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遺民”與“貳臣”交游論析

2016-05-30 01:12:15薛以偉
北方論叢 2016年6期
關鍵詞:交游

薛以偉

[摘要]“明遺民”與“貳臣”交游的情形十分復雜,交游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在明末已有交游,“明遺民”難忘故舊,不忍割席;二是“明遺民”生計維艱,處境險惡,遂投奔“貳臣”,尋求資助與庇護;三是“明遺民”伺機而動,向“貳臣”降將請兵抗清,以圖恢復故明?!懊鬟z民”與“貳臣”雖有交游,然并未忘卻彼此政治立場與道德操守的底線,常常面臨“交”與“絕”的兩難選擇。不能把“明遺民”與“貳臣”的交游作為對其人格評價的唯一標準,更不能因此而懷疑甚至整體否定“明遺民”的人格氣節(jié),應抱著“了解之同情”,體恤“明遺民”生存的艱難、依附的無奈與隱忍的苦心。

[關鍵詞]“明遺民”;“貳臣”;交游;人格評價

[中圖分類號]K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6)06-0090-06

交游是考察一個人生平與思想的重要視角與線索,所謂“觀其交游,則其賢不肖可察也”[1](《管子》p.94)。“明遺民”是明清鼎革之際具有反清復明思想或行為的愛國志士,在傳統(tǒng)倫理道德體系中,是備受世人褒獎、宣揚和尊崇的楷模?!百E臣”是易代之際兼仕兩朝的臣僚①,是戀慕名利、貪生怕死、喪失氣節(jié)的屈膝投降者,是為人所不齒的被定格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兩截人”。令人費解的是在“明遺民”群體中,許多誓死不與清廷合作的遺民,卻與大節(jié)有虧的“貳臣”有著廣泛的交游,如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閻爾梅、萬壽祺、傅山、歸莊等“明遺民”均與許多“貳臣”有交游,有的關系還甚為致密,甚至有生死之托。而錢謙益、龔鼎孳、曹溶、周亮工、吳偉業(yè)、王永吉、陳名夏等“貳臣”又有許多“明遺民”友人?!懊鬟z民”與“貳臣”本應勢同水火,涇渭分明,格格不入,為何能在持身立場上超越“名節(jié)”達到程先貞所說“胸中無炭亦無冰”[2](p.35)的境界?這一矛盾的歷史現(xiàn)象折射“明遺民”與“貳臣”何種心理動機?本文擬通過相關歷史文獻記載和詩文作品管窺明末清初“明遺民”與“貳臣”交游的歷史情形,探討“明遺民”與“貳臣”交游的原因所在,論析這一并非個案而又耐人尋味的歷史現(xiàn)象。

一、“明遺民”與“貳臣”交游之情形

在明清鼎革之際,閻爾梅奔走呼號,成為抗清志士的中堅者,拒絕出仕的堅定者,懷念故國的詠嘆者,其交游遍天下,可考證者多達500余人。交游對象有遺民、方外、鄉(xiāng)紳和清朝官吏,令人費解的是,具有堅貞民族氣節(jié)的閻爾梅竟與近30位大節(jié)有虧的“貳臣”有交游,在“明遺民”中極具典型意義。

從時間上看,有的“明遺民”與后來仕清的“貳臣”在入清前已有交游,已結(jié)成同學、同年關系,在經(jīng)歷明清鼎革之后,并沒有因政治操守的不同而形同陌路,在故友成為“貳臣”后,“明遺民”仍繼續(xù)與之交往。閻爾梅在明亡后,積極從事抗清斗爭,因聯(lián)絡“榆園軍起義”事敗而被捕入獄,后脫逃,亡命天涯,四海為家,為了生計和人身安全,常常主動投奔故交,而這些故交中有的已仕清為宦,如與汪作霖②的交游。閻爾梅《江西集》有多首詩作記錄與汪作霖的交游,《汪雨若招飲即席分韻》詩題注云:“雨若時為德化令?!盵3](卷五《江西集》)《除夕與談長益同宿雨若署中分韻》詩中注云:“辛卯除夕與長益共臥京師真空寺,今辛丑矣,可嘆?!盵3](卷五《江西集》)此詩后有《辛丑元旦與長益雨若同賦》詩。由以上諸詩及小注可知,閻爾梅于順治十七年(1660年)(庚子)歲暮、十八年(1661年)(辛丑)歲首淪落天涯時,嘗投奔汪作霖,客寓其江西德化署中。有的則在入清后始與“貳臣”有交游,如閻爾梅與魏裔介在京師的交游,閻氏有《出都謝魏相國龔尚書兼示伯紫仲調(diào)》詩。

