想象空間。對于學生來說接觸世界各國的音樂文化,不但是對不同音樂風格的了解,更是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4、教會學生用情感欣賞音樂
欣賞者對音樂的直感式感情體驗即情感欣賞過程,例如,在欣賞《春節(jié)序曲》的過程中可從中獲得幸福歡快的情感體驗;欣賞以舒緩為主題的《周總理,你在哪里》時,可感受到音樂中懷念纏綿的情感。由此可見,不管曲子是歡快的,還是悲傷的,只要基于正確的音響感知前提下,便可自然的感受到這種體驗。通常來說,情感欣賞并非僅是體驗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更需要欣賞者將其融入自己生活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理性因素,深刻細膩的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內涵,才能促使情感體驗表現(xiàn)得更直接、強烈。
音樂屬于文化現(xiàn)象的范疇,人們可通過音樂感受其蘊含的文化,進而深入地了解該文化,音樂教師既要將全人類音樂共享給學生,也要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感悟中華民族的精神,不斷提高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以此實現(xiàn)對學生審美能力及欣賞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譚 玲.淺談音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2015,(37):18-18.
[2] 劉 丹.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J].學周刊:中旬,2014,(4):221-221.
[3] 薛韋韋.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藝術教育,2013,(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