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起秀
“塞上江南”源于黃河水
在我國西部有個好地方,每到豐收時節(jié),魚肥水美,稻花飄香,令人流連忘返。它就是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
寧夏平原是一個由黃河和賀蘭山山洪沖積形成的大平原,土壤十分肥沃,但是,在這個長約320公里、寬10~40公里的狹長地域上,降雨量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因此,要在此地滿足農作物生長需要,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必須解決灌溉問題。
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黃河一瀉千里,浩浩蕩蕩,從寧夏平原的西南端流入,從寧夏平原的東北端流出,賜予了寧夏平原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得天獨厚的條件。相傳在久遠的古代,生活在寧夏平原的華夏兒女就把目光瞄準了水量豐沛的黃河,開渠墾田,辛勤耕耘,留下了數不盡的與“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相生相伴的動人故事。
黃河是一條多沙河流,在下游水沙俱下,形成了地上懸河,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古代,人民只有筑堤保護家園,開渠致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因此,寧夏平原是黃河干流大規(guī)模引黃灌溉的先聲,值得今天的人們回顧和關注。
1500多年前北魏時期的刁雍,他是史書記載的開創(chuàng)寧夏平原大規(guī)模引黃事業(yè)的第一人。
“刁將軍來了!”
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戰(zhàn)亂頻仍,寧夏平原上古老的引黃灌溉工程遭到嚴重破壞。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后,又開始重視農業(yè)生產。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四月,刁將軍要來寧夏的消息不脛而走?!暗髮④妬砹?,我們的苦日子到頭啦!”寧夏士民奔走相告,無不額手稱慶??磥韺幭娜藢@位刁將軍一點不陌生。
刁將軍姓刁,名雍,字淑和,早在后秦時期作為皇太子的侍從官就多次到過寧夏。刁雍是一位性情寬柔、博覽群書、有理想有抱負有智慧的人,寧夏士民盼望他能夠帶領大家盡快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恢復從前的引黃灌溉工程,讓大家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這次,刁雍重返故地,是作為北魏鎮(zhèn)守西藩的大將,薄骨律鎮(zhèn)(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西南)鎮(zhèn)將而來。他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帶兵之道,只有首先解決了千軍萬馬的糧草問題,才能在此長久駐扎下去,守住西北門戶,因此,在來之前就對軍隊屯田做了詳細籌劃并聘請了農業(yè)、水利方面的專家。
刁雍到任伊始就馬不停蹄地開展調查研究。但是,眼前的情景讓他非常失望,到處是農田因缺水而無法播種的景象。他本來以為只要實行軍屯,把以前游牧民族棄農為牧的土地重新開墾為農田,就可以解決軍隊的吃飯問題,但是,以前的引黃灌溉工程,或因戰(zhàn)爭破壞,或因長期失修,都已不能使用。在干旱少雨的寧夏平原,沒有水,要長莊稼而且要豐產是萬萬不能的。
刁雍轉了一圈回到鎮(zhèn)署,請求撥付軍糧的報告就接踵而至。刁雍不敢怠慢,請來地方士紳,讓他們動員老百姓多繳租稅,以解軍隊的燃眉之急。士紳一聽這話都倒開了苦水,有的說:“租稅猛如虎,別說多繳租稅,就是現在的租稅,一個農民一年的收成還不抵租稅呢!”有的說:“都說春種秋收,現在沒水,許多農戶至今沒能春種,豈能奢望秋收乎?”……
刁雍怒不是不怒也不是。如果對眾士紳勃然大怒,用一個抗拒朝廷旨意的罪名嚇唬他們,可能會多收來一些租稅,但是,這就會破壞大家對他的美好印象,況且也不是長久之計;如果仍與眾士紳和顏悅色,軍糧怎么解決?
刁雍回頭看看自己聘請來的幾位專家,只見他們直向他眨巴眼,知道他們有了應對妙計。
到艾山查勘
眾士紳見刁雍出去好一陣不回來,都知道惹了禍,擔心繳不了租稅,走不出薄骨律鎮(zhèn)署的大門。這時,刁雍和那幾位專家又進來了,只見刁雍面帶笑容說:“諸位,現在軍民過得都很節(jié)儉。我們守著大平原,面臨川流不息的黃河,為什么過得如此艱辛呢?如果我們軍民一心,重開引黃灌渠,大家不是都不愁吃穿了嗎?”