從交游雙方的主動性看,亦有主動與被動之別。有的是“明遺民”主動與“貳臣”交游,例如,閻爾梅與王含光王含光,字表樸,號似鶴。生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卒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山西猗氏縣(今臨猗)人。明崇禎三年(1630年)中舉,四年(1631年)成進士,十四年(1641年)升任吏部考功司員外郎。清順治二年(1645年)秋,“按部者以地方人材薦,催檄疊至”,不得已北上京師,被清廷授予禮部儀制司員外郎,十三年(1656年)出任河南按察史??滴跛哪辏?665年)移住王官谷山莊,日與詩友游覽唱和,著有《谷口集》。、李如瑾李如瑾,字懷仲。明崇禎六年(1633年)舉人。清順治十三年至十六年(1656—1659年)任西安府永壽縣令。的交游。順治十二年(1665年)閻爾梅自濟南獄中出逃后,于順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春下榻王含光“遂初園”。閻爾梅有《遂初園詩》詩八首,詩前小序云:“遂初園者,猗氏縣王似鶴別墅也。丁酉秋在河南,與似鶴為范張之約。己亥春乃始登堂,因下榻園中月余……即景命題,主賓賡和,亦客游樂事。”[3](卷五《山西集》)閻爾梅嘗至陜西永壽縣投奔李如瑾,有《永壽令李懷仲政績序》,贊其哀民多艱,開荒鑿井,多有善政。其《過永壽贈李懷仲》詩前小序云:“永壽縣在乾州西北,古麻亭鎮(zhèn)也。亂后,虛無人……黃岡李懷仲,尹之三年,頌聲作焉。予喜贈之……己亥仲夏中伏日。懷仲名如瑾?!痹娔┳⒃疲骸坝缐塾形淞晟剿拢柙⒀?。”[3](卷四《陜西集》)有的是“貳臣”主動與“明遺民”交游,如韓詩、丁耀亢、孫承澤、曹溶、宋德宜等“貳臣”與閻爾梅的交游。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四月,閻爾梅將歸沛,韓詩韓詩,字圣秋,號固庵,陜西三原人。明崇禎舉人。清順治間官兵部職方司郎中,又嘗出使江西。等“貳臣”主動為其酌酒餞行。閻爾梅《北直隸集》有《韓圣秋談長益丁野鶴公酌餞余于真空寺作此別之》《同年孫北海招飲偕李武曾朱錫鬯分賦》等詩。當然,有些交游很難說誰是主動者,彼此交往,各取所需而已。如閻爾梅與龔鼎孳的交游就屬于這種情形,李文靜等已有詳細考述,茲不贅述。

從“明遺民”所交游“貳臣”的官階看,有的是府縣官吏,如李如瑾、張吶夫;有的為清廷顯宦,如錢謙益、龔鼎孳、曹溶等。從“明遺民”與“貳臣”交游的密切程度與頻率看,有的“明遺民”寄食“貳臣”府邸數(shù)月,有的偶然相遇,有的并未謀面,僅僅是詩詞投寄、書札往來?!懊鬟z民”與“貳臣”交游活動最多的是雅集唱和。閻爾梅久負詩名,交游中多為詩人,與“貳臣”王含光交游詩多達52首,其中,閻爾梅22首,王含光30首。從交游的動機看,“明遺民”或依靠“貳臣”周濟生活、保護人身安危,或托付“貳臣”照顧家人、謀求子孫仕進,抑或心憂蒼生,為民請命,如閻爾梅與龔鼎孳、白夢鼐等“貳臣”的交游?!百E臣”主動為“明遺民”提供幫助,排解內(nèi)心苦楚,尋求心靈慰藉,借“明遺民”聲望淡化、彌合世人對自己的譴責,龔孳、周亮工、曹溶等“貳臣”與閻爾梅、萬泰、金堡、俞汝言等“明遺民”的交游即如此。下面主要以“明遺民”為考察視角,論析“明遺民”與“貳臣”交游的原因。

二、“明遺民”與“貳臣”交游的原因

許多“明遺民”在明亡后與“貳臣”有著不同程度的交游,如閻爾梅散盡家財,致力抗清,事敗被捕,后從獄中脫逃,一直漂泊于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所謂“一驢亡命三千路,四海無家十二年”[4](卷九之四《河南集》)。這樣一位具有堅貞民族氣節(jié),誓死不與清廷合作,甚至在死后還讓家人用漢族“覆斗方形墓”安葬自己的抗清志士,又為何會與那些變節(jié)的“貳臣”交游呢?是在何種境況下交游?又有著何種動機?這些問題均值得我們深入考察、分析與思索。縱觀“明遺民”與“貳臣”交游,主要有三種原因:一是懷念故舊,二是尋求救助,三是聯(lián)絡抗清。

