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zhí)┦?/p>
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日復一日地深入鉆進教學過程的精細微妙之中去,只有不斷地發(fā)現塑造人的靈魂這門藝術的新的境界,你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成為教師的教師,才能為別人所信賴和尊重。”學校是以“人”為核心的場所,教師工作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內容,人與社會的全面發(fā)展應該是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因此,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學校的管理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實施對學校的管理呢?
一、激發(fā)教師工作的熱情,融洽教師之間的關系
要想管好一個學校,首要的工作就是管理好教師,這種管理當然不是強制性的約束,而是一種人性化的關懷,讓教師滿懷信心與熱情地投入到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中。(1)管理者應該具有親和力。親和力,是管理者基本的素養(yǎng),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放下身架,主動去關心教師,不僅僅是教學方面的,還包括生活方面的,與他們坦誠交心,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教師的真心與他們對學校的信心,才能把教師凝聚在領導群體的周圍,也才能為學校的發(fā)展得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2)管理者必須成為學校的“伯樂”。作為一名管理者,應該對教師情況有很詳細、具體的了解,包括他們的性格、教學經驗、講課的風格以及家庭狀況等,然后根據教師的特點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每個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都有充分展現自己才華的空間。(3)管理者應注重競爭意識的效應。競爭意識是一個單位能夠生存并且良性發(fā)展的基石,在教學中引進競爭機制,可以使優(yōu)秀的教師能夠有充足發(fā)展的空間,同時也是對部分“懶惰”教師進行鞭策督促的一種有效的手段,通過競爭,將教師之間有所區(qū)別,將薪酬有所區(qū)別,這樣不但能夠激發(fā)教師學習與工作的熱情,同時還能夠提升學校整體的發(fā)展。(4)“一視同仁”,融洽教師關系。由于競爭機制的實行,教師之間形成的你追我趕的工作作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作為個體的人來講,“弱性”的表露也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有著豐富知識的教師來講,有的時候因為“落后”的因素也會造成教師之間關系的緊張,甚至出現嚴重的矛盾,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來講,要能隨時觀察并了解教師之間的狀況,通過與他們的及時溝通交流,從而協調好教師之間的關系,同時,作為管理者來說,最忌諱的就是在工作中有所偏頗。只有公平、公正地對待教師,處理教師之間的關系,才能使整個學校在正常的軌道上良性地運行與發(fā)展。
二、以教學質量為杠桿,以育人為核心
學校,曾經被認為是最圣潔的場所,教師,也曾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如今,由于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以及新興事物的不斷涌現,學生所能接觸的媒介越來越多,思想也似乎變得越來越豐富,對于學校來講,學生變得越來越叛逆,越來越難“管”。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抓好教學質量和管理好學生就成為兩個看似簡單實則非常復雜的問題。作為學校的管理者,首先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教學質量是學校立足的生命線,這也是所有家長的共同愿望,因此,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讓更多的學生成就夢想。在實際工作中,根據我校的實際,采取教學質量與學生管理并舉的策略。(1)落實好教學常規(guī)。那么該如何有效地落實呢?我們認為就是要從細處著手,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應該做到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考核,作為教學組長、年級組長、學科帶頭人等干部更是要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這一過程一定要講究實效,而不能只看形式,同時,對于教師,在必要的時候還必須對學生進行“補差”的單獨輔導,只要學生有學習需求,一定要滿足,而不能因為時間的原因借故推辭。此外,教師還應該定期組織業(yè)務學習,滲透一些新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為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2)積極發(fā)揮家長的配合作用。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學校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特別是中學生,他們處于青春的叛逆期,人生觀與價值觀尚未成熟,對一些現象的判斷與認識很迷惘,甚至出現誤讀,如一些學生沉溺于上網、早戀、“江湖義氣”較重等,學校教師的說服與教育有的時候他們不能夠完全接受,有的時候還會采取消極逃避的方式進行“抵抗”,在這種狀況下,家長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學校經常通過開家長會的集體方式以及個別交流的方式來保持與家長的溝通聯系,讓家長們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們的狀況,這樣,通過學校與家庭的配合,學生更能很好地成長,避免“誤入歧途”。
學校的教育與管理是循序漸進的,切忌盲目沖動與一蹴而就的想法,領導者需要的是積極的心態(tài)與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只有這樣,教師與學生才能沐浴在“愛”的陽光之下,努力工作,認真學習,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韋瑋.中學教學管理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