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之
豫劇表演藝術(shù)家王寬:茶樓賣唱10年育孤兒
文/惠之
王寬曾被常香玉評價為“有獨創(chuàng)性且難不倒”的豫劇國家一級演員。17年來,為了6個孤兒,他“屈尊”一夜跑幾個場子,去茶樓“賣唱”。開始點唱率不高,賺不到錢,為“掙錢養(yǎng)孩子”,66歲的老先生學習“變臉”。17年滄桑,光是病危通知書就下達過四五次。2016年2月,賣唱養(yǎng)孤兒的74歲藝術(shù)家王寬,高票當選201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王寬出生于河南淮陽鄭集鄉(xiāng)一個貧苦家庭。“淮陽是豫劇的‘戲窩子’,當時有好多劇團,經(jīng)常下鄉(xiāng)演出,這給我?guī)砗艽笥绊憽!蓖鯇捳f,在開封培訓一年,1956年他就從一馬平川的中原來到青藏高原,進入西藏豫劇團(原十八軍隨軍劇團)?!霸诋斈陳毫拥淖匀画h(huán)境下,作為一名黨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形成我生命底色。”1965年3月,王寬與小他5歲的師妹王淑榮在青藏高原喜結(jié)良緣。從此,二人唱遍西藏,被譽為“金豆子”。
無論走到哪里,樸實的王寬不忘自己是農(nóng)民的兒子,家鄉(xiāng)的土地養(yǎng)育了他?!澳莻€時代交通不便,我在西藏工作幾年才能回一次家,家中二老身體不好,平時多得鄉(xiāng)親們照顧?!钡嗡鳟斢咳鄨?,這成了王寬日后努力回報家鄉(xiāng)的原動力。1982年,王寬偕夫人王淑榮考入鄭州豫劇團,隨后任業(yè)務團長?;氐洁嵵莨ぷ鳎x家鄉(xiāng)近了,慰藉鄉(xiāng)愁的機會就多了?!懊看位乩霞?,鄉(xiāng)親們很熱情,圍得滿屋滿院。鄉(xiāng)親們說‘你們是鄭州的豫劇名角,給大家唱幾句吧’,我們就給他們表演一段兒,那種感覺很溫馨?!蓖鯇捇貞浀?。
“每次回家,老王都帶一兩千元,看村上誰家困難,會給個三五百的,有時連路費都不留?!蓖跏鐦s說,老伴看不得別人受苦,看著或聽說誰家可憐,他要是不幫,心里就難受。1998年一次探親,讓王寬與孤兒結(jié)下不解之緣。與往常回鄉(xiāng)探親一樣,在王寬舅舅家,鄉(xiāng)親們又熱情地圍滿院子。就在這時,一個孩子吸引了王寬的目光。
王寬說:“那個小孩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畏縮地既想靠近我,眼里又流露著驚恐??吹剿难凵?,令人心疼,至今難以忘懷?!苯?jīng)鄉(xiāng)親們介紹,王寬得知孩子叫袁錢良,8個月時父親患病去世,母親改嫁,由爺爺奶奶拉扯著。隨后,村上一位教師帶他們見了父母雙亡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交不起學費面臨失學的汪文勝、汪雯、汪欣三兄妹,“看著這三個孩子,我愛人當時就哭了,我心里也不好受?!蓖鯇捴两裾f起,仍語聲哽咽。鄉(xiāng)親們還帶王寬夫婦見了叫汪海波的孩子,父親早逝,母親重病欠了6000多元,家里一貧如洗。生病的母親無力撫養(yǎng)孩子,哭求王寬把孩子帶走。
菩薩心腸的王寬夫婦,就這樣收養(yǎng)了第一個孤兒。隨后,夫婦倆先后收養(yǎng)父親離世、母親改嫁、由爺爺奶奶拉扯大的袁錢良及父母雙亡和年邁爺爺奶奶生活的汪氏三兄妹,還有一位是他們的外孫王海龍,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患者。
相繼收養(yǎng)6個孤兒,王寬夫妻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根本不夠用,為了讓孩子吃飽穿暖,王寬一咬牙,決定到茶樓唱戲掙錢。起初,老伴王淑榮堅決反對:“你是國家一級演員,在河南豫劇界算個名人,怎能出去賣唱!讓人家怎么看你?再說,你有冠心病和關節(jié)炎,就算我讓你去,你這身體也不答應!”