(一)在明末已有交游,“明遺民”難忘故舊,不忍割席

在“明遺民”交游的“貳臣”中,有很多在明王朝滅亡之前就已有交游,有的感情深厚。明崇禎三年(1630年),閻爾梅與張吶夫、孫承澤、殷岳為同年舉人。入清后,張吶夫為武功令,閻爾梅于順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訪之。閻爾梅《武功贈張吶夫》詩題注云:“己亥六月游太白,道過武功。同年張吶夫為令,因訪之,兩人皆不意也。蓋別來三十有二年矣。結(jié)夏入秋,留詩而去?!盵3](卷四《陜西集》)《北直隸集》有《同年孫北海招飲偕李武曾朱錫鬯分賦》詩?!兑e錄·孫北海帖》云:“四十年老兄弟始得一浹談,惘惘如前生矣……弟澤頓首?!盵5](p.636)孫承澤,字北海孫承澤,字北海,生于萬歷二十年(1592年),卒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山東益都人。明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官兵科給事中。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起授吏科都給事中。。由詩中“同年”及《帖》中“四十年老兄弟”看,閻爾梅與孫承澤當為明崇禎三年(1630年)同年舉人。其他在入清前就與閻爾梅有交游的“貳臣”還有殷岳殷岳,字伯巖。直隸雞澤人。明崇禎三年(1630年)舉人。其父忤楊嗣昌,系獄死。遂與弟養(yǎng)死士,謀復仇。甲申避亂廣羊山,結(jié)茅椓地,絕意仕進。京師陷,謀為崇禎發(fā)喪,舉義兵討賊。事敗,遁走江南。順治初,謁選睢寧知縣,未一載,辭官隱居小砦。、龔鼎孳等。閻爾梅《云間遇同年殷伯巖》詩,其一云:“庚辰二月集燕京,別后中原楛矢鳴。君改冠裳非得已,予拋松菊豈無情。逃名塞外憐初志,握手云間哭再生。嘉遁看來容易了,樵山漁海事平平?!痹娔┳⒃疲骸耙笫祟幙h令,故三句及之?!盵3](卷四《南直隸集》)“庚辰”當為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此時閻爾梅與殷岳已有交游,后同為明崇禎三年(1630年)舉人。閻爾梅在《永壽令李懷仲政績序》中云:“永壽令李君懷仲,黃岡人,皇明名孝廉也。生而有至性,敦孝友,讀書立言,一以自愛為務。遭國變,遁山中十載。家甚貧,至無以為菽水資,勉強上公車,不第。遂謁選,得陜之永壽縣,奉老親就養(yǎng)焉?;蛑^初既不仕,即當以不仕終,奈何仕?既而仕,即當擇善地而仕,奈何永壽?予曰:此所謂不得已而為之者也。”[3](卷六《序》)從“君改冠裳非得已”和“不得已而為之”可以看出,閻爾梅對殷岳、李如瑾等同年“不得已”而仕清是理解和同情的,雖然友人變節(jié)仕清,而自己一心反抗清廷,雙方背道而馳,但閻爾梅難忘昔日的情誼,在自己流落他鄉(xiāng)困頓之際,主動與他們聯(lián)系,而沒有輕易割席斷交。

“明遺民”方以智、方文與陳名夏的交往甚早,堪稱少小知己。“明遺民”杜濬與龔鼎孳在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就相識于京師,杜濬在《哭龔孝升先生文》中稱“與先生定交,自壬午都下”[6](《文集》卷八p.84)。他們并未隨著明清鼎革和彼此道路選擇的不同,而斷絕舊日的情誼,仍然繼續(xù)交往。王澤弘在為“明遺民”方文所撰《北游草序》中,道出“明遺民”與“貳臣”交游的原委,也給予恰切的評價?!安恢壬摺^先生以處士而與公卿大夫游,又入其名詩題中,以此為垢議……先生雖與公卿大夫游,其所贈答詩,無一阿之語,自負甚高,寄托甚遠,與昌黎所上宰相書等。不為公卿大夫所忌諱亦幸矣,其肯以此取悅乎?況所謂公卿大夫,皆先生向時風雨寤寐、數(shù)十年不渝之交,如其仕隱殊途,遂欲與數(shù)十年朋友之交絕,其于詩人忠厚和平之意遠矣” [7](p.536)。

(二)“明遺民”生計維艱,處境困頓,遂主動投奔“貳臣”

