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婧敏
摘 要:從時變的角度研究司馬遷的人生價值觀,可以看出,司馬遷是以推動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及影響歷史的程度為尺度來評價歷史人物的價值的,“立功名于天下”就是司馬遷的核心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以人性為出發(fā)點,以價值創(chuàng)造的大小為著眼點,以社會的“時變”為落腳點,屬于精英人生價值觀[1]。
關(guān)鍵詞:司馬遷;人生價值觀;世間尺度;人文關(guān)懷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6-0-01
在司馬遷的筆下,有雄才偉略之帝王;有忠肝義膽之將相;也有奸佞腐朽之敗臣,一部滔滔《史記》,半部栩栩中華;司馬遷用的是傳記式的實事求是的寫作手法,但弘揚的卻是人人為國、人人互愛的普世的價值觀,在司馬遷看來,歷史不容篡改,但是,中華民族源源流淌之正義血脈更不能中斷。
一、由時變驚醒的精英價值意識
(一)因時變而被驚醒當以人格而論
第一,淺析“識時務(wù)者為俊杰”。識時務(wù)者方為俊杰,這是積極意義的解釋和評價,意思是:能夠積極順應(yīng)局勢而做出調(diào)整的良好姿態(tài)。可是這“時務(wù)”能是什么?是一種輪回似得發(fā)展光輝?那樣會是正確的選擇,可如果這“時務(wù)”只是皇帝君上的一句改不了圣口的失誤、只是小人當?shù)赖碾u犬升天、只是爾虞我詐的紛繁猜測,那又將作何評論?司馬遷“不識時務(wù)”,被施以宮刑,難道他不是俊杰嗎?對于“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我終究還是持“大義當先,方為時務(wù)之俊杰”的觀念不變。
第二,因時變而被驚醒當以人格論。時局動蕩變更反復(fù),是明白之人定會有一己之哪怕鄙陋拙見,時變驚蕩足以催人驚醒,可,有的人,醒來卻如同麻木:只是應(yīng)激性的自我保護反應(yīng),沒有觸動靈魂,沒有觸動神經(jīng),他感到疼,一種生存意義上的疼;然而有的人醒來就已經(jīng)不見了蹤影,他去了哪?他去了一個該驚醒的地方,因為人格不同,時變驚醒后的反應(yīng)儼然已經(jīng)分道揚鑣。
(二)時變之驚醒,“醒”出的應(yīng)該是一種精英的價值
戰(zhàn)亂紛爭、群起逐鹿的年代,怎以保江山之太平?怎以平硝煙之戰(zhàn)亂?怎以安天下之和順?站在歷史變遷的河畔,是應(yīng)水勢而下?還是搏激流而上?是越王勾踐般臥薪嘗膽、韓信般背水一戰(zhàn)?還是趙括一般紙上談兵?因時變而醒,醒出的應(yīng)該是一種驚世駭俗的狂吼,應(yīng)該是一種精英般的價值[2]。
二、與時偕行的價值創(chuàng)造與不變的人文關(guān)懷
(一)與時偕行的價值創(chuàng)造
與時偕行,是一種胸襟,是一種超脫世然的大度,司馬遷之《史記》在記載歷史前進步伐的同時也加入了自己的態(tài)度和評價,對于一統(tǒng)天下的秦始皇也是功過兩分論,既承認秦始皇的威嚴大氣,能夠有一統(tǒng)天下的大戰(zhàn)略眼光,同時對于秦始皇的獨斷專權(quán)極度膨脹的私欲又是做以理性分析,這種不健康的膨脹私欲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與時偕行的價值創(chuàng)造理念。
(二)不變的人文關(guān)懷
第一,于寫史做書之間彰顯人文天下、仁者無敵的信仰?!妒酚洝啡珪舷率冀K透漏著一種濃厚的人文關(guān)懷情感,,從對孔子的描述和贊美中就透漏著仁者愛人的人文關(guān)懷情感,孔夫子不侍奉權(quán)貴顯宦,一心著書立說,傳仁義于天下,終能名垂千史,得到萬世敬仰,對孔子的贊美其實就是對古之圣人胸懷天下黎民百姓之人文情懷的贊揚。
第二,對脆弱生命的珍惜。對于被戰(zhàn)亂奪去生命的無辜百姓,司馬遷總是難以釋懷般的痛苦,他不想看到那么多無辜的生命橫尸遍野、流離失所;他不想看到年幼的小孩、年邁的老人失去家庭的支撐,對于戰(zhàn)爭、獨權(quán)而奪去生命的行為,司馬遷終不能夠釋懷。
第三,對人才的珍重。司馬遷本人對于人才是非常的尊敬愛惜,這種惜才愛才之事不能由自己而作,那就只能是對于惜才愛才的君王大加贊賞,以抒心意。
三、時變的價值尺度和價值等級
(一)因時而變之價值評判有尺度
對于因時而變,司馬遷有著明確的分辨和態(tài)度,對于像李斯這種輔佐君王而治,讓國家能夠在太平中得到發(fā)展,也讓君王能夠賞識自己,這是一種出仕的杰出,沒有枉坐官宦,沒有枉作人臣,是一種留功名于世上的時變價值;而,像趙高這種滅絕人性、只為私利的奸詐小人,司馬遷給出的只有憤怒和不懈,所以,因時而變之價值評判有尺度,不能妄加評判,趨炎附勢,也不能肆意夸大,不切實際,對于歷史,要用理性的頭腦去看待、去分析[3]。
(二)因時而變之價值有等級
這就如同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本褪钦f,每個人在世上活著的目的不同,信念不同,理想不同,有的人渴望能夠榮華富貴,不管什么途徑得來,都覺得是應(yīng)該的,是恰當?shù)?,是自己想要的,像是趙高這樣的小人,一生只能在小人的路上越走越遠,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總能窮極所有可能的和不可能的方法;像司馬遷本人,為了一種人活著應(yīng)有的價值,他毅然決然選擇了被宮刑而不低頭,忍辱負重只為一個價值的尊嚴,這也許就是司馬遷能夠名垂千史的原因吧,為了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yè),為了給被侮辱的自己一個正名的機會,他用尊嚴證明了尊嚴,他用價值證明了價值,司馬遷的人生是殘缺的,但同時,他的人生又是極度完美的。
結(jié)語: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司馬遷就像一頭不知回頭,只管向前的老牛,埋頭耕耘者自己的田地,埋頭書寫著自己的勤奮,埋頭舔舐著自己的傷痛;多少個日日夜夜的難眠難寢?幾多風雨的拍拍打打?司馬遷終不忘以史為鑒,借《史記》以傳華夏之偉略,借《史記》以傳中華之奮世價值,借《史記》以書寫人生價值的命運演變和情感起伏。
參考文獻:
[1]崔康柱.司馬遷人生價值觀的時間解讀[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25(4):16-19.
[2]程捷.試論司馬遷的人生價值觀[J].人文雜志,2002,(2):38-41.
[3]趙安啟.簡論司馬遷的人生價值觀[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