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格
摘要:劉震云作為當代文壇的作家,憑借“新寫實”小說獲得諸多關注。他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創(chuàng)新多變是他一貫的風格,而執(zhí)著于人性異化問題的探索和剖析,是他多變創(chuàng)作的定律。尤其是在市場經(jīng)濟繁榮,文學世俗化日益嚴重的今天,劉震云的堅守顯得更有意義。本文試圖從對他小說中人性異化特征的分析、人性異化根源的探究、劉震云小說人性書寫的意義三個方面對其小說進行分析,力圖對劉震云的小說做深刻的解讀。
關鍵詞:人性;異化;物質(zhì);權力;意義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2
一、劉震云小說中人性異化的特征
通觀劉震云的小說創(chuàng)作,可以發(fā)現(xiàn)劉震云對人性一直保持著強烈的關注。這可能與劉震云困苦的童年生活有關,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農(nóng)村的艱苦環(huán)境下度過的,天災人禍對人性的摧殘在他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這些記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劉震云寫作的情感源泉。劉震云以一種“笑中帶淚”的方式沉痛地解剖了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人性異化的悲劇性特征。
(一)精神被權力奴化。
在中國這個農(nóng)業(yè)大國,物質(zhì)的貧乏長久地困擾著人們,對權力的盲目崇拜實際上是人們在飽受了貧窮的折磨后對物質(zhì)的追求。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的存在越來越多地受到各種因素的壓迫,逐漸被異化甚至為物所奴役。劉震云正是認識到了人的精神被奴化的特質(zhì),于是他以犀利具體的敘事,將人的精神被奴化的這一事實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以期喚醒人們的意識。
劉震云的前期代表作《頭人》,講述了申村大半個世紀的“領導人”更替的歷史。無論村中的領導人是誰,村民始終掛在嘴邊的都是這兩句話,“XX,這兒吃吧!”“XX,我這兒先偏了!”誰上臺得勢,村民便馬上對他獻上這種巴結的話。新喜當支書時,吃了老二老三的瓜果。老二老三說:“……吃吧吃吧,些個瓜果,吃不得了?”新喜吃了老二老三的公雞要付錢,老二老三一臉不高興“新喜,一只小公雞還吃不得了?”可是后來村里人見新喜大勢已去,老二老三也向調(diào)查組揭發(fā)新喜怎么吃小雞不給錢,怎么隨便摘人家后園子里的瓜果梨桃。從這里可以看出,面對生活和所處環(huán)境的壓力,村民所巴結和討好的只是“領導人”手中的權力。當他們以奴隸的姿態(tài)對官表示遵奉時,實際上遵奉的只是官一時的權勢,反過來說,是權力使農(nóng)民小人物成了奴隸樣的人物。
(二)理想被現(xiàn)實泯滅。
劉震云對理想和現(xiàn)實的關照在他前期的小說中就已經(jīng)初現(xiàn)端倪了,在《塔鋪》中,“我”因為一無所有,所以去復習參加高考;李愛蓮也是因為貧困,所以也想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李愛蓮和“我”在復習的過程中對彼此產(chǎn)生了傾慕之心,但是因為高考,所以他們只能把“愛”藏在心里??墒蔷驮诟呖记跋Γ類凵彽母赣H因為生病沒錢醫(yī)治,為了五百塊錢,李愛蓮就這樣嫁人了,她帶著自己的理想連同和“我”的未來一起走進了生活的墳墓。
《一地雞毛》里的“小李白”就是被現(xiàn)實吞噬的蕓蕓眾生中的一位。他當年在學校時喜歡寫詩,在一些報刊還發(fā)表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在話下??墒侨缃竦男±畎自缫驯簧钅テ搅死饨?,“還說寫詩,寫姥姥!我可算看透了,不要異想天開,不要總想著出人頭地,就在人堆里混,什么都不想,最舒服,你說呢?”[1]還有小林的老婆小李,沒結婚之前,是一個文靜的、眉清目秀的姑娘。與她在一起,讓人感到輕松、安靜,甚至還有一點淡淡的詩意??墒菐啄曛螅@位安靜的富有詩意的姑娘,竟變成了一個愛嘮叨、不梳頭、還學會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婦女。人物的前后轉變讓我們感到淡淡的憂傷。