“生計是清初遺民群體面臨的最大困境與矛盾”[8]。大多數(shù)“明遺民”衣食無著,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已而寄食“貳臣”家中。魯一同的《白耷山人年譜》順治元年(1644年)載:“山人遂盡散家財,陰結(jié)死士,為國家報仇。”[5](p.574)閻爾梅散盡家財,失去生活依托,只得四處投奔。順治十二年(1655年),閻爾梅自濟南獄出逃后,隱姓埋名,亡命天涯,衣食無著,處境險惡,時常寄身于“貳臣”府署之中。閻爾梅嘗于順治十六年(1659年)春下榻王含光“遂初園”月余。王含光《同藏若游王官谷兼贈別》其一詩云:“與君經(jīng)月對林皋,賓主不分有德操?!盵9]考閻爾梅《河南集》《山西集》以及張相文《白耷山人年譜》,順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閻爾梅至河南杞縣,易姓名為翁藏若,避于按察使王含光官舍;十六年(1659年)(己亥),客寓猗氏王含光遂初園,時與王含光、荊國光往來唱和。[康熙]《猗氏縣志》載:“閻爾梅……避地至猗,易姓名為翁藏若,寓王似鶴先生園中。詩酒自豪,刻燭百韻立就,唱酬年余乃還?!盵4](卷六《流寓》)二人分別后,雖天各一方,閻爾梅仍念念不忘王含光對自己危難之時的救助,其《春日寄懷王似鶴》詩云:“延年有意曾相饋,靖節(jié)何嘗自說貧?!盵3](卷四《南直隸集》)王含光的《谷口懷藏若》詩云:“一別山中六度秋,歸鴻無字過南洲……東籬黃菊看成徑,歲歲遲君霜滿頭?!盵9]《寅賓錄·王似鶴帖》云:“山中醉別,倏逾一紀。別后鴻蹤時得于游客之口,私心固無日不懸念也。忽接瑤函,如從空墜……承喻荒園諸詠,存者共得一十四首,錄呈別楮……他日面頜棒喝,尚冀有少進也。良晤匪遙,掃榻以候,弟光頓首?!盵5](p.647)閻爾梅在猗氏寓遂初園,歲在己亥,至辛亥游晉陽正逾一紀,故此《帖》當作于康熙十年(1681年)(辛亥),可見二人感情之深。武功縣令張吶夫與山人鄉(xiāng)試同年,順治十六年(1659年)夏秋之交,閻爾梅在張吶夫府邸住了一段時間方才離去,其《武功贈張吶夫》詩末注云:“吶夫以筆墨茶鱭見饋?!盵3](卷四《陜西集》)康熙四年(1665年)閻爾梅游歷至淝水,重陽日袁于令袁于令,字令昭,號籜庵。蘇州吳縣人。曾為明國子監(jiān)生,入清官荊州知府。等人為其饋贈酒肴。曾燦《六松堂詩集》卷六有《乙巳九日淝水同左子直張公上沈馨聞杜滄略攜尊登楊將軍廟訪閻古古而袁籜庵亦移肴至限重陽登高四韻》詩[10](p.222),閻爾梅有《過袁籜庵邸中聽吳歈》詩[1](卷三《南直隸集》),閻爾梅在游歷逃難期間,還到過王云龍、汪作霖等“貳臣”府邸,寄食于其家。

清初許多“明遺民”生活困頓,張岱詩云:“亂來家愈乏,老至更長饑。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盵11](p.2)又云:“溫飽得一年,一生亦不負?!盵11](pp.31-32)王猷定嘗寄書周亮工,直言自己的貧病交纏與家庭不幸,“連年貧病交纏,心血枯耗”[12](p.87)。紀映鐘在《拜玉庵歌為櫟園司農(nóng)作》詩中云:“憶昔我友旅堂子,著書懷古不入市。崎嶇謁公緣食貧,脫手千金如敝屣?!盵13](p.42)說的是“明遺民”胡介因貧困而主動向“貳臣”周亮工謀食,周亮工慷慨解囊相助。杜濬曾主動向龔鼎孳等“貳臣”友人求援,作有《今年貧口號計二十四首》,其二十一有“多亂余生重苦饑”[6](《詩集》卷九p.162)之句,而龔鼎孳亦有《反乞食》詩,以玩笑的口吻應答,且慷慨給予幫助,其在《游子歲晏冰雪載途盎粟行盡饑驅(qū)無所見杜子于皇乞食詩惻然心傷為賦反乞食詩用淵明原韻》詩中有“食客參差來”[14](卷一)的實錄,在這些“食客”中不乏“明遺民”,方文、顧夢游在困厄急難之時,均受過龔鼎孳的饋贈和接濟。方文《龔孝升總憲以古色輕容褥見惠謝之》詩云:“嘉貺意何厚,深辭懼不恭?!盵7](p.585)顧夢游《病中柬龔孝升中丞》詩云:“尚有支床骨,難忘急難恩。”[15](卷五)吳偉業(yè)在《龔芝麓詩序》中云:“身為三公,而修布衣之節(jié)……故人老宿,殷勤贈答,北門之窶貧,行道之饑渴,未嘗不彷徨而慰勞也。”[16](p.665)康熙五年,屈大均因生活所迫嘗投奔時任山西陽和道的曹溶,鄔慶時《屈大均年譜》有載[17](p.112)。

