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憲未
什么是“互評自改式”作文教學?所謂互評,就是學生之間通過互相評價各自文章的得失優(yōu)劣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所謂自改,就是針對文章的題旨、結構、布局和詞句等方面的缺點進行修改,使優(yōu)點更臻完美的過程?;ピu自改式作文法改變了學生只管寫作,批改全由教師承擔的作文教學模式。
“互評自改式”作文教學包括四個階段。一是教師指導、示范階段:教師指導,講清本次作文的寫作要求及修改標準;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示范。二是學生之間互相評改階段:教師把學生分成批改小組,并挑選一名作文水平較高的同學任組長;學生在組長的組織下互相評改作文。三是學生自改階段:教師把每個學生的作文本發(fā)給本人,學生自改;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把作文交給老師。四是教師復評、總結階段:教師對學生的文章復評,檢查學生的批改情況,并及時地把情況、意見反饋給學生。
“互評自改式”作文教學有兩大特點。其一,從中學生的學習心理來看,互評自改是一種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自改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的學習情境,互評則給學生交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渠道。學生作文,有優(yōu)有劣,通過互相點評,可提高學生鑒賞作文優(yōu)劣的能力,有利于找到差距,中學生通過學習借鑒別人作文中的長處,提高寫作能力。其二,從教育學的角度看,是努力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互評自改式作文批改法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人人當老師,做評判。在整個作文互評過程中,教師不再對學生的作文精批細改,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轉變成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互評自改式”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是:
其一,讓學生掌握作文批改的常用符號。了解、掌握常見的批改符號,這是要求學生批改的先決條件。常見的修改符號有錯字符號、別字符號、增添號、刪除號、還原號、調換號、前移號、后移號等,在學生自改之前、教會學生使用這些字符,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在作文批改中規(guī)范地使用,譬如某個字用的特別好就用“○”表示,妙語用“~~~~~~~~”表示,精彩片段就用“△△△”表示,讓你感到驚嘆的地方就用“!”表示,病句就用“———”表示,得推敲的地方就用“———?”表示,等等。
其二,教給學生作文修改的一般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有刪、增、調、換等。如:刪——當文章表述有多余的字、詞、句、段,要由詳改略時,就要刪繁就簡,以使文章中心思想更突出,語言更簡潔;增——當文字表述意思不明確,或不具體,沒有表現力時,就要增加必要的字、詞、句、段,來明確句子的意思,使文字表達通暢、明確、生動等。
其三,教給學生作文批改的內容、步驟。首先是對語言文字的批改。包括語言文字、標點符號、行文格式等方面的批改。如改出錯別字,標點符號使用不當的地方,指出用詞不當和文理不通的現象;刪除多余的字、詞、句;增補遺漏了的詞語;調換字、詞、句的順序,改變不恰當的詞語等。其次,是對文章內容的修改、評價。包括中心思想是否清楚正確、突出,感情是否真實、健康,材料是否真實可靠、典型新穎。最后,是對文章結構的修改、評價。看文章的開頭、結尾安排得怎么樣,段落之間過渡、照應如何,層次是否清楚,結構是否完整。
其四,教給學生作文批改的一般原則。一是內容和形式兼顧的原則。這是針對某些學生可能過分強調立意、選材,或是過分拔高表達方式的重要性。二是多就少改的原則。強調對原作者的尊重,在可改可不改的情況下,尊重原作者,有利于保護原作者的寫作熱情。三是因人而異的原則。這條原則在批改的過程中尤顯重要。學生作文水平參差不齊,倘若按照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的作文水平,勢必會打擊一大片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應本著人性關懷的角度,對水平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寫作能力較好的同學,批改側重其情感的抒發(fā)、預期的轉換、修辭煉句、立意深刻等。對寫作能力價差的同學,批改應側重于語句通暢、段落銜接不散落、把話說清楚幾個方面,多指出其進步的一面,多發(fā)現其閃光點,使其始終保持寫作的興趣。四是明確作文評價的標準。作文評價標準是學生在批改作文、給定分數時遵從的“法”。有了這個“法”,學生就有“法”可依,不至于無從評價,或胡批亂評。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