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華 劉曉晴
摘要:聲樂一門綜合性學科,演唱者在演唱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實現思想性、藝術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新世紀以來,我國高校聲樂學科建設逐漸朝著更高的水平邁進,師生互動、課堂氣氛生動活躍,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為我國藝術事業(yè)的發(fā)展輸送了一大批聲樂人才。本文探究分析了高校聲樂教學活動中歌唱思維的培養(yǎng)方法和運用方法,希望給有關教育工作者帶來啟迪。
關鍵詞:聲樂教學 思維 師生 培養(yǎng) 運用
歌唱思維在高校教學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能夠提高聲樂課程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歌唱思維的培養(yǎng)和運用是一個過程,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的自主思考。正確把握歌唱思維,能夠提高聲樂演唱水平,更好的促進我國藝術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歌唱思維的研究意義
中國有句古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簡單的話語十分簡單而又貼切地形容了高校聲樂課程中教與學的關系。簡單的說,教與學是師生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雙贏活動。老師的“領”是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教學啟發(fā),綜合運用活躍氣氛、提高學生注意力等方式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聲樂學科的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聲樂學習和聯系活動中。聲樂教學活動,除了一些基礎理論之外,還有一些較為抽象、不容易被理解的聲樂概念,還有一些無法觸及的思維和感受。這些無形的、涉及到個人體會的內容僅僅通過教師的細致講解是無法取得良好授課效果的,很多內容學生還是無法理解,在作品演唱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不足。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有效刺激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意識活動,讓學生們在自我探究、自我摸索過程中準確把握正確的聲音狀態(tài)和延長方式,更好的投入于舞臺演唱活動中。
二、歌唱思維的界定
(一)概念
在高校聲樂課程的學習活動中,思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高校聲樂課程學習還是舞臺演唱,思維貫穿聲樂演繹的全過程。聲樂思維不同于其他思維,具有聲樂藝術本身的特殊性;它的形成和發(fā)展以普遍性思維為基礎,而又與普遍性思維存在著顯著差別,被稱之為歌唱思維。
(二)分類
從歌唱思維本身入手,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將其分為四個大類,分別是想象性思維、情感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審美性思維。
三、培養(yǎng)與應用
(一)想象性思維
想要理解高校聲樂教學活動中提到的想象性思維,首先要正確理解想象的概念。人類能夠利用自身的思維,對感知到的社會現實進行反應。這種感應方式,不但能夠應用于當前的事物,也能夠回憶已經感受到的事物,還能夠通過當前或過去的經驗,感知到從未接觸過或從未見過的事物。想象活動需要外界的刺激,只有在外界的刺激活動中,才能夠在人腦中形成或加工出新形象,這是一種心理過程。通俗的講,想象是利用人類大腦中所儲存的經驗表象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是人腦的生理機能,需要外界的刺激和記憶中的經驗,行為人所儲存的經驗越多,他的想象思維就越豐富。
從高校聲樂教學的方向來說,想象性思維是指演唱者主體在演繹聲樂作品的過程中,將聲樂作品中所涉及的情景和事務在人腦中所形成的具體意境的能力。這個創(chuàng)造出的虛擬意境,既有聲樂作品中本來就蘊含的基礎表象,也包括在基礎表象之上加工、創(chuàng)造出的新形象。意境,來源于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屬于傳統(tǒng)的藝術范疇。意,是指藝術家的情趣、目的;境,是環(huán)境,通常是指外界的環(huán)境,也包括藝術創(chuàng)造中引人入勝的環(huán)境。意境通常是藝術家在藝術作品中所描繪的思想藍圖,通常以生活圖景為基礎,也包括創(chuàng)造者自身的情感和思維。意境與情感真正的有機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心靈與事務、情趣與環(huán)境合二為一的高雅藝術境界。在聲樂作品。將創(chuàng)造性思維運用于聲樂作品的演唱,能夠將演唱者引入想象的空間,更好、更多的領會聲樂作品中豐富多彩、意境深遠的內涵和韻致。
(二)情感性思維