在反清復明的抗爭中,“明遺民”寫下了大量詩文,隱晦地記錄歷史時事,曲折表達內(nèi)心的苦悶,卻無力付梓流傳,不得不向財力豐厚的“貳臣”求助?!兑e錄·葉眉初帖》云:“刻貲如約送用?!盵5](p642)葉方恒,字眉初葉方恒,字眉初,號學亭,江蘇昆山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舉人。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康熙八年任萊蕪縣令。?!兑e錄·宋蓼天帖》云:“憶自壬子秋,追陪色笑,忽三年于茲矣……諷讀所梓詩稿,格律精嚴,沉郁頓挫,誠合青蓮栗里為一人,弇陋如侄,廁名其間,愧悚何如,至剞劂棗梨,所費不貲,當與諸同志共商之,以圖續(xù)報。薄俸十金,聊將遠念,幸勿鄙棄。臨穎依切。年侄德宜頓首。”[5](pp.656-657)宋德宜,號蓼天宋德宜,字右之,號蓼天。江南蘇州府長洲(今蘇州)人。十三歲入籍崇明為學官弟子。清順治五年(1648年)鄉(xiāng)試中舉。十二年(1655年)為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由以上文獻可知,康熙十四年(1675年)閻爾梅刻印《白耷山人集》時,嘗得到葉方恒、宋德宜等“貳臣”的資助。

有時“明遺民”主動與“貳臣”交結(jié)是為了托付子孫。順治十四年(1657年),閻爾梅逃至河南,寓按察使王含光官舍,將長子閻炅、次子閻焸托付于王氏教讀。黃宗羲在明亡后,講學不出,但平時卻有意交結(jié)“貳臣”等官員,為長子黃百家鋪墊道路,在當時頗招物議?!懊鬟z民”冒襄次子冒丹書在京,曾受“貳臣”魏裔介、龔鼎孳的照拂。冒襄《與曾庭聞書》云:“次兒在都,依柏鄉(xiāng)、合肥兩公。”[18](卷三)“明遺民”陳貞慧與龔鼎孳為故交,其子陳維崧處境潦倒,康熙七年(1668年)冬入京,龔氏不但在生活上予以周濟,而且對其詩詞遍為譽揚,盡力照顧提攜。陳維崧在《賀新郎·事已流波卷》小序中云:“戊申余客都門時,風塵淪落,而合肥夫子遇我獨厚?!盵19](卷二十八)顧炎武、傅山等“明遺民”都與“貳臣”有廣泛的交游,為其子孫請托。當然,有些遺民與“貳臣”交游,是為解救生民疾苦,為百姓謀福利,甚至“以經(jīng)世之才用于地方事務”[20](pp.325-326)。諸如魏禮、陳確等“明遺民”認為,借當事之力以紓民困,無妨于個人的遺民操守。

除了生活無以為繼,“明遺民”的生存處境十分困頓險惡,常常遭到清廷通緝,性命難保,不得不投奔“貳臣”,以求庇護。張相文《白耷山人年譜》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載,閻爾梅逃亡河南,春“至杞城,主按察使王似鶴官舍……八月至禹州,主巡道沈繹堂署中……十二月,布政使楊猶龍見招”[3](卷一)。顧炎武、屈大均等“明遺民”因反清復明,數(shù)十年逃亡在外,與“貳臣”多有交往,得到其資助與庇護。清廷認為,“明遺民”對于其統(tǒng)治是最危險的,必須時刻監(jiān)視和提防,甚至隨時對他們通緝逮捕,“明遺民”不得不投奔昔日相識而今已成“貳臣”的府邸,以此作為庇護之所?!懊鬟z民”主動與“貳臣”交游,絕不僅僅是為了活命,更不是茍且偷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貳臣”為掩護,迷惑清廷,使清廷誤以為他們已漸漸放棄反清復明的志向,從而對他們放松警惕。“明遺民”忍辱負重,躲避追捕,保全性命,是為了東山再起,完成心中反清復明的大業(yè)。

