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萬香
摘要:懸念的設置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技巧,懸念設得好,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提高學生學習思品課的興趣,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懸念;設置;思想品德
“學起于思,思緣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進而產生學習的欲望。要使學生生疑,教師就要不斷的激疑,激疑比較好的辦法就是設置懸念。懸念的設置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技巧,懸念設得好,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提高學生學習思品課的興趣,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適時的創(chuàng)設懸念,會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不斷追求、探索知識的心理需求
一、導入設“懸念”引領學生快速步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引領學生快速步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經過課間活動,學生的思維停留在亢奮狀態(tài)。如何在上課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提高45分鐘教學效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且學生學習情緒是否高漲,也取決于能否能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時設置“懸念”,就成為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一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誘因。
如在學習七年級有關“情緒”的內容時,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位老奶奶,她的大兒子賣雨傘,小兒子開洗染店。天晴了,她就發(fā)愁大兒子的雨傘賣不掉;天一下雨,她就發(fā)愁小兒子的衣服沒法曬。老奶奶整天愁容滿面。講到這里,老師不妨故意停下來,設置懸念,話題一轉,繼續(xù)說,可是有一天老奶奶鄰居的一番話,頓時使老奶奶轉憂為喜。借助這個懸念,老師可以讓學生猜測鄰居說了什么。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大家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學生的注意力都轉到學習主題上來。這樣的問題設計就會激起學生的興趣,并為后邊學習“情緒是多樣的”做好鋪墊,達到導入教學內容的目的,增強了教學效果。
又如,在學習如何“面對挫折、不幸”時,直接切入,學生不會有興趣去學,不如巧設懸念,如用“落井的馬”的故事設置懸念:一個農夫經過艱苦奮斗,好不容易才擁有幾匹馬幫助他在小莊園里干活。一天,有人跑來告訴他,他的一匹小馬不慎掉進一口大枯井中。農夫連忙趕到出事地點,盡管他看到馬并沒有受重傷,但是他覺得要從井底救出那匹馬很困難,需付出很高的代價,有些不值得。于是,他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犧牲這匹馬。但他又不忍心讓馬活活餓死,便決定往井里填沙子,把馬早點掩埋了。前來幫忙的人在農夫的指引下,開始往井里填沙子……針對故事設置懸念:①這匹落井的馬到底是死是活呢?②如果你是這匹落井馬,你會如何面對自己的命運?③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學生一下子就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很快就討論到如何面對“挫折、不幸”的事情上。這樣因勢利導,將學生思維引向深處:人有時也會像這匹馬一樣,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對此,我們切不可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放棄希望。
這樣的懸念設置,使學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奧秘,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狀態(tài)中順利地遷移到教學中來,讓其產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情緒,從而讓學生主動“入套”,很好地完成了導入新課的任務,為成功的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二、教學過程中設“懸念”激活學生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設置懸念,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不衰,并積極主動的思考,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如何使學生順暢地由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到另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懸念的設置就起到承上啟下、理順教學結構的作用。
接著上面那個老奶奶的故事:一個鄰居見她這樣,便夸她好福氣,說:“下雨了,大兒子的雨傘就賣得特別好;天晴了,小兒子的店就顧客盈門?!崩夏棠滔胂胧沁@個道理,從此不再發(fā)愁,好像變了個人。教師可設計如下問題:(1)老奶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故事中哪些詞語描繪了老奶奶的變化?(3)你還能列舉出哪些類似的詞語?(4)這些豐富的詞語可能歸納為哪幾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尋找答案,通過這些巧妙設計的遞進式問題來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注意力能牢牢集中到教學中來,并積極思考,努力探索,可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教學目的。
不僅如此,懸念還可以設置在知識的重點、難點之處。45分鐘的教學,要使學生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確實不易?!把芯勘砻?,經過10~20分鐘的注意起伏,便會導致注意不隨意地離開客體,教師講課時每隔10~15分鐘使學生轉換一下不同種類的活動,這樣有助于學生注意的穩(wěn)定?!币虼耍瑧夷钤O置在重點、難點處,既可使學生重視,又可消除由于被動思維帶來的疲勞感,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三、“懸念”留尾,讓學生余猶未盡
懸念留尾是說在每節(jié)課或每段知識結束時,設法在學生心理上留點余味,讓學生思考,激勵他們進一步探索和解決問題。留尾即總結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又為下一節(jié)課做了鋪墊。教材的內容存在著內在聯(lián)系。舊課往往是新課的“鑰匙”。因此,在結束舊課時,不能僅滿足于本課的小結,而要找出與下節(jié)課知識的聯(lián)系點,精心設置懸念,使學生自覺地產生解開這個“謎”的需要。
在教學中巧設懸念,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要我們平時肯下功夫,多研究新課程標準,多挖掘教材,多了解學生的實際,就一定能設計出適用的、有效的“懸念”,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