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融
【摘要】英語學習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學習,更是對該語言所蘊涵的文化習俗的了解;脫離了文化背景去學習語言知識,我們學到的只是語言的外殼。因此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可以從詞匯的運用、習語的介紹、中英句式結構的區(qū)別、交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材資源的整合和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等方面進行訓練,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關鍵詞】基礎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意識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閱讀句子、段落或者聽說英語時,常常遇到下列情況:
1.學生知道每個單詞的意思,也理解其語法結構,但卻不懂它的實際含義或把含義理解錯了。比如:在對話中老外提到“Id like some black coffee.”,可是我們學生不理解意思,把放了糖的咖啡端給了他,結果引起了誤解。
2.有些學生不了解英美文化習俗,因而與老外交流時會問許多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如: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等,引起了老外的不快,最后導致交際失敗。
一、英語較精確明晰,漢語則籠統(tǒng)模糊,漢英語言邏輯順序不一樣
1.出于綜合把握對象的思維定式,中國人習慣于在一種動態(tài)過程中,上下文語境來確定其所指,在意義的網絡中確定其意義。例如:“你吃飯了沒有”?“飯”可以指“早飯、中飯、晚飯”,但人們往往無須指明,因為從說話時間就可推知“飯”的具體所指。若譯成英語,則須將breakfast、lunch、supper 分得清清楚楚。
2.受整體思維方式的影響漢英邏輯順序不一樣。漢語邏輯關系常常按先因后果,先假設后論證,先敘事后表態(tài),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強到弱,由一般到具體的次序排列。而英語則可以借助豐富的連接詞,按意思和結構需要靈活安排。
二、漢語重音合,英語重形合; 漢語重功能,英語重形態(tài)
英語的語法構成具有明確的形態(tài)標志,每一種語法意義都由一個明確的形式表示。如: 名詞復數加s或es,一般將來時shall/will加動詞原形等。英語注重形合,具有以形統(tǒng)意的特點;而漢語的詞、短語和句子的構成一般都沒有形式上的標志,自上而下是一個形散意合的系統(tǒng),具有以意統(tǒng)形的特點。
基于上述差異,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如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重視在不同情境中對英語詞匯的正確運用
單詞是英語語言的細胞,因此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必須從單詞、短語入手。單詞、短語的含義常因說話人的年齡、性別、社會地位、方言、說話目的等不同而有所變化,所以在遣詞造句上要注意以下情況:
1.語域:指在具體條件下,習慣應用的語言形式。如在與人打招呼時,何時用How do you do? 何時用How are you? 何時用Hi! 等。再如表示女孩漂亮用pretty,表示男孩英俊用handsome,要避免用錯。
2.搭配:英語中有些單詞搭配力強,應熟練掌握,正確理解和運用。如學到 “man” 就可以擴大學習policeman,postman,snowman,… 及詞組play the man等。
3.同義詞和反義詞:英語單詞的意義往往可以運用同義詞和反義詞來表達。要想盡可能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就應該重視同義詞和反義詞的運用。
二、突出英美習語和習慣用法的引用介紹
在與英美人士的實際交流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經常使用習語(idiom)及俚語(slang)。我們往往會從字面理解,把milk way(銀河)說成是“牛奶路”、big fish(大人物)說成是“大魚”。由于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之間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他們的習俗、風俗與我國是大不一樣的,這些習語或習慣用法不能單獨去記,一定要在上下文或情景、場景中去記,才能記憶深刻。
三、加強對英語句式和漢語句式語序結構的區(qū)別
句子是構成語篇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中英語言邏輯順序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兩種語言句式結構的區(qū)別。比如:《牛津中學英語7A》出現(xiàn)了句子“It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我們要指導學生了解“of”結構的中文與英文語序是相反的,該句應翻譯為“這是新學期的第一天。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對這些學生不易理解的、語序相反的句型進行重點強化練習,這樣才能逐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思維模式。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交際情景
語言的實質就是交際,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展有效的活動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表演就是開展課堂對話交際活動的一種有效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學會生活,學會用英語交往,學會體味人生。根據所學、所見與所聞,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用所學英語開展交際活動,自編自演,把耳聞目睹的生動情景表演出來。
五、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拓寬學生文化視野
《牛津中學英語》教材是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編寫的,在教材的內容安排上大量滲透了英美文化知識,我們在教學中可以依托教材進一步拓展知識,把更多的文化信息傳遞給學生。如7B教材Unit1 Dream homes出現(xiàn)了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景點、國名及語言,我們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其他國家的景點,講解這些景點的含義,介紹這些國家的首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