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利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shù)形象,典型的如《桂林山水》等。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內(nèi)容為本的審美內(nèi)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審美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下面,本人談?wù)勅绾卧谡Z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一些認識。
一、在對比中體會形象美
我們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課文,才能打好審美的基礎(chǔ),而對比又是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美與丑的強烈對比,不斷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描寫桂林山水的作文,魯迅筆下的“知道無窮無盡的稀奇事”的少年閏土與“素不知道這一切”少爺公子們的兩種形象就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把握住少年閏土“知道海邊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與少爺們“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腳的天空”進行比較,學生便會發(fā)現(xiàn)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知識豐富的農(nóng)村少年,而少爺們只不過一群孤陋寡聞、鼠目寸光的紈绔子弟。通過強烈的形象對比,在學生的心目中,一個健康活潑、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nóng)村少年的形象躍然紙上。諸如此類的優(yōu)秀形象還有許多,有偉人,有貧民,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古代的,有現(xiàn)代的,美麗紛呈,各具特色。而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過對立的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應(yīng)著力引導學生對人物之間的外表與內(nèi)心、客觀與主觀、形象與本質(zhì)進行相互比較,讓他們在對比中認識美、體驗美和評判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們教育的對象--小學生,他們畢竟受教育知識及生活閱歷的局限,對事物的認識是膚淺的,對美的鑒賞力不高。因此桂林山水教學實錄,教師除了要鼓勵他們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外,還得教給他們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斷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憑借熟悉的有關(guān)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根據(jù)事物的發(fā)展,讓學生進行推理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個寫景的句子,詩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現(xiàn)了深邃的藝術(shù)意境。為了開拓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shè)進入原有的意境,這樣,學生就可根據(jù)教師的點撥,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這首詩的詩情畫意;春暖花開的長江兩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發(fā)著芬芳,江面滾滾的波浪向東流去,一葉扁舟借著長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學生也能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在推敲中欣賞語言美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詩歌用字精練傳神,散文句式優(yōu)美多樣,記敘文對話富有個性,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欣賞,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又能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傳神的詞語。
一般地說,詩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詞的傳神,它的精妙之處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豐富的內(nèi)容。課文《鳥的天堂》中作者寫道:“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段話寫得很生動,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別傳神,它描繪了樹葉一片挨著一片,層層疊疊的情景,“明亮”一詞形象地寫出樹葉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澤,“顫動”一詞把靜態(tài)的樹葉描繪得栩栩如生。這些詞語我們?nèi)绮灰龑W生認識琢磨
2.欣賞優(yōu)美的句子。
散文在小學語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動的語言總是依靠優(yōu)美的句式來表現(xiàn)。有的句式對稱,講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參差,講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這一課,作者不僅用詞十分傳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講究,在寫出“山、水”這兩段中,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工整的排比,瑯瑯上口的語感,把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在教這類句子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分析各分句之間的結(jié)構(gòu)聯(lián)系,使學生充分回味其優(yōu)美韻味,使學生在欣賞中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桂林山水秀麗多姿的強烈情感。
3.琢磨富有個性的對話。
人物對話是刻畫人物形象的一種方法,在引導學生琢磨人物對話時思考,為什么這句話他(她)講合適,別人講就不合適。從而體會出人物性格特點乃至思想品質(zhì)之美感。如《金色的魚鉤》一文中,老班長回憶起指導員對他說的一句話:“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wù)員桂林山水的詩,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边@既是上級對下級的命令,又是指導員對戰(zhàn)士的關(guān)心,對話言簡意明,既反映了指導員的精明果斷,又襯托了老班長的責任重大,表現(xiàn)了長征時期紅軍官兵的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又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周圍黑洞洞的,怎能不碰壁呢?”(告訴我是鼻子碰扁的原因)這含意深刻而又不失幽默的話,既表現(xiàn)了魯迅處境的惡劣,又暗示了他藐視反動勢力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琢磨富有個性話的語言,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在誦讀中體驗情感美
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誦讀課文又是體驗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就是要使學生在語文文字的訓練中,更好地獲得學習語文能力,并且有機地使學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樣讀課文才能使學生體驗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讀。教師的范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發(fā)學生情感,使學生→老師→作者之間產(chǎn)生情感共鳴。同時,通過范讀,學生也會模仿教師的一些朗讀技巧,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二是自讀,聽了范讀后,學生模仿自讀,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們進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讀,對一些特殊的、說明問題有承接性和層次性的句、段,通過引讀,能直接抒發(fā)作者與讀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議讀。通過評議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怎樣誦讀更能體驗文章的情感。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挖掘?qū)W生的知識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