二、人性異化的根源
關于人性,自古就有“性善”和“性惡”兩種對立的說法。其實人從一出生,本無所謂“性善”或者“性惡”,后天的客觀環(huán)境對人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在劉震云的小說中有很多“惡人”,他在講述一個個故事的同時,也在思考著“人”變得不那么美好的深層原因。
(一)生存的困境。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曾寫到,“貧窮使男人沉淪,饑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物質(zhì)的貧乏往往會造成人精神的墮落。劉震云小說中的存在圖景,物質(zhì)資料大都較為貧乏,小說里的人物是生存困境中的被動存在體,正是現(xiàn)實生活中物質(zhì)的極度匱乏導致了人性的異化和扭曲。
劉震云的小說大部分取材于普通平民的庸?,嵤?、情感經(jīng)歷及鄉(xiāng)村歷史的變遷等。在此基礎上,劉震云展開了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命運悲劇、人性的反常與扭曲的審美觀照。在以《瓜地一夜》、《塔鋪》為代表的早期小說中,物質(zhì)的極度匱乏成了鄉(xiāng)村最顯著的生存特征?!豆系匾灰埂防锏睦钊?,因為貧窮,連自己病重的母親想吃瓜的簡單愿望都難以滿足。無奈之下,他只能去偷?!端仭返墓适掳l(fā)生在上世紀70年代,小說里的人都因為一個“窮”字而聚到了一起。他們每個人都是善良的,可是因為窮,所以當復習資料奇缺的時候,誰也不愿意給別人分享。因為窮,李愛蓮不得不“背叛”了她和“我”的“愛情”,出賣了自己的青春和前程。因為貧窮而導致的人性的異化成了劉震云早期小說顯在的主題。
(二)權力的誘惑。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文化使得“官本位”的思想深入到中國社會的層層面面。所謂“官本位”,是一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nèi)容的價值觀。在劉震云的小說中,《新兵連》、《頭人》、《官場》、《官人》等都表現(xiàn)了“官人”擁有的種種特權以及權力對人性的異化。
最能集中體現(xiàn)權力對人性異化的作品是他的官場小說《官場》,這篇小說毫不隱晦地寫出了中國人的“為官哲學”——官官相護。金全禮的升職是因為與省委書記熊清泉的朋友關系,而熊清泉提拔金全禮也是因為提自己人好辦事。當金全禮要調(diào)查自己的老伙計時,他左右為難,最終還是敷衍了事。劉震云用近乎蒼白的敘事描述了中國官場的官官相互。其實并不是這些“官人”本身就是壞的,而是官場中復雜的關系網(wǎng)把他們推向了權力的深淵,他們在這深淵中拼命地掙扎求生。在官場險惡的環(huán)境中,權力在他們的心靈上已經(jīng)物化為一種超人的力量,反過來又支使著這幫“官人”的靈魂。這種非常態(tài)的權力導致他們自我意識的喪失和主體的淪喪,他們?nèi)找鏈S落為權力的奴婢而不自知。
三、劉震云小說人性書寫的意義
劉震云作為一個從鄉(xiāng)村走出來的作家,他始終以民間的立場來關注人的生存,雖然他被稱為魯迅式的痛苦者和批判者,但是他對人性的剖析和批判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頤指氣使,并且他的批判在當今具有針砭時弊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批判國民劣根性。
對國民劣根性的批判始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八十年后的今天,市場經(jīng)濟的浪潮席卷中國,國民劣根性在這個經(jīng)濟發(fā)展的時代迅速抬頭。文學也變得越來越功利,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很多小說中開始充斥著很多不健康的因素。而劉震云一直與這種世俗化的文學傾向保持距離,始終執(zhí)著于對“人”的探索和研究。事實證明,他繼魯迅之后扛起了國民批判的大旗,并且在書寫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劉震云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貧窮和饑餓伴隨了他整個童年,正如他所說,“農(nóng)村生活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創(chuàng)傷,而是永遠無法抹去的烙印”。[2]成年之后的劉震云對家鄉(xiāng)的回憶也仍然停留在那個年代,故鄉(xiāng)人民的苦難于他而言是有切身體會的,他對故鄉(xiāng)人民的批判是為了喚醒他們,他對丑的鞭撻是為了追尋美。
