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高建
【摘 要】在當今網絡時代里,學生的“三觀”和思維模式、行為方式等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迫切要求初中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學理念、內容和方法等都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文章將對網絡時代的初中學校思想政治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改革創(chuàng)新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認識。
【關鍵詞】初中院校 網絡時代 思想政治教學 改革創(chuàng)新
一、前言
網絡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而且還可以拓寬他們的視野。然而,對于廣大初中生而言,他們的“三觀”尚處于形成階段,自制力以及判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欠缺,很容易被網絡中的負面因素左右,同時也給我們的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為方便研究,筆者選取了國內12個省份的31所中學,對師生進行調查問卷。其中,學生問卷1200份,共收回1050份有效問卷;教師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學生問卷傾向于他們對網絡新媒體概念的了解,調查問卷選取樣本分析,得出下表結果。
從上表可知,80%的教師認為學校對思想政治課的重視程度一般,只有15%的受訪教師認為學校是重視思想政治教學的,還有5%的教師認為學校不重視。60%的教師表示學生喜歡網絡技術教學手段,而且有超過70%的教師認為將網絡手段應用于思想政治教學是必要的。
二、網絡時代下的初中學校思想政治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一)網絡信息化帶來的機遇
第一,網絡信息化的發(fā)展,進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學的時空界限。對于網絡而言,其便捷之處在于可足不出戶就能了解跨越空間、時間的信息,共享遠程資源。實踐中,學生可根據個人的興趣與愛好,自由地搜索和點擊鏈接,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同時,教師可用網友身份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并予以正確的引導。
第二,網絡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發(fā)生了改變。較之于傳統(tǒng)的、面對面的教育教學模式,網絡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交流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涉世未深而導致行為處世上情緒化、主觀傾向嚴重,對于超過個人接受能力的相關事物會感到非常困惑與迷茫,但又羞于啟齒,不愿意就此與教師、家長進行溝通。網絡交流的平等性、匿名性,給師生的交流帶了方便,教學方式和方法因此也有所改變。
第三,網絡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得以體現。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會因網絡新媒介的介入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傳統(tǒng)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單向灌輸現象非常嚴重,而網絡平臺的應用,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近乎平等,思想政治教學成為雙向互動,學生從原來的被動接受,轉變成現在的主動接受,其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師生之間互尊互促。
(二)網絡信息化帶來的挑戰(zhàn)
第一,網絡時代下信息壟斷現象逐漸喪失。隨著網絡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教師對知識和信息的壟斷權逐漸喪失,甚至學生所掌握的信息比教師還要多。在這種狀況下,教師的優(yōu)勢地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或強或弱的判別能力使他們的困惑感更加強烈。然而他們借助網絡信息化成果,有膽量挑戰(zhàn)教師的權威,對某些知識得到更有權威性和說服力的解釋,即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不利于引導教學。
第二,網絡信息化使得思想政治教學成效弱化。網絡時代下的信息傳播容量非常大,然而信息質量良莠不齊。比如暴力、黃色信息時刻充斥在初中生的周圍,與有價值的信息相互混雜,垃圾信息泛濫,嚴重影響了初中生的正確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學成效。在該種情況下,部分學生受影響很深,甚至模糊了評判是非的標準,最終導致行動偏執(zhí),甚至做出一些越格、犯罪之事。
第三,網絡信息化影響了學生交際與心理健康。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網絡成為中學生獲取信息、相互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中學生對于網絡世界非常著迷,導致他們脫離現實,與各種人群進行交流,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宣泄情感。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的初中生,身心都在發(fā)生急劇的變化,抑郁和煩惱的情緒感受非常強烈。而網絡為他們提供了民主、寬松的氛圍,使他們逃避現實而沉湎于網絡,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道德冷漠,人情疏遠,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
三、網絡時代下的初中學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策略
(一)加快教改步伐,建立人才隊伍
第一,轉變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杜絕傳統(tǒng)的“堵、禁”教學模式。初中生通過網絡獲得豐富的信息,學校無法對其限制,一味地“堵”是不可取的;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使學生可成為信息發(fā)布者,因此“禁”也是不可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應當用“引導”來替代“堵禁”,這是唯一出路。第二,建立符合網絡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學人才隊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學人才的整體素質,熟練掌握網絡建設、傳播技能,確保網絡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在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必須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在網絡時代下,網絡作為傳播信息的主要載體,信息容量不斷增大,影響非常廣泛。網絡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學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覆蓋面廣,教育教學的社會化傾向嚴重。因此,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思想觀念,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持續(xù)開展。初中學校應當結合德育建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空間,教師用全新的交流方式開展教學工作。
(二)充分發(fā)揮、應用網絡資源及其積極影響
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網絡時代下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工作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落后、時代性不強等現象。實踐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素材,利用新思想、新方法滿足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同時,網絡的快速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說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要轉變教師主導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將聲像結合,使圖文并茂,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互動,促進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有效理解與吸收。利用網絡可對聲音與文字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利用軟硬件設備和系統(tǒng)實現交互性、開放性,從而為師生之間建立互動平臺,加強師生的溝通與交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健全網絡規(guī)制,加大網絡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學監(jiān)管力度
實踐中,為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安全的信息知識,學校應當建立網絡信息監(jiān)管機構,成立教育教學領導小組,通過制定和實施管理制度,確保網絡管理工作能夠有章可循。通過網絡監(jiān)控,嚴格審查、刪除網絡有害信息,加強局域網管理;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好網絡下的學生思想層面的認知問題。學校應當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制定詳細的、行之有效的準則和規(guī)章制度,加大網絡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學監(jiān)管力度。具體而言,就是要開辟網絡思想政治教學新途徑,充分發(fā)揮教學的針對性,積極開展調研,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教師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可就學生的特點以及認知水平,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服務,將學生的心理狀況作為德育教學的重點。利用網絡這個虛擬的“心理觀察室”,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通過趣味心理測試,調試心理狀態(tài),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且及時跟蹤和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當憑借網絡優(yōu)勢,向在校學生提供有益信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網絡時代的初中學校思想政治教學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初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當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立足實際,探尋解決思路,緊跟時代步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付勤疇.網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5(10).
[2]劉建民.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5).
[3]石玉慧.信息技術與初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整合探究[J].中國培訓,2015(18).
[4]徐晶,楊鶴.新媒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