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汶
摘 要: 近年來,多元音樂文化概念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對我國高中音樂教學產(chǎn)生了相應的影響。本文在對多元音樂概念進行簡要概述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現(xiàn)狀,分析多元音樂文化在高中教學中合理運用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 多元音樂文化 高中教學 合理運用
一、多元音樂文化的內涵
(一)多元音樂文化的內容。
“多元音樂文化”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嶄露頭角后,在杜威公司、國際音樂學會及首次把藝術教育確定為學校核心課程《唐哥伍德宣言》的大力推崇下,成為世界音樂教育中頗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其目的在于,通過音樂教育使學生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差異性予以理解并尊重。
隨著多元音樂文化理念的不斷推廣,多元音樂文化教育逐漸進入我國音樂教育領域,如我國新《音樂課程標準》和《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都給予在高中開展多元音樂文化教育這一明確描述,將世界上多首民族音樂與我國音樂同列共存于高中音樂教材之中,期許能夠通過多元音樂文化教育,使我國高中生能夠對多元音樂文化的內涵有較為全面的理解與把握。
(二)多元音樂文化的內涵。
綜觀人類社會發(fā)展,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民族與音樂文化都有著不可割裂開的聯(lián)系,無論是北美土著民族的音樂、美國黑人音樂、歐洲音樂,還是非洲音樂、中東阿拉伯音樂、以色列猶太人音樂、印度音樂、東亞音樂和中國音樂等,都體現(xiàn)了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特征。以不同民族所擁有的特色音樂文化構成的全人類所共有的世界音樂文化,即我們所說的多元音樂文化,民族的多元性和特色是多元音樂文化的內涵之一。
多元音樂文化具有社會精神體現(xiàn)的本質。派生于人類社會多元狀態(tài)下的多元音樂文化,一直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民歌(folk)、流行音樂(pop)、靈魂歌曲(soul)、搖滾(rock)、鄉(xiāng)村音樂(Country Music)……不同的音樂類型都具有社會時代精神特征,代表社會大眾的心聲,因此,多元音樂文化具有社會精神體現(xiàn)的本質。
二、我國中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
由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是目前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規(guī)定教材。在課標構架的五個終極目標和十條基本理念中都有“理解多元文化”的要求,因此,多元音樂文化教育一直都是高中音樂教學內容之一。
(一)課程結構及設置。
1.課程結構。
按照新課標要求,高中音樂課程分別由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chuàng)作、音樂和舞蹈這六個模塊組成,除《音樂鑒賞》為必修課外,學生可以依據(jù)自己的愛好與條件,選修其他五個模塊。同時,為配合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新課標課程結構要求,教材內容在《音樂鑒賞》這一部分的安排上,既有中國民族音樂,又包括西方經(jīng)典音樂及其他國家的民族音樂等,將多元音樂文化的教學內容滲透到高中音樂教學之中。
2.課程設置。
目前,普通高中音樂課程雖然實行學分管理,但對必須接受《音樂鑒賞》教育有明確規(guī)定,這種對于《音樂鑒賞》學分的硬性規(guī)定,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加強對多元音樂文化的了解與掌握。
(二)存在著的問題。
1.理念認識上的偏差。
多元音樂文化畢竟屬于文化的范疇,文化的含義實在是太廣博了。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多元音樂文化理念的認識還是存在不小偏差。例如,有的教師認為應該引導學生從西方經(jīng)典音樂中感受多元音樂,而有的教師則側重于從文化的角度傳授關于對文化多元性的理解,有的教師認為音樂自身基礎樂理知識才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在這樣多種理念支配下,我國高中多元音樂文化教育基本上呈現(xiàn)一種無序狀態(tài),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理解與喜好,還沒有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教學理念。
2.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成分被過分夸大。
經(jīng)過對教學實際情況的分析,筆者認為,在多元音樂文化中存在文化含義被過分夸大的傾向。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像平等、差異、民主等內容,在音樂表現(xiàn)中并不明顯,也不是音樂范圍內所能解決的。
3.教師的局限性。
我國部分在職音樂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世界民族音樂培訓,再加上班目前理論界對多元音樂文化脈絡的梳理并不十分清晰,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時常陷入講不深說不透的尷尬。
三、多元音樂文化在高中教學中合理運用的實現(xiàn)途徑
(一)正本清源,統(tǒng)一理論認識。
還音樂教育本來的目的,創(chuàng)造多元音樂氛圍,培養(yǎng)靈敏音樂感受,通過多元音樂文化,讓學生了解不同風格的調式結構、領略不同的民族風情,從而對音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豐富的想象力和活躍的感受力,這才是我們理解多元音樂文化本旨的根本之所在。
(二)摒棄形式上的“文化”主義。
立足于音樂教育基本音調、作品風格、曲調特點等音樂本體展開教學。多元音樂文化在教學中只能作為一種補充和開展,而不是對于文化的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使音樂課堂成為弘揚本國各民族音樂文化的主陣地,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升對本民族音樂價值的欣賞水平。
(三)提高教師水平。
通過培訓、講座、公開課等形式,提升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只有當音樂教師能夠從多元音樂文化中吸取足夠的營養(yǎng),才能把去偽存真的音樂精華傳授給學生。
綜上所述,多元音樂文化教育本身博大的內涵,決定了這是一門不斷發(fā)展、變化著的課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優(yōu)化多元音樂文化在高中教學中的合理運用,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糧。
參考文獻:
[1]于麗.論以人為本在中學音樂教學的實施途徑之一——合理運用流行歌曲對于提升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J].大眾文藝,2012,03:21-22.
[2]胡艷琴.試論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中學音樂的教育[J].戲劇之家,2014,02:16-17.
[3]渠敬泉.高中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素質教育培養(yǎng)的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