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成
摘要:隨著《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新課程理念》的實施,物理課堂從原有的強調本科學位,內容“難、繁、編、舊”,其在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忽略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脫離現(xiàn)實,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不能適應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改革為“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為物理教學培養(yǎng)目標定位,形成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關鍵詞:本科學位;課程理念;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4-0012
一、物理教學改革包括的內容
1. 教學上應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把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許許多多的物理現(xiàn)象,這些物理現(xiàn)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釋,解釋它們?yōu)槭裁词沁@樣,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能這樣做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生活和生產中的素材,讓學生覺得物理是有趣有用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注重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教學過程中用實驗教學驗證某些規(guī)律,由實驗得到某個結論或用實驗來模擬并解決實際問題時應注意掌握科學探索的思維程序、步驟。即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的探究過程,并在探究過程中學會掌握類比法、控制變量法等具體方法。通過科學探索的實驗,使學生形成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精神,使學生體驗到進行科學研究的感覺并感到自身的價值,從而產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例如: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可以按以下方式進行:
(1)提出問題。讓凸透鏡對著點燃的蠟燭,讓學生觀察燭焰在光屏上成的像,并逐步改變凸透鏡與蠟燭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看到像的大小隨著變化,使學生明白凸透鏡可以成縮小或放大的像,隨即提問: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條件是什么?改變蠟燭的位置,像的大小和位置是怎樣變化?
(2)猜想與假設。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可能與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有關而且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是在一定范圍內,可能大于2倍焦距,當蠟燭向凸透鏡移動時,像可能離開凸透鏡且像的大小可能變大。
3.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基本達成一致的實驗方案如下:
(1)實驗方法:運用類比法,對比研究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條件及規(guī)律。
(2)實驗方案:
①器材: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火柴。
②實驗步驟:第一,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點燃蠟燭后調節(jié),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第二,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大于2倍焦距外,即U>2f處,觀察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V,像的大小、倒立與正立,像的虛實狀況;第三,將蠟燭放在等于2倍焦距處,即U=2f處,觀察如B步驟;第四,將蠟燭放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即f
4.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根據上述實驗方案,全班同學分組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數據,填入下表中:
5. 分析與論證
根據實驗現(xiàn)象及實驗數據,教師指導各小組分析討論,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6. 評估
讓各實驗小組對這次探究過程進行回顧,看什么不妥的地方?
7. 交流與合作
各小組把實驗過程和結果寫成實驗報告,并將探究過程告訴教師和同學,互相取長補短,完善探究方案并對結論進行討論。
三、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給學生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在教學過程中,應從注重知識的積累轉向注重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和掌握知識的方法,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情感,提高學生的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幫助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熱愛物理科學,體驗在物理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成不變地傳授課本知識,而應是在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滲透一些思維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解題能力和立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在教學上,教師還應注意學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既要重視知識的縱向聯(lián)系,在教材的深度上進行挖掘,也要重視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注意不同學科之間存在的有機聯(lián)系,同時應讓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探索這種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讓學生善于取他人之長,補已之短。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注意不同學科間的知識與研究方法的聯(lián)系滲透,使學生了解自然科學的相互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獲得對自然科學本質的認識,有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這也是《物理改革》基本理念中的重要改革。
(作者單位:廣西巴馬縣第二初級中學 54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