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利娜
摘要:在電大語文的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是當前電大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電大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自主探究不是本來就有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協(xié)作,通過教學指導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作為教師,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重點探討電大語文教學自主探究的模式。
關鍵詞:電大語文;自主探究;能力 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電大語文課堂教學遵循的3P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圍繞如何“教”展開,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不太關注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學生電大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潛能發(fā)揮的機會很少,或者僅僅是進行簡單的語文訓練,阻礙了學習者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受挫,長此以往也使得學習熱情大減。
一、自主探究觀
作為一種教學方式,“自主探究”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特征的,強調尊重學生的初感。這里的“初感”,指時對文本的初自主探究,寫作時對某一話題的初經驗,語言運用中對語詞、句式、修辭等等的初感覺。這種初感會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有誤的,但卻是最珍貴的,因為這是學生自己的自主探究。這種自己的自主探究感受是獨立、自行寫作、自主運用的起步。我們說,獨立、自行寫作是學習的要件,是語文能力的標志,因而培養(yǎng)獨立、自行寫作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要讓學生具備這樣的能力,必須讓他們有自己的經歷和自主探究,這是目前通行的“告訴”式教學無法完成的。教師要做的,絕對不是將自己的解讀或是所謂權威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去點破那層學生時有疑惑有困難的“窗戶紙”:在學生有疑惑時,予以點撥;在學生理解有誤時,予以矯正;在學生的理解有待深入時,予以引導。電大學生的語文認知過程,主要是一個建構過程。建構思維包括外源建構思維、辯證建構思維和內源建構思維,是指通過有意義學習對有正確標準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建構,建構的結果應符合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外在的正確標準。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主要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室是地方的教師和學生互相交流。課堂問題不僅老師對學生的問題單向活動,也包括學生的老師的問題?,F代教學理論認為,問題是學習的動機和通過的問題,沒有問題,學習的學生不會深入思考,學習只能停留在表面,沒有問題,學生的學習只能是負的,被動的接受;沒有問題,教師教學是干癟的僵化的知識教學。所以,提出問題,教學在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整個過程的教學和學習過程,提出問題,但也語文教學、教師和一個重要的通訊工具。學習是充實組織和個人的內在力量,是實現組織和個人的發(fā)展目標與自我價值。自主探究教學涉及到的是一個集體組織,也是一個可以成為專業(yè)學習的共同體。自主探究教學就是集學習、教學、自主探究交流為一體的組織,教師在建立共同愿景的基礎上,通過更新教育觀念,從自主探究教學整體發(fā)展考慮,開展團隊學習,最終實現自我超越。在電大語文教學中,建設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已然成為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新趨勢,在促進電大語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提高學校競爭力、推動新課程改革進程等方面貢獻很大。
三、自主探究模式在電大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一般情況下,國家的教育部門會對學生的學習目標有個總的限定,比如頒布的教學大綱,會要求學校按照大綱進行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程度,還有各個地區(qū)所采用的課程教材,有的學校由于所采用的課程教材內容比較多,而正常的教學時間又比較有限,這會造成“填鴨式”的教育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程度。但凡此類的因素還有很多,因此教師如果想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那么就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及協(xié)調好自主學習與教學任務的關系;學習模式,就是學生在同時具備了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之后。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并最終完成的過程。其中自主學習模式的兩個必備條件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條件,缺一不可。
2、引導學生樹立自主探究觀,形成符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學生的自主學習程度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段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就整個教學模式的實施時間段來講,可遵循“教學”、“導學”、“自學”的順序。一般說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或在模式實施的初期,學生的自主學習程度較低,還不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要采用“教學”;當模式實施了一定時間之后,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程度是否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如果覺得可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就可以采用“導學”;當學生具有了很高的自主學習程度,完全適應了此種教學模式,教師就可以采用“自學”的方式了。在自學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明白教材時哪些內容是重點,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并用符號把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在書上標示出來,便于后面聽老師解疑時能夠更好地理解記憶,也便于將來復習時參考。
3、有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語文教材的每一節(jié)課文并不是都具有可讀性、趣味性、文學性,我們語文教師要利用教材內容的特點及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把聲音、圖片、影視等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這樣可以擴充教學的容量,也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這是因為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能把文字、圖片、動畫、音樂、影像等基本素材綜合在一起,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生動逼真,能全方位、生動地把一些教師不易講解、學生難于理解的知識簡單化,使知識直觀地展示于學生的面前。并且語文很多知識,僅憑教師講解,學生較難掌握,如果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感知材料,以其新鮮、活潑、生動的形象,可一掃傳統(tǒng)說教式課堂教學導致的沉悶空氣,帶給學生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也易解決教學難點,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把知識化難為易,也使學生從不喜歡語文課,變成非常喜歡語文課。
電大語文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只有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是想象。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要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是無限的。我國古代文論家對想象也做了具體的描述,比如陸機用“精鶩八極,心游萬仞”來描述。另外,劉勰在《文心雕龍》中也做過具體的描述。由此可以看出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電大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電大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例子,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學習《鴻門宴》時,引導學生想象項莊舞劍時,劉備的緊張心情;想象馬謖當罪時的懺悔心情;想象五人就義時的大義凜然、從容不迫的神情以及豪言壯語等,還可以根據教材中的景物描寫,讓學生想象劉和珍追悼會的氛圍、屈原投江時的悲壯情懷等。這樣通過想象,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力都會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