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局廷
中篇小說《頂包》在《小說林》刊出后,頗受熱捧,很多朋友問我:趙啟明到底是個好人還是壞人?我笑而未答。我覺得,光從好與壞上定論,似乎不夠準確,而應該多層次全方位地來予以評判。
一個鎮(zhèn)長能夠三次挺身而出,為鎮(zhèn)委書記承擔錯責代人受過,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壯舉,更是一個勇于擔險勇于擔難的典范。從趙啟明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在提拔面前不斤斤計較、寧可犧牲小我也要顧全大局的博大胸襟,也可以看到他“明知頂包受過就無提拔之望只能原地踏步”的堅守態(tài)度,更可以看到他在提拔面前泰然以對超然物外而非急功近利隨波逐流的淡泊情懷。這樣看來,趙啟明算得上是一個不計小我、顧全大局、堅守崗位、值得書寫的人民公仆。
但是,透視剖析趙啟明的三次頂包,我們可以看出一些深層次的東西。第一次頂包,是無可奈何地頂替;第二次頂包,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應該說,這兩次頂包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動機很純粹,想法很簡單。而第三次頂包卻蘊含深意。首先,江良平面臨處分,如果趙啟明不出面頂包,江良平就不可能升任,會繼續(xù)做黨委書記,江良平不動,他亦不能動。與其兩人耗著死,弗如送一人“上岸”。經(jīng)過審時度勢,趙啟明萌生了再次頂包的念想。第二,江良平和吳遠揚是殘酷的競爭對手,如果他不替江良平頂包,吳遠揚就要升任副縣長。他寧愿“犧牲”自己也不愿看著“情敵”升遷。所以趙啟明義無反顧地再次“頂包”受過。第三,他通過蔣副部長摸到了縣委杜書記的“胃口”,所以在一把手面前要盡情展示充分表演一回,譜寫三次“頂包”的神話,把“頂包”之事做到極致,以此在杜書記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透過這三點,可以看出趙啟明在官場的摸爬滾打中沾染上了“狡黠”和“投機”的毛病。
官場的“狡黠”和“投機”雖然有一點“異”味,但是在奇妙詭異的官場,讓我們能夠接受,甚至讓人有些欣賞。所以從總體而言,趙啟明應該算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能忍受能堅守的渾身上下充滿正能量的官員。但愿他的“頂包”故事能夠像教科書一樣帶給我們無盡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