情感的范疇十分豐富,悲傷時會黯然垂淚,高興時會歡天喜地,情感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從概念上看,情感是人類對客觀世界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需要人類對客觀事物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情感相伴而來還包括一系列的身體動作變化、面部表情變化、聲調變化、身段變化等。聲樂作品演唱中的情感性思維,是指演唱者在進行演唱活動中,來源于大腦的對聲樂作品直接或間接的情感體驗。情感性思維是一種有意識的定向性思維,是外界刺激性產生的真情情感。產生的源頭和基礎是演唱者對聲樂作品的折射,這是客觀作品與演唱主體相互作用的結果。情感的爆發(fā)讓演唱者深化對作品的感悟,讓死板的演唱變成有生命力的演繹。當演唱者體會到創(chuàng)造者在作品中所描繪的酸甜苦辣,就會憑借著自身的思想感情來融入音樂世界。
聲樂課程教學活動中,發(fā)聲練習是最為重要,也是十分枯燥的一個階段。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也提高實際教學質量。本文建議,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單調的練習曲目變成有情感、有內容的歌聲。練習曲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情緒,在教師的引導下,看著老師那充滿感情的示范,學生的情緒就會受到深深的觸動。在如此環(huán)境下進行發(fā)生聯系,既確保了練習質量,也讓同學們掌握了情感的表達方法,是一種十分奏效的教學方式。
(三)創(chuàng)造性思維
創(chuàng)造性思維強調的是新穎、獨特,不但能夠以獨特的方式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還能夠在此基礎上產生獨特、新穎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激發(fā)演唱者對聲樂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讓演唱者融入聲樂作品,加深理解,從而展示出與他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個性,能夠賦予聲樂作品新的時代內涵。
在學習初期,想要取得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是不現實的,只有在融入聲樂作品的基礎上,才能夠進行創(chuàng)造性開拓。在聲樂學習初期多為模仿,但模仿僅僅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標。聲樂演唱中所強調的創(chuàng)造性,需要學生的自主性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應該對聲樂作品多加練習,反復揣摩,多了解不同的演唱風格,才能夠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給聲樂作品賦予新的活力。
(四)審美性思維
從美學特征的角度來看,聲樂藝術是每秒的藝術演唱。聲樂通過演唱技巧,傳遞美的聲音、美的詞句、美的旋律,能夠給聽眾帶來高雅的享受。聲樂的演繹離不開審美眼光和審美經驗,審美過程需要多種心理要素協同參與。在聲樂演唱過程中,這些因素會參與到歌唱思維中,構成歌唱思維的集合性特點。通過審美性思維的作用,欣賞者會提高對聲樂演唱水平的直覺判斷能力、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荊晶.關于高校聲樂教學中歌唱思維的培養(yǎng)和運用研究[J].藝術品鑒,2015,(12).
[2]沈思,朱琨.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的現實分析與教學實踐探索[J].北方音樂,2015,(16).
[3]許迪迪.普通高校聲樂教學中歌唱表演能力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5,(18).
[4]靳風林.高校聲樂教學中歌唱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2,(02).
[5]劉曉強.從規(guī)律中尋找高校聲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效果[J].大家,2012,(08).
[6]丁冀芳.高校歌唱審美藝術教學中聲樂教育淺談[J].北方音樂,2012,(11).
[7]李陽.淺談舞臺表演實踐與聲樂課堂教學的關系——以綜合性高校音樂專業(yè)為例[J].青春歲月,2012,(23).
[8]杜鄉(xiāng).網絡、多媒體環(huán)境下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聲樂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3,(03).
[9]鄂明晶.論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措施[J].音樂大觀,2013,(08).
[10]梁雪.跨界音樂對高校聲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啟示[J].北方音樂,2014,(05).
作者簡介:
[1]史建華: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