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貴成
智趣語文指充分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智趣因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自主互動學習進程中追求情趣與理趣相融,促進學生智讀、智思、智悟、智述,使學生感悟有意思、有意義、有意蘊的語文。
在這個概念中,“智趣因子”是針對課程內(nèi)容而言,不同的文體樣式,有不同的教學價值和學習目的,因此需要“因文而異”,這是“趣”的載體;“智讀、智思、智悟、智述”既是語文學習的方式,也是語文學習的能力,更是語文學習的品質(zhì),是“智”的集中體現(xiàn);“有意思、有意義、有意蘊”這是“智趣”的融合,體現(xiàn)語文的課堂特質(zhì)。
一、童眼看語文,讓語文學習有意思
1.內(nèi)容選擇基于學情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從人本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出發(fā),提出“意義學習”的假說。他認為人有自主學習的潛能和傾向,以自主選擇的自認為有生活和實踐意義的知識經(jīng)驗為內(nèi)容,以“自我——主動學習”為特征,以毫無外界壓力為條件的完全自主的、自由的學習,從而促使學生個性發(fā)展。“智趣語文”的學習內(nèi)容源自學生自身的疑惑和不解,而不是教師一廂情愿地塞給孩子們的,因此學習的內(nèi)容正是孩子們所需要的。因為學生是一個個充滿情感、富有個性的生命,他們有自己的認知方式,他們有自己的獨特的人格特征,他們的學習不是被動的、消極的,他們有選擇的權(quán)利,也有選擇的能力,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能動地設計著自己的未來。
2.學習方式學生喜歡
“智趣語文”在課堂中主要采用“自主互助學習”方式,課堂中既有學生個體自主靜思默想的獨學,更有四至六人的小組互助交流分享。無論是個體獨學還是群體互學,都能“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體現(xiàn)“真學”的六大特點:即自主先學是真學習,課堂展示是真交流,質(zhì)疑問難是真問題,小組合作是真互助,教師講授是真需要,當堂反饋是真訓練。
這樣的學習方式從兒童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主動發(fā)展的要求出發(fā),注重從興趣入手,開啟兒童智慧學習的大門。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倡導“以情換情”“以趣激趣”“以智啟智”“智趣交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我接受”“我模仿”為“我思考”“我發(fā)現(xiàn)”。讓學生對事物的注意與探索,經(jīng)由“興趣”提升到“情趣”“理趣”的執(zhí)著境界,讓探索活動的目標經(jīng)由“智力”的單一開發(fā),提升到“智能”的綜合培育、“智慧”的靈動發(fā)展層面,進而通過“智趣”的相伴、相融、相生,使兒童的課堂學習有意思,有效促進兒童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3.課堂狀態(tài)生動活潑
“智趣語文”學習進程中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更是全面深入的,孩子們沉浸其間,享受生命的拔節(jié)成長。正如錢穆先生把生命分解為身生命和心生命一樣,課堂上孩子們心生命是旺盛的,因為始終讓孩子們保持那份“孩提時代的脾氣”“那一雙在田野與草圃間尋找青蛙與蜻蜓的好奇的眼睛”。這樣的課堂就是童心課堂,這樣的語文就是童心語文。我們尊重兒童的嬉笑怒罵,尊重兒童的好奇之心,尊重兒童的脾氣,就是尊重了兒童的天性。這樣的課堂自然會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這樣無拘無束、自然釋放個性的學習對于孩子們來說是有意思的。
二、童心悟語文,讓語文學習有意義
1.累積學習經(jīng)驗,內(nèi)化學習策略
加涅曾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學習而成為能自我教學的人,或獨立的學習者,其原因是他獲取了調(diào)節(jié)自己內(nèi)部過程的有效策略。”為此,我們結(jié)合不同年段學生特點,有梯度地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學法滲透,從而讓學生在累積學習經(jīng)驗的同時能有效地將這些學習方法轉(zhuǎn)化為學習策略。盡管如此,但有些成功經(jīng)驗可遷移性差,要使得這些成功經(jīng)驗內(nèi)化為學習策略,必須提供內(nèi)化的條件和環(huán)境,提高其認知策略。因此,“智趣語文”的課堂倡導“做中學”,努力將程序性知識、方法論知識與價值性知識三者在學習過程中互通融合,提升學生認知水平。
2.言意法融合,促進言語生長