隨著開銷不斷增加,家里“窟窿”越來越大,王寬堅決去茶樓獻藝掙錢,王淑榮無奈答應丈夫,甚至有時陪同老伴一同唱戲。在豫劇行當干了幾十年,王寬戲路很寬,生旦凈末丑全能拿得下,是個響當當?shù)闹”硌菟囆g(shù)家,然而,他的正統(tǒng)表演并不合茶樓茶客胃口。與到茶樓獻藝的眾年輕演員比,他“點唱率”不高,有時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惹得有人說閑話,自己心里也難受,但想到我是來掙錢養(yǎng)家糊口的,倒也釋然。
至今,說起那段堅持賣唱時光,王寬仍頗為唏噓,“上臺率高的年輕演員有時一晚能掙幾百甚至上千,我有時一晚只登一次臺,掙60塊錢。想想慚愧!”一次,在茶樓候場一整晚,沒有一桌客人點唱,這是王寬第一次“剃光頭”。放棄藝術(shù)家堅守幾十年的清高和尊嚴,卻要面對如此尷尬和難以接受的場面,王淑榮說,但凡回到家,王寬一聲不吭喝悶酒,有時落淚,“我就知道他又‘剃光頭’了”。
為了讓幾個孩子吃飽穿暖讀書學藝,王寬已經(jīng)完全沒有時間觀念。一次凌晨兩點,他剛回到家躺下,茶樓經(jīng)理打來電話:“王老師,您能不能回來一趟,有客人點您的戲?!彼⒓磁露?,騎車出門,只為了賺60元錢。在將近10年的漫長歲月,為了多掙點錢,給孩子們更好的生活,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風雨無阻,隨叫隨到。
常言說,人過四十不學藝,可王寬66歲時再次拜師學藝,學習川劇“變臉”絕技,并加以發(fā)揚光大?!按▌∽兡樦皇亲兡?,而我變臉,變成花臉就唱花臉,變成老生就唱老生?!睉{著這一手絕技,他贏得無數(shù)掌聲和喝彩。而這一切只是為了唱不動之前,抓住每個機會掙錢,養(yǎng)活這6個孩子,供他們上學。
不少人不解地問王寬夫婦,“當初為何選擇養(yǎng)育孤兒?”王寬、王淑榮夫婦說不出華麗言辭,只是笑笑說:“我們覺得我們該這么做,不然心里過意不去?!币痪洹斑^意不去”背后,蘊含的是夫妻倆心底淳樸但濃烈的情感、簡單但豐富的人性光輝。
收養(yǎng)孤兒剛開始,只有汪海波和外孫王海龍在鄭州跟王寬夫婦生活在一起,其余幾個孩子由王寬出錢資助生活和學習,節(jié)假日接到鄭州團聚。后來,其他幾個孩子僅有的親人相繼去世,孩子們到了接受教育年齡。老兩口一合計,索性把孩子全部接到鄭州。這樣一來,王寬夫婦的壓力更大,去茶樓“賣唱”不得不更加賣力。
2002年初秋,孩子們都來到鄭州,上學是當務之急,沒有本地戶口,就要掏借讀費,5個孩子加起來要一萬多塊?!澳菚r候我們根本沒有積蓄,去哪兒找這么大筆錢!”為了孩子,王寬老兩口挨個學校找,央求。多次碰壁后,在南陽路一家小學,當時的張校長聽了老兩口聲淚俱下的訴說,被王寬夫婦義舉感動,當即拍板:“幾個孩子全來我們學校,一分借讀費都不收!”
夫妻倆激動不已地回到家。當晚王寬喝了點酒,興致勃勃去“賣唱”,回到家已是深夜十二點多。過了十來分鐘,他對老伴說身體不舒服,到臥室躺下,沒過幾分鐘王寬就喊老伴:“快打120,我心臟難受得很!”王淑榮跟著急救車到醫(yī)院,醫(y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我那個時候腦子一片空白,就一個念頭‘他要是沒了,我們娘幾個怎么過’”。這次住院,醫(yī)生連下兩次病危通知書?!昂萌擞泻脠蟆?,幸虧搶救及時、用藥有效,王寬終于脫離危險。
王寬住院了,孩子們在家坐臥不安,茶飯不思?!拔腋麄冋f,你們可以去看爺爺,但不準哭,爺爺現(xiàn)在的狀況不能激動?!蓖跏鐦s說,孩子們忙不迭地答應,但是到了監(jiān)護室門外,看見躺在病床上的王寬,5個孩子全部偏過臉去,忍不住哭,又不敢讓爺爺看見。
“那個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和孩子的感情很深了,是不能分離的一家人?!蹦嵌螘r間,王寬夫婦還住在大石橋附近的老房里,104平米的房子,一下多了5個孩子,再加上他們的外孫——患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而坐在輪椅上的王海龍。
家里地方小,男孩女孩分成兩個大通鋪,這地鋪一打就是整整5年。把孩子們接到鄭州后,王寬肩上擔子更重了,更拼命地去演出掙錢。“這10年間,他光是病危通知書就下了四五次!”老伴王淑榮說,一次王寬在許昌演出,演出完下妝時,他渾身大汗淋漓,心臟開始疼痛,半夜三點鐘回到鄭州立即被送進市一院。