劉震云雖然接過了魯迅對國民性批判的大旗,但是在表現(xiàn)手法和敘事方式上卻和魯迅有很大不同。不同于魯迅高高在上的、冷眼旁觀的批評,劉震云始終都站在民間的立場上來講述種種黑暗,讓老百姓自覺地看透自己的本性。在《一句頂一萬句》中,劉震云以一種匍匐于大地的姿態(tài)平視國人的精神世界,他始終把自己當作麻木的民眾當中的一員,在作品中以“小劉兒”自居,在那些所謂的故鄉(xiāng)人曹成、袁哨、瞎鹿、六指等人面前只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小文人。同時,也只有和這些民眾同生死,共命運,才能讓他們自覺地認識到自己人性中的種種鄙陋,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國民素質(zhì)。
(二)針砭時弊的現(xiàn)實意義。
劉震云作為一個頗具影響的當代作家,他的言說勢必會對社會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劉震云在他的小說中刻畫了一個個在權力的重壓下被扭曲的“官”或“民”的人物形象,對他來說,對人性的批判是為了完成人性的救贖,同樣,對現(xiàn)實的揭露也是為了讓現(xiàn)實更好。
劉震云在批判人物的同時,還透過表象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當中?!缎卤B》中的“元首”最后也流下了悔恨的淚水。《官場》中的金全禮也希望和老婆孩子一起過正常人的生活。《一地雞毛》中我們看到了小林內(nèi)心深處的無奈和難過。劉震云不止是一味地批判人在名利場中的無情和“妖魔化”,同時他還保留了人性當中的溫情和美好。正如帕斯卡爾所說:“使人過多地看到他和禽獸是怎樣的等同而不指向他的偉大,那是危險的。使他過多地看到他的偉大而看不到他的卑鄙,那也是危險的。讓兩者都忽視,則更為危險。然而,把這兩者都指明給他,那就非常之有益了。”[3]劉震云的寫作正是體現(xiàn)了這樣的宗旨,讓人們在受感動的同時認識到自己的“卑鄙”,從而自覺地完善自己,挺起胸膛做人。
當前,權力已經(jīng)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其說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不如說中國是一個權力社會。找工作需要托關系,升職需要托關系,孩子入托需要托關系,甚至生病求醫(yī)也需要托關系??梢哉f,劉震云對權力的思考和批判正是切中了當今社會的要害。他力圖通過自己手中的筆扭轉不良的社會風氣,希望有一天“法治”能真正替代“人治”,社會眾生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結語
劉震云進入文壇已經(jīng)三十余年,他把寫作當作人生的唯一業(yè)志,三十年來他奉獻給讀者數(shù)以百計的經(jīng)典文本,其作品以詼諧幽默的語言、發(fā)人深省的內(nèi)涵以及針砭時弊的現(xiàn)實意義在當代文壇中熠熠發(fā)光。讀他的作品,帶給我們的是感動,是歡笑,是歡笑中的眼淚,是狂歡后的沉思。即使在市場經(jīng)濟及其繁榮,文學日益功利化、世俗化的今天,劉震云也一直堅守著一個文學家的道德操守和社會責任,這讓我們感動!他以一個文學家的銳利和敏感審視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個文學家,劉震云還有旺盛的創(chuàng)作生命,期待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劉震云.《一地雞毛》.劉震云作品系列[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298.
[2]文翔.《論劉震云小說對人性的審視和批判》.南昌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
[3]蔣根旺.《劉震云小說人性剖析》.河南大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