眾士紳聽此,立刻轉悲為喜,紛紛說:“刁將軍,我們早就想開渠了,只是兵荒馬亂,有人催租逼稅,沒人帶我們開渠!”
刁雍看大家想法與自己一致,更加高興,說:“哈哈,現在我?guī)銈冮_渠!你們說在哪里開好呢?”
這話把眾士紳問住了,因為以前的古渠多已難覓蹤跡,如果在平地開新渠,需要把干支斗農毛渠都挖好,才能送水到田間,發(fā)揮經濟效益,而這需要多少人財物呢?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這時,有位老鄉(xiāng)紳站起來說,在富平縣(治所在今寧夏吳忠市西南)西南15公里有一座艾山。艾山南北長13公里,東西長22.5公里,黃河穿山而過。在黃河出峽谷的地方,黃河兩岸修有寬達10多步(按古今長度單位1步為6尺、1尺為0.30米估算,約為18米多)的引黃大渠,現在仍能勉強使用。這位老鄉(xiāng)紳說的艾山峽谷就是今天的青銅峽。
刁雍聽了這話十分高興,次日清晨就帶領專家直奔渠首。面前的情景又像一盆冷水澆在了信心滿滿的刁雍頭頂。他原以為把舊渠首稍微整修即可發(fā)揮效益,但事與愿違。由于渠首處河水湍急,河床下切,渠口高懸,已經引不到黃河水啦!灰心喪氣的刁雍沿黃河往北走,約行4公里,來到一個去處,見有幾位農民在那里引水澆地,這引起了他的注意。
刁雍舉目眺望黃河,這里的河心有個狹長的沙洲小島,將河道分成東西兩股,西邊那股水面寬度才140步(約252米)。身旁一位水利專家向他建議:“刁將軍,把渠口移在這里最為合適?!钡笥撼驇籽壅谀抢锲D難引水的農民,搖頭說:“雖說這個小島起到壅水作用,引水比其他地方較為容易,但是,你看他們取水也甚艱難?!蹦俏凰麑<艺f:“我們只要從西岸到沙洲下端建一條不太長的攔河壩,便可極大地抬高河水水位,把西邊那股河水源源不斷引入新渠,澆灌大片良田!”刁雍沉吟半晌,說:“這是個好辦法!”
1500多年前的中國人有在黃河上筑壩的能力和技術嗎?其實,那時中國的科學技術已經發(fā)展到相當高的水平,祖沖之寫的數學專著《綴術》里已記載了勾股算術、重差術、割圓術、圓周率、球體積公式、線性方程組解法、二次和三次方程解法、同余式和不定方程解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數學來源于人類生產活動并應用于實際問題,因此,那時的中國人具備了在黃河上筑壩的能力和技術。
夙夜思慮搞設計
在黃河上修筑攔河壩,畢竟是破天荒的新鮮事。大禹治水時期就發(fā)生過“障水法”與“疏水法”的爭論,大禹的父親鯀因“障水”還丟了性命。因此,刁雍對這件事非常上心,不但安排專家搞勘測設計,而且自己也全身心投入其中,經常夙夜思慮,寢食難安。
刁雍帶領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緊張工作,提出了比較全面和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一是修筑攔河壩。攔河壩從黃河小河東南岸起筑堤斜斷到西北岸,計長486米,寬18米,高6米。二是修建渠首和開挖渠道。新渠首位于黃河以西舊渠首北面4公里、河道分汊處以下2.5公里處,渠口底高程在正常水位以上1.5米;渠道頂與地面平,寬90多米,深1.5米,在渠道兩岸筑堤,堤高3米,向北行20公里與舊渠連接,再向北行40公里,計長60公里。三是施工計劃。開工時間為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正月,先修建渠首和開挖渠道,共需4000人,工期40天;再修筑攔河壩,工期20天;總工期60天。四是分析了工程的經濟效益。攔河壩可以把西邊那股河水盡數引入新渠,如果水源充足,能夠灌溉公私田4萬余頃(1頃=100畝);10天時間,整個灌區(qū)就可灌田1遍,4遍之后,糧食便豐收在望。如此,官稅充裕,民亦豐贍。
如果把上述設計方案與如今的設計報告進行對照,就會發(fā)現二者有很好的耦合性。只可惜史書僅僅記載了刁雍向朝廷上的奏疏,那時的整個設計報告早已落入歷史長河,杳無蹤影。