鄭州市一院副院長、心內(nèi)科專家余宏偉說,王寬冠狀動脈三支嚴重狹窄鈣化,必須進行搭橋手術(shù)?!八@病,完全是為孩子操勞出來的?!蓖跏鐦s說著忍不住抹起眼淚。2009年,王寬在北京安貞醫(yī)院接受心臟搭橋手術(shù)。還是應了那句老話:“好人終有好報!”術(shù)前被專家認為極不樂觀的手術(shù),取得異常成功。王寬出院回家,被孩子們圍在一起。6個孩子向“爺爺”問寒問暖,淚水“簌簌”而下。他們向王寬保證,長大一定好好回報爺爺、奶奶。
為了孩子前程,王寬想得很周到。除了文化課,他有意讓孩子學有所長,“有利于將來謀條生路?!蓖鯇拰ζ拮诱f,“咱要早些教孩子一技之長,好讓孩子將來謀條生路。”“先是教他們唱戲,收效甚微,后來讓他們自選學習樂器,效果很好?!蓖鯇捳f。改學樂器還是老伴王淑榮建議。王寬覺得有理,馬上買回多種樂器。王海龍下肢癱瘓,讓他彈電子琴;袁錢良、汪海波拿著笙愛不釋手,就讓他倆吹笙;汪文勝內(nèi)向文靜,就學拉板胡;汪雯、汪欣姐妹倆就當“小琵琶女”?!靶逢牎本瓦@樣組成。家里天天開音樂會,各種樂器聲此起彼伏。
每天早晨上學前,王淑榮會帶孩子在金水河邊練功,熟悉的人才知道王寬夫婦收養(yǎng)孤兒的義舉,隨后引起媒體關注?!案兄x媒體報道,我在茶樓‘點唱率’高起來,那時腰里帶著BP機,有時一晚上能跑五六個茶樓?!蓖鯇捳f,也有人會直接拿500塊錢給我,說王老師你唱不唱都行,這是我一點心意,讓他倍受感動。
說起收養(yǎng)孤兒,王寬毫無怨言:“沒啥抱怨的,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這是撫養(yǎng)幾個孩子最大感受?!庇腥俗穯柾鯇?,你這副老骨頭吃得消?王寬樂呵呵回答:“我就是為了這些孩子,為了他們,我什么苦都能吃?!?/p>
王淑榮感慨:“前幾年每次給孩子洗澡,我都累得滿頭大汗,海龍就悄悄把海波叫到跟前問‘將來奶奶病了,你會不會給她洗澡?’孩子們心疼爺爺奶奶,主動要求買一套彩筆,上課輪流用;汪欣涼鞋壞了,不讓奶奶買,自己用圖釘修理;孩子們逃學上網(wǎng)、小文勝叛逆離家出走……”一樁樁、一件件,說起孩子的點點滴滴,王淑榮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和欣慰。
春來秋去,好人王寬夫婦終于把孩子們養(yǎng)育得個個有出息了:外孫王海龍在輪椅上彈得一手好電子琴。汪海波從河南信息工程學校畢業(yè)參加工作,汪文勝開封職業(yè)中專學技術(shù),汪欣從河南工程學院畢業(yè)并就業(yè)……17年櫛風沐雨,17年含辛茹苦,看著孩子們一個個長大成才,王寬和王淑榮夫婦臉上綻放出燦爛笑容。
最小的孤兒汪欣談起爺爺奶奶,說得最多的是“他們樂善好施的精神影響了我,我們兄弟姐妹幾個經(jīng)常跟爺爺奶奶‘組團’到街頭、公園進行募捐,幫助別人。”曾經(jīng)到老年公寓和福利院義演,為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籌集善款……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全家人已經(jīng)捐出善款100多萬元。外孫王海龍感嘆,是姥姥、姥爺賜予他善良基因,讓他知恩、感恩、施恩,盡最大努力幫助別人。2015年9月6日晚,浙江衛(wèi)視《中國夢想秀》舞臺上,王海龍代表孩子們說出他們的夢想:希望為姥爺、姥姥舉辦金婚典禮。在現(xiàn)場預告演出的王寬、王淑榮夫婦當即淚流滿面。隨后,王寬讓王海龍將所獲25萬元夢想基金捐獻給西安一位尿毒癥病人。
大愛無言,大德無疆。2005年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王寬和李嘉誠、成龍一起站在領獎臺,獲得“愛心中國·首屆中華慈善人物獎”。2014年他被授予“中國公益良心獎”。2016年2月14日晚北京人民大會堂頒獎現(xiàn)場,王寬高票當選“感動中國”2015年度十大人物。組委會給王寬頒獎辭:重返舞臺,放不下人間悲歡;再當爺娘,學的是前代圣賢。為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七年。十七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臺上你蒼涼開腔,臺下你給人間做了榜樣!
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