(三)“明遺民”伺機而動,請兵抗清,希圖恢復故明

清王朝建立后,南明茍延殘喘,在南北對峙之際,一些南明將領已存貳心,左右搖擺,而那些誓死抗清的遺民并沒有走向頹廢的遁世之路,而是始終如一地堅持反清復明的大業(yè)。閻爾梅雖知劉澤清、王永吉、田仰等人已降清,卻主動奔赴軍中,請兵抗清。孫運錦《白耷山人別傳》:“四月十四日遷家入桓山,步行過下邳赴淮,淮之擁重兵者,尚有東平伯劉澤清、漕撫田仰,欲就畫戰(zhàn)守策,則已遁海上矣。五月二十六日大兵入淮,淮人降。山人率壯士數(shù)十人,欲由廟灣渡海,風逆不果,寄吳琜伯署中。閏六月,漕撫趙福星遣官來聘,山人力卻之。復北走海上,遇劉澤清等歸淮乞降,勸其反正,不可,醉山人以酒,棄之小舟去,而揚州已破,南京遂亡?!盵5](pp.743-744)閻爾梅有《東平伯劉澤清漕撫田仰巡按王燮遁海予至乞師不得》《至東海遇劉澤清率總河王永吉暨諸將官復歸淮上乞降余止之不得詩以嘆之》《秋夜贈蔡際飛蓋追憶乙酉在清河事也時王永吉劉澤清自海上投降故詩中及之》等詩,其《崖山吟為劉澤清王永吉諸人作》詩云:“有心存趙祀,生死不相關,至今南海人,流涕說崖山?!盵3](卷二)《至淮與東平伯劉澤清漕撫田仰按院王燮總河王永吉極言恢復不聽未幾率屬官東遁嘆之》其二詩云:“鼓角倉皇下海瀕,全淮一夕徑沉淪。從來卿相偷生者,誰是千年不死人?!盵3](卷三《南直隸集》)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入徐州,閻爾梅自故鄉(xiāng)沛縣赴淮安“乞師”,王永吉王永吉,字修之,一字六謙,號鐵山,江南揚州府高郵州人。明天啟四年(1624年)鄉(xiāng)試奪魁,次年進士,官至薊遼總督。南明弘光元年六月隨劉澤清等人一起投降清朝,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生平詳見《滿漢名臣傳·王永吉》。著有《尊水園集略》。、劉澤清劉澤清,字鶴洲,山東曹州人。南明朝封為東平伯,駐軍淮安。順治二年(1642年)清兵南下,迎降,封三等子爵。生平詳見《滿漢名臣傳·劉澤清》。、田仰田仰,字百源,思南人(今貴州省德江縣長堡鄉(xiāng))。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清順治二年(1642年),率部下三千降清,時任明朝漕撫。等人東遁海上,閻爾梅極力勸說其抗清,卻以失敗告終。在這些詩作中,無不體現(xiàn)閻爾梅對王永吉等人降清行為的失望與痛恨。在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對這些陣前倒戈、屈節(jié)事敵的叛將“貳臣”,閻爾梅是不會原諒他們的,以后遂不再交往。張相文《白耷山人年譜》順治二年(1645年)載:“山人南走淮安,就劉澤清、田仰,畫戰(zhàn)守策,不聽,遁海上。五月二十六清軍入淮,山人率河北壯士盤桓城外,淮人懼為累,將出首,羽士陶震寅庇之。清巡撫趙福星來招,山人痛哭為書謝之……既而東走廟灣,居吳來伯官署中?!盵3](張相文《白耷山人年譜》)閻爾梅極力勸說劉澤清等人抗清,未果。后來又被巡撫趙福星招降,嚴詞拒絕后,無法藏身處,只得投奔到吳汝琜家中,其《廟灣即事》詩題注云:“時在吳琜伯署中?!盵3](卷三《南直隸集》)吳汝琜,字琜伯,一作來伯。順治二年(1642年),吳汝琜投降清朝,官居廟灣同知,閻爾梅“乞師”嘗至廟灣,居其署中。

在“明遺民”心中無時不縈繞著反清復明的使命,在投奔“貳臣”作為“保護傘”的同時,也在試探和爭取“貳臣”,一旦捕捉到“貳臣”懊悔和彷徨的心跡,便會主動勸說“貳臣”反清復明,伺機而動,密謀大事。順治五年(1649年)(戊子),錢謙益因資助黃毓祺反清復明而牽連入獄,“明遺民”林古度、盛集陶感其苦心懺悔,隨即前來探望。錢氏《新安方氏伯仲詩序》云:“戊子歲,余羈囚金陵,乳山道士林茂之,僂行相慰問。桐皖間遺民盛集陶、何寤明亦時過從。”[21](卷二十)康熙二年(1663年),閻爾梅避跡吳下,拜會錢謙益。閻爾梅《錢牧齋招飲池亭談及國變事慟哭作此志之時同嚴武伯熊》詩云:“絳云樓外鑿山池,剪燭春宵念昔時。鼎甲高題神廟榜,先朝列刻黨人碑。邵侯無奈稱瓜叟,沈令何言答妓師。大節(jié)當年輕錯過,閑中提起不勝悲?!盵22]閻爾梅《嚴白云詩集序》云:“癸卯避跡吳下……然予與牧翁言不契,臨行遺書誚讓之,牧翁滋慍,武伯曲為調(diào)劑?!盵23](卷首)閻爾梅與錢謙益分別后,錢謙益還致信問候,《寅賓錄·錢牧齋帖》:“風燭之年,死期已至,雖欲尋好死不能得矣。辜負德音,不勝痛惜。”[5](p.635)錢氏另有《復閻古古》《與閻古古》等書札[24](第八冊《牧齋雜著》p.887)。

