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劉奇峰 藍新平 林 斌 丘睿業(yè)
514031 廣東,梅州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四科
?
·短篇論著·
他汀聯(lián)合苯扎貝特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治療優(yōu)勢分析
楊敏劉奇峰藍新平林斌丘睿業(yè)
514031廣東,梅州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四科
為研究他汀聯(lián)合苯扎貝特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的療效,我們對ACS患者進行分組治療,觀察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報告如下。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心內(nèi)科就診的ACS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48例。
ACS的診斷依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guān)于ACS及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同時補充2007年全球心肌梗死工作組關(guān)于ACS及AMI的修正定義。AMI診斷標準:(1)心肌損傷標志物升高超過正常參考值上限的99%;(2)具有持續(xù)胸痛>30 min的心肌缺血典型癥狀;(3)新發(fā)心肌缺血心電圖改變;(4)影像學(xué)證據(jù)提示新發(fā)局部室壁活動異常或心肌活性丟失。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需至少符合以下標準中的1項:(1)心電圖示動態(tài)ST段下斜型、水平型壓低>1.0 mm;(2)ST段抬高,其中包括肢導(dǎo)聯(lián)>1.0 mm,胸導(dǎo)聯(lián)>2.0 mm;(3)ST段壓低范圍在0.5~1.0 mm。
高脂血癥診斷標準:(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2.60 mmol/L(100 mg/dL);(2)三酰甘油(TG)≥21.70 mmol/L(150 mg/d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4 mmol/L(40 mg/dL)。
排除標準:他汀類或貝特類藥物過敏史;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最近3周內(nèi)曾經(jīng)及正在服用他汀或貝特類藥物;合并急、重癥感染、電解質(zhì)紊亂、嚴重代謝、內(nèi)分泌疾病、惡性腫瘤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等。
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24例,其中男性15例,年齡為41~72歲,平均(57.8±11.2)歲;觀察組24例,其中男性14例,年齡為42~68歲,平均(59.0±9.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構(gòu)成、年齡等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抗血小板、抗凝、控制心率等常規(guī)治療,并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必要時采取臨時起搏、主動脈內(nèi)球囊反搏治療。所有患者病情發(fā)作時即啟動調(diào)脂治療。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或劑量相近的其他他汀類藥物);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苯扎貝特200 mg,每日2次。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于調(diào)脂治療后6周及12周時,采集空腹靜脈血檢測以下指標:總膽固醇(TC)、TG、HDL-C、LDL-C、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肌酸肌酶(CK)、肌酐(Cr)、高敏C反應(yīng)蛋白(hs-CRP)。全自動生化儀酶法測定TC、TG,沉淀法測定血清HDL-C。
1.4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2結(jié)果
2.1治療后血脂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指標均無明顯差異。治療6周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TC、TG、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治療12周后, 上述指標均進一步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HDL-C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不良反應(yīng)比較
兩組患者在隨訪期間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yīng),對照組因心力衰竭住院3例,觀察組1例。觀察組出現(xiàn)輕微腹脹1例。兩組患者治療12周后ALT、CK、Cr水平與治療前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3討論
近年的研究證實,他汀類藥物可顯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并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展[1]。然而,在對ACS患者進行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后,仍有約50%的心血管事件難以避免[2-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6周及12周后血脂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前相比,(1)P<0.05; 與對照組治療6周時相比,(2)P<0.05; 與對照組治療12周時相比,(3)P<0.05
表2 12周后兩組患者ALT、CK、Cr水平與治療前比較
既往研究表明,心血管剩余風(fēng)險與血脂異常密切相關(guān),具體表現(xiàn)為血清TG升高、HDL-C下降、小顆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4]。他汀類藥物對于總膽固醇的降低效果明顯,但降低血清TG及升高HDL-C效果不佳。臨床曾嘗試通過加大他汀類藥物劑量的方式來改變這一情況,但因藥物過量所致的肝毒性及肌肉病變風(fēng)險就宣告了這一方案的失敗[5-6]。李志剛[7]研究發(fā)現(xiàn),他汀聯(lián)合貝特類藥物可以明顯降低LDL-C及TG,同時升高LDL-C。
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經(jīng)調(diào)脂治療后,TC、TG、LDL-C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水平,且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這提示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苯扎貝特對ACS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癥的患者具有一定治療優(yōu)勢。此外,隨訪期間兩組均未出現(xiàn)不可耐受的不良反應(yīng),且兩組患者的ALT、CK、Cr水平與治療前均無明顯差異,提示該用藥方案具有一定安全性。聯(lián)合應(yīng)用他汀與貝特類藥物具有協(xié)同調(diào)脂作用,可改善多種血脂異常。
參考文獻
[1]Lopes RD, White JA, Tricoci P,et al.Age, treatment, and outcomes in high-risk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insights from the EARLY ACS trial[J].Int J Cardiol,2013,167(6):2580-2587.
[2]Miller M,Cannon CP, Murphy SA, et al. Impact of triglyceride levels beyo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the PROVE IT-TIMI 22 trial. [J]. J Am Coll Cardiol, 2008,51(7):724-730.
[3]Yoo JY, Park CJ, Kim KY, et al.Development of an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to remove NO2 and HONO in indoor air[J].J Hazard Mater,2015,289:184-189.
[4]van Diepen S, Bakal JA, Lin M,et al. Variation in critical care unit admission rates and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or heart failure among high- and low-volume cardiac hospitals [J].J Am Heart Assoc,2015, 4(3):e001708.
[5]李安穩(wěn).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3,12(51):24-69.
[6]吳敏,韓素霞.血清胱抑素C 與心力衰竭[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4,41(6):356-357.
[7]李志剛.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響[J]. 檢驗醫(yī)學(xué)與臨床,2013,15(31):1946-1947.
(收稿:2015-01-04 修回:2015-12-09)
(本文編輯:梁英超)
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6.02.018
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1B0807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