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婷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合理提問,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采取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方式,重點闡述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遵循的有效提問原則和具體實施的方法。
一、 實現(xiàn)“有效提問”,原則“當先”
1.有效提問,“趣味”開路
從初中學生身心特征來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之一,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的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及所處年齡階段的興趣愛好,借助于提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語文七年級上冊《我的老師》時,教師可先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從小到大,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老師呢?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但教師在提問時,一定要注意加上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讓學生放開思維,不僅局限于說自己的老師溫柔、美麗、大方等優(yōu)點,還可以分享老師比較有趣的經(jīng)典語句、習慣性的小動作甚至老師的壞習慣等,使學生能夠不拘一格,暢所欲言,表達心中的想法,教師也要及時對學生的發(fā)言表示肯定。
2.有效提問,貴在“有效”
課堂教學效率是一線教師關注的重點話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語文教師在提問的設計上應該符合絕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能進行深入思考,同時對學生的激勵作用也較為明顯。例如:在學習語文八年級上冊陶淵明《桃花源記》時,學生已掌握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后,教師可進行提問:“為什么在文章結尾時,作者要提到太守遣人去尋桃花源,卻沒有尋到呢?”對這一問題,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答案肯定也是不同的。如有的學生可能認為這個人不守信用,答應桃花源中的人不告訴外人,卻最終泄露了秘密,因此作者故意設置為他第二次去的時候沒有找到;有的學生可能認為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根本就沒有一個和樂安詳?shù)奶一ㄔ?,因此自然找不到;還有的學生認為桃花源對于身處亂世的作者來說,是心中的凈土,他不愿意有人踏足,因此后來尋訪的人自然找不到。這些答案都有其合理性,有效提問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又能使學生受到激勵。
3.有效提問,目的明確
俗話說“有的放矢,百發(fā)百中”,體現(xiàn)了“目的性”的重要性,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問題設計上應該有一定的目的,能夠為解決問題提供幫助,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或教師想要表達的意思有更好的理解及體會。例如:在學習語文七年級上冊《看云識天氣》這篇文章時,有一句話是“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苯處熆舍槍@句話對學生進行提問,先分組討論,然后分析這句話的意思。由于這句話對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了概括,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讓學生對這句話進行深入理解及思考,能使學生對云與天氣的關系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掌握本文的中心。二、實現(xiàn)“有效提問”,展現(xiàn)“手段”
1.把握時機,“出奇制勝”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新舊知識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激化,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時機”提出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欲望;當問題解決后,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悅感。例如:在學習語文九年級上冊《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時,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苯處熆稍O置這樣一個問題:“大家根據(jù)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況來說說,哪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并非只有一個?!睂W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可再提問:“生活中哪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呢?”這樣恰到好處的提問,能夠有效避免提問早了出現(xiàn)回答不出來,提問遲了出現(xiàn)“馬后炮”的尷尬局面,體現(xiàn)了及時提問的魅力。
2.巧妙轉化,“另辟蹊徑”
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借助于自身的智慧創(chuàng)設生動、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與應用,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語文八年級下冊《俗世奇人》時,教師可在講課之前提問:“大家平時出去游玩時,有沒有見過路邊捏泥人、賣糖畫或者用草葉子編蛐蛐、孔雀的民間藝人呀?誰見過,給我們大家講解一下”。由于這些傳統(tǒng)手工藝術正在逐漸失傳,很多學生并沒有見過,教師在學生講解完畢之后,為學生進行詳細解析。同時還可配上專門的視頻供學生觀看,使學生深刻了解文章中所描述手工藝術的精湛,同時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更加熱愛。
總而言之,有效提問是重要的課堂教學方式與手段,同時也是教學中一門藝術,作為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巧妙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讓“有效提問”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閃亮點”。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王壇鎮(zhèn)中學(31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