“明遺民”與“貳臣”是清初兩個陣營龐大的特殊群體,盡管“名節(jié)”問題在“明遺民”與“貳臣”的交往中無法回避,卻并未構(gòu)成雙方交往的障礙。謝正光指出:“清初士人于政治操守之外,尚另有所實愛。政治上所做的選擇,亦并無礙于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認同。亭林和秋岳對民生利病所共有的關懷,以及他們在漢唐碑刻和修撰先朝歷史的聲氣互通,都說明了‘遺民和‘貳臣之間,在政治立場以外可以建立起種種的共識和認同?!盵25](p.220)除了承認這些“共識和認同”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要把二者的交游放到明末清初特殊的歷史環(huán)境中考察,許多“明遺民”是因難忘故交,是為保全身家性命,而與“貳臣”交游,也確實受到“貳臣”的救助與庇護;“明遺民”與“貳臣”交游更多的是為了完成反清復明的歷史使命,才去主動接近“貳臣”,刺探“貳臣”的心跡,冒著生命危險去爭取“貳臣”降將參與反清復明的大業(yè),甚至會招致被“貳臣”驅(qū)逐殺頭的窘境。魯一同《白耷山人年譜》順治二年(1642年)載:“海上軍將降,山人與王永吉、劉澤清同舟居,陰察知諸帥意,山人引義勸止,澤清怒,欲兵之,永吉曰:‘義士也,不可。則醉而置諸舴艋間,揚帆去?!盵5](p.578)

三、“明遺民”與“貳臣”交游之評價

朋友為“五倫”之一,而遺民以氣節(jié)為重。在明末清初復雜的歷史環(huán)境中,社會倫理、個人氣節(jié)都面臨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許多堅貞不渝的“明遺民”卻主動與“貳臣”交游,確實令人費解,甚至產(chǎn)生對遺民人格的懷疑。應如何看待這一看似矛盾的歷史現(xiàn)象,做出較為客觀的評價呢?陳寅恪說:“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于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痹u價“明遺民”與“貳臣”的交游亦應抱有“了解之同情”,方能評其“是非得失,而無隔閡膚廓之論”[26](p.279)黃宗羲《謝時符先生墓志銘》云:“亡國之戚,何代無之?使過宗周而不憫黍離,陟北山而不憂父母,感陰雨而不念故夫,聞山陽笛而不懷舊友,是無人心矣。故遺民者,天地之元氣也。然士各有分,朝不坐,宴不與,士之分亦止于不仕而已?!盵27](《后集》卷二)又在《余若水周唯一兩先生墓志銘》中云:“名節(jié)之談,孰肯多讓?而身非道開,難吞白石;體類王微,常須藥裹。許邁雖逝,猶動定省;伯鸞雖簡,尚存室家。生此天地之間,不能不與之相干涉,有干涉則有往來。陶靖節(jié)不肯屈身異代,而江州之酒、始安之錢,不能拒也。”[27](卷四)黃宗羲借為他人“蓋棺定論”,向后人說明自己作為“明遺民”與“貳臣”交游的原委、苦衷與無奈。在“明遺民”看來,人各有志,只要自重其“明遺民”身份,不背棄自己堅貞的氣節(jié),只要自己“不仕”清朝,與“貳臣”交游并無大礙,也無可厚非。

從“明遺民”與“貳臣”的詩歌唱和、書札往來及相關傳記文獻中可以看出,許多“明遺民”生存艱難、處境險惡,是“不得已”而尋求“貳臣”的援助與庇護。有些交游更是用心良苦,是在爭取“抗清”的力量,共謀“復明”的大業(yè)。許多“明遺民”身為清廷緝拿要犯,如果沒有“貳臣”的庇護,可能會喪命囹圄。何談反清復明?為了保全性命,為了忠貞的理想,忍辱負重,以待東山再起,又何嘗不可?“明遺民”與“貳臣”的交游占整個交游的比例仍然很小,并非所有“明遺民”與“貳臣”都有交游,同一位遺民也并非隨意與任何一位“貳臣”交游,與“貳臣”的交游是有選擇的?!懊鬟z民”忠于故明,義不仕清,二者的交往主要在生活方面,“明遺民”很少“入幕”,為清廷出力賣命。

“明遺民”與“貳臣”雖有交游,但終非同路之人,也非親密無間,更未忘卻彼此政治立場與道德操守的底線?!懊鬟z民”對于“貳臣”的失節(jié)問題,其態(tài)度是相當復雜而有變化的,對于那些在國家危難之際不能堅守臣節(jié)、改變政治立場的“貳臣”,并非沒有微詞,在交往中常常夾雜著鄙薄與惋惜、譏諷與理解的復雜情緒,甚而至于交惡。方文作于甲申的《除夕詠懷》其二詩云:“降志但知夸衛(wèi)律,渡江誰復慕劉琨。乘軒爭乞新朝寵,對酒都忘故主恩。”[28](《嵞山集》卷六p.494)“老而益貧,貧而益狂”的杜濬對錢謙益的慕名來訪,“拒不與見”[29](pp.184-185)。閻爾梅與錢謙益因“言不契”而“遺書誚讓之”,還與陳名夏逐漸疏遠,以至絕交。不僅“明遺民”與“貳臣”交游的心態(tài)復雜,其抉擇也是非常艱難的。一方面對“貳臣”的“失節(jié)”是不解與譴責;另一方面,對“貳臣”的出處之痛又予以同情與諒解??滴跷迥辏?667年)龔鼎孳南歸葬母,閻爾梅、方文、杜濬、紀映鐘、唐允甲等許多“明遺民”前往送葬,方文《合肥投贈龔芝麓尚書》云:“今年龔司寇,葬母肥水陬。送者亦千百,執(zhí)紼皆名流。”[28](p.645)堅守遺民苦節(jié)必將面臨生存的困境,迫于生活壓力和抗清使命而與“貳臣”交游,又常會遭到世人的指責、非議和誤解,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選擇。