語言不僅有其“語形”,而且還有“語意”。只有感受了“意”,才能理解“言”,而架起“言意”之間橋梁的則是“法”,唯有“言意法融合”,學生的語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生長。為此,“智趣語文”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其本質(zhì)就是為促進語言和精神同構(gòu)共生而教,為促進學生的言語生長而教。
①在語境中得言。所謂語境,就是人們運用自然語言進行言語交際的言語環(huán)境。語境是文章語言存在的基礎(chǔ),沒有語境就不可能有文章語言的存在。文章語言所負載的特定信息,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實現(xiàn),否則就不能較好地達到表達的目的,或者說根本達不到交流的目的。因此,“智趣語文”課堂一方面強調(diào)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情境,另一方面借助多形式的語言實踐,在“內(nèi)容理解”的基礎(chǔ)上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詞匯,夯實“基礎(chǔ)性教學內(nèi)容”,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到有用的語文知識,這是一堂語文課的“保底工程”。因為語言學習理論認為,語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賴于大量的語言輸入,語言輸入是學習者學習的藍本,也是學習過程的起點。沒有語言輸入,根本談不上語言學習,從而在濃郁的語言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形成個性化的語言表達風格。
②在語感中得意。言、意二者之間的矛盾關(guān)鍵在于“言”能不能夠充分地、完整地、真實地表達出心中的那個“意”來。因此,“言能表意而又不盡意”使得言意具有了兩重性。盡管言不能盡意,但“言能表意”這是公認的。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首先就應該抓住“言”這個點,據(jù)言尋意。依據(jù)朱光潛《詩論》的論述:“詩的境界是情趣與意象的融合。情趣是感受來的,起于自我的,可經(jīng)歷而不可描繪的;意象是觀照得來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繪的。情趣是基層的生活經(jīng)驗,意象則起于對基層經(jīng)驗的反省?!币虼耍瑥那槿ず鸵庀笕胧?,正是學生習得語言文字的“得意”之處,從而實現(xiàn)在“得言”中“得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水乳交融。
③在語用中得法。語言學習同化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言語生長是語言的輸入(內(nèi)化)與語言的輸出(外現(xiàn))相結(jié)合的過程。而語言輸出(言語實踐)并不僅僅是語言能力的運用和表現(xiàn),而且也是語言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其中“言語策略”起著關(guān)鍵性作用。而“智趣語文”中的“智”其實是指言語智慧,也就是讓學生感悟課文是怎樣寫的,從而在學習課文語言表達的基礎(chǔ)上,提高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歸宿。因此,我們“站在言語的立場,用言語習得的思路設計語文課程問題,用言語習得的方法解決語文教學問題”。這樣,學生言語習得的“根”就會扎實。
三、童趣潤語文,讓語文學習有意蘊
智趣課堂是新課程背景下所重建起來的新型課堂教學文化,它是通過教與學的互動所確立起來的“教與學”的價值體系及其行為方式?!爸侨ふZ文”不僅要為學生獲得言語智慧提供平臺,還要為學生獲得即時愉悅、幸福提供沃土。因此,智趣語文教學,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前置,依據(jù)“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教師準確把握教學起點,教學以主問題為導航,以自主互助為學習方式,確保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tài)。教學中“心智啟迪、和美共生是平等對話的推進器”。教師的介入強調(diào)其“方法”必須依據(jù)學生學之“滋味”來取舍,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感情、經(jīng)驗、眼光、角度去體驗作品”。努力達到師定文化與課程多樣性文化、觀念文化與行為文化、接受型文化與批判型文化的和諧統(tǒng)一。師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僅有積極情感的參與和豐富的情感體驗,更有讓學生感悟通理得法的趣味,從而充分突顯興趣、情趣與理趣的融合,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進而實現(xiàn)“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行的習慣”。只有充滿文化張力的課堂才是值得孩子們一輩子念想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