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道草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以生活教育理論,構(gòu)建大語文教學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理論,使我們每位語文教師明白,語文教學要回歸生活,在生活中滲透語文教學是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實現(xiàn)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關(guān)鍵詞:生活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回歸
語文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連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著眼于課堂,放眼于社會生活,從客觀的角度構(gòu)建語文教學觀。努力踐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使語文教學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使之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一、導中巧透生活
語文教學中用情真意切的語言導入新課,巧妙地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教學《飛天夢圓》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炎黃子孫的“飛天夢”是怎樣的夢?今天這堂課,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跟宇航員叔叔飛向太空去看一看好嗎?“飛向太空”對于學生來說是新鮮事物,這樣的設計正是抓住學生喜歡獵奇的心理,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理解內(nèi)容,了解航天員飛向太空的經(jīng)過,懂得現(xiàn)代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二、讀中感悟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白x”是工具,“悟”是目的,“悟”是理解,“悟”出感情。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的,才能打到心得深處?!蔽覀兊恼Z文教學就是放手讓學生閱讀,真正靜下心來研究、探討,讓學生讀、思、議,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悟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最終在生活中得以運用,真正發(fā)揮語言的工具作用。
比如在《秋天的懷念》教學中: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是母親對兒子說的話,兒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親才會說出這樣的話?請用課文中的句子,朗讀給大家聽。
(1)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
那么母親“撲”過來,撲住的究竟是什么?(母親的愛好堅定?。┓诺骄渥又性僮x這句話。母親抓住我的手,母親“抓”住的究竟是什么?(母親的愛多么執(zhí)著?。┓诺骄渥又性僮x這句話。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結(jié)合課文的這句話,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理解。當兒子懂得母親告訴兒女的“好好活”的含義,那是母親發(fā)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無比的懷念(回到課題懷念?。W寣W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從多角度去發(fā)現(xiàn)、領(lǐng)略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品質(zhì)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語言的品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出自己的韻味,讀出自己的思考,讀出語文中的生活。
三、演中體驗生活
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信息資源或?qū)嵨?,把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來再現(xiàn)生活原形,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在執(zhí)教《負荊請罪》時,我特意安排兩個學生分別表演藺相如和廉頗,想通過角色再現(xiàn)學習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和藺相如顧大局識大體的品格,一男生演廉頗,一女生演藺相如,只見男生把老師用的教棒往自己背后衣服里一插,單膝跪地:“我錯了,丞相”。女生連忙扶起他:“將軍,快快請起,讓我們一起保衛(wèi)祖國!”通過兩主人公的語言、動作、神情營造出與課文內(nèi)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順利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lǐng)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獲得情感的陶冶。我因勢利導:我們的班級也需要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才能搞好,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更是如此??!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做人!如何愛自己,如何愛國家!語文就在學生的表演中融為一體。
四、寫中思索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此有一段明確的表述:“作文教學,既能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寫作能力,又能使他們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發(fā)展智力,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老在《作文論》中也強調(diào):“作文最可貴的是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教師盡可能創(chuàng)設條件,突破時空,讓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走進社會生活中去觀察、動手體驗,動腦學習。特別是指導學生寫作時,閉門造車是寫不出美文的,如寫《美麗的家鄉(xiāng)》,我家鄉(xiāng)山清水秀,風景不錯,名、貴特產(chǎn)木有很多,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等都是寫作的素材,都是形象化、直觀化的,外化的文字符號。老師應該帶著學生走進廣闊的田野,走進繁忙的工廠……通過參觀、調(diào)查、訪問等形式,把形象可視的事物變成抽象可想的文字,這樣的文章才情境交融,形象生動。所以學生寫好一篇作文,不僅要通過課堂的學習與課外的自學來積累語言文化知識,還要通過社會生活實踐來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積累生活寫作素材。社會生活中,不管是顯性的知識還是隱性的知識,都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總之,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來源于語文。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應滲透生活,為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應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學語文感受生活,學語文享受生活,學語文體驗生活。
參考文獻:
[1]門愛玲.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1,08.
[2]鄭秀美.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探索[J].教育藝術(shù).2010,09.
[3]劉春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