“明遺民”與“貳臣”的交游并不能完全作為對其人格評價的標準,只能作為評價的一個參考依據(jù),不能因為“明遺民”與“貳臣”有交游就全面懷疑其人格氣節(jié),不能因為“明遺民”與“貳臣”的交游而影響對其人格氣節(jié)的評價,更不能整體否定“明遺民”的人格氣節(jié),應抱著“了解之同情”,體恤“明遺民”生存的艱難、依附的無奈與隱忍的苦心?!懊鬟z民”的人格氣節(jié)是永遠值得敬佩與尊崇的。

[參 考 文 獻]

[1]二十二子·管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清)程先貞.海右陳人集[M].濟南:齊魯書社,1996.

[3](清)閻爾梅.閻古古全集[M].北京:1923年鉛印本.

[4](清)閻爾梅.白耷山人詩[M].南京:南京圖書館藏清初刻本.

[5](清)魯一同編.白耷山人年譜:附寅賓錄[C]//嘉業(yè)堂叢書.湖州:民國間刻本.

[6](清)杜濬.變雅堂遺集[C]//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39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7](清)方文.嵞山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8]李嬋娟.清初明遺民魏禧的生存抉擇及心態(tài)探微[J].江西社會科學,2008(9).

[9](清)王含光.谷口集[M].南京:南京圖書館藏清刻本.

[10](清)曾燦.六松堂詩集[C]//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52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

[11][明]張岱,夏咸淳輯校.張岱詩文集[C]//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

[12](清)周亮工輯.尺牘新鈔[M].上海:上海書店,1988.

[13](清)紀映鐘.戇史詩鈔[C]//叢書集成初編本.上海:中華書局,1985.

[14](清)龔鼎孳.定山堂詩集[C]//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40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5](清)顧夢游.顧與治詩集[C]//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1冊.濟南:齊魯書社,1995.

[16](清)吳偉業(yè).吳梅村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7]鄔慶時.屈大均年譜[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18](清)冒襄.巢民文集[C]//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39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9](清)陳維崧.迦陵詞全集[C]//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72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0]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1](清)錢謙益.有學集[M].四部叢刊本.

[22](清)魯一同選注.白耷山人詩選本[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藏.

[23](清)嚴雄.嚴白云詩集[C]//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七輯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24](清)錢謙益.錢牧齋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5]謝正光.清初詩文與士人交游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6]陳寅恪.陳寅恪集·金明館叢稿二編[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

[27](清)黃宗羲.南雷文定[M].清康熙二十七年刊本.

[28](清)方文.嵞山集[C]//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7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29]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作者系徐州工程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吳井泉]

猜你喜歡
交游
鄭巢與僧人交游詩歌考
高啟與北郭詩社成員交游考
黑水城所出《慈覺禪師勸化集》作者宗賾生平交游新考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8:06
李鱓的生平、宦跡與交游四題
書畫藝術(2016年6期)2017-02-27 21:30:24
柳詒徵與鎮(zhèn)江名流交游略考
文教資料(2016年32期)2017-02-24 10:08:46
湯顯祖與明代理學家交游考略
中華戲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50
顧夢游與方文交游考論
周樂清戲曲活動及交游考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09
黃公渚與周至元交游考論
東方論壇(2015年2期)2015-12-29 23:23:10
論十八世紀中朝文人交游的原因
東疆學刊(2014年3期)2014-09-26 18:50:41
新疆| 岳普湖县| 冷水江市| 万源市| 汶川县| 将乐县| 晋江市| 凤冈县| 冷水江市| 台东县| 崇仁县| 赫章县| 尚义县| 建德市| 海伦市| 株洲市| 大英县| 岑巩县| 苍溪县| 大悟县| 安丘市| 建瓯市| 城口县| 安义县| 顺平县| 广东省| 红桥区| 康马县| 东平县| 定西市| 长乐市| 阳曲县| 聊城市| 道孚县| 和田市| 达拉特旗| 安岳县| 康定县| 涪陵区| 金川县| 五指山市|