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物抵心》
作者:赤木明登Akito Akagi
譯者:蕾克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
日本輪島著名漆藝家,被德國國立美術(shù)館列為“日本現(xiàn)代漆器12人”之一。
1962年生于岡山縣,畢業(yè)于中央大學(xué)文學(xué)部哲學(xué)系。
早年從事雜志編輯工作,后因為對傳統(tǒng)漆器工藝的著迷,于1988年舉家前往日本最知名的漆器產(chǎn)地輪島,開始漆器的創(chuàng)作。
他獨創(chuàng)將和紙貼于木器再上漆的技法,使漆器變得更耐用,更生活化,在傳統(tǒng)的工藝領(lǐng)域掀起一陣旋風(fēng)。生活美學(xué)中每一種美都有自己的生態(tài)和背景,與其講述的說是純粹的美物,不如說是這些手藝人的工藝精湛,以及衍生的緣由背景,他們用平和、專注的心態(tài),完成各種無可替代的美物。精彩書摘:
“究竟什么是美物?”
“我們?yōu)槭裁匆恢弊鱿氯???/p>
原來,這些問題并不存在答案。
安藤雅信、真木千秋、小野哲平、山口信博、李英才……
十年間,漆藝師赤木明登與好友們真摯直面,試著尋找答案,而變化就在這個過程中悄然發(fā)生。
《美物抵心》與漆藝師赤木明登的另一部著作《造物有靈且美》屬于同一個系列,都是通過手藝人的視角思考造物的本質(zhì)。《美物抵心》是對“究竟何為美物”以及“為何要堅持以人手造物”的叩問。十年間,赤木明登走訪了十多位手藝人好友,與他們一同思考并探討“美物”的本質(zhì)。這些朋友中有陶藝家安藤雅信、小野哲平、李英才;服裝設(shè)計師真木千秋、約根·雷爾,等等。此書以手藝人的視角去發(fā)掘和論述真正的美物。真正的美物可能是無心之作,是手藝人本性的自然流露。物件是否美,可能取決于手藝人的技藝,也可能是他們用手給物滲入的心魂或生命。
《我腦袋里的怪東西》
作者: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
譯者:陳竹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當(dāng)代歐洲最杰出的小說家之一。生于伊斯坦布爾,自幼學(xué)畫,大學(xué)主修建筑,后從文。2006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授獎詞稱:“在探索他故鄉(xiāng)憂郁的靈魂時,發(fā)現(xiàn)了文明之間的沖突和交錯的新象征?!彼淖髌芬呀?jīng)被譯為60多種語言出版。
精彩書摘:
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布爾》作者奧爾罕-帕慕克蟄伏六年動情寫就,譯為全球60個語種正在流行。
讓一千萬人聚集在伊斯坦布爾的東西是生計、利益和賬單,但只有一樣?xùn)|西支撐著這茫茫人海中的人們,那就是愛。
《我腦袋里的怪東西》是一個講述缽扎小販麥夫魯特的人生、冒險、幻想和他的朋友們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幅通過眾人視角描繪的1969—2012年間伊斯坦布爾生活的畫卷。
十二歲時他輾轉(zhuǎn)來到“世界的中心”——伊斯坦布爾打拼,立刻被那些老城消逝、新城待建的景象所吸引。他繼承了父親的事業(yè),在土耳其的街道上販賣缽扎。他與那些在城市繁華外荒涼處的居民一樣,渴望致富。但是運氣似乎永遠(yuǎn)都不追隨他,他看著親戚們在伊斯坦布爾暴富并定居;而自己卻花了三年時間給一位僅在婚禮上有過一面之緣的女孩兒寫情書,最后卻陰差陽錯地和那女孩兒的姐姐私奔。麥夫魯特人到中年,在伊斯坦布爾的街巷里做過許多營生,酸奶小販、鷹嘴豆雞肉飯小販、停車場管理員……
嘈雜腐敗而又日新月異的城市史詩,天真、正派又卑微的街邊小販的人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