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斌
【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jié)內容是現行高中化學蘇教版必修2專題2第三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的第一節(jié)。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力求實現“課程的設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關注學生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這一過程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電化學知識涉及電解質溶液、氧化還原反應,同時和生活有關。因此,這部分內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整個中學階段重要的化學基礎理論之一。學好電化學理論,將為學生解決生產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好化學電源和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因此,本節(jié)課的內容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探究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明確原電池的化學原理;判斷形成原電池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目標:落實雙主(學生為主、實驗為主)一本(教本)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初步學會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法,學會運用實驗法、對比法、分析法等研究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體驗參與獲得知識過程中的心理感受;培養(yǎng)學生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的科學方法;訓練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與人溝通、爭辯、交流的勇氣。
4.科學方法:學生通過確定問題、設計方案、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總結與評價的研究性活動,體驗“問題—實驗—觀察—抽象”的科學研究方法。
【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開朗、樂觀的人。當她大笑的時候,人們可以發(fā)現她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中鑲有兩顆假牙:其中一顆是黃金的——這是她富有的標志;另一顆是不銹鋼的——這是一次車禍后留下的痕跡。
自從車禍以后,格林太太經常頭痛、心情煩躁、夜間失眠……醫(yī)生攪盡腦汁,格林太太的病情仍未好轉……
一位年輕的化學家來看望格林太太,并為格林太太揭開了病因。
【設疑】化學家發(fā)現了什么?你能為格林太太開一個藥方嗎?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學的中心是實際生活”,教師在實際生活中去選定某些典型的事實,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之轉化成強烈的求知欲。)
(二)【原電池原理的實驗探究】讓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并派代表發(fā)言,同時在實驗過程中老師應引導學生觀察鋅棒和銅棒上有無氣泡產生。
探究1:把銅片插入稀硫酸中,觀察有什么現象?
結論:無現象——不能置換酸中的氫,因為銅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位于氫的后面。
探究2:把鋅片插入稀硫酸中,觀察有什么現象?
結論:鋅片附近有氣泡產生——能置換酸中的氫,鋅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位于氫的前面。
探究3:把鋅片和銅片用導線連接,同時插入到稀硫酸中,有何現象?
結論:銅片周圍有氣泡生成。
探究4:把鋅片和銅片用導線連接,中間接上電流計,同時插入到稀硫酸中,有何現象?
結論:銅片周圍有氣泡生成,電流計指針偏轉。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做實驗,既讓他們體會到實驗的樂趣,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對信息分析處理能力。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發(fā)明這么簡單,從而得到樂趣,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興趣。)
【思考討論】1.銅片上的氣體是什么?
2.氫元素原來以什么形式存在?
3.從電子得失角度分析,2H+-→H2?
4.電子從何而來?(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這些問題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識過程,同時訓練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與人溝通、爭辯、交流的勇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播放課件】用Flash動畫(銅—鋅—稀硫酸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的微觀過程)
【問題分析】因為鋅比銅活潑,容易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Zn-2e=Zn2+),電子沿導線流向銅片,電子流向銅片后,溶液中的氫離子在銅極附近得到電子產生氫氣(2H++2e=H2↑),發(fā)生還原反應,因而銅片上有氣泡產生。從反應可看出,鋅片質量減少;銅片質量不變,[H+]減少。
鋅片 Zn-2e=Zn2+ 氧化反應
銅片 2H++2e=H2↑ 還原反應
(由于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特別是內外電路中電子的傳遞不宜直觀感知,易造成認知障礙,利用實物模型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形象、生動、深刻地來認識原電池的原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建立正確的微觀化學反應。)
【小結】像這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發(fā)生氧化反應的一極為原電池的負極(即Zn一極),該極的反應為負極反應(Zn-2e=Zn2+);發(fā)生還原反應的一極為原電池的正極(Cu一極),該極的反應為正極反應(2H++2e=H2↑);正負極反應總和為電極總反應(Zn+2H+=Zn2++H2↑)。
原電池工作原理:相對較活潑的金屬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電子從較活潑金屬(負極)通過外電路流向相對不活潑的金屬(正極)。
(四)【原電池的形成條件的實驗探究】
(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老師巡視時應肯定學生的正確操作,指出并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
實驗步驟:1.將兩銅片用導線連接,插入到稀硫酸中有何現象?可得到什么結論?2.將兩鋅片用導線連接,中間接上電流計,插入到稀硫酸中有何現象?可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原電池構成的條件是:有兩種活潑性不同的金屬(或一種較活潑的金屬和能導電的非金屬)做電極,較活潑的金屬為負極,較不活潑的金屬(能導電的非金屬)為正極。
實驗步驟:3.把稀硫酸換成酒精又有什么現象?
結論:兩極之間充入電解液。
實驗步驟:如果Zn與Cu分別裝在兩個燒杯中又有什么現象?
結論:形成閉合回路。
實驗步驟:將Cu與C同時插入到稀硫酸中有何現象?可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原電池的反應必須是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
(原電池的形成條件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而這里讓學生通過對原電池的形成條件的探究實驗,從實驗觀察現象中得出結論,推導出形成的條件,通過對比的方式和討論的形式,從而實現突破重難點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敢于嘗試、探索的精神。)
【練習鞏固】1.下列哪些裝置能構成原電池(課件展示)
(本題是為了鞏固原電池的條件而設,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的科學方法。)
2.請學生為格林太太開藥方:由于金與鐵(鋼的主要成分)是活動性不同的兩種金屬。唾液中含有電解質,故構成了原電池,產生了微小的電流,使格林太太頭痛,因此必須換掉一顆假牙。
(本題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答案可多個,既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研究性課題】
【作業(yè)】
1.課本P461。
2.請學生回去做一個水果原電池,用品:西紅柿、鐵線一段、銅線一段、導線、耳機。
3.研究干電池的組成,判斷干電池的正負極材料、電流方向、電子流向,并寫出電池正負極的電極反應、電極總反應;通過研究試分析回收舊電池對社會、經濟、環(huán)境等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請設計如何充分利用舊電池使其變廢為寶。
(結合實際情況,根據教材相關內容提煉研究性課題,其意義有: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二是深化高考內涵,三是滲透研究性學習方法。這樣既貼近實際,又緊貼教學與高考,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是開放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處于幫助、引導的位置。進行探究性實驗時能夠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小組的合作與交流最終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學會合作、共享成果的意識。使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認真聽講,興趣濃厚,氣氛活躍,發(fā)言積極,樂于探究,學會競爭,善于合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