從史書簡略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水利工程設計已經相當合理先進。一是根據地形條件,采用了筑壩攔河技術。雖然當時的攔河壩僅是攔斷了一條支河,不能與今天的攔河大壩同日而語,但是,開啟了寧夏平原有壩引水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寧夏平原有壩引水歷史可以上溯1500多年。我們現在不知道該壩的壩型結構、筑壩材料、施工工藝等,但從該壩長期存在并發(fā)揮效益可以推斷,該壩設計是十分巧妙的。二是采用與水流方向約45度夾角筑壩,不僅可以起到壅高水位的作用,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挑流入渠,與現代水力學設計思想非常吻合,充分顯示出當時引水技術的先進性。三是從渠道斷面過水能力分析,該灌區(qū)規(guī)模很大,基本達到了寧夏平原黃河西岸能夠自流灌溉的最大面積,充分顯示出當時輸水技術的先進性。四是有人認為,灌溉公私田4萬余頃的數字偏大,疑是記載有誤,這種可能是存在的。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當時技術人員對黃河兩岸可能的灌溉面積進行實測后得到了這個數字,因為現在青銅峽水庫修建后,寧夏平原達到的灌溉面積就是4萬余頃。如果真是這樣,充分顯示出當時測量技術的先進性。五是已根據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采用了輪灌制度,充分顯示出當時農業(yè)灌溉技術的先進性。六是從設計順序和工期來看,首先,修渠道起到分水作用,盡量減少水流對壩工施工的不利影響;其次,壩工從東南岸起筑,應包括對沙洲的加固,從而提高沙洲的抗沖能力;最后,整個工期不長,充分顯示出當時水利施工技術的先進性。
宜便興立,以克就為功
如果從單純工程技術角度說,設計方案提出的在冬春水涸時期開展施工很合理。但是,情況很快發(fā)生了變化。起初,刁雍看到已到仲夏仍有很多窮苦百姓沒能春種,心急如火,立即寫了一封奏疏,將其上報朝廷。
接著,皇帝的詔書就下來了,是這樣寫的:“卿憂國愛民,知欲更引河水,勸課大田。宜便興立,以克就為功,何必限其日數也?有可以便國利民者,動靜以聞?!狈g成現代漢語是這樣的:“愛卿憂國愛民,知道你想復修渠道引黃河水灌溉農田。宜立即行動起來,以做好此事為務,何必要限定日期呢?以后再有可以便國利民的好事,不論是想法還是行動都要讓朕知道。”
可以想見刁雍看到皇帝詔書時的急迫神態(tài),也可以想見水利專家看到刁雍神態(tài)后的萬般無奈。水利專家知道,修建水利工程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難事,弄不好就會雞飛蛋打。如果把原設計方案的冬春水涸時施工改為夏秋水盛時施工,從人力上說,原設計開挖渠道每人日均開挖量在10立方米以上,加上筑堤勞動量已經很大,再要縮短工期,原來的4000人遠遠不夠;從施工工藝上說,原設計筑壩基礎處理、壩面施工等基本上是旱工,少用人財物不說,工程質量也容易保證,現在基本都變成了水下施工,水大流急,什么情況都會發(fā)生。
刁雍反復掂量水利專家的意見和皇帝的御旨,一拍桌案決定:“立即開工!4000人不夠,可以動員老百姓參加;筑壩艱難,可以全部改為石工?!?/p>
隨著刁將軍一聲令下,工程開工了。果然像他估計的那樣,寧夏老百姓對開渠筑壩充滿熱情,不等動員就主動拿著鍬、鎬、籮筐……上了工地。大家不計工錢,不問報酬,拼命苦干。不久,工程全部竣工。源源不斷的黃河水流入饑渴的田地,預示著來年的大豐收。
久經沙場的刁雍也被眼前的情景感動得熱淚盈眶,不住向皇宮方向叩首:“皇上,克就為功,皆賴民力!”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刁雍修建的引黃灌溉工程確切的名字,現在已經不知道了,只因唐朝人叫其“艾山渠”,后人沿用至今。艾山渠建成之后,寧夏平原成為北魏西北邊境的重要糧倉。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北魏西北駐軍重鎮(zhèn)沃野(治所在今內蒙古巴彥淖爾)發(fā)生了糧荒,軍心不穩(wěn),朝廷下令讓刁雍速派人用5000輛牛車運屯谷50萬斛(按1斛等于27斤估算,約為1350萬斤)交付沃野鎮(zhèn),以供軍糧。由此可以想見,艾山渠帶來了多么巨大的經濟和政治效益!
這時的刁雍“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一是覺得用牛車運糧太慢,二是認為運50萬斛太少。他與手下一合計,寫了一封奏疏,略為:“臣鎮(zhèn)守的薄骨律鎮(zhèn)離沃野鎮(zhèn)800里,道多深沙,空車往來,尚且困難。假如載谷,每車不過20斛,轉至沃野,需渡黃河,用牛車5000輛,運10萬斛糧,100多天才能往返一次,1年能運兩次,50萬斛運完需花3年時間。而今臣請求造船200艘,1船可裝糧食2000斛,1次可送糧20萬斛,60天能夠往返1次,從三月到九月可往返3次,運糧60萬斛。不費牛力,不誤農時?!被实劭戳俗嗍?,盛贊刁雍,下詔說:“甚善。非但一運,自可永以為式。”也就是說,這種運糧方式可以永久保留下去。
從那以后,每當春風化盡黃河冰凌、北歸候鳥掠過黃河上空的時候,往沃野鎮(zhèn)運糧的船隊就出發(fā)了。
刁公城
轉眼到了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由于有黃河水澆灌,寧夏平原糧食連年豐收。這本是一件好事,卻讓刁雍心里發(fā)慌了。原來豐收的糧食,因沒有倉儲設施,都大包小包地堆在地上;薄骨律鎮(zhèn)地處邊疆,隨時都有敵人進犯的可能,而刁雍手下的士卒都分散在各處,如果敵人乘虛而入,沒有保護屏障,辛辛苦苦打下的糧食就可能被敵人奪取。
刁雍費盡心思,想來想去,終于想出一個“筑城儲谷”的辦法,就是在水陸交通便利的地方修筑一座存放糧食的城堡,派兵防守。他在給皇帝的奏疏里說:“這座城由我鎮(zhèn)自建,決不麻煩官府攤派民力;建城時間安排在農閑期間,決不會耽誤農時。一年、二年建不成,三年必成!”
那些受惠于引黃灌溉工程的老百姓聽說刁將軍要“筑城儲谷”,豈能袖手旁觀?就像當年參加挖渠筑壩一樣,紛紛拿起鍬、鎬、籮筐……又來了。在群眾的有力支援下,在次年三月,這座位于今天寧夏永寧縣仁存渡附近的新城拔地而起。刁雍手拈胡須,看著糧食有了遮風避雨的“新家”,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遠在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的皇帝知道這件事后,對深謀遠慮、憂勤盡思的刁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下詔說:“朕甚嘉焉!給這座新城起了個名字:‘刁公城,以表彰你的功勞。”
人走“茶不涼”
刁雍在寧夏平原度過了11個春秋,刁雍走了,但寧夏平原大規(guī)模引黃灌溉的歷史拉開了帷幕。
在以后1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引黃灌溉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寧夏平原一直是我國西北地區(qū)重要的糧食產地,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于1960年在距刁雍修建攔河壩不遠的地方建成了高42.7米、長697米的青銅峽大壩,使溉溉面積增加到4萬頃以上。
今天,我們站在宏偉的青銅峽大壩上舉目眺望,當年刁雍領導修建的攔河壩早已不見蹤影,但是,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那里曾經存在過的一座高約6米、長約480米的攔河壩。
有人認為,那座壩沒有泄洪設施,存在的時間一定不長。不過我對這種猜測持不同意見。一是從施工時間和工期看,那座壩絕對不是土壩,很有可能像沿海港口防洪堤那樣采用拋巨石形成具有透水性堆石壩的工程結構和工藝;二是那座壩只是截斷了部分河道,使上下游水位差和水壓力不至于過大;三是那座壩不高,遇到大洪水壩頂可以自然泄流;四是如果那座壩是堆石結構的話,水毀修復也不困難。那座壩不復存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泥沙淤積、黃河擺動和戰(zhàn)爭破壞。
牛頓曾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蔽覀儽群J畫瓢是否也能說那座攔河壩就是青銅峽大壩的肩膀呢?
我們帶著猜測和遐思來到寧夏平原,映入眼簾的是魚肥水美、稻花飄香的江南景色?!叭辖稀眮碇灰祝诘笥褐熬陀星f萬的華夏兒女為之奮斗,只可惜在史書中沒能留下名字;刁雍在寧夏是幸運的,不僅躲過了朝廷內部的殘酷爭斗,而且拉開了大規(guī)模引黃灌溉的帷幕。如果要評選“塞上江南”筑壩引水的奠基人,只有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